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皇室的父與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4章 皇室的父與子

  波蘭和條頓也在波西米亞的斡旋下在托倫簽訂和約:

  1,條頓騎士團在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以及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在世時,放棄對薩莫吉希亞地區的領土要求。在他們死後,薩莫吉希亞歸還騎士團。

  2,先前戰爭中占領波蘭的領土多布任地區歸還波蘭。(在大波蘭地區)

  3,在格倫瓦德之戰後,約有14000俘虜,索恩和約約定波蘭國王釋放所有俘虜,贖金約等於約等同於20000公斤銀,分四年償還。相當於英格蘭王國當時年收入的十倍。

  為支付賠款,騎士團大筆借入外債,從教堂沒收金銀,並增加稅負。普魯士兩座主要城市但澤和索恩發生暴動,以反抗賦稅的增加。格倫瓦德之戰的慘敗使條頓騎士團沒有多少軍隊保衛自己剩餘的領土。既然波蘭和立陶宛都已成為基督教國家,騎士團很難招募志願加入十字軍的新兵了。

  隨著三國之間的戰爭結束,東歐重新恢復平靜,但在這湖面下,是暗流涌動。

  瓦西里後悔沒有早點出手,不然肯定能獲得土地。但歸根結底還是莫斯科本身的力量不足,軍隊需要進行長期建設,而這又要獲得大量的資金,就離不開諾夫格羅德的收入。

  趁著條頓削弱,米哈伊嘗試與利沃尼亞騎士團交涉。提出以10000金幣購買雷瓦爾,團長表示需要商量一下。

  如果能夠成功,那也免去刀兵相見。這也是對民眾的一個交代。

  而波蘭也將目光放在了西部的布蘭登堡,選帝侯一直與周圍國家聯繫,不知道幹什麼。

  但也要小心一下,波蘭經不起折騰了。所以派了個人去布蘭登堡,順便與其他國家保證貿易實施。

  只能說是歲月靜好,既然如此,彼得也開始忙碌別的事,比如給自己兒子選妻子。

  亞歷山大已經8歲了,作為未來的繼承人,他的妻子人選需要儘快定下來。於是全歐洲的適齡女性都出現在辦公室里,一定要找到一個合適的。

  「殿下,勃艮第公爵的女兒安妮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我國可以與勃艮第結為同盟,這個國家的經濟軍事都是不錯的。」

  「考慮考慮,下一個。」

  彼得一聲令下,大臣趕緊換一個。

  「法蘭西國王有一個女兒,就比小殿下晚一年。」

  「法蘭西國王不是有精神病嗎,這樣帶有遺傳的人怎麼能考慮?」

  除此之外,還有卡斯蒂利亞、普法爾茨、荷蘭等諸侯伯爵的適齡女性,彼得還是有些考慮,這個年代和哪個家族聯姻就意味著同盟。羅馬需要一個有一定實力又不會拖後腿的國家來結盟。

  看來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是不敢找內部貴族的人,這樣會形成一個外戚家族。找國外的對方沒有什麼根基,所以不用擔心。

  但就目前來看,能選擇的沒有多少。而且這還需要和妻子商議一下,畢竟是孩子的大事,不能隨便。

  帝國現在就是無所事事的狀態,雖然有目標,但每天也就是訓練和休養生息。戰爭根本打不起來。

  彼得也每天抽空來翻譯翻譯一些來自東方的書籍,比如夢溪筆談、資治通鑑這些東西。

  他現在的身份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對於東方世界的這些人物也是寫了一些文章的。比如那位統一六國的始皇帝,他直接寫了一篇長文章來歌頌這位千年前的人物。

  「這位東方皇帝的功績可以和奧古斯都相比,不,他甚至比奧古斯都更偉大。他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潮流,儘管死後多有抹黑,但他的繼承者們都沿著他開創的道路前行。」

  這樣的話語還有許多,也算一次對統治者的崇拜。政治程度上,羅馬比東方晚了200多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又長期低迷,現在才開始追上。未來甚至會超越對方。

  他對於東方一直是尊重的,在沒有第二個穿越者前,他們就註定落後。對此也只是祝福,在這個社會,社會的平衡終究會打破,既然如此,那就讓東方成為他的經濟殖民地吧。

  ——

  分割線-——

  米爾恰也是樂的清閒,大部分事情有兒子處理,也算培養他的政治手段。真搞不懂那些七老八十的皇帝為什麼死抱著皇位不撒手,自己年紀大了也應該退位才是。

  就像戴克里先那樣,在位20年就主動讓賢,但這種理想化的政策還是輸給了人心。權力的味道是最香甜的,但順風順水的米爾恰也有些厭倦了。

  君士坦丁堡的安逸生活是一方面,在修繕皇宮後,米爾恰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聚會,每個星期都要看歌劇表演,以至於有一批90人的表演團隨時待命。其中有演員、有雜耍,還有一些身材矮小的人充當小丑。這些人在皇宮中竭盡所能的為皇帝表演,而且皇帝最近還迷上占星術,為此他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座天文台,還聘請了一些人為他指點迷津。

  這樣的瘋玩對皇室的財政有一些打擊,但好在米爾恰也不是慷慨的人。表演團沒有再擴大,就繼續修繕皇宮和建設其他宮殿。畢竟他住的要是歐洲最好的。

  儘管米爾恰的政治能力沒有減少,但娛樂確實占著他越來越多的時間。還有從東方傳來的禮物什麼的,更是加劇著米爾恰的好奇心。他開始投資於繪畫、雕塑這類文藝,每天只需要做最後的政策決定就行。

  另一個原因是,他在閱讀帝國歷史時多次讀到為了皇位而兄弟鬩牆、囚禁父親的例子,就算是君士坦丁大帝也在他死後家庭分崩離析。

  所以分封出去就能夠避免這些局面產生,米哈伊在莫斯科、弗拉德在布蘭登堡,帝國則留給彼得,這樣的分配方式是他最滿意的。不僅將家族影響力傳到大半個歐洲,也能避免悲劇的產生。

  就算他什麼也不做,以彼得的實力也能夠坐穩皇帝寶座。但皇帝的多疑是永遠也改不掉的,所以讓其他孩子去外國也是為了保護他們。就差最小的兒子還沒有封地了,米爾恰還準備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從歐洲找一塊,只有這樣才能安心。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