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太子講武堂,邀請大唐軍神加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王最近是春風得意啊,感覺整個長安城都認為,魏王出馬,則必然破滅高麗。」

  「這也就是陛下給了他五府之兵而已,不知道的,還以為給了魏王五十萬大軍呢。」

  「我稍微打聽了下,魏王可是忙得很,不是在軍隊上,軍隊那邊聽說七公子都來了三個,給魏王操練軍隊。」

  「而魏王本身幾乎三天兩頭就要舉辦宴會,花銷之大,令人駭然。」

  「五姓七望為了支援魏王跟殿下爭鬥,可謂是不遺餘力啊。」

  東宮裡,杜荷跟太子涮著羊肉火鍋,邊吃邊把最近長安的訊息說來。

  所謂七公子,便是五姓七望的七位嫡長子,新生代的代表人物,雖都不為官,但手中的權勢很大,掌控了天量的世家資源。

  世家可不僅僅只是名聲,若是這樣,也不至於真正能跟朝廷分庭抗禮。

  所謂世家,他們有著大片良田,私下操練的軍隊,軍備。

  尤其是五姓七望,幾乎就是大唐的七個國中之國。

  地方官員到了五姓七望的地盤就職,只能乖乖聽從他們的吩咐,老實聽話就當個傀,若不老實,說殺就殺了,證據鏈完整一條龍,隨便誰來查都沒用。

  至於地方上的府兵,本身就是世家的族人,自然不存在聽從朝廷調遣的道理。

  賦稅什麽的,在他們看來,跟稱臣納貢差不多。

  丈量土地,清收賦稅,沒有完成的可能。

  李世民雖知世家勢力龐大,如五姓七望幾乎成了國中之國,但直接派遣軍隊剷除並非易事。

  從名義上看,這些世家並未明確造反。在沒有確鑿的謀反證據時,若貿然出兵,會使朝廷失去民心,讓天下人認為皇帝濫殺無辜,導致天下大亂。

  世家掌控大量資源,包括大片良田、私下操練的軍隊和軍備。

  他們在地方上勢力盤根錯節,地方官員甚至淪為傀儡,府兵多為世家族人,不聽從朝廷調遣。

  若出兵,面臨的可能是一場艱難的戰爭,且勝負難料。

  在證據方面,隱匿人口等行為雖可疑,但難以拿出確鑿證據。沒有證據就出兵,不僅無法服眾,還可能引發世家的激烈反抗,使局勢更加難以控制。

  「魏王喜歡鬧騰,那就讓他鬧騰吧。」」

  「魏王如今這般鬧騰,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危機四伏。」

  「把府兵都換成世家子弟,還讓世家長公子去操練,也虧是魏王才能做出這等荒唐事情來。」」

  「世家們倒是開心了,可這軍隊,到底是屬於魏王的,還是世家。』」

  「如今魏王縱情享樂,夜夜笙歌,好不快活,就是不知到了戰場上,他還能如此歡樂不。」

  「可能魏王也不在乎這些,對他來說,反正功勞最後落到他頭上就行了。」」

  李承乾無所謂的說道,順手夾起一塊羊肉,蘸了點醬汁送入嘴裡。

  這冬季吃一口涮羊肉,整個人都要舒坦不少。

  杜荷說道:「殿下也該要有所行動了吧,雖說那些府兵不堪大用,然多少也是要做些面子功夫的。」

  兵部那邊的文書,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但李承乾根本沒有去接收府兵的意思。

  雖說有侯君集在,軍功肯定少不了,但做個樣子也要做的。

  李承乾道:「快了,我已經給李衛公投去了拜帖,今天晚膳,應該便能談妥了。「」

  杜荷不由道:「是先前殿下說過的講武堂?殿下是準備請李衛公當講師嗎。」

  李承乾道:「當然,誰能比李衛公更有資格呢。」

  李靖是唯一能在軍功方面,可以跟李世民對比的大唐將領。

  李世民被稱為天策上將,而李靖則被稱為大唐軍神。

  南平蕭銑,安撫嶺南,滅輔公佑,征討突厥,遠征吐谷渾。

  真要計較起來,其實李靖在軍中的威望比李世民還要高一些。

  畢竟自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就再也沒有領兵作戰過了。

  勝業坊,李府內廳李靖與次子李客師相對而坐,正商議著太子即將來訪之事。

  李靖微微皺眉,說道:「客師,太子此番來訪,意義非凡。如今局勢微妙,我們當謹慎應對。」


  李靖並不想參與到太子跟魏王的爭鬥中去,他在軍隊的聲望太高了,為了避免陛下有所猜忌,

  很早就卸下了全部的兵權。

  但他的聲望在這裡,一旦有人認為對太子支援,很有可能使得陛下忌憚。

  陛下拿魏王跟太子爭鬥的那點心思,李靖又如何不知道,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更加顧忌。

  因為一旦李靖真的支援太子了,那還真是很有可能把陛下送到大明宮,跟李淵一樣成為太上皇李客師是李靖的次子。

  「父親,如今大兄尚且在洛陽,太子必然是因為魏王的事情,所以才特地前來拜訪父親。」

  「魏王如今在長安城中聲名大振,太子或是想藉助父親您的聲勢,與魏王分庭抗禮。「」

  李靖愁眉苦臉:「這才是我最擔心的地方。」

  李客師想了想,建議道:「如今年關將至,大兄也快要回來了,不如父親給大兄寫封信,讓他早日回京師述職。」

  「這也好過父親親自參與其中,畢竟大兄跟太子的關係,朝堂人盡皆知。」

  李靖長子李德騫,是太子黨的鐵桿成員之一:

  歷史上,李承乾謀反泄露後,作為其心腹,李德騫受到牽連。

  李世民考慮到李靖勞苦功高,不忍心殺他的長子,將李德騫死刑減一等,判他流放嶺南。

  後李靖拼著老臉求李世民,李世民將李德騫的流放地改為吳郡。

  實際上李德騫參與程度不算深,畢竟近一兩年的時間裡,李德騫都在洛陽為官,只是書信上有E75:2

  在李承乾的安排中,李德騫是在政變時,偷偷帶兵返回長安,穩定局勢。

  李客師補充道:「太子如今還未去接收府兵,或是想讓大兄回來後,擔任主官。」

  李靖點點頭,對於次子的想法比較認可,就目前來看,大致是如此了。

  「讓府中好生準備,聽說太子最近在東宮喜暖鍋羊肉,你便就此安排吧,烤羊羔也不能少。」

  「是,父親。」

  黃昏即將落幕之際,太子車架抵達勝業坊。

  李承乾在侍從的簇擁下緩緩步入李府,李靖與李客師早已在府門處恭敬等候。

  李靖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道:「太子殿下駕臨寒舍,臣李靖深感榮幸。」

  李承乾上前扶住李靖,道:「衛公不必多禮,今日冒昧來訪,還望衛公勿怪。」

  眾人進入正廳,李靖請李承乾上座。

  廳內跟從前不同,已經按照目前皇室的流行,變成了高椅高案。

  僕從們則一一端來涮羊肉火鍋,還有烤羊羔等,胡餅等菜餚。

  李靖開口道:「太子,臣聽聞殿下在東宮喜暖鍋羊肉,臣已命人準備了上好的羊肉與烤羊羔,

  還望殿下能滿意。」

  李承乾看著鍋底的清湯,微笑道:「衛公有心了。」

  東京尚月右比產歡開市味不京行支分廳「今日孤也請衛公嘗試一二。

  說罷,李承乾就讓衛士立即騎馬返回東宮,取來高湯醬料。

  李靖眉頭彈了彈,他不知道太子這是何意,難道這句話是在暗指什麽嗎?

  實際李承乾是真的沒有其他想法。

  在吃食上,作為後世人,這見識當然遠超時代。

  隨便改進一番,就能讓火鍋口味變得與眾不同。

  李靖拱手道:「那就多謝太子了。」

  隨後邊吃邊閒聊起來,京師最大的話題自然是魏王了,李承乾適當說了魏王那些詩詞不錯。

  李靖則表示不懂詩詞,轉而說起魏王府兵之事。

  言下之意表達對魏王將府兵交給世家的擔憂。

  李承乾笑了笑沒搭腔,道:「說起府兵,我魔下的府兵也要操練了。』

  「今天杜駙馬還在東宮跟我說起這事,只是對於兵事,我也不過是半個門外漢,所以想請德騫回來幫我掌兵,不知衛公意下如何。」

  李靖對此自然沒有意見:「能為太子掌兵,是德騫的福氣,老夫即日便寫信一封,讓德騫早日回長安述職,也好早日為太子掌兵。」


  李客師也高興道:「如果大兄得到這個訊息,肯定會立即動身,為殿下效力。」

  相比李靖的若即若離,李客師就沒這麽多顧忌了,畢竟大哥都跟太子混了,他也想跟著混,好歲能混個一官半職。

  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李靖的爵位屬於長兄,而他就要另謀出路了。

  李承乾微微一笑,舉起酒杯,卻對李客師的話沒有作出反應。

  現下就一個李德騫還好,如今還要邀請李靖當講武堂的講師,若把李客師召入東宮,那李靖的第三子李景恆估摸著也不能少。

  這樣一來,整個李靖家都在追隨太子,二鳳那邊,忌憚加倍。

  歷史上李客師並不差,官至右武衛將軍,以勇猛善戰聞名。

  只是缺少參與大事件,沒能在青史中留下太多筆墨,

  三子李景恆就比較平庸了,幾乎沒什麽記載,

  「聽說衛公最近正在編纂兵書?」

  酒過三巡,李承乾突然提起這個話題。

  這件事也不是什麽秘密」

  李靖點頭道:「老夫身體近些年來越發不適,這人老了,整日也沒什麽事做,便想把曾經打仗的一些經驗記錄下來,也能為後人提供些許便利。」」

  話很謙虛,歷史上的《李靖兵法》可很是出名,宋神宗時《李衛公問對》被列入《武經七書》,為中國傳統軍事學經典之一。

  李承乾順勢說道:「陛下賜下五府之兵後,孤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兵書,倒是有些想法。」

  這是碰到專業上,李靖很感興趣的道:「太子請說。」

  李承乾道:「訓練軍隊,首重紀律。一支軍隊若無嚴明紀律,如一盤散沙,難堪大用。當以軍法嚴格約束士兵,令行禁止,方能如臂使指。」

  「余後便是士氣。士氣高昂之軍,可發揮出數倍戰力。需以恩威並施之法,激勵士兵。賞罰分明,讓士兵知曉立功有賞、違紀受罰。」

  「再就是作為主帥,對軍隊的掌控了。」

  「想要完全掌控到軍隊,達到如臂使指的程度,其關鍵所在,非是士兵,而在軍官,如校尉,

  隊正,乃至於火長。」

  「他們相當於人的骨骼血脈,夫軍之中,此基層之軍官,乃連帥與卒之關鍵紐也。」

  「他們不僅要以身作則,嚴格遵守軍法,更要懂得體恤士兵,凝聚人心。只有他們對士兵產生足夠的影響力,士兵才會真正服從主帥的指揮。」

  「於軍官之選,必嚴核之。」

  「當擇有勇有謀、忠正可靠者。彼需具卓異之領導能與戰之素養,能於陣上速決,率卒陷陣。

  「同時,亦當重其養與進,期行軍事之論與實戰之技之訓,使其不斷進,以應異之戰勢。」

  來自於後世軍事思想的衝擊,把近些時日正在鑽研兵法理論的李靖給驚訝到了。

  原本以為太子不過讀了幾天兵書,能說出什麽道理了,可這番言論,絕不是簡單。

  他仔細咀嚼方才太子所言,發現在很多地方跟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甚至略有超出,更有深總李靖授須沉思,良久,方緩緩開口道:「殿下所言,實乃高論。」

  「老臣征戰多年,雖有諸多心得,然殿下此番對軍伍之見解,竟令老臣有醍醐灌頂之感。」

  「殿下所言軍官之重,如人之骨骼血脈,實乃精妙之喻。「

  「老臣亦深知軍官乃連線帥與卒之關鍵,然殿下對軍官之選、養、進,皆有深刻之洞察,實非尋常之人所能及。』

  李靖的稱呼,從老夫轉為老臣,從太子轉為殿下。

  可見他對這番言論,確實是很重視。

  李承乾謙虛道:「衛公謬讚,我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爾。』

  「不過也是因為這個想法,我打算成立講武堂,所謂講武堂,顧名思義,便是如弘文館那般,

  轉為培養軍官所用。」」

  「若能成事,則我大唐,何愁兵將不興。」」

  「只是我深感自身才疏學淺,且沒有什麽領兵作戰的經驗,若是教導了一些錯誤的想法,那真是害人害己了。」

  「因此講武堂之主講,尤為重要,須得一有文武皆備,且有豐富學識,經驗之人。」

  「大多數武將勇猛有餘,則兵略不足,兵略足夠者,則經驗不足,其合格者,又在軍中官居要職,不得空閒。」

  「思來想去,這朝野上下,誰還能比衛公更有學識兵略呢。」

  「也不瞞衛公,此番唐突前來,便是想請衛公擔任我講武堂第一任主講。」

  「不知衛公可願前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