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故地又重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32章 故地又重遊

  「他就在那兒,現在負責看大門,一日三餐都有食堂可以吃,溫飽都沒問題。」

  產業園區的大門外,顧大強為兩位姑娘和霍千里指了指大門邊上的一個崗亭。

  「我原本是說給他在這兒搭個板房,或者在裡面近點的地方滕一間空屋子出來讓他住。但他不願意,說要守著那間屋子,不然今後剛娃子放出來落腳的地方都沒得。原來那間板房是給他了的嘛,他就把那兒當他的祖宅了。」

  顧大強為三人繼續解釋了一下,霍千里便看著兩個姑娘,「你們要過去嗎?」

  鄭琪跟劉萍想了想,一人從包里拿出一千塊錢,遞給顧大強,「村長,麻煩你把這個錢給他吧,讓他想買點什麼就買點吧。」

  顧大強看著霍千里,霍千里點了點頭,他才伸手接過,「不過我把話說在前頭哈,這個錢估計他也只會留下來給他的好麼兒的。」

  「求個心安而已。」

  說著鄭琪已經轉過了身看著霍千里,跟他道了個謝,「霍師兄,你事情多,伱先忙吧,謝謝你陪我們過來,就不多耽誤你時間了。」

  劉萍也趕緊跟著道謝,霍千里笑著擺了擺手,「沒事,今天陪你們就是我最大的事,走吧,先送你們回屋,一會兒就正式帶你們走走。」

  將近半個小時之後,稍稍休息了一下的眾人在基地大門口重新集結。

  時間還不到十點,天氣正是最舒服的時候,眾人都放下了行李,講著笑話輕裝出發。

  隊伍由姜恆宇帶著,霍千里跟曹青峰都跟在後面。

  按說曹青峰這個鎮長應該是抓經濟的,但霍千里能力強,作風又比較踏實親民,所以兩人漸漸形成了另一種常見的模式,書記主外,鎮長主內。

  身為鎮委辦主任,這點小場面姜恆宇自然是應付得來的,他微笑著開口道:「大家如今所在的,就是我們千符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發的親子教育基地。這個基地集研學、會議、娛樂、展覽、餐飲、住宿等於一體,一期投資將近三千萬,眼下剛剛竣工,準備投入運營,大家就是這個基地的第一批客人呢!」

  這麼一說,眾人的興趣都高了不少,四下張望著。

  然後慢慢發現,這和平常的景區是有些不同,首先進門的綠化裝飾就不一樣。

  有金黃的玉米掛起來,組成的玉米牆,伸手一摸,這些玉米居然還都是真的;

  還有大蒜、辣椒、生薑、花椒等東西點綴出來的「調味」牆,每樣東西旁邊都有帶著拼音注釋的圖文講解;

  有麥堆、谷垛造型的裝飾,這兩種倒不是真的,或許是為了消防安全;

  就連綠化帶里,也都是向日葵之類的農作物,將農業這個特色彰顯得醒目而又不突兀。

  「大家上次來的時候應該就知道,我們虎山村是以中藥材種植為特色發展起來的,現在已經建設成一個涵蓋科研、種植、加工、生產等環節的複合型的中藥生產基地,所以,我們還建了一所中藥材博物館。既能夠彰顯我們虎山村的特色,也能夠傳承發揚我們國家傳統的中醫藥知識,來,大家這邊請。」

  前行了不遠,眾人就來到了中藥材博物館前。

  肖堯簡單介紹了一句,就有別著話筒的解說員小姐接過了隊伍,開始熟練地為大家講解起了博物館裡的各種陳設。

  說是博物館,其實並不太準備,叫做科普展覽館更合適一些。

  裡面沒有什麼特別名貴的東西,主要就是一些傳統的中草藥科普、一些著名的藥方展示和講解、以及中醫發展歷程中一些著名人物和他們身上的傳奇故事。

  有實物的藥材大多都是一些相對普通的,極其名貴的那些都是以圖片代替,但原本對這些不感興趣的眾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文藝范兒些的瞧著那些青黛、紫蘇、杜若、空勤、京墨、江籬等名字,心神搖曳;

  養生些的就聽著講解員說著那些黃芪、三七、枸杞、丹參、益母草的功效,默默記下;

  哪怕是喜歡仙俠的中二少年也能在景天、徐長卿、龍葵、花楹、重樓之類的名字下,驚喜連連;

  喜歡歷史的在聽著扁鵲、張仲景、孫思邈等人的名字時,在腦海里浮現出那個時代的故事。

  總之對這群大學生來說,這個博物館走下來還是頗有幾分意思的。

  從博物館的後門走出,直接就來到了一個窗明几淨的大堂。


  講解員姐姐的笑容甜美,「我們虎山村就是以中藥材種植為特色產業發展起來的,大家在來路上看見的藥田裡,都種著我們自己打理的道地中藥材,而我們東江縣的丹參和白芍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虎山村更是東江丹參的核心產區,這裡有我們東江縣自種、自產的道地中藥材製劑、顆粒劑和飲片產品,全都是有正規備案的合格藥品,大家可以看看,祝大家玩得愉快,再見。」

  說著講解員姐姐就退了回去,並沒有出現什麼賣力推銷強制消費的場景。

  但剛才的講解確實頗有效果,大家對於健康的焦慮也從來都是存在的,哪怕自己不用,想著送父母、送對象、送領導也都是好的。

  等眾人從那邊出來,竟然幾乎人手都買了些東西。

  這倒是讓同行的霍千里跟曹青峰有些哭笑不得,連忙叫來工作人員,給眾人的東西分別貼上標籤,統一存放起來。

  從博物館出來不遠處,就是田野鄉趣的遊樂點,眾人在姜恆宇的帶領下,坐上小火車,慢慢穿梭在這一片田野之間。

  從黃瓜架子旁穿過,還能看見細小的初生黃瓜如拇指般粗細,頂端還帶著未謝的小黃花;

  從剛剛插秧不久的水田旁駛過,瞧見翠綠的秧苗在田裡列出整齊的隊列,像是在迎接他們的檢閱;

  這些場景對於從農村出來的人而言一點也不稀奇,但對於自小在城市長大的有些人而言就有些意思了,左顧右盼,目不轉睛。

  這兒玩了出來,時間也差不多到了中午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眾人直接一起到了基地的餐廳,一起吃起了農家菜。

  連帶著一些陪同的人,一共將近四十個人湧進了餐廳,各自點餐。

  雖然點菜的過程有些手忙腳亂,雖然等待上菜的時間確實有些慢,但在農家蔬菜純正的菜味下,在廚師合理的烹飪下,味道是真心不錯。

  吃過了飯,眾人返回住處,簡單休息了一個多小時。

  兩點來鍾,遊覽繼續。

  遊樂場的旋轉木馬和飛椅上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戲水樂園承載了他們因為氣溫而遺憾的目光;

  但旋即又被清溪踩水的快樂滿足;

  民俗體驗館裡,他們先是在蓑衣、竹編、草鞋、風車、油燈、煤油燈的陳列中流連,接著在打穀、舂米、吹米(用風車將米、麥之類的東西里夾雜的穀殼、碎葉之類的雜物吹走的過程)中流下了汗水。

  接著又嘗試了竹編、陶器等手工製作;

  出門又被一屋子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吸引得走不動路,主動掏開了腰包;

  最後,在一趟虎山製藥廠的製藥觀摩之旅後,在新奇和滿足中,圓滿結束了這一天的遊覽。

  這一天剩下的時間,便是屬於他們與村民們敘舊休閒的日子了。

  其實到這會兒,好些聰明點的已經明白,這一趟來多半是讓他們來體驗一下,順便提點意見的。

  但即使想到這一層,他們也沒什麼被利用的不爽。

  因為虎山村的姿態擺得足夠真誠到位,各種安排足夠用心,而且這個基地也真心還是不錯。

  甚至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都想著,如果有機會還是會推薦給有孩子的朋友,自己得空了也可能會約上其餘的朋友再來一起玩一趟。

  畢竟交通也不算太麻煩。

  懷揣著這些念頭,他們回到了晚上的住處,慢慢地重新熟悉著,看著他們大變模樣的生活,幫著拾掇飯菜,在桌上推杯換盞,跟這些曾經朝夕相處過幾日的村民們聊了起來。

  聊著廣播體操還有沒有再做;

  聊著那誰誰有沒有當上廚師,那誰誰又有沒有開上大貨車;

  聊著村裡的變化,聊著每個月的收入;

  聊著如今的生活,聊著一切願意交流的事情。

  而鄭琪和劉萍卻只能坐在屋裡大眼瞪小眼,因為,她們那一戶,在離奇的故事下,已經沒有了。

  只剩下一個孤獨的老人,倔強地守候著。

  好在霍千里沒有忘記她們,打了個電話讓她們一起過來吃飯,姜恆宇也已經過去接她倆去了。

  二人收拾一下,正準備出門,民宿的管家已經走進來,告訴兩人有人找。

  以為是姜恆宇到了的兩人快步跟著出去,卻在大堂里瞧見了一個意外的身影。


  顧剛的父親。

  老頭兒比起當年,又蒼老了不少。

  過去的十來年,妻子沒了,兒媳婦走了,孫子也帶走了,兒子也進去了,一連串的打擊壓彎了他的脊樑,也在他的臉上刻出了更多的皺紋。

  就在劉萍跟鄭琪有些緊張的時候,老頭兒從背後拿出一個塑料口袋,「他們都有地方吃飯,我對不起你們,剛剛從食堂買了兩個肉餅子,都說這個好吃,你們嘗一哈嘛。」

  劉萍跟鄭琪忍不住再次對視遲疑,老頭兒上前一步,又生怕她們害怕又退了回去,只是把手努力往前遞了遞,渾濁的眼裡分不清是希冀還是祈求,「嘗一哈嘛,好吃!真的。」

  鄭琪暗自一咬牙,上前接過,「謝謝。」

  老頭兒鬆了口氣,露出一絲笑容,「那你們忙!」

  說完他轉身,旋即卻又轉了回來,朝著兩人弓了弓腰,「對不住哈!」

  劉萍張了張嘴,還想說點什麼,老人已經匆匆走了。

  鄭琪從袋子裡取出兩個溫熱的肉餅,遞了一個給劉萍,猶豫了一下,輕輕咬了一口。

  是挺好吃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