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晉王薨,金陵異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4章 晉王薨,金陵異變

  阿卜只俺……

  韃靼太師的兒子……

  老太監有點懵,只覺得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思緒都有些凌亂。

  只經過了這麼一段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怎麼還抓了韃靼人?

  一瞬間,老太監忍不住發問:

  「咱家只知韃靼人南下,但是究竟發生了什麼?怎麼會……怎麼會……」

  說到最後,老太監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

  朱棣還算淡定,他瞅了一眼已經樂呵的露出白牙的朱高爔,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解釋清楚了。

  他的話語精煉簡短,只是大概描述了一下這次韃靼南下的起因經過結果。

  可饒是如此,老太監還是聽得直愣了神。

  不過很快,他像是想到了什麼,突然低下頭,看向朱高爔,嚅動了一下嘴唇,似乎想要說些什麼。

  得了。

  剛封賞了一個定海郡王。

  應天裡的人還緊繃著腦袋裡的那根弦,要是被他們知道,朱高爔又立下一功,還不知道又要掀起什麼波瀾來。

  想起應天中,在離開前,大本堂裡面,太孫和眾多叔叔、堂兄弟之間的暗流涌動,老太監心頭就忍不住一緊。

  而今陛下的身體時好時壞,再加上他年歲已高,太孫的叔叔們年富力強,又是各地藩王,手握兵權。

  朱允炆雖然是陛下欽定的太孫,但是無論從他的閱歷,還是那股子殺伐果斷,仍然和一些叔叔們,相差甚遠。

  要是朱高爔真的再次受到嘉獎……

  想到應天那風詭雲譎的氛圍,老太監一時半會的,還真難以預料事情會有什麼走向……

  只盼陛下能夠多撐些日子,讓太孫把位置坐穩了,順順利利地繼承皇位,也讓這天下,依舊是承平豫泰。

  想著,老太監表面微笑,心中卻是暗暗嘆了一口氣。

  ……

  就在大同的朱棣和朱高爔準備啟程,趕往應天的時候。

  草原,傳來了不一樣的動靜……

  此刻。

  太原接壤的草原上。

  阿魯台跨坐在馬匹的背部,手中牽動著韁繩,目光宛若草原上的鷹隼,縱然臉上露出了一絲老態,卻讓他愈發顯得深沉狡詐,宛若草原上伺機而動的猛獸,隨時都可能撲身噬人。

  身邊的副將落後於半步,面露猶疑之色:

  「台吉,我們真要攻打太原嗎?眼下的大明皇帝,手腕鐵血,輕易招惹,打了勝仗還好,倘若失敗了,不僅會有馬匹損失,更會引來大明皇帝的報復!」

  阿魯台聽到這話,淡淡一笑,胸中自有丘壑:

  「這些大明的邊疆重鎮中,北平是塊難啃的骨頭,大同又剛修整了城牆,久攻不下,必然會引來各地藩王的支援。寧王更是有朵顏三衛。」

  「倒是眼下的太原,我們正巧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最後一句話,卻讓人有些迷糊了。

  這天時地利人和……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

  索性阿魯台也沒有打謎語的意思,而是直接說出口:

  「我聽聞,晉王已然病重久矣,若是攻取大同,能夠一舉射殺晉王,亦或者是活捉了晉王,我倒要看看,大明是否還敢再拿我兒要挾?」

  阿魯台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燒殺搶掠。

  他這次真正來的目的,就是因為阿卜只俺被俘虜一事。

  大明想拿阿卜只俺談條件,阿魯台乾脆趁火打劫,拿晉王談條件。

  誰讓他知道了晉王纏綿病榻,命不久矣的消息呢?

  如此這般想著,阿魯台就猛地一揮手。

  獵獵的旌旗在草原上飄拂,馬蹄的奔踏聲滾滾而來。

  一瞬間,空氣中仿佛都凝結著金戈鐵馬的硝煙之氣,以及刀尖上沾染的,若有若無的血腥味。

  阿魯台是大搖大擺來到大同城下的。

  彼時,晉王拖著孱弱的病軀,來到了城牆上。


  牆頭風聲拍打在他的衣襟,晉王枯黃的臉色,竟然泛起一抹不自然的潮紅。

  他眯著眼,看向遠方的騎兵。

  倏地,他轉過頭去,對著身邊的侍從,含笑開口:

  「阿魯台真以為自己是個聰明人,沒人看得出他的想法了?」

  「本王眼下也不過是風中燭火,倘若能夠以一己之命換得韃靼大敗,大明鐵蹄踏至斡難河邊,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即便我死了,又有什麼遺憾?」

  說完,晉王長長一嘆,悠然而發地感慨出聲:

  「此乃本王之幸。他日青史留名,後世子孫提及之時,也能因我而幸。」

  說完,晉王的半邊臉上,似乎被城牆上的火光映照。

  明滅的火光,將他的臉頰襯得愈發凹陷。

  只是他的眼神,竟然出奇的堅定。

  ……

  日子一晃而過。

  應天。

  朱元璋在這些日子以來,似乎變得更加瘦削了。

  朱允炆坐在旁邊的小矮桌上,按照朱元璋的安排,開始逐步閱讀這些奏疏。

  起先的時候,朱允炆還有點興奮。

  畢竟能夠批閱奏疏,即便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請安奏疏,但是在朱允炆看來,是皇爺爺信任他,同樣也是邁向權利中樞的重要一步。

  只是隨著這樣的日子過久了,朱允炆看到那些奏疏,就覺得有些腦袋疼了。

  一大堆看似錦繡華彩的文章,其實只不過說了一些米粒大小的事兒。

  這些臣子每天抓耳撓腮地寫奏疏,就差把中午吃了什麼飯菜都寫上去了。

  夜深了。

  朱允炆捏了捏眉心,只覺得一股疲倦之意襲來。

  只是當他抬頭,看到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依然兢兢業業地處理奏疏。

  他在心底無聲地嘆了口氣,再度低下腦袋,翻起奏疏來。

  有的時候,和皇爺爺待一塊,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啊。

  倏爾。

  上位傳來一陣動靜。

  朱允炆心中一喜,以為今日的奏疏都處理完了。

  等到他抬頭看去的時候,卻看到皇爺爺手上捧著一本奏疏,眼中盛滿了笑意。

  不知道是不是朱允炆的錯覺,他總覺得,皇爺爺的表情中,還帶著一絲驚喜。

  偌大的天下都是皇爺爺的。

  還能有什麼事情,能夠讓皇爺爺感到驚喜的呢?

  朱允炆忍不住也升起了好奇心。

  他就多嘴了問了一句:

  「皇爺爺,這是什麼好事,讓您都樂呵成這樣。」

  朱元璋的眉眼舒展開來,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

  「韃靼南下,阿魯台的兒子帶著小股騎兵,在大同城外搶掠,結果遇到了你堂弟朱高爔……」

  聽到這裡,朱允炆眉頭一皺。

  直覺告訴他,但凡朱高爔出現的地方,准沒有什麼好事。

  不過朱允炆麵上依舊不動聲色,甚至還露出了一絲笑容:

  「結果……怎麼著?」

  朱元璋笑出聲來:

  「你堂弟不知道從哪裡整出一個烏爾班大炮,愣是把韃靼太師之子,阿卜只俺都俘虜了。」

  朱允炆握筆的手,微微用力,指尖露出青白之色來。

  但是面上看來,他依舊是還是完美無瑕的太孫,面對堂弟取得如此功績,非但沒有嫉妒,反而倒像是真心實意地為他高興。

  「堂弟立下如此大功,皇爺爺準備如何嘉賞他呢?」

  朱元璋笑容更甚:

  「這小子正在回來的路上,等親眼見到他了,再聽這小子提什麼要求吧。」

  說著,老朱把手中的奏疏看了又看,臉上的笑容根本抑制不住,有些自豪,又有些得意,連帶著在連日工作下,已經達到病痛極限的身體,都鬆快了許多。

  朱允炆聽到了朱元璋的話語,神情都有一瞬間變了。


  聽聽朱高爔提出什麼要求,再賜予他獎賞?!

  皇爺爺以前嘉賞別人的時候,可從來都沒有這樣過!

  皇帝的賞賜,豈是可以挑挑揀揀的?

  可偏偏在皇爺爺這裡,朱高爔就是一個例外!

  要知道,這種待遇,就連朱允炆自己,都沒有得到過。

  朱允炆深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底的煩躁和不安。

  好在朱高爔現在也才五歲。

  皇爺爺就算想要改弦更張,也改不到朱高爔身上去。

  只是想著想著,朱允炆的嘴角還是忍不住露出了一絲苦澀的意味。

  什麼時候起,他朱允炆居然墮落到要和一個小孩子比較?

  又或者什麼時候起,他在皇爺爺這裡……也變得患得患失起來了。

  他是太孫。

  他才是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的皇位第一繼承者。

  不是麼?

  正在朱允炆陷入深思的時候,大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老朱的思緒被打斷,但他只是皺了皺眉頭,便叫人上前,遞來了來自邊關的邸報。

  他順勢打開,一目十行地瀏覽下去。

  朱允炆有些好奇。

  這段日子的八百里加急快報,還真是不少。

  而且也是趕巧了。

  每一次都是半夜送到皇爺爺的手上。

  這次又會是什麼事兒呢?

  總不至於,又和朱高爔有關吧?

  正想著,一陣刺耳的聲響劃破寧靜的夜空。

  就見朱元璋臉上的紅暈兀的褪去,轉而變成一副慘白模樣。

  他的虎目中,在這一刻,噙滿了淚水,左手抓著胸口的衣襟,在不自覺地用力下。

  衣襟皺成一團。

  手背青筋暴起。

  但是朱元璋恍若未覺。

  不知怎地,朱允炆想到了皇爺爺曾經為秦王提筆的那一段話:

  【老眼昏花,為諸子計。又拭模糊老眼,還親藁淨行,以示諸子。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記事。】

  而這一刻。

  窗外大雪猶如鵝毛般飄落。

  洪武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小年。

  晉王薨。

  朱元璋再次失去了他的一個兒子。

  鋪天蓋地的黑暗來襲。

  在暈厥過去的前一刻,朱元璋只聽到了周圍尖叫、混亂、磕碰聲。

  他只是有點累了。

  歷史上有過大同邊境有蒙古車輻的記載,原本晉王應該再活得久一點,只是這次扇動了劇情的翅膀。快靖難了,這兩天八千字寫完,我繼續六千,攢點存稿,把更新時間重新調到上午,然後再看看資料。

  寶們中秋愉快,闔家團圓^_^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