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烏斯藏更名西藏行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子監的研究沒有盡頭,因為他們越深入研究,越感覺到未知存在,滿世界都有疑惑,想要格物以求大道。

  可二炮局不一樣,他們的主體是匠人,而這些匠人絕大部分又是不會讀寫文章的人,他們在思維上無法和國子監的監生一樣,當走到火藥的盡頭之後,他們會陷入恐懼,陷入不安,忍不住會猜測朝廷會不會取締二炮局,他們會不會淪落為無用之人。

  朱允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這裡,並告訴了他們二炮局與國同休,給他們確定自信與目標。

  話是如此,可若始終找不到出路,二炮局的研究將會陷入停滯。

  面對陶增光、胡元澄等人切盼的目光,朱允炆給了他們一個方向「國子監的化學院、匠學院裡有火器的未來。二炮局需要選出一批骨幹前往國子監深造,學習並掌握最新的學問,唯有如此,才能打開新火器的大門。」

  陶增光等人欣然答應。

  如今國子監成為了天下學問的匯聚之地,想要不落伍,只能參與進去。

  湯不平走了過來,將一份文書呈了過去,對朱允炆稟告道「袁岳大軍在烏斯藏送來了加急文書。」

  朱允炆接過文書,吩咐回宮。

  在鑾駕中,朱允炆看到了烏斯藏的被迫歸順。

  袁岳大軍在打下昌都之後,便一路清掃,消滅了大小領主三十二個,最終占據林芝,窺視拉薩。帕竹選擇了臣服,一干尚師也帶領眾僧歸順。

  面對裝備了火器的明軍,烏斯藏地方領主根本不是任何對手,再多的反抗,也只不過是多了一些屍體。

  按照那裡的習俗,連埋都不需要埋了。

  陳誠作為使臣,代表大明與烏斯藏帕竹政權、一干尚師談判,最終達成協議

  袁岳遵旨意置烏斯藏都司,設烏斯藏衛、林芝所、昌都所、芒康所等,烏斯藏衛營地設在布達拉宮十五里外的寺廟之內。

  帕竹第悉札巴堅贊為西藏衛指揮同知,聽從大明調遣。協助大明徵討不臣領主。

  明軍不干涉白教、黃教、花教等傳教,但各教派必須在教義中加入臣服大明,歸順大明的內容,不允許出現反大明朝廷,反大明軍隊內容。

  ……

  拓寬茶馬古道,增修驛站,一干隘口、要道交大明軍隊把控。

  各教派每三年尚師需要前

  往一次大明京師覲見,每年需派遣弟子前往大明京師覲見。

  協議的內容有些多,實現了朱允炆設定的諸多目標。

  回宮之後,朱允炆於華蓋殿召見內閣、六部與五軍都督府官員,將烏斯藏歸順一事告知。

  解縉、楊士奇、徐輝祖、夏原吉等面帶笑意,對這個結果頗感快慰。

  徐輝祖恭賀道「烏斯藏雖自洪武時便已歸順,然朝廷軍隊並未進駐,皆用羈縻之策,這才有了烏斯藏切斷茶馬古道,反出大明之舉。如今大軍進駐,衛所當立,烏斯藏已平!如今大明疆域總算不缺了那西南一角」

  楊士奇提議大慶之後,又說道「烏斯藏新歸,是否應改其行省之名?」

  朱允炆想了想,開口道「烏斯藏,烏斯二字指前藏,藏指後藏,然在洪武朝時,烏斯藏並未包含朵甘等地。為表統一,以示土地新入國土,將高原烏斯藏、朵甘等西疆以南、雲南以西,統稱為西藏,先設都指揮使司,後續視情況,增設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

  西藏!

  徐輝祖等人重重點頭。

  西疆與西藏,構成了大明西部版圖,一南一北,皆是大明疆域。

  雖然西藏地方上還有一些零星的反對大明的小領主,但從大局大勢上來看,大明已完全掌控了西藏,做到了實質意義上的控制,並將大明的日月旗插在了拉薩與布達拉宮、各寺廟之上,以彰顯大明對西藏的主權。

  朱允炆批准了朱文奎的請求,無數自山西遷移至北京附近的百姓開始了「回家」之旅。

  為避免百姓出現凍傷,沿途每隔十里便設了簡易板房,遮風擋雪,可供路人休息過夜,而這些板房裡都有火爐。

  帶著糧食回山西,看看那些久別的親人,在山西過一個年,成了無數山西人的渴望。當這種渴望匯聚在一起時,便成了道路上連綿不絕的隊伍……

  大明的「春節返鄉潮」,是山西人帶出來的。

  如鳥,久飛終回鄉。

  當朱文奎和于謙相約爬山,登高呼嘯,下山之後跺腳搓手流鼻涕的時候,朱瞻基正身著短衣,手持大刀,咋咋呼呼地喊著「給

  我殺!」

  唐賽兒抓著船舷直給朱瞻基白眼,他們就是一艘小小的只能容納五個人的木船,沒必要你親自操刀吧,何況人家已經拼了命的逃跑了,哦,現在已經跳海了。

  朱棣從船艙里走了出來,出航不到三個月,竟瘦了一大圈。

  無他,暈船。

  朱能訓練了許多人,就是沒訓練朱棣一大家子。朱棣這個馬上大將乘下河船沒啥問題,可坐海船,差點要了他的命。

  一開始的時候來回吐,吃什麼吐什麼,隨行醫官都想靠岸讓朱棣休息幾日了,可朱棣什麼性子,征服不了這玩意怎麼還怎麼混,不能示弱於人,動搖軍心。

  所以朱棣雖然吐了很厲害,可下令封鎖消息,還在吐完之後,擦擦嘴巴走出船艙露個臉,安撫所有人,然後回家船艙裡面繼續吐。

  當然,吐得厲害的不只是朱棣,還有朱高熾、朱高煦,但朱瞻基卻跟個沒事人一樣,整日蹦蹦躂躂,一點都沒暈船的跡象……

  好在吐啊吐啊就習慣了,朱棣也開始適應了大海的起伏搖晃,習慣了狂風暴雨。

  「朱能的船隊呢?」

  朱棣拿出望遠鏡看了看,不見朱能的船隊影子。

  朱瞻基走了過來,笑道「爺爺,朱能的船隊在前面,按照谷里留守軍士的消息,寧王叔爺的船隊並沒有在非洲,而是在紅海小港口。所以朱能便先帶船隊前進探路找尋,距離我們大致拉開了半日路程。」

  朱棣看了看蔚藍的天空,呵呵笑了起來「十七弟啊,倒是好多年不見了,也不知他現在什麼模樣,怕是黑了不少吧,皇上讓他主導運河事宜,也不知現在如何了。」

  朱瞻基也有些期待。

  此番航行因為籌備工作做得好,航行速度很快,自金陵出發之後,只二十五日便抵達了勃固島水師營地,在那裡完成了物資補充,並與鄭和船隊分道揚鑣,然後再次啟程,舊港休整,補充了部分物資便朝著谷里前進。抵達谷里之後進行了十日休整,完成物資補充便來到了這一片海域,接近紅海。

  蒸汽機的使用讓船隊的航行變得輕鬆與簡單,且不必要考慮季風、洋流。這也是船隊走走停停,依舊能在三個月內抵達紅海附近的原因。

  這次航行為寧王帶來了不少禮物,

  還有皇帝的旨意。

  當然,朱瞻基最期待的還是見一見運河,從輿圖上看,這運河的位置實在是太過關鍵,是兵家必爭之地。

  誰締造了這運河,必然會被記入史書。

  駱冠英的船隊終於與朱權的船隊接上頭,當朱權聽聞大明水師浩浩蕩蕩而來的消息時是有些慌張的,還以為是道劫這傢伙給自己帶來了一劫,可當看到駱冠英那張燦爛的笑臉時,一切擔憂都沒了。

  駱冠英行禮後,肅然稟告「寧王,奉皇上旨意,我等再遠航美洲,同時護送燕王前往燕國。」

  朱權有些轉不過來,有些不解「護送燕王前往燕國,這是何意?」

  燕王朱棣不是在大明,前段時間自己才收到消息,四哥在忽蘭忽失溫打了大勝仗,韃靼沒了主力,全是他的功勞,他現在不應該躺在大明睡大覺,怎麼會需要水師護送?

  駱冠英解釋道「燕王功高甚偉,陛下下旨,將北美洲一片土地分封給燕王。燕王帶人隨水師一同出航,以奔赴封國之地。」

  朱權震驚不已。

  四哥被分封到了北美洲?

  這——

  老爹啊,你看看你孫子就是這樣欺負咱們的啊。

  我被弄到非洲曬得跟個黑人似的,老四竟被發配到了蠻荒北美!咱們辛辛苦苦為大明立下多少功勞,可到頭來朱允炆還不信任我們,非要將我們安置在遙遠的地方,連故土都不能待了!

  朱權有些憤怒。

  說什麼四哥他也是大明的頂樑柱,是他打敗了帖木兒,打敗了韃靼,一戰為大明打下一個西疆,一戰為大明解決一個宿敵,可功勞沒有換來榮華富貴,卻換來了流放發配!

  朱允炆,你這樣做寒人心啊。

  駱冠英似乎看穿了朱權的心思,笑著說道「陛下只是將美洲分封給燕王,本沒有打算讓其前往。但燕王懇請,尤其是燕王之孫朱瞻基,更是力主前往美洲。這才有了此番遠航,王爺,皇上不會虧待一個忠臣,更不會寒了燕王的心。」

  朱權愣住了。

  朱棣自己要求的,朱瞻基也想去美洲?

  難不成,朱棣想要在美洲建國?

  那自己在非洲,是不是也可以效仿……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