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不敗之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0章 不敗之地

  幽州,薊縣。

  出征在外許久,雖然基本沒打幾仗,只是跟在眾諸侯身邊搖旗吶喊,但田澤麾下的士卒依然頗為疲憊。

  在抵達薊縣後,田澤便放了他們一段時間的假,讓他們回家休息休息。

  田澤卻是不敢耽誤分毫,只是在當晚洗漱一番,又摟著糜貞睡了一覺後。

  次日便立即將麾下文武召集了起來,共同議事。

  此時,武將方面,張遼、張郃、太史慈、周泰、麴義、管亥還在東北平原與東部鮮卑征戰,徐榮、臧霸、凌操正在安撫流民、鎮守其餘各州。

  文臣方面,張昭、國淵、滿寵、糜竺、田疇都因為流民安置及東北平原開發之事正在各地忙碌。

  田澤麾下近半的力量都被內部諸多事宜牽制著無法前來。

  見到如此情況,田澤不禁嘆了口氣。

  看來,果然如郭嘉所言,此時確實不是拿下冀州、徹底消滅袁紹的好時候。

  「公台,這段時間收穫如何?」田澤看著忙碌的眾人,不禁笑問道。

  「主公,得益於臧霸在青州的突出表現,以及主公會盟的身份便利,這近一年來,我們招收的流民足有五百餘萬!」

  「如今,我們治下已有百姓約兩千一百萬!」陳宮深吸一口氣,激動無比的說出了這個令他都無比震驚的數字。

  要知道,即便是大漢正盛時期,明面上的人口也不過約六千萬。即使算上諸多隱戶,人口總數也不可能超過八千萬。

  而田澤治下如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一。

  這個數字說出來,即便是田澤也覺得有些夢幻。

  「兩千多萬百姓!」田澤喃喃自語道,眼中抑制不住的激動。

  即便東漢立國之時,明面上的人口也差不多就是這麼多吧!

  雖說這些人口主要是自己吸東漢的「瘀血」得來的,但是也足以自豪了。

  然而,凡事皆有兩面性。田澤的這一行徑,雖說迅速的壯大了自身的實力,但卻也很大程度的解決了天下的流民和土地兼併問題。

  因為人口的減少,使得此時天下的糧食短缺問題,比之同時期的漢末大大緩解。

  突出表現便在於各地作亂的山匪少了不少,安於耕種的百姓多了很多,各路諸侯府庫里的糧食充盈了太多。

  流民多的惡劣影響是極為恐怖的,幾乎是幾何式的增長。

  一個村的流民活不下去,跑到另一個村禍害,會使得其也無法安心耕種,人人自危,很快就會成為兩個村的流民。

  繼續如此下去,如滾雪球一般,造成的損害簡直難以估量。

  田澤招引流民之舉,雖然出於私心,但卻也造成了無量功德。

  使得這個時期的眾諸侯並沒有如同時期一般缺糧和艱難,可以大肆招兵買馬。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資敵了。

  「這些人的安置情況呢?」田澤問道。

  「預計還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妥善安置完畢,約一年的時間才能勉強消化。」

  「其中大部分安置於興州,其餘分散在除幽州、遼州外的其餘六州。」陳宮說道。

  如今田澤治下的九州人口分布極不均衡,遼州的人口太多了,因此只出不進。占據東北平原核心區域的興州開發亟需大量的人口,是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

  幽州因為毗鄰戰局,所以田澤並未過多的安置人口,也一定程度上避免自身實力的暴露。

  田澤深諳悶聲發大財的道理,故而選擇了將幽州儘可能內外隔絕。對幽州毗鄰并州、冀州的邊境嚴加審查的同時,對幽州與興州、遼州邊境的審查亦是如此。

  雖然知道即使是這樣恐怕也瞞不了多久,但能多瞞一時是一時。

  尤其是在當下,天下方亂,眾諸侯還未徹底撕破臉、拼的你死我活的時候。一旦過早暴露,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被眾諸侯圍攻。

  「幽州的布防,情況如何?」

  程昱指著牆上的幽州地圖道:「為了確保幽州的安全,考慮到西部鮮卑、中部鮮卑、南匈奴三方勢力侵擾的可能性,再加上冀州方向近來動靜不小。」

  「我們將兵力主要集中在代郡、上谷郡及涿郡駐守,合計六萬大軍。此外,還有近五萬大軍駐守在各州。」


  「我們剩餘的可調動兵馬還有多少?」田澤問道。

  「約莫八萬。」

  「冀州有兵馬多少?」

  程昱微微皺眉:「冀州如今明面上的兵馬應該有十餘萬之眾。」

  「但是冀州民殷人盛、糧草充裕,僅是明面上的數據便有百姓五百餘萬,若是全力募兵,拉出三十萬大軍應該不成問題。」

  田澤聞言,徹底死心了。

  他知道程昱這麼說已經算是保守了,以冀州世家的本事,只要他打過去,這群人被逼急了,拉出五十萬大軍恐怕都不成問題。

  漢末的兵民比他也是了解過一些的,到了三國末期,魏蜀吳的兵民比都能達到1:10左右。

  更何況冀州的底子這麼厚實,錢糧都不缺,就是把所有青壯都拉上戰場,估計也能撐個一兩年。

  「擴軍!」田澤咬著牙道。

  「如今我們固守有餘、征伐不足。既然如此,那冀州就不打了,先安心發育。如今我們有民眾近兩千萬,先擴軍至50萬,再圖後事。」

  「諾!」程昱興奮道。

  但是心中卻還是有些惋惜。若是主公魄力再大一點,直接擴軍百萬該有多好。

  田澤自然清楚程昱的心思,可是遼東這些年發展的太快了。雖然在錢糧上的壓力並不大,但是民心民力需要穩固,新落戶的流民需要休養,東北平原需要開發。

  五十萬大軍已經接近於陳宮等人的底線了。

  而且軍隊的訓練管理及後續的維護裁撤等,都是問題,不可能招募太多的兵力,一比四十的兵民比已經相對較高了。

  更何況,軍隊過於龐大,也會帶來諸多問題挑戰,將領及指揮恐怕難以承載的住。

  田澤和袁紹走的道路不同,袁紹能夠不在意民生拉起數量眾多的大軍,那是因為袁紹走的是與世家大族深度合作的模式,目標只是一統天下。

  漢末諸侯的發展模式各自都有所不同,但根本上都是在處理與世家的關係問題,大概可歸類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主要依靠世家的深度合作模式,代表勢力是袁紹、劉表和孫權等。

  優點是將世家的利益和自身深度捆綁,麾下勢力能夠迅速壯大而且治下相對穩定。

  缺點便是世家之間存在利益衝突,並不能完全服務於諸侯。順風時內部容易扯後腿,逆風時容易放棄和投降,長期而言隱患太大。

  因為世家考慮的不是諸侯能不能勝,而是自己能得到什麼。

  袁紹形勢大好時,內部鬥爭極為激烈,導致任何決策都得深思熟慮、多方妥協,效率極為低下。劉表死去後,荊州毫無反抗的便盡數投降。

  孫權在赤壁之戰前同樣險些如此,全靠周瑜逆天續命和瘟疫、天險等因素。後來對外擴張時,屢次攻打合肥不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治下世家不願盡力,江東派和江北派的內部鬥爭。

  長遠來看,司馬家的晉朝更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第二種是適度聯合世家,既拉攏又暗中打壓限制的半合作模式,代表勢力是前中期的曹操和部分時期的劉備。

  優勢是發展速度和治下穩定也相對較高,而且自身仍然保留相對較強的掌控力,決策效率和執行力相對較高。

  缺點是操作難度大,對於諸侯自身的政治能力要求較高,而且在對付第一種模式時難以獲得世家全力支持,也具備部分第一種模式的缺陷。曹操和袁紹作戰時,麾下世家可沒少想要投敵,但是好在兵權還在曹操手上。

  第三種是極少和世家合作甚至不合作的單幹模式,代表勢力是孫策和公孫瓚。

  優點是絕對的主動權和掌控力,但缺點是,這基本是一條死路,尤其不適合在亂世爭霸的情況下,一開始會處於絕對的劣勢,除非能夠以絕對的力量橫推天下。

  公孫瓚就是反面典型,一開始聲勢浩大,袁紹差點都死在他手上。但他只要敗了一次,就基本上沒得玩了。

  因為在世家的扶植下,袁紹是越打越強,他卻因為沒有根基,越打越弱,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其實田澤猜測,官渡之戰時的袁紹應該是想從第一種模式轉為第二種模式的。

  因為那時他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曹操就剩下一口氣,一統北方、一統天下近在咫尺。就是輸了大不了再捲土重來,反正底子厚。


  那時的曹操四面皆敵、內部不穩、四處叛亂,他就是一直輸,耗也能耗死曹操。

  而且經過數年的發展,他手中已經掌控了一定的兵權,也吃夠了世家內鬥的苦頭,處處受鉗制,屢屢錯失良機。

  但他失敗了,麾下的穎川世家集體投向曹操,張郃、高覽等也被本土世家排擠背叛。

  但其實那時的他還沒有輸,他輸的關鍵在於,他活的不夠長,而且最終也沒有下定決心立誰為後。

  田澤毋庸置疑走的是第三種模式,但是他有絕對的把握。因為他發育的時間太長了,而且自己又有法術相助,底子打的太厚,人才、土地、人口、糧食一樣不缺。

  拼發育,其他所有諸侯加起來也沒他強,因為世家都是有私心的。所以他不需要急於速戰、一把梭哈,慢慢的消耗、蠶食,便可取得最終的勝利。

  梭哈終究有風險,飛龍騎臉照樣能輸。更何況田澤還有著自己的治世目標,還是穩健些的好。

  「文遠那邊進展如何?」田澤繼續問道。

  「東北平原已經基本在我等掌握之中,只剩下少許負隅頑抗的鮮卑部落在四處逃竄,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用不了三個月就能徹底解決。」

  「大鮮卑山因為過於高聳綿長,所以推進的速度稍慢了些,但是年底前也能夠結束戰事。各處的長城、關卡、要塞也能初步修建完畢,不會誤了主公的大事。」程昱說道。

  「子布、子尼等人正在東北平原規劃耕田、草場,籌措村莊建設及流民安置之事。」

  「不過,那裡多是沼澤森林,恐怕想要開發,需要的時日綿長,而且會牽扯大量的精力,恐怕非百萬人十年之功不可。」陳宮略有些猶豫道。

  雖然他更傾向於東北平原的開發,但還是如實將情況及困難告知了田澤。

  田澤的法術可以調節土質、製造優良的耕地,但卻無法大範圍的改變地形。因此,地理環境極為優渥的東北平原重要性依舊毋庸置疑。

  可是遍地的沼澤森林,開發起來確實難度太大了。即使以遼東的組織動員力,能夠投入數百萬流民,也需要近十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的持續投入將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無妨。秦修鄭國渠而滅六國,東北平原的開發勢在必行,這些代價,我承受得起。」田澤鄭重道。

  東北平原可能會拖累一時,但卻不僅意味著自己將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肆無忌憚的暴兵暴糧,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