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水利因時因地 深化教育 航運革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明各項事務都在穩步推進,當然隨著大明各自的治水處理情況,正在加速好轉,一直都在貫徹大明的國策,自然是作為各地的指導思想。

  有些地方需要更好整理河道,有些地方需要積蓄雨水,反正各有各的方略,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能不能盲目,不能一刀切。

  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明南北方的地理條件。

  南方更需要疏通河道,基本上都是降水量豐厚,一旦河道不疏通,往往就是洪水滔天,到時候有更多百姓受災受難了。

  北方則是需要多注意蓄水,北方乾旱少雨,這是大多地方是如此,所以需要在雨量多的時候,多蓄一些水,一旦到了雨水少的時節,就要開閘放水。

  這些都是大明官方的主導思想,不能大意罔顧百姓生計。

  朱元璋對此也是心中有數,那是非常地贊同,他也是極為重視民生,絕對不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今年正好是第二次科舉,雖然之前有所準備,但一些事情終究是太急了,所以這第二次就顯得更加從容一些。

  現在很多南北學子,那是紛紛從南北而來,五湖四海之中,大明浩土之內,只要是大明子民上進考生,都能來參加科舉。

  朱元璋對此是很滿意,不時地出宮觀看這些學子,那是真的非常高興呀。

  陳久一般也不想插手此事,畢竟科考的問題,還是不少的,雖然自己改變了一些,但想要真正地做到,後續的事情,還真的不少,相信只要是明白人,都是明白的。

  真實的公正,想要做好,可不是這麼容易呀,後續的種種,都是無法言語了。

  畢竟是人都有私心,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何況是科考呢,最大程度上的限制,也是不錯了。

  這些都可以看到的,所以不用擔心太多。

  民生方面已經是做得不錯了,就看後續的一些事情上,還需要進一步的期待。

  上一次雖然勉強過關,但終究讓朱元璋有些失望,畢竟很多人都是走在及格線的邊上呀。

  尤其新增加的項目,那是合格的就更少了,所以他有些擔心這一次的成功率會有多好。

  再好的說辭,也是別人在說,可不是自己,所以要做的,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新的開端,不是嗎?

  「侄兒啊,咱就是有些頭疼這一次的科考,不是會怎樣呀?」

  陳久聽後,就直接說道:「叔叔,沒有必要擔心,除了科場舞弊之外,就是一個那就是考官的問題,要是都沒有問題,也就是自己的真正本事。」

  朱元璋一聽,也對,最大的問題,還是科場舞弊,這是一個重點,比如小抄還有就是泄題,這是很要命的。

  「咱是這麼想的,題目就在開考當天發下,侄兒,你說行不?」

  陳久一聽,就直接點頭道:「行呀,反正又不遠,不用在意,到時候讓考生早半個時辰入場,這樣就完美了,杜絕最後的一點機會,要是還有,那麼....」

  朱元璋心領神會,很是明白他的意思,不由得點頭道:「確實是不錯,很是令人欣賞,這樣的話,倒也是可以看得清楚,也是看得明白。」

  既然主要的命題都在了,那麼後來的就不重要了,先抓住重點再說。

  「叔叔,既然如此,後續的安排就這樣,這些都是小事。」

  「嗯,說得對,都是小事,該做好的就要做好,後續的影響也需要做做樣子,不能太輕慢了,要是一旦發生,咱就不用客氣。」

  雖說做樣子,但也不是不能成真的,到時候這些人也將啞口無言。

  陳久點頭道:「這倒是,那就按照叔叔的意思辦,做得好,自然有獎勵,做得不好,那就有鞭子。」

  朱元璋一聽,頓時哈哈一笑道:「對,太對了。」

  上一次是有些匆忙,但這一次算是安穩了,畢竟都過去了這麼多年,不用說都知道其中的形式。

  總之現在的東西,那是無法形容起來,後續的種種,都要有所進展,不能有任何的壓抑吧,不然的話,會有麻煩。

  陳久雖然很想將教育進一步深化普及,但現在來說,大明的財力還不夠,還需要深一步地深化,不過先一步不急蒙學還是可以的。

  「叔叔,上一次科考,雖然勉強說得過,但終究是識字的人數太少了,不利於真正的人才被發現,所以侄兒提議先從蒙學開始,進一步的掃盲,如此會有更多人才湧現。」


  「掃盲?」

  朱元璋聽後,不由得沉思片刻,就回想起自己當年的日子,確實是呀,那時候哪裡習得幾個字呀,都是一個個文盲,即使再有才華,不識字,終究是無用功。

  「對,侄兒,你說得太對了,確實是應該掃盲,從蒙學開始,進一步地開始掃盲,這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

  總而言之,這一切的利益方向,大明的未來方向,就需要更多人才呀。

  也能防止一些冤假錯案的發生,就是因為不識字導致的,也不少。

  陳久聽著,點點頭道:「雖然現在大明繁盛了很多,但各地依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待處理,蒙學是一個好方向,百姓們的未來,才有著落,也能讓大明百姓都能心悅誠服呀。」

  朱元璋聽著,也是最為明白的人,確實是如此,不能大意,總之該有的處理方向,還是需要有,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諸多問題。

  「對了,侄兒,現在海運似乎在逐漸地強盛起來,那運河一時?」

  對於此事,朱元璋還是有些把持不定的,畢竟海運便宜,而且更加快捷,畢竟水深利於船隻航行,加上逐漸多的航道出現了,自然更多人傾向於海運。

  這一點在大明開始大力支持造船事業後,那是越來越多了,南北運輸的船隻就更多了。

  當然這也是十分有利於大明北南經濟的交流,自然是不能說否定的。

  朱元璋也知道大明從中獲取的賦稅很多,自然也清楚了其中的好處了,絕對不是虛假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