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天下本無萬世之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35章 天下本無萬世之法

  而一看到是司馬德站出來說話。

  公然與自家二哥唱反調。

  在座的眾文臣也是表情各異。

  不過坐在主位上的曹操,卻是一臉饒有興趣。

  不僅不打算出聲,而且準備拿來自己案上的一盤果點。

  想好好看這一場兄弟爭辯的好戲。

  而司馬懿在看到是自家六弟站出來。

  不由得心中一凜。

  他頓時明白,今日曹操所提出的國學取士。

  十有八九,便與自己這位好賢弟有關!

  如此一來,恐怕主公曹操今日這一出是早有預謀。

  可是,司馬懿也不想退縮。

  於是,他硬著頭皮開口道:

  「二弟,此言莫不是在教訓為兄?」

  「你可知道,我輩皆以舉孝廉受主公徵辟入仕。」

  「而我司馬家乃是河內名門。」

  「你今日所言,豈非冒天下之大不韙。」

  「公然與各家士族交惡。」

  言下之意,就是在警告司馬德不要亂來。

  那今日促成國學取士一事的實行。

  便是帶頭挖了士族為官的根基!

  如此一來,不說遭人嫉恨。

  今後我司馬家還如何面對那些世家大族?

  而司馬德聞言卻是毫不在意。

  依舊是我行我素地說道:「二哥言重了。」

  「國學取士,如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莫非二哥之意,此舉有害於國家社稷不成?」

  「昔日法家有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我以為,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天下本無萬世之法,當變則變。」

  「我以為,國學取士不但無害於社稷,反而大有裨益。」

  「一來可廣納賢才,二來可激發民眾向上修學。」

  「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

  司馬德一番話說完。

  在座眾人也是無言反駁,皆是思考起其中的好處。

  司馬懿卻是一陣沉默。

  在注意到曹操的眼神後。

  他終於意識到,今日無論如何也是無法阻止此事了。

  索性也是坐回自己的原位。

  而司馬德見到自家二哥出奇地不再辯駁。

  嘴角也是微微一笑。

  反正他是不會讓曹魏政權走上曹丕的老路。

  歷史上,曹丕那廝為了稱帝。

  迎合這些個世家大族,確立了九品正制。

  轉頭便把曹操建立的唯才是舉,給抹得一點不剩。

  從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士族從此一舉做大,最後還不是便宜自己二哥一家。

  雖然若是他那位好侄孫司馬炎稱帝。

  他這一脈的後人今後,也少不了一份王公侯爵。

  不過,一想到歷史上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司馬德便決意將這些世家蟲豸鎖在牢籠之中!

  而在司馬懿消停之後,再沒有人出聲反對。

  曹操見狀也是示意荀攸繼續。

  於是,在一眾賢士大才的議論下。

  國學的框架大致確定。

  學府的建設及教學經費來源和人員配置。

  由眾臣深入探討,最終決議。

  以鄴城國學為中心,於各州廣建學府。

  各州設州學一所,為國學次一級學府。

  各郡設郡學一所,為州學次一級學府。

  對有志入學之士進行五年培養。


  學成之後,對各郡內未經學府培育之人才共同考核。

  選拔各郡五十人,入州學進修三年。

  學成之後,再經詩賦與策論雙重考核。

  於各州選出五十人,入國學深造。

  五載學業後,前二十者可直授官職。

  此法與後世科舉相似,唯一不同在於。

  曹魏政權此舉是主動興學,加速文化普及。

  使更多人得以識字求學。

  以培養出龐大的寒門士子群體,最終擇優充實官僚隊伍。

  而在座各位士大夫亦達成共識。

  此法見效需待十載光景。

  在各州郡學子還未入仕之前的當下。

  暫且還是以唯才是舉和察舉制並行為宜。

  對此,司馬德自然再無異議。

  曹操此舉,取科舉之精華。

  以直接授予官職為誘餌。

  如此不僅可讓民間自發重視子弟學業。

  還增強中原北方各地的文化風氣。

  這還算是適合漢代的一種制度。

  雖是今後第一批結業的國學學子。

  可能還是士族豪強子弟居多。

  甚至第二批,第三批也是這些人占大頭。

  但司馬德相信,假以時日寒門子弟定能出頭。

  而且如今又有全方面吊打竹簡的新紙在手。

  加之印刷術的加持。

  只要隨著大規模的使用,逐漸降低成本。

  以後只要百姓想讀書,就都能讀書。

  於是臨了確定此事,司馬德又提一議。

  建議在各州郡內,聘請德高望重之隱士名士。

  加入國學各州學,以提升教學質量。

  曹操沉思片刻,也是當即肯首。

  而主公都點頭了,其他人又哪敢反對。

  自此訂立國學章程。

  任荀彧、鍾繇、以及大儒鄭渾三人為國學博士。

  其下各州各郡學士今後再議。

  每五年選拔國學學子五十名。

  前三十名直接授官,餘下二十則為小吏。

  頭三年下派各郡縣官寺歷練,待三年之後再做評定升遷。

  待各項制度逐一敲定。

  天色已暗,夜幕悄然降臨。

  可是曹操明顯還不打算放這些人走。

  「諸位且慢,先別忙著走。」

  曹操揚聲,眉宇間藏著深沉如海的謀算。

  「眼下孤還有一事,要向各位相詢問。」

  「正好今日孤三子齊聚,試問諸位.」

  說著他話鋒一轉,字字千鈞道:

  「吾兒之中,何人堪當大任?」

  「是依古制立長,抑或擇賢而立?」

  言及此處,曹操未提「立嫡」。

  皆因嫡長子曹昂早已英年早逝,如今曹操膝下僅餘庶子。

  此語一出,滿座寂然,空氣似凝固。

  雖眾人皆知,此事早晚必行,但當其真臨,仍不免心中激盪。

  今日之抉擇,關乎他們未來的命運沉浮,功名利祿。

  不僅曹操麾下文臣武將。

  就連曹丕、曹彰、曹植亦心弦緊繃。

  唯有一旁的司馬德,仿佛置身事外波瀾不驚。

  無他,只因他依舊篤定自家岳父。

  今日斷不會輕易確定世子之歸屬。

  於大殿之上,見無人應聲。

  曹操也是面露一絲狡黠之色。

  「呵呵,看來諸位皆不願為先聲。」

  「抑或是吾兒在側,多有不便?」

  他此時笑中帶諷,提議道:

  「既不方便直言,不妨書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