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誰能打敗拿破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00章 誰能打敗拿破崙?

  塔列朗領了拿破崙的命令,再次去安特衛普拜訪汪廷珍,還是在布政使司衙門的後堂見面。

  塔列朗行禮之後坐下,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汪廷珍聽完塔列朗的話,覺得此時插手西班牙本土事務,同時正式退出歐洲戰爭,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

  畢竟大明真正想要的地方,也就是整個美洲已經基本到手了,繼續參與歐洲事務也沒有意義。

  但是這件事情涉及到了議和,宣戰和議和這種事情,不是臣子能決定的:

  「議和之事,吾需要請示聖上,你在這裡稍等兩日。」

  塔列朗聽到這回復就是一愣,頗為糾結的說:

  「請布政使大人恕罪,塔列朗是歐洲荒僻國都之臣,不甚通曉大明雅言。

  「敢問您剛剛說的兩日,是虛指還是實指?是具體的兩天嗎?最多後天就能有消息嗎?」

  塔列朗對大明文化的了解越來越深,但對大明的技術發展並不怎麼熟悉。

  知道「三兩日」之類說法,可能是真的就兩天,也可能不確定幾天。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也都不會太長,否則應該說「數日」了。

  塔列朗覺得,大明皇帝遠在順天府,他派駐在歐洲的臣子,想要向他請示匯報問題,往返怎麼也得三個月了。

  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三兩天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塔列朗懷疑汪廷珍說錯了,他想說的會不會是兩三個月?

  汪廷珍卻頗為不滿的說:

  「我當然不能確定就是兩天,聖上何時回復是聖上之意,我怎麼可能揣測?」

  塔列朗頓時就更加糾結了:

  「這個……那我具體應該等待多久?是否應該先回巴黎?」

  汪廷珍冷著臉說:

  「你在這裡等著就好,不用回巴黎了。」

  汪廷珍說完,就讓布政使衙門的差役進來,領著塔列朗去住客房。

  塔列朗不明所以,但是也不敢再多嘴,就在布政使衙門住下了。

  汪廷珍親自擬了一封報告,然後稍微考慮了一下,覺得這種涉及密約的事情不宜公開呈報。

  在崇禎朝以前,除了正德和嘉靖年間的部分時候,大明的朝廷政務都是公開的。

  事務相關文件稱為題本、奏本,在不封閉的情況下通過通政司流轉。

  內閣事務也是閣臣之間相互討論,拿個建議給皇帝看行不行,皇帝決定了還要讓六科給事中查閱封駁。

  到了明朝中後期,沒有內閣擬定的意見,皇帝直接下的旨意,都可能無法實施了。

  但是到了清代,正德和嘉靖年間出現過的秘密政治普遍化,並且形成了專門的稱呼「奏摺」、「摺子」。

  奏摺要封鎖到專門的盒子之中呈送,只有皇帝能打開查看裡面的奏摺內容。

  擁有上「摺子」權力的官員都是皇帝的耳目。

  通過奏摺上報的事情,皇帝是怎麼決定的,當事人又會怎麼處理,都不走公開流程,不相干人員完全不知道。

  甚至可能會有兩套流程,奏摺上內情秘奏,公開的奏本說場面話。

  所以清朝雖然不全是秘密上摺子,同樣有公開流轉的常規政務,同樣也稱為題本、奏本。

  但是公開的奏本的實際效力大幅度下滑了。

  主要是明朝皇帝普遍比清朝皇帝更加懶散,明朝中後期內閣大學士也比清朝軍機大臣權力大得多。

  這個世界的崇禎朝以後,崇禎將政務分成了兩類,涉及到情報類的就走秘密途徑處理,但常規政務仍然讓內閣先看。

  法國要和大明合夥支持法國的政變,這種事情很顯然就屬於秘密情報了。

  所以汪廷珍親自西廠在安特衛普的駐地,跟西廠的歐洲管事說明了情況,讓西廠的電報員把消息發往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的西廠電報員收到後,再用有線電報通過海底電纜,直接發到大明本土。

  第二天,天工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下午,西廠提督就把報告送到了大明皇帝朱簡烜面前。

  同時送上的文件,還有最近幾年歐洲和美洲戰場的情報匯總,作為皇帝決策的參考。


  朱簡烜先看完了汪廷珍的報告,然後繼續翻西廠準備的其他情報,思考應該如何決定這件事情。

  美洲戰場上。

  大明本土軍團、北美軍團、澳洲軍團、非洲軍團、南美軍團從五個方向出擊,在美洲攻城略地。

  澳洲軍團順著美洲西海岸北上,依次攻克分布在沿海的據點,在天工十一年(1804年)初占領秘魯的首都利馬。

  北美軍團南下作戰進展順利,墨西哥地區北部本來就人煙稀少,還有很多的荒漠地帶,幾乎沒有什麼有效的抵抗力量。

  但是,這片荒涼的土地面積頗為廣闊,從華雷斯到新西班牙首府墨西哥城,距離超過一千五百公里。

  如果沒有足夠的交通工具,也沒有成熟的道路的話,單純行軍就是一件苦差事。

  不過從北美大平原直接南下的軍隊,本來就沒有直接占領整個墨西哥的任務,他們只需要專心在北方圈地即可。

  墨西哥城雖然位於墨西哥內陸的高原上,但是北美大陸越往南越是狹窄。

  墨西哥城與海岸線的直線距離只有兩百多公里,而且有現成的道路可以通往海邊的韋拉克魯斯港。

  西班牙人雖然在這些地方部署了軍隊,韋拉克魯斯港也有頗為牢固的城堡守衛。

  但這些東西在大明的新時代攻勢面前沒有什麼意義。

  大明海軍掩護部隊登陸,占領韋拉克魯斯港,控制周邊的土地,然後順著西班牙人自己的路線,前往墨西哥城所在的地區。

  歷史上的美墨戰爭時期,美國人就是這樣攻入墨西哥內陸,威脅墨西哥城之後,迫使墨西哥簽訂了城下之盟。

  現在大明的裝備水平,比美墨戰爭時期的美國已經領先了兩個時代,已經有了飛行機器。

  第一批大明軍隊進入高原的同時,就在港口和內陸同時建設簡易的陸地機場,用剛剛服役的運輸機向內陸輸送物資。

  當高原上的大明部隊有了飛機和足夠的彈藥,墨西哥城本身的防禦設施就基本失去了作用。

  面對持續的恐怖炮轟,特別是從天而降的持續轟炸,新墨西哥的官員和墨西哥城的守軍都失去了作戰的勇氣。

  大明軍隊很快就衝進了城中,當地官員和駐軍在驚愕和惶恐之中投降了。

  墨西哥城作為西班牙在美洲的中心和最大的城市,就這樣在天工十二年(1805年)春天落入了大明手中。

  西班牙在美洲比較重要的城市中,新格拉納達首府波哥大城是最後投降的。

  波哥大城位於安第斯山脈內部的一處山間平地上。

  西班牙人在美洲總部的重要城市,以及當初的瑪雅和阿茲特克人的城市,大部分都在高原上或者高山谷地之中。

  因為這裡是熱帶,海拔低的地方非常炎熱,只有高原上和高山之中才有氣候涼爽的地方。

  墨西哥城海拔兩千兩百米,波哥大城海拔兩千六百米。

  波哥大城與海岸線的最短直線距離約為三百三十多公里,但這裡的海岸線旁邊都是茂密的熱帶雨林。

  雨林後面就是海拔三千到五千米的安第斯山脈,山脈這裡在這裡還分成了三股。

  也就是說,走這條路線去波哥大城,要連續翻過三座高山,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可行性。

  大明飛機還比較簡陋,強行走這條航線非常危險,所以大明軍隊只能按照西班牙人進入內陸的路線進攻。

  所以波哥大城市本身雖然比墨西哥城小得多,卻一直拖到了天工十三年(1806年)春天才投降。

  戰鬥本身沒有什麼懸念,主要是大明非洲軍團攢人力、火炮、飛機用了很長時間。

  到此為止,美洲的大規模戰爭就基本結束了。

  大明雖然還沒有完全占領所有的西班牙居民點,但剩下的那些不但位於深遠的內陸而且人口稀少。

  就算是西班牙自己的殖民體系之中,也都是放任其自生自滅的探險拓荒點,當地沒有西班牙官方的武裝力量。

  後續只需要安排更多小規模的探險搜索隊伍,到內陸找到這些西班牙放任自流的居民點,基本就能解決歸屬權問題了。

  與此同時,在戰爭期間,大明也一直從本土向美洲移民,三年期間輸送了三百多萬移民。


  再加上戰爭開始之前,在拉普拉塔地區的三百萬,此時的墨西哥及以南的美洲地區,已經有了六百萬大明移民。

  數量上幾乎是當地白人的兩倍了,比白人和白人混血兒加起來還要多。

  現在墨西哥以南美洲的所有重要居民點,大明移民的數量至少與當地白人和混血兒基本相當。

  大明占領就是徹底占領,而不是單純的戰勝當地統治者,獲得對方的效忠。

  而是要把自己的百姓直接送過去掌控土地和財富。

  西班牙在新大陸的殖民地全面崩盤,所有重要官方據點全部喪失,這些消息最終點燃了西班牙本土居民的怒火。

  不過在大明人看來,經此一戰完全掌控整個新大陸,當然是可喜可賀的大盛事。

  大明百姓對非洲的印象不是特別好,大部分地方的氣候都過於炎熱,相比大明本土更像是南洋。

  南北美洲的大平原,這些與大明本土江南氣候類似的地方,才是大明人最感興趣的。

  與此同時,西班牙人折騰了八年,大明接著修了八年的巴拿馬運河,在天工十三年春季到來的時候,也終於正式貫通了。

  巴拿馬運河的標準與蘇伊士運河相同,河道的平均寬度兩百米,水深超過十六米,可以通航目前最大的船。

  不過蘇伊士運河本身的長度就超過一百六十公里,而巴拿馬運河的長度只有六十多公里。

  但是蘇伊士運河不到三年就挖完了,巴拿馬運河卻用了十六年之多。

  就算是刨除西班牙人的工作量,單純算大明施工的時間也有八年,就算是刨除開荒準備時間,單純挖掘工作也用了五年。

  而且蘇伊士運河還是人工挖掘的,巴拿馬運河工程已經開始使用內燃機驅動的工程機械了。

  還是因為巴拿馬地區的情況比蘇伊士複雜多了。

  蘇伊士地區的氣候可以全年全天幹活,巴拿馬每年都有半年時間幹不了活。

  巴拿馬地區的總體海拔比蘇伊士更高,大部分地方都在十米以上,總土方工程量幾乎比蘇伊士多了一倍。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一樣,計劃上也是要修建雙線運河的。

  所以單線貫通之後,複線工程也同步開始了。

  有了現成的鐵路、港口、工程機械、工人、口糧田,複線工程效率很高很多。

  按照總共李寶柱的估算,估計最多四年左右就能完成。

  此時的巴拿馬運河區,已經是一片頗為成熟的開拓區了,開拓出了三百多萬畝水田。

  工地兩側修築了多處水庫,還有配合排水灌溉的溝渠,就算是旱季也能引水灌溉,所以能種三季水稻了。

  當地居民已經增加到了八十萬人,其中五十萬是大明本土來的移民。

  剩下的就是美洲各處戰場上送來的西班牙俘虜了,包括西班牙軍人、民兵、教會人員、反抗大明的移民,以及他們的黑奴。

  這些俘虜大部分都是青壯年,現在被大明移民中的民兵看管著,在工地周圍干雜活或者農活。

  也正是有了這些青壯俘虜,李寶柱才覺得複線運河能夠更快完成。

  巴拿馬運河正式貫通之後,巴拿馬本地作為美洲交通樞紐地位,就變得異常牢固而不可動搖了。

  這裡還要修建大型煤站、油庫、貨場,修建大型碼頭和修船廠。

  未來還會持續輸送移民過來。

  再加上這裡還要繼續建設運河,工程建設需求近乎沒有上限,所以周邊地區的俘虜都在被陸續送過來使用。

  歐洲戰場上。

  正面戰場似乎在義大利半島南部、德意志地區北部、西班牙的直布羅陀和其他周邊地區。

  英國、奧地利、俄國,以及各個僕從國的保王黨起義軍,陸續和法國和西班牙軍隊打了幾場大會戰。

  法國取得了大部分勝利,控制了絕大部分德意志地區,將普魯士王室趕到了東柯尼斯堡。

  占領了大部分波蘭地區,占領了哈布斯堡控制的巴伐利亞地區,正在步步為營的向維也納推進。

  英國艦隊在封鎖法國和僕從國的對外貿易,法國也在大陸上封鎖僕從國對英國的貿易。

  但是沒有爆發歷史上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可能是因為西班牙失去殖民地,大艦隊已經無法維持了。


  在朱簡烜看來,相比歷史上的拿破崙戰爭,現在歐洲的局勢終於出現了巨大的偏差。

  最讓朱簡烜在意的事情,就是拿破崙這個「步步為營」的進攻方式,與歷史上的拿破崙相比好像完全轉向了。

  按照西廠的情報,拿破崙在德意志和波蘭解放農奴,還給農奴分了地,關鍵是還在搞科舉。

  拿破崙不再當歐洲式的征服者,開始學神洲那些志在天下的割據勢力了。

  給自己的親信手下分地紮根,然後再從拿地的農民之中徵兵,還通過科舉招攬傳統貴族外的知識分子。

  關鍵是,他如果不保持「天性」,不在歐洲大開大合的作戰,就可能不去遠征莫斯科,可能不會遭遇在俄國的慘敗。

  還有現在塔列朗這個傢伙送來的消息,拿破崙竟然希望讓西班牙退出戰爭並保持中立!

  他真的準備這樣做嗎?法國接下來也不征服西班牙了嗎?

  不顧後果的遠征莫斯科和征服西班牙,是拿破崙帝國巔峰之後出現的兩個放血的傷口,也是他的帝國崩潰的直接原因。

  如果拿破崙規避了這兩場戰爭,誰能打敗他?

  真的讓拿破崙把法國、德意志、波蘭這片大平原整合起來,就已經是無可爭議的歐洲霸主了。

  繼續吃掉哈布斯堡和義大利也不在話下。

  以拿破崙和他手下法國將領的天賦能力,如果按照他現在這種步步為營的擴張思路,拿破崙真的有機會徹底統一歐洲。

  俄國也沒有辦法應對這種進攻方式。

  俄國在歷史上之所以能分隊拿破崙和小鬍子的進攻,關鍵還是俄國的體量太大了,與其他歐洲國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拿破崙和小鬍子習慣了歐洲小國之間的作戰方式,關鍵是形成了對這些小國特別有效的作戰方式。

  習慣了一鼓作氣直接摧毀一個國家,然後一口吞掉這些沒有縱深的小國。

  當目標換成俄國的時候,他們沒有馬上轉換作戰思路,無法一鼓作氣摧毀俄國,更沒有辦法一口吞掉。

  他們就被俄國耗死了,或者是被撐死了。

  俄國人的戰鬥力從來都不是歐洲大陸上最頂尖的,只是因為有著超過其他國家一個數量級的體量。

  拿破崙現在的作戰方式,占領一塊地方之後先改造,完全掌控之後再繼續擴張,用來對付俄國反而可能是真正有效的。

  拿破崙如果不著急與俄國作戰,先吃掉義大利和哈布斯堡消化掉,那繼續從奧斯曼奪地盤也不是難事。

  拿破崙今年應該是三十七歲,歷史上他活到了五十二歲,還有極大概率是中毒死的。

  再給他十幾二十年的發育時間,誰知道他能做出什麼事情來?

  大明不能放任他們這麼繼續成長下去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