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石油與運河與乾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1章 石油與運河與乾隆

  天工元年的春季的恩科,天工年代的第一場科舉考試,在順天府正式舉行。

  大明本土、南洋、澳洲、非洲、美洲的大明舉人,都可以來參加。

  一個地方是殖民地還是本土,關鍵看當地的人能否通過正常途徑,相對公平的進入本土或者母國的高層。

  實際上在原有的歷史上,無論是神洲的大明和清朝,還是歐洲的主要殖民國家,大部分時候都沒有把殖民地當正常公民。

  英國的北美和澳洲,很多時候都是罪犯流放地,英國也始終沒有給北美移民投票權,所以才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

  在這個世界,無論是崇禎中後期,在崇禎皇帝主導下,大明朝廷和藩鎮以及民間在南洋的擴張。

  還是到了咸寧末年,在朱簡烜的主導下,大明在澳洲、北美、非洲的擴張。

  崇禎和朱簡烜兩人都沒有區分海外與本土的概念。

  兩人始終沒有禁止移民海外的大明百姓通過科舉進入大明朝廷。

  兩人甚至都是傾向於鼓勵海外移民參加科舉的,甚至於允許當地土著參加科舉。

  因為在兩人看來,參加科舉的過程,就是融入大明傳統體系的過程,包括政治體系和文化體系。

  通過科舉獲得階級跨越,進入統治集團的人,無論本來是什麼出身,在進入這個體系之後,都會維護這個體系。

  與此同時,按照朱簡烜的吩咐,官方廠商開始收縮出口規模。

  本來準備用於出口的手工業產品,由中央朝廷供應機構直接收購下來。

  當然,朝廷收購了這些東西之後,肯定不會按照理論上的最省事的方案直接扔進海里。

  而是作為朝廷的獎品和福利,發給表現出色的官員和吏員,官營廠商的掌柜、管事、工人,屯田衛所的軍官和士兵。

  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大明這邊還在繼續熱火朝天的搞建設。

  波斯石油公司在天工元年春季正式成立,然後馬上組織了鑽探隊伍前往波斯灣探油。

  這支鑽探隊伍的護衛軍隊,比直接參與勘探和鑽井的工匠還要多。

  保護鑽探隊伍的同時,也負責征服當地的貝都因人,也就是後世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的沙漠綠洲民族。

  波斯灣地區的石油儲量非常豐富,後世的開採成本也非常低廉。

  但是總體的開採難度卻不算特別低,主要是很多油田的埋藏深度是比較大。

  比如沙特的最大陸地油田,埋藏深度在一千米到一千五百米的範圍。

  鑽一千多米深的油井,在這個時代本來就有難度。

  關鍵是,常規勘探人員,不知道這裡有沒有油田,不知道具體哪兒可能有油田,還不知道油田埋藏了具體多深。

  在沒有成熟的勘探技術,只能依靠「鑽鑽看」的形式,通過鑽井試探著尋找這些油田,那難度會非常高。

  可能在沒有油田的地方鑽探,可能鑽探了幾百米之後放棄了,可能連續鑽幾十個幾百米的井。

  在原有的歷史上,到沙特勘探油田的美國公司,就是連續鑽了很多井。

  但是都達不到油田所在的深度,一直在油層上方浪費時間,鑽探公司幾乎要破產了。

  才有人一口氣鑽到一千五百米,才發現了石油異常豐富自噴井。

  不能算是自流井,而是直噴井,宛如噴泉一樣,持續的向外噴涌石油,長年累月的噴涌。

  現在大明的鑽探隊伍有朱簡烜的指示。

  所以直接在正確的地方,直接奔著一千五百米的深度去打井,結果是第一口井就直接打出了石油。

  然後就開始裝桶、裝罐、裝船往回運輸,同時繼續打更多的油井。

  大明現在已經有了排水量過萬噸的貨船,現在可以調動大量的大船滿載石油往回走了。

  大明本土的中原、東北、北方地區,工業開發和建設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包括柴油機和汽油機在內的基本內燃機,以及內燃機驅動的工業和農業機械,在朱簡烜驗收之後進入工廠量產階段。

  大明朝廷在華北、東北、江南、廣東四大區域,同時建設多個農用機械廠、機動車廠。


  未來將大批量生產各種機動車輛供應全國的工地。

  配合這些機械的生產和使用需求,更多的鋼鐵廠、煉油廠、化工廠也同時開始建設。

  到天工三年初的時候,這一批工廠陸續開始投產。

  此時順天府內外層的主要工程基本完成了,內外城的主要街道路面已經基本完成了瀝青硬化工程。

  朱簡烜也開始將自己日常乘坐的馬車換成汽油機動車。

  有了頗為現代化的工業機械和運輸車輛,各種工程的建設速度再次跨越式的提升。

  在這些機械工廠陸續投產的時候,負責北水南調工程的汪萊找到了朱簡烜。

  在文華殿的辦公室裡面,汪萊頗為激動和期待的向朱簡烜行禮,同時遞上了一份厚厚的文件:

  「陛下,北水南調工程總體規劃已經完成了。

  「現在學生請陛下批准,啟動第二階段工程,也就是松錦運河工程。」

  朱簡烜翻了一下手中的文件,先看目錄和前面的概述部分。

  北水南調,這個史無前例的大型水利工程,在汪萊主持下勘探和計算了這麼多年,現在終於完成了全部的規劃。

  整個工程總體上可以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三江澤大湖。

  攔截黑龍江的入海航道,在三江澤範圍內蓄水,構建一個巨型人工湖。

  關鍵是讓江水匯聚之後逆流,順著東北平原中間的低地南下,進入渤海或者繼續引到其他地方。

  現在第一階段的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三江澤主體已經被黑龍江水淹沒。

  巨型人工湖已經形成了,未來繼續蓄水提高水位。

  第二部分,也就是松錦運河。

  從松花江中游開始修建運河與河堤,引導松花江水流向遼西走廊的北端的錦州地區。

  包括一百多公里的運河,以及將近五百公里的大堤。

  第三部分,被汪萊稱為燕山運河。

  順著遼西走廊和燕山山腳修建河堤,讓河水通過遼西走廊和山海關,最終抵達順天府區域。

  第四部分,被汪萊稱為太行運河。

  順著太行山腳修建河堤,讓抵京的河水繼續南下,最終匯入黃河的主航道。

  用黑龍江豐富的水源沖刷黃河的泥沙,並供應大運河航道用水。

  朱簡烜對這個工程是怎麼回事,心中早就有數了,現在就是看看具體的數據。

  包括預估的工程量、需要的人力和資金,以及預計最終完成的時間等等。

  朱簡烜大致翻了一遍報告,然後抬眼看站在前面的汪萊:

  「這個第三階段真的可行嗎?」

  整個工程最困難的地方,不是三江澤大湖也不是太行運河,而是燕山運河的薊州部分地區。

  順著山腳下平行修河堤,用河堤和山脈之間的空間構建運河。

  最關鍵的條件,還是山脈腳下接近平地地區的坡度是否合適,無論坡度太大還是太小都會導致工程量直線上升。

  太行運河雖然長,但是山腳下的坡度合適,工程量實際上不算大。

  薊州地區就是海拔和坡度變化太大了。

  汪萊頗為認真的點頭:

  「按照學生和同學以及大工們的核算,有陛下發明的工程機器就是可行的。

  「運河在薊州地區不走山腳下,而是從薊州後面的山脈中穿過。

  「為此總體提高三江澤大湖的蓄水高度到145米。

  「而且,無論燕山運河最終是否修建,松錦運河本身始終都是有用的。

  「松錦運河完成之後,船隻都可以從錦州上行,直達松花江和三江澤大湖。

  「膠東半島,渤海沿岸,以及整個東北地區,都能通過水運聯通了。」

  朱簡烜又看了一遍相關數據:

  「好吧,既然可行那就開始吧,你還需要什麼支持?」

  汪萊頗為迫切的說:

  「學生……想要遼東機械廠的機器……所有機器……」


  朱簡烜聽到這裡笑了笑:

  「行,遼東機械廠的大部分產品給你,不過不是全部用來修運河的,遼東的屯田衛所也要用。

  「我會下旨,任命你為遼東河槽拓荒總督,統管遼東的軍屯衛所以配合運河工程。

  「遼東工業基地生產的農業機械,分給遼東拓荒的屯田衛所使用。

  「當地生產的工業機械,分給松錦運河工程使用。

  「遼東的軍屯衛所,在農忙的時候忙活農事,農閒的時候修建大堤和運河。

  汪萊非常激動的躬身令旨:

  「學生遵命。」

  負責北水南調工程的汪萊提出申請,朱簡烜批准下令之後,北水南調第二階段工程,松錦運河工程正式開始了。

  汪萊等到朱簡烜的任命聖旨下達,就馬上帶上自己的同伴直接乘船前往遼東,開車去瀋陽。

  在瀋陽召集周圍的礦場、機械廠、屯田衛所的官員和掌柜們開會。

  宣讀朱簡烜的聖旨,獲得遼東所有事務的統籌權力,而後正式開始運河工程。

  然後汪萊首先給所有軍屯衛所下令,按照預定的運河線路分配土地,到預定的土地額外開荒。

  不過不是以往用人力和畜力工作了,而是直接安排農業機械帶著他們去。

  接下來汪萊帶著衛所的官員們一起去了機械廠,領取已經生產出來的所有機器,分給下面的衛所負責使用。

  安排各個衛所選派聰明的年輕人學習操作。

  主要是通用的柴油拖拉機,以及配套的犁耙、播種機、收割機、拖斗等等。

  其實不用朱簡烜專門提醒,汪萊作為大明傳統的工匠和知識分子出身,知道磨刀不費砍柴功的道理。

  對於松錦運河這種超大工程,想要安安穩穩的保質保量的完成,一定是不能急於求成的。

  要先將勞動力聚集到運河路線上屯田,讓他們能夠在當地正常的生活。

  直接用工程沿線的土地供應工人所需的最重要的口糧。

  然後再讓工人在空閒的時候開工幹活。

  在沒有農業機器以前,這種安排的效率不會太高,但是有了農業機械就截然不同了。

  農業機械的效率是牲畜的好幾倍,關鍵是不知疲倦。

  有了農業機械,衛所的大部分勞動力都能解放出來,原本農忙使節按月算,有了農業機械就可以按天算了。

  不過這些調動,與遼東的幾個煤礦、鐵礦的勞工沒有什麼關係。

  由於最近幾年鋼鐵廠和機械廠陸續投產,需要的煤鐵礦數量激增,礦上的工作也越來越辛苦了。

  趙弘曆,也就是曾經的清國乾隆皇帝,拖著八十多歲的衰老身體,在撫順礦場的食堂給工人們打飯。

  趙弘曆身份特殊,在某種程度上是舊清國體系內的精神象徵,是大明軍隊沒有直接征服的原清國官員投降的原因。

  所以在大明對東北、草原等地區的控制足夠深入之前,原清國的皇帝和蒙古大汗多少還有一些用處。

  再加上朱簡烜當初的承諾,要給所有清國高層一條活路,也就是不能直接殺人。

  所以趙弘曆只要自己沒有死,也沒有人會主動去殺他。

  而趙弘曆又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能活,到現在已經八十五歲了仍然沒有什麼大病。

  不過終究是年紀大了,身體根本沒有力氣,沒有辦法干下井的活兒。

  管事的軍官知道朱簡烜對清國朝廷上下沒好感,當然也不能讓趙弘曆真的在這裡閒著安度晚年。

  就給他安排了在食堂打飯的活兒,給曾經是趙弘曆臣子的工人們打飯。

  開始的時候,很多原清國貴族、官員們還對趙弘曆有本能的恐懼感,見他的時候還壓低了聲音喊萬歲爺。

  但是在礦井裡面乾的時間長了,關鍵是完全看不到未來變化的情況下,這些原清國高層的性格和習慣就慢慢的變了。

  開始習慣性的說髒話,開始整天的怨天尤人,開始憎恨曾經的同伴。

  從最高層的皇帝和親王們,到最低級的士兵和軍官們,都可能是其他人的怨恨對象。

  怨恨其他人無能,打不過曾經的大明,讓自己成了階下囚。


  這天上午,趙弘曆和往常一樣,站在一排大桶後面,給工人拿饅頭盛燉菜。

  趙弘曆手上沒有力氣,給一個工人拿饅頭的時候,一個饅頭掉到了地上。

  趙弘曆連忙彎腰去撿,但是對面的工人卻莫名的憤怒了,上去一腳揣在了趙弘曆腰上:

  「你個沒用的狗東西,給爺的東西都拿不住——」

  趙弘曆直接哎呦一聲摔倒在了地上,然後幾次努力想要爬起來,結果都沒有力氣支撐身體了。

  周圍的工人見狀譁然,好多人直接大喊:

  「怎麼回事,你瘋了!」

  「你是哪個旗的!」

  「你怎麼敢打萬歲爺!」

  那人馬上大喊:

  「爺我是鑲白旗的,是豫親王府的子孫,也就是正兒八經的最初的鑲黃旗!

  「我今天打的就是弘曆他這個老東西!

  「要是當初讓睿親王或者豫親王當皇帝,我大清怎麼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鑲白旗的豫親王顯然是多鐸,也就是多爾袞的同母弟。

  趙弘曆是皇太極到順治一系的子孫。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最初管理的兩個旗是正黃旗和鑲黃旗。

  皇太極繼位之後,將自己率領的兩白旗,與多爾袞兄弟的兩黃旗換了編制,但是人基本沒有變。

  多爾袞兄弟的旗變成了兩白旗,皇帝的旗變成了兩黃旗。

  順治親政後,又奪了多爾袞原來的正白旗,皇帝自此掌控的上三旗形成了。

  多鐸仍然管領鑲白旗,鑲白旗高層們認為皇太極搶了多爾袞的皇位,跟順治一系不對付。

  現在這個出身鑲白旗的工人感覺心裡憋屈,忍不住給了趙弘曆一腳。

  但趙弘曆當了幾十年皇帝,也有自己的忠臣孝子。

  順治一系的宗親和臣子,聽到這邊的工人自報身份,也有很多人怒不可遏的衝上來了。

  「就是多鐸今天在這裡也不能打萬歲爺!」

  「大夥併肩子上,打死這個亂臣賊子!」

  現場頓時亂成了一團,趙弘曆在混亂中又被踩了幾腳,徹底的起不來了。

  很多人不一定是想要擁護趙弘曆,只是單純的想要找個藉口發泄。

  等到維持秩序的軍官帶著糾察隊過來,把亂成一團的原清國高層拉扯開。

  發現趙弘曆已經癱在地上,進的氣不如出的氣多了。

  軍官讓人去找衛所的醫生,來給趙弘曆診治,結果醫生還沒到,趙弘曆就斷氣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