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洛陽武庫(求追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4章 洛陽武庫(求追讀)

  洛陽,武庫。

  這是曹睿第一次來到洛陽武庫。

  洛陽作為天子之都,武庫中存放著中軍及部分庫存的軍事裝備。弓弩箭矢、刀劍矛戟、甲冑盾牌、金鼓旗幟、兵車弩車,應有盡有。

  洛陽武庫極為寬大,東西寬四百步,南北長八百步,其內部共有四個分庫。而曹睿此時進入的一個,乃是專門存放弓弩箭矢的倉庫。

  跟隨在曹睿身後的武庫令匯報說:「稟陛下,此庫內共有弩十三萬六千張、弩矢三百四十萬支、弓七萬四千張、弓箭一百三十萬支。」

  曹睿轉頭瞄了武庫令一眼,又看了眼身後站著的衛尉董昭。

  衛尉在東漢乃是執掌宮禁戍衛和軍器、儀仗之官,曹丕以魏代漢之後,衛尉原有的戍衛之責被武衛營等中軍替代。

  如今的衛尉,也只能管些武庫和儀仗了。是以此次曹睿巡視武庫,董昭也親身至此,除此之外衛尉真的沒有更多的事可以做了。

  若是不知兵之人,聽聞武庫令匯報弩矢、弓矢有上百萬之多,可能會認為頗為壯觀。

  曹睿也不知兵,但是曹睿讀書。

  曹睿轉身向董昭問道:「董公,史書中說,西漢李陵出塞擊匈奴,一日五十萬矢皆盡。朕記得李陵只統率步兵五千而已。」

  「如今武庫中只有數百萬矢,又如何夠用呢?」

  董昭身為魏國曾經的頂尖謀臣,如今雖然年已七旬但也精神矍鑠,見皇帝有問,隨即拱手作答。

  董昭說道:「陛下,老臣身為衛尉,武庫乃臣分內之責。眼下洛陽武庫中的弩矢和弓矢乃是中軍的一半庫存。中軍的另一半庫存,分存於長安和譙縣。」

  曹睿疑惑道:「為何是長安和譙縣,莫非和中軍屢屢調度有關?」

  今日是董昭第一次與皇帝奏對。早就聽說當今陛下雖然年歲不大,但頗為精明睿智。身為皇帝、或者身為管理者的一項必備能力,就是將已知的信息串聯起來。

  董昭在曹操時期是腹心之臣,到了曹丕時期,董昭的位子被更近一些的陳群、司馬懿、劉曄、辛毗所替代掉了。

  如今新帝即位,董昭也是數月之後才得以單獨奏對,此次機會董昭並不願意放過。

  董昭回應道:「正是如此,中軍屢屢東西調度,為了運輸方便,一半中軍的裝備存於洛陽,其餘二成在長安、三成在譙縣。東側倉內有武庫庫存的寶物,陛下不妨前往一觀。」

  曹睿心中些許疑惑起來。如果對曹魏來說哪位謀臣堪稱謀主,董昭若稱第一,沒人能稱第二。

  無他,只因為曹操進位魏公、魏王這一系列政治操作,都出自董昭當年的手筆。

  董昭這種人堪稱一步一算計,很明顯東側倉內有什麼東西值得董昭借題發揮的。曹睿也沒有細問,隨著武庫令的引導,緩步走到了東側的庫房內。

  董昭從曹睿的身後走到前方,走到了一個巨大的供台前方,指著桌上三件東西說道:「陛下請看,此三者乃是武庫所存寶物之冠:漢高祖斬蛇劍、孔子屐和王莽頭。」

  曹睿來了興致,這種存在於傳說中的東西,竟然真的能見到實物了?

  隨著曹睿走到台前仔細觀察這三件東西,剛升起來的興致馬上滅了下去:漢高祖斬蛇劍是一柄顏色斑駁的青銅劍、孔子屐是一雙碼數超大的木鞋,而王莽頭更是一個裝在漆盒裡,被漆過的人頭而已。

  曹睿拿起漢高祖斬蛇劍,揮舞幾下後說道:「朕知道這三者都是寶物,只是不知道竟如此破舊。」

  董昭站立一旁肅容道:「陛下,此乃神器,望陛下小心持之。」

  曹睿微微皺眉。幾個物件而已,若拿象徵意義來說,漢高祖斬蛇劍象徵君權神授、孔子屐象徵治理天下的法理、王莽頭則象徵武德了。只是不知道董昭會如何分說。

  既然董昭要以此發揮,曹睿也就順勢問道:「董公,神器二字作何解釋?」

  董昭說道:「除了陛下本人,陛下可願讓任何人持此斬蛇劍?」

  曹睿自然是不願的,象徵劉邦成就帝業的傳奇兵器,怎能讓臣子持有!

  曹睿答道:「如何能願?此劍非臣子所能持有。」

  董昭慢悠悠的說道:「鼎之輕重,豈可問也?以臣觀之,這三件寶物,乃是如九鼎般的神器。陛下且看這王莽頭。」


  一個被大漆封住的死人頭顱,此時董昭用手指輕輕敲在上面。

  董昭說道:「此王莽頭,可以破斬蛇劍。」

  曹睿無心與這位七旬老人玩文字遊戲。曹睿看向董昭的雙眼:「董公有話,不妨直說。」

  董昭倒也不急:「秦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以成皇帝,乃是繼自祖先。漢高皇帝劉邦持斬蛇劍以成皇帝,乃是滅秦平亂。」

  「先帝如何得到的皇帝位呢?難道只是因為禪讓嗎?」

  曹睿明白,這是董昭借題發揮,以三件物件來與自己討論曹魏的法理。

  曹睿說道:「難道和這王莽頭有關?」

  董昭向皇帝拱手:「正是如此。先帝稱帝後,曾與臣言『堯舜之事,吾知之矣』」

  「而武帝與先帝,正是靠著王莽故事,才得以一步步代漢成功。」

  曹睿點了點頭,示意董昭繼續說。董昭也明白,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能在這麼好的時間、地點下,給皇帝表功的機會。

  董昭不敢怠慢:「王莽之所以代漢,其一為天命不在漢,其二為以周禮而代漢禮。」

  「以漢代董仲舒之天人感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豈能代父?臣豈能代君?」

  「王莽極擅儒學,從儒學中尋不到路子,於是只能向上溯到周禮。借周朝代商朝故事,從而代漢成功。」

  曹睿從未聽聞如此言論:「董公請繼續說。」

  董昭繼續說道:「陛下見武帝故事就可以了。武帝稱公建立魏國,乃是與漢並列,如周與商一般。加九錫,乃是如周公一般替漢行政。」

  「臣直言,大魏正是沿用了王莽之舊制,才能以魏代漢、有新法理。」

  曹睿知曉,曹操稱公稱王之事乃是由董昭一手策劃,但今日董昭之意,貌似並不是只給曹睿科普。

  曹睿問道:「董公這是在教朕做事以名以實?」

  董昭微微搖頭:「臣乃是要說,陛下執政無需求名之事,只需求實即可。」

  新人新書,感謝書友們的閱讀。如您有多餘的票,希望投上一投,還請您追讀本書,感謝~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