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免賦三年,建立政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4章 免賦三年,建立政法!

  趙全的降書。

  朱厚熜是不相信的。

  即便鐵桿漢奸真的想投降,大明朝廷也絕不會放過。

  千刀萬剮、凌遲處死,不把大明朝酷刑嘗盡,罪孽難消。

  所以,趙全、丘富等漢奸的投降毫無意義,大明朝沒有指望這些人能給朝廷帶來什麼,只想著讓這些人不得好死。

  總之一句話,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張居正同樣是這般想的,將趙全降書收起,等著出宮後轉給出使韃靼的大使王家屏。

  晉商、韃靼、和談,幾件事都有了答案,事情發展到這地步,遠超張居正內閣所想。

  但張居正、高拱、李春芳、陳以勤四位內閣閣老,卻不想就這樣離開。

  抄沒整個晉商的財富,雖然錦衣衛還沒有具體統計出銀兩幾何,可粗略計算,也在萬萬兩紋銀以上。

  縱太祖高皇帝建國至今,朝廷從沒有這樣富裕過。

  富裕的生活,讓閣老們喘不過氣來。

  人生短短几個秋,位極人臣的他們,已然不年輕了,銀子要是在任期內不花一花,留給下一任內閣也是虛妄。

  現任,永遠不會感激前任,這在任何事情上都適用。

  但把銀子花給窮苦大眾、普羅百姓,老百姓卻會記得這個好。

  不光當代老百姓會記得,就連國史上也會載入,留名青史,為後世人所傳唱。

  短暫的眼神交流後,到底是陳以勤站了出來,跪倒在地道:「臣啟皇上,四十年來,大明朝百姓勤勤懇懇,然漢奸賊子為禍人間,使得我大明朝百姓苦不堪言,今盡誅漢奸晉商,收萬萬之財,望吾主施展天恩,免除國民三年賦稅,施恩於天下!」

  晉商的財富,是靠著出賣大明朝廷,出賣大明百姓得來的。

  現在,晉商除了,朝廷獲得的財富,不妨分給百姓一些。

  免除大明朝百姓三年賦稅,不多也不少。

  「照准!」

  朱厚熜坐在蒲團上,吐出了這兩個字,閉上了眼。

  國富,朝廷富,不如民富。

  民殷國富,不外如是。

  免除賦稅,本就是朱厚熜富國強民計劃的其中之一,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為防止皇上後悔,張居正就在御前擬了道奏疏,遞給了黃錦,黃錦接了過來,走到御案前,小心翼翼地拿起玉璽,落了印。

  百姓得了好處,陳以勤便站了起來,李春芳接著奏道:「臣啟皇上,好些省份積欠官員俸祿,尤甚者如陝西、北直隸、河南、雲南、貴州都已拖欠一年以上,吏部奏請撥給二百七十萬兩銀子,先把這些省份的欠俸給發了。」

  之前皇上興了幾場大獄,殺了嚴嵩、嚴世蕃等好些官員,抄了好些銀子,國庫早就豐盈了。

  但就是因為皇上在兩京、浙江殺的太狠,地方上的官員,吏部的官員,根本不敢提欠俸的事。

  生怕惹得皇上不喜,被殺紅眼的皇上順手給殺了,誤了卿卿性命。

  殺了晉商這隻大肥豬,李春芳覺得,是時候提一提了,二百多萬兩銀子,對以前的大明朝是筆不菲的銀兩,今時不過寥寥。

  「照准。」朱厚熜的聲音傳來。

  李春芳立刻接過張居正的筆,在御前擬了道奏疏,黃錦接過,給加了璽印。

  「皇上如天之仁。」

  高拱接過了李春芳的奏對,在此基礎上,奏道:「臣啟皇上,如今朝廷官員升遷、平調,皆要先退還家中百姓獻地,方可走馬上任,然我朝官員俸祿,不說與宋廷相比,便是與元廷下漢官相比,都能稱之為微薄,乃至寒酸。

  故臣謹言奏稟,請皇上增加朝廷官員俸祿!」

  六千新官退還獻地的成功。

  不但沒有讓張居正收手,反而讓張居正「變本加厲」,在朝廷里掀起退還獻地的浪潮。

  一些正常經過考成法、吏部考核,要進行升遷,或平調的官員,竟被張居正要求,先退還獻地,才能上任。

  不退還獻地?

  行!

  那就別當官了。


  簡而言之,官員升遷、平調已經進入了吏部官位變動程序中,官員之前的官名、官位不復存在了,要是不前去吏部新委任的地方、衙門上任,那以前的官位,以後的官位都沒有了,等同於主動辭官。

  本來升官、遷調是件高興的事,卻被張居正硬生生弄成了悲劇。

  當前的大明朝官員,既想升官,又怕升官,更不願沒了官。

  官不聊生。

  張居正缺德缺大了。

  地方衙門沒了火耗銀,官員又沒了獻地,以官員們的俸祿,想養活自己和一家人都很難,就更別說養幕僚了。

  從秦制誕生後,地方總的來說分為省、府、郡、縣這四個單位,而權力的高度集中,便意味著各級衙門的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

  可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哪能方方面面都能照顧的過來,於是,幕僚就應運而生了。

  上至督撫,下至郡縣,幕僚存在於各級衙門中,代替官員行使、監督權力。

  這就是「無幕不成衙」的由來。

  一般來說,一個官員至少有四個幕僚,刑名幕僚、錢穀幕僚、掛號幕僚、書記幕僚。

  分替官員監掌衙門刑名、錢糧、百事條目、起草公文四件事。

  幕僚越好,價格就越貴,聘請一個好幕僚的價錢,往往都超過了對應官員的俸祿,更何況要請四個。

  大明朝官員的俸祿,實在是不夠啊!

  朱厚熜沉默了。

  大殿裡的人也都沉默了。

  在場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揣摩聖心的本領,皇上不同意增加官員俸祿。

  大明朝皇帝歷來設百官如家奴,視國庫如私產,今日之皇帝,尤甚於此啊。

  就在高拱想著皇上會以祖制不可違的話而拒絕時,卻聽到泛冷的聖音道:「自今日起,朝廷上下,任何官員不得再聘請幕僚師爺,既然官員無法駕馭過多的權力,那便削減權力,以朕看,就將刑名從郡及以上官署中分離出來,專設一職政法。」

  廢除幕僚。

  改革官員體制,延伸出政法體制,一把手,還是一把手,但權力的削減,就使得地方衙門中多了個能制衡一把手的二把手。

  皇上的制衡之道,令張、高、李、陳後脊發涼!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