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說南洋呂宋,望西北邊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郝光明道:「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是一家公司,但卻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參股的,實際和大明糖業公司差不多,是受到其國家一定掌控的。

  東蕃島作為荷蘭人在東亞的重要殖民地,你們大明還要他們割地賠款,事情這麼大,恐怕不是該公司巴達維亞總部能做得了主的。

  不論其向公司總部稟報,還是讓其國家過問,都需要將消息傳回荷蘭本土。

  荷蘭距離南太平洋有萬里之遙,這一來一去,再加上荷蘭本土決策者思考、商議的時間,怕是得一兩年後才能有結果。」

  「這麼久啊?」朱媺娖聽了柳眉微蹙,不禁道:「我都恨不得幫荷蘭人安裝上電報了。」

  郝光明笑道:「就算有電報,節省了信息傳遞時間,這種國家對弈級別的談判也不是短時間內能搞定的,你還是有點耐心。

  反正如今東蕃島剛收回,進行最基礎的發展建設恐怕都要幾年。

  大明水師換船、換裝也不完全,現在要去大洋上與歐洲人較量,還是有點早了。」

  說到這裡,朱媺娖忽然記起郝光明曾提過一嘴的某件事,於是問:「相公,我記得你說過,歐洲殖民者中最殘暴的便是西班牙人、其次英國人。

  還說在我們明朝,西班牙便在呂宋三次屠殺我神州海外百姓。以現在的時間點看,屠華事件都已經發生了嗎?」

  作為一個明末歷史愛好者,這種恥辱的、重點的資料郝光明是大概記得的,都不需要上網查找資料。

  他聞言道:「第一次是發生再1603年,西班牙人一次性屠殺了2.5萬華人。

  第二次發生在1639年,西班牙人一次性屠殺了2.1萬華人。

  至於第三次,按照後世歷史發展,將發生在1662年,死於西班牙人屠刀下的又有2.5萬華人。

  當時,鄭成功在得知屠華事件後非常激憤,原本準備領軍遠征菲律賓的,可惜還未出師就病死了。」

  鄭成功被評價為民族英雄是有原因的,不僅是因為他從荷蘭人手中收回了東蕃島,還因為他濃烈、執著的愛國情懷。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鄭成功年輕時多半是個憤青。

  他雖然是鄭芝龍這個海賊王的兒子,但從小就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後來更是在南京國子監學習,相當於現代的大學生、研究生。

  還拜了錢謙益為師——錢謙益能成為當時的文宗,在弘光朝投靠阮大成及後來降清之前,名聲還是很可以的,教導學生肯定也以忠君愛國及儒家思想為主。

  所以,不論鄭成功個人能力如何,幾次出世北征的結果如何,其愛國情懷都不應該被質疑。

  朱媺娖聽完郝光明的話,不禁語氣堅定地道:「這個時空,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西班牙人第三次屠殺我大明百姓的!」

  說起來,朱媺娖對呂宋島馬尼拉三次屠華事件的具體時間記不清楚,卻對當初聽郝光明給出的一份歷史資料印象深刻。

  西班牙人在第一次屠華之後,聽說了大明的強大,害怕得罪明國,引起貿易封鎖乃至戰爭,就向大明朝廷送去一封解釋的信件。

  直到一年多後,才收到大明的一封回信。

  該信件中如此道:「海外爭鬥,未知禍首。中國四民,商賈最賤。豈以賤民,興動兵戈。又商賈棄家游海,壓冬不回,父兄親戚,共所不齒,棄之無所可惜,兵之反以勞師。」

  有些粗陋的歷史文章中,直接將這段話當成萬曆皇帝的親自回復。

  雖然朱媺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還是既羞愧又氣憤。

  根據郝光明的解釋,當時西班牙人的信應該是傳到了福建官府,然後由福建官員將該事賺稟給朝廷知曉。

  至於西班牙人的信件,多半是不會被送過去的。畢竟當時其只是以西班牙呂宋殖民地總督的身份,而非西班牙國家乃至國王。

  所以只配對接大明的地方官府。

  根據《明神宗實錄》中的說法,當時萬曆皇帝得知此事後的態度是:「呂宋,也著嚴加曉諭:勿聽奸徒扇惑,擾害商民。」

  之所以這麼回復,是因為西班牙人在解釋的信件中說,有華人傳謠,說呂宋島上有能長金子的樹,大明已經得知這件事,要發兵遠征呂宋,開疆闢土。

  西班牙人迫於無奈,恐慌之下,才對當地大明百姓進行屠殺。


  馬尼拉第一次屠華事件中,華人幾乎死絕,這種由西班牙殖民者傳出的一面之詞,當然是不足信的。

  至於那段視海外華人為商民、棄民兩重低賤身份的回覆,其實是時任福建巡撫徐學聚給的福建官府回復。

  並且那段官方回復前面其實還有一句——「皇帝以呂宋久相商賈,不殊吾民,不忍加誅。」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皇帝認為,呂宋是我大明百姓經常去經商的地方,所以那裡的百姓和我大明百姓也沒多大區別,也是我大明人。

  這樣看來,大明朝廷、官府雖然認為呂宋的海外華人是商賈、棄民,但說到底還是認同其大明百姓身份的,對西班牙人也隱有警告之意。

  不過,大明針對西班牙人第一次屠華事件的整體回復、應對,仍是讓已經深受現代思想影響的朱媺娖感到心寒。

  所以,她已經暗下決心,決不允許西班牙人在呂宋第三次屠華,同時也要扭轉朝廷上下視海外經商、闖蕩之人為棄民的觀點。

  不過這件事並非短時間內能辦到的,也需要一定的契機···

  時間來到昭武三年九月。

  秋高草黃馬正肥。

  甘肅,鎮夷所長城三十幾里外,毛目頭墩。

  這算是明軍目前在鎮夷所北邊設立的最遠的一個邊墩。

  大明為了提防敵人的入侵,在邊境各地設置墩台,以傳烽火狼煙。

  所謂墩台,指的便是土墩、烽火台。

  一般是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若是緊要之地,甚至會一里一墩。墩在邊牆(長城)之內稱為火路墩,在邊牆之外則稱之為邊墩。

  正常而言,每墩會駐守五到七名將士守衛。若遇大股敵人來襲,便需要點燃烽火、狼煙,傳遞敵情,然後再視情況向烽火台,或者更上級的邊堡撤退。

  毛目頭墩因位於張掖河(弱水)一分流點,地理位置還算緊要,故墩建立的稍大,在李過等人駐軍於甘肅後,更是以一什將士輪流駐守此邊墩。

  為了便於觀望敵情,墩都是用土壘起來的高台,然後於高台之上建造小型堡壘。

  如毛目頭墩,墩台便有三丈之高,台上堡壘更是高達四丈。

  裡面的設置主要有烽燧、廚房、宿舍、兵甲房、彈藥房等基礎設施。

  以前明軍將士凡來此輪戍,三月一換。自李過等大明新軍接手後,則換成了每月一換防。

  如此之外,守衛墩台的邊軍將士裝備、武器等也都更換一新,伙食質量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張二全是甘肅衛所軍戶出身,十年前他大哥隨甘肅一位參將到陝西平定農民軍,陷於戰陣,還不到十八歲的張二全便弟承兄業,成為了甘肅邊軍之一。

  今年開春,李過等新軍來到甘肅省,接管邊防,並由募兵司、軍訓司的人對以前的甘肅官軍進行遴選、整編、集訓,張二全成功通過了所有考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甘肅省衛戍軍。

  為啥說光榮呢?

  因為在新軍中,即便是最底層的衛戍軍待遇也是以前張二全連想都不敢想的。

  ()

  1秒記住網:.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