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修築要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0章 修築要塞

  曹睿如今身在壽春,洛陽遠在千里之外,屬實是鞭長莫及。

  就如同主人不在家裡,往往會有小偷光顧。皇帝不在都城,這才給了亂臣賊子們散布謠言的機會。

  一時間根本沒辦法細查。

  想找出造謠的人顯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曹睿自認為登基以來未興過什麼大獄、也未懲治過什麼官員。

  所謂的什麼『士人集團』、『軍功集團』,更沒有可能搞出這一套東西來。

  當今士人的兩位領袖,陳群在襄陽城裡蹲著呢,司馬懿南征中幾乎一直在自己身邊。若士人中的領袖不去參與,又有誰會搞這些事情呢?

  而掌握兵權的武將們,想玩謠言這種花活還沒那麼容易。官階賞賜樣樣不缺,哪裡還需要搞這種小動作?

  如果用排除法排除了士人和武將這兩個如今勢力最大的群體,其他的『利益團體』又能翻得起什麼風浪呢?

  宦官?早就沒有任何話語權了。

  後宮?難道兒子當皇帝要比孫子還好嗎?也沒有任何可能,當今的後宮也沒有什麼權柄。

  排除法雖然笨了一些,但無疑還是很好用的。除了這些勢力之外,剩下的無外乎兩種:宗室和前朝的遺老遺少。這兩撥人能做出如此大的事情來嗎?

  自即位之初,曹睿已經在有意的淡化『校事』這一特務系統的功能。曹睿試圖憑藉自己對朝堂上人物的大致了解,通過選賢用能以支配朝堂。

  現在回顧看來,此路走的不算正確。忽視了大魏的人心浮動、忽視了洛陽城中心懷鬼胎之輩。

  給你們自由,又給我搞出這樣的事情來。那麼我也就不必客氣了,讓校事加大力度就是。

  不過,這些都是回到洛陽才能著手去做的事情了。畢竟現在人在壽春,再想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對於洛陽現在的亂局,也只能安撫為要,待自己返回洛陽後再行打算。

  曹睿輕輕搖了搖頭,看向曹真和司馬懿二人:「大將軍、司空,你們二人說的都對,但也不完全對。」

  「洛陽城中有宵小作亂,只不過是由於朕不在都城、南征中又與洛陽消息變少,這才產生了嫌隙。」

  「朕在想,是不是應該向洛陽通報一下此戰消息了?」

  司馬懿首先拱手說道:「臣以為陛下所言在理。不如即刻遣人向洛陽報捷,隨著陛下親征大勝的消息傳開,想必謠言也就會不攻自破了。」

  曹睿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朕就遣人同衛烈一同回洛陽,向宮中和尚書台正式報捷,並且向我大魏宗廟敬獻祭物。」

  曹睿看向曹真:「大將軍,以往得勝回朝,都是怎樣祭祀宗廟的?」

  曹真一時間有些猶豫,看曹睿皺起了眉,方才答道:「稟陛下,以往出征大勝歸來,幾乎都不怎麼祭祀宗廟。」

  「自從建安十八年,武帝在鄴城建國之後,曹氏方有宗廟。而武帝的多次大勝,也算是漢朝用兵之勝,並不能在魏國的宗廟告祭。」

  「雖然山陽公曾祭拜於洛陽漢朝的太廟,但自從武帝將山陽公從洛陽遷徙至許昌,太廟也不讓山陽公去拜了。」

  「而先帝從鄴城來洛陽之後,直至去年方才開始將鄴城宗廟遷至洛陽。而洛陽宗廟在戰爭得勝後的告祭,卻一次都沒有過。」

  曹睿頗為無奈。

  曹睿說道:「這樣吧,既然未成制度,此次去做了也難免會有不規範之處。等朕回朝之後再說吧。」

  曹睿看向劉曄:「劉侍中,派人將毌丘儉叫來此處。」

  劉曄拱手領旨,出了堂中找侍衛吩咐了幾句,隨即又回到堂內。

  曹睿指了指臣子們的位子:「都坐吧,朕叫卿們來此,不僅是為了討論此事的,還有其他事項要議。」

  曹睿說道:「諸卿,你們覺得大司馬在皖口與東吳隔江對峙,下一步應如何是好?」

  眾臣子都看向了曹真。對於皇帝在軍事方面的問題,眾人都頗有默契的讓曹真第一個來答。

  曹真想了想說道:「陛下,按照以往之例,孫權在占據下風之後都會主動遣使來談。而此次孫權並無使者前來,莫非這次孫權轉了性子,要和大魏死磕到底?」

  曹睿輕笑了一聲:「他還怎麼磕到底?渡江來攻嗎?以朕看,孫權多半是輸了這場仗,面子上掛意不去,因此才不派遣使者來朕這裡,反而在那打腫臉充胖子、勉力維持著呢。」


  「朕要和孫權換俘一事,孫權答覆了沒有?」

  曹真搖了搖頭:「孫權什麼答覆也沒有,就是一直隔江對峙,時不時的還派水軍到大司馬江邊陣營之前誇耀。」

  「大司馬的軍報里寫得分明,說吳軍所乘的船隻都雕鏤彩飾,在船上還覆蓋著青色篷蓋、絳色帷幔,桅杆、槳櫓及兵器上都描繪花卉瓜果的紋彩。蒙沖戰艦前後連接,遠望猶如連綿的山峰。」

  曹睿想了想說道:「吳軍水軍由誰統領?還是賀齊嗎?」

  曹真答道:「正是賀齊,昔年大司馬在廣陵攻魏的時候,也是被賀齊的水軍所阻。」

  曹睿感嘆道:「長江確實是天塹啊!有了大江,土地從此才分南北,國家版圖也為此隔絕。」

  「皖口之處能築城嗎?可否讓軍士常年屯駐?」

  司馬懿答道:「陛下,皖口之處離江太近,並不適合築城。東吳水軍橫行江面,東西調度迅捷快速,根本不是陸上用兵可以比的。若是在江邊修城,顯然會直接受到東吳的威脅。」

  「東吳水軍隨時都可以乘船上岸突襲,而皖口又離壽春太遠,一時半會根本來不及救援。」

  曹睿說道:「既然皖口不能用,那皖城離江百里,又該如何長久屯駐呢?倘若連皖城都不能長久屯駐的話,那這次作戰就單純是斬獲敵軍、並沒得到其他實利了。」

  司馬懿解釋道:「皖城固然可以屯駐,但畢竟皖城附近缺少百姓,恐怕從內地轉運軍資頗為耗費。」

  曹睿問道:「可否在皖城附近屯田呢?」

  目光從司馬懿身上轉向了劉曄身上,曹睿說道:「劉卿,此前卿不是說要讓吳軍俘虜來屯田嗎?若是在皖城屯田,該如何去做?」

  即使以劉曄的急智,一時間也被問得愣住了。

  對於曹魏來說,屯田幾乎就沒有在邊郡的。

  打個比方,在原本曹魏的淮南防線中,壽春作為水運中心和對吳作戰的基地,扼守在淮水的中心地帶。

  而真正在對敵一線的地方並不是壽春,而是壽春以南的合肥。壽春和合肥之間的聯繫,除了陸路上的道路之外,還有芍陂以及附近的河道水系相溝通連接。

  若在揚州大規模的屯田,肯定在更安穩、更後方的壽春屯田為好,誰會想在合肥城邊上屯田呢?豈不是會隨時在吳國的攻擊之下?

  因此劉曄說道:「陛下,在皖城附近屯田實施起來可能頗為困難。廬江郡的百姓早在建安年間都已流失了,哪裡還有民眾可以聚集起來屯田呢?」

  曹睿緩緩說道:「如果軍屯呢?」

  劉曄想了片刻後說道:「軍屯其實也頗為困難。皖城近皖水,總的來說還是易攻難守。而在皖城附近軍屯的話,唯恐吳軍會進行騷擾。」

  曹睿笑著說道:「劉卿,諸卿你們都一併聽聽朕的想法。」

  「歷來大魏進攻東吳,缺少的都是用於行船進軍的水道,往往因此不能進入長江之中。而武帝、文帝多次攻打濡須就是為了這件事情。」

  「而皖城接近皖水,若能通過皖水入江,豈不是能得水軍之利?既然要用皖水,那皖水附近必須屯駐軍隊,方能興建水利、營造船隻。但目前的皖城附近又沒有這樣的地理條件。」

  「朕想了個這樣的法子。皖城不是易攻難守嗎?那就何妨在皖城以南、在潛水匯入皖水的潛口之處,修築城池和要塞來扼守水道。東吳不也是在濡須水的地方修築濡須塢嗎?」

  「若這樣能成,那麼皖城一帶不就有了屏障防護?興起軍屯來也更穩妥,再不畏懼吳人沿江騷擾了。」

  司馬懿和曹真對視一眼,眼神中都顯著幾分驚訝。

  司馬懿想起了皇帝剛剛繼位的時候,自己與另外三位輔政大臣入宮覲見皇帝。當時皇帝就說,要在邊境修築如祁山、襄陽、合肥一般的要塞,以此來扼守敵軍進犯的道路。從而能使國力恢復、積蓄力量。

  半年多的時間過來,皇帝是這樣說的,也基本是如此做的。在皖城一戰中,雖然自己與諸位同僚多有建言之功,但大部分戰略還是皇帝自己定的,在用兵時候也是料敗為先,並沒有冒失用兵,大勝之後便隨即返回。

  這其實就是在節約軍力、節約國力。

  若真能如皇帝所說,在潛口處修建一個如濡須口一般的要塞的話,若是真能成,且不說軍事上的種種便利,那麼以皖城、潛口、皖口一帶處於壽春和襄陽中間的地理位置,儼然會成為一個新的軍區!

  就如同陳群所督的荊州、曹休所督的揚州一樣,皖城幾乎距離襄陽和壽春差不多,再受壽春管轄是不合適的。若是由某位將領單獨來督軍事,用誰更加合適呢?

  司馬懿早年間就在曹操霸府中的東西曹掾任職,負責霸府之內的人事管理調動。從『人』的角度判斷政治,幾乎已經成了一種下意識的本能反應。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