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爭吵和改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1章 爭吵和改變

  除了清查田畝,參政院的藍派代表還提出了一個議案,那就是將人頭稅改成土地稅,這樣可以促進人口增長。🎁☟ ❻❾s𝕙υ𝕏.Ⓒ๏𝐌 ♟😾

  這是持續不斷的向地主捅刀子,不過米爾恰沒有打理,他也知道地主不能再逼了,不然非得造反。

  不過人口潛力還是很大的,現在的人口已經破了千萬大關,只要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口就會不斷增長。

  唯一讓米爾恰感到疑惑的是財政收入怎麼只有這麼點,憑藉著廣闊的土地和充足的人口,也不可能只有這麼點。

  直到巴蒂斯特解釋了一下才明白,之前為了能夠快速恢復經濟用的都是低稅率,民眾的壓力只有科穆寧王朝的三分之一,而且安納托利亞地區還在持續建設,部分免稅地方直到今年才開始交稅。估計年底收入會有一個大的跨越。

  科穆寧王朝興盛期年收入大約在600萬金幣左右,而且金幣還是18K。現在的列伊是按照最高標準的黃金含量來鑄造的,純度將近24K。可見羅馬帝國的經濟有多麼好。

  這場因為清查田畝引起的風波以皇帝下令試點進行暫時告終,但綠派代表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海洋這麼賺錢,那麼就拿出一點給帝國不過分吧?

  下議院已經被兩派的議案吵得房頂都要掀開,但皇帝可樂意見這樣的事情,誰都不要跟他爭權。

  「陛下,前線軍報。」

  「念」

  「我軍日夜兼程,水陸並進,於八月十二日收復薩勒格布。」

  吉昂公爵帶著軍隊來到薩勒格布也是趕上好時候,斯克羅已經帶著軍隊去盧布爾雅那去接收地盤,此時是收復失地最好的時刻。

  上萬軍隊面對一個只有1000民兵防禦的城市基本上沒有難度,只打了兩天城就破了。當地的所有人全部抓了起來,送到君士坦丁堡請皇帝陛下決定他們的未來。

  米爾恰笑了,幾個月之前的悲觀狀態已經一掃而光,除了威尼斯有些棘手其他根本不值一提,他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也許是怕其他國家趁虛而入吧。

  「彼得最近在幹什麼?」

  「皇子殿下在和貿易廳的代表討論事情。」

  此時所有宮廷侍者都將彼得稱為皇子殿下,他也有共治皇帝的頭銜,但還是皇子更順嘴點。

  彼得還是忙碌於東方殖民和貿易,東方皇帝批准羅馬在寧波和廣州設立商站就是一個進步,朝鮮國王也批准羅馬在仁川設立商站,除了日本外其他地方的貿易點設立的都很順利。

  日本的實際統治者足利義滿在兩個月前去世,已經繼位13年的將軍足利義持用斯波義將開始排擠羅馬商人,以至於大阪的貿易點舉步艱難。

  正好此時,和斯波義將不對付的薩摩國領主島津元久看到機會,向羅馬商人表示可以將商站設立在他的領土裡,而且每年只需要上交部分稅金就行。

  聯想到京都的不配合,羅馬商人全部撤離了大阪,改到薩摩國設立商站。領主管理的地方可以和大明、朝鮮、琉球、福爾摩沙進行海上貿易,所以貿易點設立這裡也是不錯的。

  【 𝟲𝟵𝙨𝙝𝙪𝙭.𝙘𝙤𝙢】

  於是乎,羅馬商人在這個叫鹿兒島的地方重新設立商館進行貿易。借著當地的地理優勢海外貿易重新興盛了起來。

  「目前我國掌控的東方貿易,從明國到日本這條線路利潤豐厚,僅次於從印度或明國到君士坦丁堡的線路。」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維持這條線路才行?」

  「是的殿下,我們在這個地方能投入的力量太少了,必須要擴張當地的勢力,特別是福爾摩沙,要將這裡打造成我們的後勤基地。」

  貿易廳根據目前情況給出可行性方案,日本這個不確定因素太多,他們的政治只比神羅好點,各個地方由小諸侯統治,老大叫將軍,負責全國事務,但目前的這位將軍看著不喜歡羅馬,所以只能嘗試和其他家族打好關係。

  彼得仔細從腦子裡找這個時期日本的情況,現在沒有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些人,也沒有藤原氏這些,現在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室町幕府時代。除了政治不太集中,好像也沒啥。

  「慢慢來,必要的時候我們需要保護在日本的利益,他們的領主不太高興,就是因為我們賺錢,他們眼紅了。」

  「好的殿下,貿易廳會給他們寫信表明情況,這次主要還是有一個情況,請殿下定奪。」


  這個情況本來是要宗教廳稟報的,但因為事情爭議實在是太大,所以由貿易廳代為稟報。

  宗教廳在東南亞、印度和福爾摩沙傳教比較順利,但在大明和日本是舉步維艱,當地的民俗、文化完全不同,根本融合不進去。更不用說傳播宗教了。

  所有傳教士一籌莫展,但一位聖名尼古拉的做了一件讓眾人驚訝的事。他將自己的頭髮剃了,身披袈裟,學習日本語言,然後到鹿兒島見當地的領主直接說自己是來自天竺的僧人,希望能在這裡開宗立派。

  這個時期的日本佛教還是非常重要的,加上尼古拉花了一些銀子,就被批准了。按照這個方法,又有十幾人被允許在鹿兒島傳教。

  讓傳教士改變裝飾並稱別的宗教實在是太魔怔,一些人請求牧首絕罰他們,但還有一些人從書籍中找到入鄉隨俗的觀點表示支持,這麼分歧的觀點自然要請最高者定奪了。

  「你說的這個的確是個問題,但也要知道東方的文化是非常豐厚的。要想傳播宗教只能嘗試按照當地的情況隨機應變。」

  聽殿下這個意思,是準備靈活應變了。

  「臣明白了,在下會轉告宗教廳的。」

  殖民,殖民,為了奢侈品和利益,哪怕粉身碎骨都要做。印度的香料棉花,大明的瓷器絲綢,日本朝鮮的金銀礦,阿比尼西亞的咖啡,以及大量的木材和其他產品,通通集合在君士坦丁堡然後出售,這都是有價無市的,歐洲其他國家都得羨慕死,而出售產生的收入,則會成為家族各個成員建功立業的資本。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