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公司功能剝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5章 公司功能剝離

  接待東方的使者,這個任務就交給彼得了。😲♖ ➅❾ˢ𝕙Ǘ𝐗.cό爪 🎁🔥米爾恰自己只需要接見一下對方就行,具體的就讓彼得和他談。

  這次君士坦丁堡的整改,巴蒂斯特又從國庫調出15萬列伊。在這麼下去他就得向商人貸款了,但有彼得在,感覺這樣的事情是不能發生的。

  東印度公司董事會聯合向彼得遞交一份協議,請求將公司的其他治理功能剝離,除了印度地區,其他的希望能夠交給其他機構治理。

  他們給的理由也很充分,公司目前就是又當爹又當媽的,不僅要維持貿易,還要建設海軍,治理土地,內陸擴張,管理移民,傳播宗教。

  一個公司要管理這麼多事情顯然是不可能的,雖然目前不錯,但隨著貿易路線的擴張,原有的人員就不夠用了,這都需要從國內調撥,但與東方隔著幾個月的路程,需要的人員調動已經不是他們這個公司能夠解決的了。

  所以公司高層希望彼得能夠將這些事務交給別人來做,他們公司倒是很樂意進行在印度的治理,畢竟他們的名字就是這個。但其他地方除了貿易,其他只能說有心無力了。

  「公司的情況真的這麼糟了?」

  「真的殿下,總督大人緊急要求送人來建立商館和貿易點,我們已經向東方輸送了800人,但還是不夠,而且這還只是總督新發現的地方,印度等地也需要人手來擴張貿易,公司目前只能維持一個方向,所以還請殿下幫助。」

  彼得冷笑一聲,將請願書隨手放在一邊。

  「只能這樣?我記得沒錯的話,公司去年的收入就有超過120萬列伊,這還是刨去支出和稅後的收入。」

  「是的殿下,可獲得更多的黃金不就是我們的目標嗎?」

  卡達久向彼得解釋,公司確實是賺的不少,但也要照顧股東的利益,早知道出了皇室,公司其他股東幾乎都是商會,而各個商會下也是許多商人籌款獲得的。這些資金幫助公司渡過了最難的開頭,如果不能在分紅上多分一點,誰還會為公司注入資金,要知道公共治理是非常花錢的。在印度地區,直接治理的成本是間接治理的三倍,當地需要的各種人才都需要培養,這都是需要錢的。

  「殿下,我們在安德羅尼柯、亞丁的花費已經超過五萬列伊,錫蘭一省更達到了七萬,當地的治理、移民、傳教都需要公司的資金進行補充,加上股東的分紅,能夠維持日常現金流已經很不容易了。」

  卡達久訴說著公司困難,彼得也有些反應過來了。後世查資料的時候都說英國東印度公司幾近破產邊緣以為是賣慘,現在看來情況是大差不差的。

  「如果公司只經營印度,你們感覺如何?」

  彼得開始詢問這個問題,卡達久馬上拿出資料向彼得解釋。由於戰略收縮,他們可以從延長的東方殖民地縮回到印度洋,多出來的花費可以投入到印度的治理中。印度出產的香料和棉布是貿易的大頭,如果繼續擴展,當地的土地稅、關稅、人頭稅、鹽稅等可以彌補支出,而且根據探索者帶回來的消息,印度的宗教場所充滿了黃金白銀,必要的時候可以「借用」一下。

  <center>

  </center>

  「殿下,我們已經在印度鑄造了第一批列伊,成色很足,在亞丁等地非常受歡迎,我們可以逐漸對印度進行貿易和貨幣上的控制,然後逐漸將這片富饒的地方納入帝國的統治。」

  「嗯,我會再考慮一下,等東方使者來了後會給公司答覆。」

  彼得給出具體期限讓卡達久回去說明,在此之前讓他們先忍一忍。

  實際上彼得也有過將東印度公司部分功能剝離出來單獨組建機構的想法,但總感覺過程太快了。早知道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可是經過200多年才成為歷史,其他殖民公司也是經過幾十年才被政府機構取代,就算是那個比利時蟲豸的剛果私人領地也壓榨了三十多年才被政府接管。

  而羅馬東印度公司成立才不到十年,這樣的情況下就分離出來部分功能不知道行不行。

  但董事會都希望這樣了,他也不好說什麼。一切還得和梅森商量一下才行。

  米爾恰將殖民這個事務交給彼得,而彼得則是交給東印度公司。去年看他們太過辛苦,就在士麥那建立一所學院,裡面教授東方航海、探索、地理、經濟等知識,第一批培養三個月的人已經前往東方,已經在荷台達等地的政府幫助治理,還遞迴不少報告,不斷的為羅馬編撰的地圖和地理書進行擴充。

  撒哈拉貿易和在西方的殖民暫時放棄,所有人力全部支援東方殖民。他們為帝國在東方的控制貢獻了力量,但對於廣袤的土地和海洋來說遠遠不夠。

  從西歐的殖民歷史來看。特許公司只是國家財力不足以支撐大規模殖民而產生的新事物。強大如西班牙帝國也只是鼓勵私人殖民,後來金銀礦開採才將美洲納入王化之下。

  以羅馬目前的中央集權和財力,直接進行政府殖民好像也不是不行。就是治理的花費從哪裡來,還得建立一個金融圈子才行。

  公司可以對印度進行壟斷貿易,至於其他地方的貿易要採取自由貿易。這樣才能促進經濟增長。就比如在安德羅尼柯進行阿比尼西亞貿易的船隊就不是東印度公司進行的。

  再者殖民地的內部貿易利潤也是非常大的,從錫蘭生產的寶石也是印度各個王公的最愛。而且他們似乎不差錢,黃金大把的掏,生怕買不下來。

  在羅馬的促進下,印度洋的國家貿易開始提升。紫色雙頭鷹的旗幟飄洋在海面上,從印度到東南亞再回到亞丁,一個完整的大三角貿易就完成了。其中的風險有,利潤也是很豐厚,一些冒險者來到東方依靠貿易賺了錢就在殖民地紮根,他們也是需要交稅的,不過暫時進地方政府的國庫里。由於路途原因,殖民地國庫每兩個月上交一次就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