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楚『晉』決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74章 楚『晉』決戰

  鄉里的大爺都知道,這是要開始統一戰爭了。

  整個鹽城,治下百億人口,都激動了起來。有擔心的,有興奮的,什麼想法都有。

  甚至就連海外浮島之上,某些按理說已經處於隱居狀態的前朝遺民們,這會兒也激動了起來。

  有的甚至做好了有仇的報仇的準備。

  比如越國所在的數個浮島之內,就有好幾位卿相,打算參軍,最終參與和吳國的戰爭。

  不過,這種一般沒法加入如今鹽城的軍隊。

  鹽城的軍隊,不缺少這些卿相。讓他們進去了,反而會污染原本乾淨的軍隊。

  誰知道這些人是否值得信任?

  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滿腦子都是報仇?

  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為了報仇而違抗軍令,最終對統一戰爭產生了負面影響?

  退一萬步講,這一次的統一戰爭,此戰之後,全天下就都是鹽城子民了,都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像這種允許某些人士利用統一戰爭對個人的敵人進行打擊報復的事情,顯然是不被允許的。

  時代變了,規矩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只是,很多人見識不足,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楚國,楚公和王巨君相對而坐。

  今天下雪了,雪不大不小,楚公任由雪花飄落在自己身上,其實一點都不冷,但楚公此刻的心裡卻冰冷的很。

  楚公收到了一封密信,這封密信來自屈原。

  屈原也是屈氏之人,他的父親便是伯庸,當年伯庸也曾擔任楚國在鹽城的使者,全權負責楚國在鹽城的一切大小事宜。

  不過,到了百家八十多年的時候,伯庸因為替呂不韋和范蠡背了黑鍋,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傳說中的幕後大黑手。在如今各國的史書之上,關於當年的那場鹽城交易所絕世崩盤的描述之中,都說伯庸是幕後黑手。

  儘管高層都知道,伯庸是冤枉的,但高層畢竟是少數,也沒有誰會站出來替伯庸洗刷冤屈。

  伯庸當時一口氣替楚國掙了六十萬億,但自己的腦袋,也擁有了足足一萬億錢的懸賞。

  所以,伯庸就回到了楚國,回到了貴族大會,擔任要職。

  如今,伯庸的兒子屈原也長大了,還早早的成為了真人,成了新一任的楚國使者。

  這封信,就是屈原最近一段時間的見聞和分析。

  看著信的內容,楚公只覺得心裡哇涼哇涼的。

  「如今的鹽城,民心可用,民眾們自發的走上街頭,為這一戰宣傳。」

  「鹽城的民眾,並不覺得這是一場不義的戰爭,他們只覺得自己是在弔民伐罪。他們認為,結束亂世最快的方士就是由鹽城發動大一統戰爭。他們認為,也只有如此,才是最大的仁。」

  「鹽城在擴軍,並未掩飾。諸多年輕道士、羽士,甚至主動前往當地官府報名,想要參軍,但鹽城目前並沒有什麼人都要,依然很挑剔,還需要考核,歷經一系列考核之後,才能正式加入軍隊。」

  「在我們的估算之下,鹽城的地級道兵這一次擴充到了二百萬以上。但一口氣徵召上百萬道士,似乎並沒有影響鹽城各地的繁華,各種產業依然存在,某些產業,甚至更加繁華。」

  「期刊之上發表的文章,並沒有顯著減少。人們的生活,和和平時代相比,並無太大區別。」

  看到這裡,楚公就忍不住開始回想楚國的情況了。

  如今的楚國,第一批十萬道兵早就到達了前線,這十萬大軍由項燕指揮。項燕是項籍的爺爺,但是這一戰的總指揮,卻是項籍。

  第二批的二十萬大軍,也到達了前線,這二十萬大軍由曾子指揮。

  吳國的八萬大軍,由孫武指揮。

  鄭國的六萬大軍,由樂毅指揮。

  項籍的本部人馬,約有五萬。

  此刻,聚集在郢都附近的地級道兵,約有十萬。

  楚公依然在繼續徵召地級道兵,也在努力的訓練新的道士、大夫,但這都需要時間。

  楚國底蘊深厚,地大物博不假,可是把一名士人、術士培養成國人、道士,需要很多時間。那些距離突破只有一線之遙的,已經突破了。剩下的,距離突破還早。就算使用了壓榨潛力的秘法,也沒法突破,只能再等等。


  而且,一口氣抽調了這麼多道士之後,整個楚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凋零,就好像秋天來了,萬物都開始枯萎一樣,衰敗的太明顯了。

  「準備決戰吧,起碼也要打一仗,嘗試成聖再說。若是籍兒能成聖,那楚國就還有未來。若是籍兒不能成聖,也沒有其他意外發生……」

  王巨君認真的點了點頭:「臣會再次調集國內的道士,這一次,連各種研究機構,以及從事其他行業的道士、大夫,也進行抽調。」

  只是,這樣的抽調,就算這一仗打贏了,也會給楚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就像魏國,魏國國內一共有三十萬道士、大夫,其中,有十萬都在魏武卒裡面。剩下的二十萬,從事於各個行業,這樣的比例,在列國之中已經很高了,這得益於魏斯、李悝等人對魏國強大的掌控能力。

  此前,魏國徵兵五萬,這五萬人都是從魏武卒預備役裡面抽調的,國內依然有二十萬道士,從事各個行業,所以,魏國依然可以照常發展,不影響魏國的方方面面,看起來也還是很繁華的樣子。

  可如果這二十萬從事各個行業的道士,一口氣被抽調五萬,那魏國就會肉眼可見的衰落。一口氣被抽調十萬,那魏國就真的會一夜之間,倒退十年。如果一口氣抽調二十萬,全給抽調了,那就是不過日子了,也沒有明天了,這樣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眼下的楚國,就是這樣。

  楚國原本地大物博,常備准地級道兵二十萬。

  可是如今,卻已經有了足足四十五萬大軍,其中三十五萬在前線,十萬在郢都。

  這多出來的二十五萬,有十五萬是從預備役之中使用丹藥、秘法,臨時突破的。可剩下的十萬,就是從各行各業裡面抽出來的,代價就是楚國明顯不繁華了。

  這一次,王巨君打算再抽調十五萬。

  這十五萬抽了之後,一不小心,楚國的各行各業,可能會倒退三十年!

  一旦這一次敗了,楚國可能需要一百年甚至數百年時間才能緩過來。

  ……

  楚國這邊剛開始進一步抽調人手,消息就傳到了韓趙魏三國。

  主要是舉動太大,根本藏不住。

  楚國跟進了,韓趙魏三國也只能咬牙跟上。

  於是,韓國繼續抽調五萬,共計十五萬大軍。這一次,韓國真的到極限了,這一戰無論輸贏,韓國都要倒退二十年。

  魏國從各行各業抽調了十萬道士、大夫,一夜之間,倒退十年。共計二十五萬大軍,其中,有二十萬都在韓國。

  趙國也和魏國一樣,國內留了五萬,韓國這裡是二十萬。

  至於楚國,國內留了十萬大軍,主要放在巴蜀之地和荊州的交界處,防止秦國出川。

  三國聯軍五十五萬對陣楚、吳、鄭聯軍六十四萬。

  雙方的主力,接近一百二十萬。

  而為了這一戰,雙方出動的輔兵,也是清一色的玄級道兵。

  為了保證後勤,兩國開闢了一條又一條臨時運河,建設了一條又一條鐵製軌車。

  一顆能夠讓大夫七天不餓的辟穀丹,需要上百斤靈米,上百斤靈泉,至少十斤大妖的肉以及各種各樣的靈草。

  而這樣的一顆辟穀丹,又分為保質期長和保質期短兩種類型。

  保質期長的,練法更加複雜,道士才能掌握,煉製時間也更長,成本也更高。

  保質期短的,練法相對簡單,術士就能掌握,煉製時間較快,成本也更低。前者一顆的成本,頂得上後者五六顆。

  而這樣的一顆辟穀丹,真到了大戰的時候,地級道兵服食一顆,演化真身,也就片刻時光,就能把辟穀丹內蘊含的各種靈氣徹底消化。到那時,想要接著打,就需要更多的食物。

  而此刻,韓信就對著收集來的情報,給姜華以及其他高層,講述這一戰。

  「現在,雙方都處於試探階段。」

  「比如,今天傳來情報,說楚國損毀了十多輛軌車,上面運輸的靈米、靈泉等大量物資,毀於一旦。但毀滅糧食之後,這些人就被楚軍發現,然後被當場斬殺,身首異處,死狀淒涼。」

  「這一戰,相當於三晉聯軍,損失了一名卿相,十二名道士,以及可能因此而暴露的暗子,而楚國的損失是十多輛軌車以及軌車之上的靈米、靈泉。」

  「如今的楚軍,每一輛軌車之上,都坐鎮著至少一位道士。這就足以保證,哪怕軌道被損毀,軌車也不會直接車毀人亡。」

  「即使軌道損毀,負責後勤的道士,施展法術之後,也能很快的恢復軌道,保證後勤的正常運輸。」

  「對於三晉聯軍而言,這就是在和楚國拼消耗。同時,也是在試探楚國的虛實。」

  「比如,每一輛軌車之中運輸的靈米品質、種類、數目,這些統計在一起,就能看出很多問題。」

  「這就是大國戰爭,到了這種地步,計謀已經沒啥用了,拼的就是國力!」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