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相王英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35章 相王英明

  「走避青齊?你竟然教我放棄鄴都,不戰而走?胡說,放肆!」

  高湛聽到高元海的話之後,臉色頓時一沉,旋即便怒聲呵斥道。他心中雖然滿是懼怕,但也知道鄴都的重要性,不甘心就這麼直接棄城而走。

  高元海見高湛神情大怒,便又連忙垂首說道:「相王請息怒,容我細稟。之前兩國罷戰議和,今我挑釁在先,理虧在我,道義已失。此事誠非相王之錯,但若魏軍果真兵臨城下,必然以此詰問,相王何以應答?此其一。

  今城中兵微將寡,士民驚慌,人心雜亂,相王縱有韓白之智,群徒卻無效死之膽。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此其二。

  近年來至尊多有削裁鄴都人事,全憑相王勉力維持。初與敵交戰之時,至尊仍然調走大將、徵發卒力,絲毫不以鄴都安危為計。相王留此,只是自險絕境。此其三。

  東西交戰多年,凡所接壤邊地無不深為戰火所燎、皆成赤土。唯青齊之地因處東方、獨得安寧,地肥民殷,實可為恃。大王東去,即刻暫避敵之鋒芒、無受所害,又可收聚青齊財物甲卒,進可收復河北、匡危救難,退可據地稱雄、割據一方!」

  和士開也在一旁連連點頭說道:「不錯,若賊未為大害,相王可收青齊之力而歸,若賊害彌深,無論是自據青齊,又或者泛舟河海,投奔南朝,皆可挑選,大勝於坐困愁城、計日待死啊!

  生人在世區區幾十載而已,相王身世富貴,享樂未足半生,仆等實在不忍見相王運道中落、受苦人間。魏國李伯山實在是常人難能戰勝的強敵,相王若再遲疑,恐怕都難能走脫了,屆時悔之晚矣啊!」

  聽到幾名心腹接連勸說自己,高湛一時間也是心生猶豫起來。他之所以不願離開鄴都,原因與之前高歸彥不肯投魏的想法差不多,無非是擔心一旦自己離開了,身份勢位的落差太大,一時間難以接受。

  可是高元海所陳述的理由卻是讓他大為意動,的確在北齊疆域之內,與西魏接壤的地帶幾乎都受到了戰爭所帶來的不同程度的破壞,包括統治基礎所在的河北。

  但唯獨青齊之地由於本身地理位置的緣故,無論是在與西魏的戰事中,還是在與南朝的戰事中,全都沒有受到什麼太大的影響,可以說是絕對的大後方。

  此時敵軍氣勢洶洶殺來,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之下擋在其兵鋒前方,無疑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避走青齊,一方面可以避敵鋒芒,一方面還能收聚青齊地方力量為己所用。如此一來,即便來日魏軍退走,遠在晉陽的皇帝想要追究自己的責任,也會因為畏懼他手中所掌握的力量而投鼠忌器,不敢深究到底。

  「可是,如果魏軍一路追殺,又當如何應對?」

  高湛心裡還是有點遲疑,畢竟之前棄城而走的高歸彥被一路追殺,到最後受阻滏口關前,不得已還是投降了敵人,他擔心自己也會重蹈覆轍。

  如果真的被一路亡命追殺,那還不如留在鄴都呢,起碼還有一座堅固的城池可以駐守呢,而且城中還有那麼多僧徒願意誓死抗敵。

  「不會的,我之所以建議相王走避青齊而非別處,正是因為魏軍絕對不會向東追擊。即便魏軍得據鄴都,其後用兵一在掃蕩河北,二在進擊晉陽,青齊之地並非從速必取的兵家要地。相王若往,可以暫避事外,從容等待河北事見分曉!」

  高元海聽到這話之後,便又一臉篤定的沉聲說道。

  「那便先去青齊!」

  高湛聽完高元海的講解,心內又權衡一番之後,索性便將心一橫,頓足說道。

  其心腹群徒聽到高湛做出這一決定,自己等人也不必再留守於此與敵人死戰,一時間也都不免笑逐顏開,連連稱頌道:「相王英明!」

  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高湛便也不再遲疑,當即便著令心腹們開始打點行裝。

  為了掩人耳目,他自然不能帶走太多人馬,隨行人員控制在一兩千人之間,除了自己的妻兒與一乾親信之外,之前所抓捕的那些關東世族名流們,他也下令一併帶上。

  諸如崔季舒、魏收之流,這些人或無戰場上的殺敵之勇,但卻各自另有其他的作用,在某些時候也能派上大用場。

  高湛雖然畏懼魏軍,但並不意味著他就完全沒有野心,此番魏軍再次入寇,北齊政權能不能夠撐得住還是兩說。如果晉陽方面也守不住的話,那麼他自然就成了興亡繼絕、重建社稷的重要人物。所以一些重要的人事元素,也需要提前做出預備。

  因為情況緊急,高湛和他的心腹們也沒有再繼續拖延,整理一番之後一眾人員物資便分批出城,而高湛則留在了最後。


  他率領一批卒員表示要出城巡視一番,離開城池之後便迅速的與之前出城的人員匯合,然後便快速的向黃河渡口而去,一路上儘量的避開人煙稠密的地方。偶有遇到小部分的行人,為了行蹤能夠繼續保密,甚至直接將這些目擊者們圍殺途中。

  由於高湛出逃安排的比較謹慎,鄴都城中也並沒有第一時間發現這一情況。眼下城中民眾們的注意力仍被滏口方面的戰事情況所吸引,甚至不乏人親自趕往滏口,想要看看兩方交戰戰況究竟如何。

  此時的滏口西面,李泰所率領的兩萬追兵已經抵達關前,並且接收了高歸彥所部人馬與營盤。

  高歸彥離開上黨城的時候,還率領了萬餘軍眾,但是在投降的時候,營中只剩下了五千餘眾,其他的要麼是中途離散,要麼是先一步投降了魏軍,也有的不願投降之人,則就逃亡了壺關或武鄉方向這些仍未被西魏占領的區域。

  高歸彥在被親兵們捆綁著投降之後,態度轉變極快,並沒有再維持什麼忠直不肯失節的強硬態度,而是主動積極的表示投靠之心,並且趕在唐王到來之前便提出了諸種攻奪滏口的建議。

  李泰來到營中之後,高歸彥變得越發熱情,深拜在地一臉誠懇的說道:「罪人之前走避王師,實在罪該萬死!皆因素聞大王寬宏仁義,所以才又斗膽來投。但得大王不棄,願為大王先驅嚮導,勸降滏口守軍,引領王師直進鄴都!」

  聽到高歸彥如此殷勤的表態,李泰也不由得笑了起來,他固然是有些瞧不上這傢伙,但是也不會拒絕這些降人們的表獻忠心。

  他走上前去,將高歸彥攙扶起來,並且著員取來一襲戰袍,為高歸彥披在了身上。這傢伙之前被親兵捆綁投降,身上還被披了一件衣不遮體的麻袍,到現在都還沒有換下來。

  高歸彥受此關照,頓時變得越發激動,眼眶中都涌動著熱淚,連忙又俯首道:「降人何德何能,竟得大王如此恩寵!如此恩典,必捨命以報,誓願追從大王統一寰宇,執掌天下!」

  李泰聞言後又是一樂,心說自己贈送這件衣袍再怎麼樣也比不上高家給你的高官厚祿吧,你這老小子叛國叛的乾脆,老子信你一個標點符號都是見了鬼!

  但他還是一臉欣慰的拍著高歸彥肩膀笑語道:「平秦王之名,我亦有聞。王於敵陣之中,資望素重,足當我將士進封縣公、賜絹萬匹之賞!王今親至,這一番封賞倒是不必再加旁人,王若當真有助後事,此番恩賞王自消受!」

  高歸彥聽到這話後,便也連忙咧著嘴附和一笑。這樣的封賞固然是比不上他在北齊的權勢地位,可這一次戰事結束後北齊還能不能存在都是未知,而他如今身為一介降人,能得這樣的許諾已經是萬幸,自然不敢心生不滿。

  「某今新投,滏口守軍必然驚懼惶恐。事不宜遲,某願前往城下為大王勸降守軍。若能見功,皆大王威名所致,某幸得差遣,得積微勞,以報大王寬恕包容之恩!」

  眼下性命算是保住了,但是未來的地位和榮辱還要靠自己的努力,於是高歸彥便又連忙請命道。

  李泰對其如此積極的態度也是大感滿意,自然不會拒絕,於是便又讓人取來華麗威武的戰甲,為高歸彥披甲裝扮,便又讓其前往滏口關城下向著城中喊話勸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