第276章 征虜大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76章 征虜大將軍

  十七日,孔有德率定南藩清軍占領桂林。

  就在同一天,滿清江寧總管巴山統領五千名滿漢兵抵達廣州,會同尚可喜、耿繼茂合攻廣州。

  梧州行在接連收到桂林、廣州兩則噩耗,君臣惶恐。朱由榔連大小九卿都沒通知,立即登船逃往南寧。

  歷史上,這次梧州逃亡毫無部署,十分倉促,以至於梧州「空城三月」。群臣根本就沒接到通知,第二天上朝時才發現皇帝、內眷已經逃走。這對永曆小朝廷打擊極大,劉遠生、魯可藻、錢秉鐙、王夫之等人都是在這一時期脫離永曆小朝廷的。

  岑丹初的穿越加速了歷史進程,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南寧物阜民康,赤軍兵強馬壯,給絕境中的小朝廷帶來了活下去的希望。

  這一次,永曆帝出奔南寧後,小朝廷並未出現樹倒猢猻散的局面,不少臣工爭相前往南寧。只不過,有的人是為追隨永曆帝,有的人是為追隨岑丹初。

  二十四日,大學士王化澄趕到南寧,求見岑丹初。

  王化澄官聲不好,曾主張聯絡忠貞營、大西軍一道抗清,受到群臣敵視。王夫之曾彈劾他「結奸誤國」,金堡曾彈劾他「貪庸誤國」。

  此人頗有幹才,這次國難當頭,主動請纓前往南寧求見丹初。

  畢竟是大學士,又是天使官,該見還是要見的。丹初晾了王化澄半天,才在寧國府二堂接見王化澄。

  形勢今非昔比,朝廷到勛鎮地盤上避難,得看勛鎮的眼色。王化澄能屈能伸,絲毫不敢在丹初面前擺譜。

  寒暄過後,王化澄並不急著宣旨,丹初也故意裝糊塗,與他對向而坐,說道:「朝廷連下十二道詔令,催我出兵抗虜。非是我不願出兵,實要醞釀大計,籌劃糧草。此中艱辛曲折,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話已經相當不敬了。兵法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明朝集權程度極高,防範軍權極嚴。大將在外,從來不敢抗命。哪怕是領有數十萬大軍的統帥,也敵不過朝廷一紙文書。

  明末禮樂崩壞,武將方始跋扈。岑丹初打心眼裡看不起永曆君臣,當著王化澄的面,說話毫不客氣。

  王化澄卻毫不為忤,笑道:「大將軍英明絕倫,王某一向深為佩服。當今世上,能與韃虜爭雄者,肯與韃虜爭雄者,唯大將軍耳。能救挽救時局者,也唯大將軍耳。若蒙大將軍不棄,吾願為大將軍爭一名號。」

  當今內閣四個輔臣,若論見識之高遠、手腕之靈活,王化澄當之無愧為第一。

  丹初心思一動,說道:「閣老請講。」

  「聽說大將軍立志拜為征虜大將軍,某不揣冒昧,願請旨敕封,請大將軍節制公侯伯大小文武,以圖中興恢復。」

  官場習俗,薦主必須貴重,被薦者方能心安。征虜大將軍本就是將軍重號,若由首輔舉薦,自然最好不過。

  王化澄貴為輔政大學士,資歷足夠舉薦征虜大將軍。但他聲望不高,未免稍有遺憾。

  眼下時局如此紛亂,能拜為征虜大將軍就好,也不必在乎薦主了。若能在敕文上加上「節制公侯伯大小文武」的字樣,更是再好不過,什麼鄖國公高必正、鄂國公馬進忠、開國公趙印選等,都能名正言順地節制他們了。

  丹初心情大悅,說道:「閣老美意,我已心領。事成之後,必有重謝。」

  王化澄見事快,認為岑丹初有人主之象,隱然有歸附之心,故竭力逢迎,說道:「大將軍變名號為征虜大將軍,就可節制諸鎮,奮力恢復。

  「此事吾與國舅謀之已久,必可成功。前幾天,秋翁(首輔嚴起恆)引咎讓賢,鐵翁(文安之)晉升首輔。鐵翁由稼翁(瞿式耜)舉薦,甫任首輔,想必不會得罪大將軍。」

  永曆王皇后早年曾隨家人客居江西吉安,其兄為王維恭。王化澄為江西金溪人,崇禎七年進士,以鄉曲結王維恭,通族為兄弟。

  時事艱難,朝廷播遷至南寧,勢必要籠絡岑丹初。永曆帝是個聰明人,不會不識時務,捨不得征虜大將軍的名號。

  王化澄風評不好,行在那些以正直自詡的文臣,大多以奸人視之。但奸人做事巴結,不避譏議,若能駕馭得當,完全可以大用。

  君不見,馮銓攀附閹黨,被明朝君臣斥為小人,永不敘用。滿清卻反其道而為之,用馮銓為內院大學士,班次在洪承疇、祁充格等滿漢大學士之前,極為寵信。馮銓也對滿清極為感激,竭力投誠。


  王化澄貴為大學士,肯過來邀功,丹初正好結納,便說道:「吾少年時便立志拜征虜大將軍,若果真成行,死亦無憾矣。閣老成全之意,吾必領受於心,日後當思報之。」

  王化澄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笑道:「大將軍不必客氣,某為國家天下計,非為個人私利也。」

  二人想談甚歡,王化澄見丹初心情不錯,才說道:「大將軍,皇上有旨意。」

  丹初會意,略一猶豫,說道:「我讓人安排香案禮樂。」

  朝廷派天使官頒布詔旨,禮節頗繁,跪拜、奏樂、禮炮、官服諸物,一樣都不能少。

  以丹初的身份和資歷,對此早已厭煩。王化澄既許他以征虜大將軍之職,他也就勉為其難,正常舉辦儀式,給王化澄留足面子。

  王化澄卻十分乖巧,說道:「大將軍,眼下時事艱難,軍機刻不容緩。咱們就不必拘於俗禮,直接在這兒開讀吧。」

  丹初借坡下驢,站起來向東北行在方向長揖一下,就算行了大禮,開讀朝廷詔令。

  內容很簡單,永曆帝要「巡幸」南寧,請岑丹初提前預備官舍,安置宮眷大臣。詔令中自然要勉勵他一番,又給他加了太保官銜,其他珠玉賞賜無算。

  太保屬於三公,非功勞素著、資望深厚者不能拜三公。丹初加上太保官銜,威望將更上一層樓。

  朝廷播遷過來,無疑是件好事。丹初可挾天子以令諸侯,統戰更多的人才,整合更多的資源。但行在駐地大有講究,放在南寧肯定不妥,會對軍政府造成不利影響,若離南寧太遠,又容易失去控制。

  丹初沉吟片刻,說道:「南寧為兵家必爭之地,韃子必會揮軍爭奪南寧。若皇上駐陛南寧,宮眷恐受驚擾。」

  王化澄會意,說道:「大將軍所說有理,不如放在新寧?」

  新寧州位於左江上游,富煤礦、鐵礦。赤軍鼓勵工商,官民成立邕寧公司、新寧公司,大力開發新寧礦藏。經過兩年發展,新寧州物阜民康,頗有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

  丹初不想讓永曆帝移陛新寧,說道:「新寧州靠近交趾,諸多不便,不如巡幸隆安縣。」

  隆安縣和新寧州一樣屬於南寧府,但位於右江上游,距離更遠。州比縣大,隆安縣各項條件肯定不如新寧州。此外,隆安縣左右為思恩府、太平府,右江上游為田州,多岑氏土司。

  王化澄反應很快,說道:「隆安者,龍安也,寓意吉祥。大將軍此議甚好。」

  這個王化澄,真是個乖巧的傢伙。丹初用讚賞的目光看著他,笑道:「那就改隆安為龍安吧,煩請閣老回去解釋,以安天意。」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