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回鶻人的遷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0章 ,回鶻人的遷徙

  喀喇汗國的構成十分複雜,包含了大量西遷的回鶻人、早前幾百年西遷的鐵勒人,殘留在七河草原的烏孫人、康里人、西突厥別部的部落,以及大量拒絕信奉大食教粟特人、波斯人等等。

  而其中,作為喀喇汗國的統治者家族起源的龐特勤,以及其麾下眾多的部眾,就是回鶻人。

  而回鶻人原本就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鐵勒人是生活在貝加爾湖以南的森林、苔原和草原附近的人群,他們受匈奴壓迫,組成了鐵勒聯盟。

  該部落群中有大量所謂的黃種人和白種人,他們經歷長期的融合,以及因為匈奴、鮮卑的壓迫,而不斷的向西遷徙,融合了更多生活在中亞草原的斯基泰人。

  生活在東方草原的鐵勒人,更有東方草原的特色,頭髮烏黑,眼鏡棕色黑色,膚色更黃。

  而生活在金山西部的鐵勒人,則變成了黃白混血種的過渡種群。

  這些鐵勒人,由於他們使用一種「車輪高大,輻數至多」的大車,所以鮮卑人稱他們為高車。

  而高車人中又分為許多的部落,有袁紇、薛延陀、契苾等等的十五部。

  北魏時,鐵勒人也就是高車人中的袁紇,他們遊牧於伊麗水、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域,處於突厥藍貴族阿史那的奴役之下。

  到了隋朝的時候,又稱呼他們為韋紇,也就在隋大業元年的時候。

  袁紇部因反抗突厥人的壓迫,與仆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聯盟,總稱回紇。

  而這些,由諸多鐵勒人組成的回紇部落聯盟,是三百多年前突厥汗國的重要一部分部分,並逐漸強大起來。

  這些鐵勒人,一邊受著突厥人的壓迫,為突厥人納貢服兵役,四處作戰。

  因戰爭和壓力的原因,所以不斷西遷,一直遷徙到遙遠的黑海北岸,征服和融合了生活在金山西側的那些斯基泰人。

  在突厥汗國時,鐵勒人隨突厥人南征北戰,四處遊牧遷徙,已經擴展到歐亞大草原各處。

  但是因為等級的劃分,在突厥汗國中,他們是突厥別部之人,或者以突厥人的說法就是,他們是汗國的黑突厥人,也就是屬民或者奴隸的意思,受藍貴族阿史那、阿史德……,等真正的突厥人的壓迫統治。

  由於不堪阿史那貴族的剝削和壓迫,回紇部與仆骨、同羅、拔野古等部聯合反抗,擺脫了突厥人的統治。在反抗鬥爭中,回紇強大起來。

  後來,回紇酋長吐迷度率眾歸附唐朝,唐朝在回紇人的牧地,設立了燕然都護府。

  過了一百多年後,回紇部與拔悉蜜部和葛邏祿部聯合打敗後突厥;

  兩年後,回紇部又與葛邏祿部聯合打敗了拔悉蜜部,

  從此成為漠北草原的最高統治族群,以燕然山周圍的河流密布的草原為中心,建立了回紇部的國家。

  回紇人建國後第二年,其首領骨力裴羅,就被唐玄宗冊封為懷仁可汗。

  貞元三年(787年)回紇可汗頓莫賀請求唐朝改其族名「回紇」為「回鶻」,取「捷鷙如鶻」之意,唐德宗允准頓莫賀的要求,從此,回紇人開始使用「回鶻」之名。

  而回鶻人統治的族群,還是那些林中、草原的出身鐵勒的各種部落,以及東面遷徙而來的韃靼、契丹人,以及突厥人的殘餘部落。

  這些被統治的部落,依舊使用以前的部落名號,只是逐漸對外自稱回鶻人了。

  回鶻人逐漸向西征服,並出兵幫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亂,以此獲得掠奪大唐一些城市的掠奪權利。

  後逐漸控制了,原大唐的西域天山南北地區,逐漸據為己有,如北庭、高昌、龜茲、裕勒都斯草原(巴音郭楞)、七河草原、河中地區、拔汗那(費爾干納盆地),並控制了東西貿易的絲綢之路主幹道。

  回鶻人的國家,在漠北草原統治了近100年左右,從大唐開成年開始左右(公元840年),漠北的大草原連年遭受了嚴重的黑災、白災(旱災和雪災)。

  牛羊、部眾和奴隸大面積餓死、凍死,回鶻就此政局混亂,各部互相為爭奪奴隸、牛羊和牧場,大肆互相攻伐,疫病流行。

  因為與可汗的矛盾,回鶻渠長句錄莫賀,帶著葉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10萬騎攻回鶻,彰信可汗被殺,都城哈喇巴喇哈遜被燒。

  闔馺特勤被貴族和族人,擁立為可汗。


  當時,回鶻國內饑荒和疫病流行,內亂持續。接著被所屬部黠戛斯擊敗,可汗和掘羅勿被殺,回鶻汗國崩潰四散。

  由骨力裴羅締造的回紇汗國就此在漠北滅亡。

  回鶻汗國瓦解,回鶻人四處逃散。一部分向南遷入中原,融入漢人之中;一部分踏上了西遷之路。

  在西遷逃難的回鶻人中,一些回鶻人留在北庭、高昌和龜茲,他們在仆固俊的帶領下,建立了高昌回鶻。

  另外一些回鶻人,在可汗的外甥龐特勤的帶領下,投奔了早前遷徙到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七河草原上,加入到了葛邏祿人的聯盟中。

  這些西遷加入葛邏祿部落聯盟的回鶻人,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逐漸成為聯盟之中的實際支配者,「葛邏祿汗國」這一名稱從史籍中消失了。

  西遷七河草原的回鶻人,在可汗的外甥龐特勤的帶領下,在八剌沙袞建立起了喀喇汗王朝,或可汗王朝、黑汗王朝。

  隨後龐特勤東征西討,征服了巴爾喀什湖以南地區、河中地區,以及喀什噶爾和伊麗水河谷地區。

  在上述地帶遊牧的葛邏祿、樣磨、熾俟、獨西、黠戛斯等部落都被納入喀喇汗王朝的統治。

  大湖盆地的金漢營地內燈火通明,因為今日是土曜日,也就是禮拜日。

  所以營地內的金漢人,剛剛在天子和幾位主祭的帶領下,剛剛做完祈禱。

  結束之後眾人散去,聖殿中僅留下了張晟、張忠賢、科扎,以及喀喇汗人薩拉和伊爾罕。

  其餘一百多人的喀喇汗騎兵,張晟命人給他們分配了帳篷,駐紮外營地之外。

  而此時,薩拉和她的兄弟伊爾罕,這兩個喀喇汗人,正處於無比震驚的狀態。

  他們震驚於金山下的這個大湖盆地旁,這座宏偉而莊嚴的聖殿,那磚石、瓦片,以及紅牆、厚重的大門、宣禮塔上的銅鐘,都顯示出與草原的格格不入。

  震驚於當銅鐘一響,所有的金漢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計,紛紛洗手、洗臉洗腳,走到聖殿旁,在幾個穿著白衣、留著長須的長者帶領下,跪地祈禱,念誦經文,那肅穆整齊而虔誠的姿態。

  見此情景,薩拉就突然想到了,喀喇汗西邊、南邊的那些薩曼人和大食人,以及喀喇汗國中的那些景教徒和摩尼教徒了。

  除此之外,自從進入唐人的營地之後,兩人發現唐人治下族群眾多,唐人、回鶻人、韃靼人、黠戛斯人、吐蕃人、塞人………都有,但他們都自稱金漢人,無論是奴隸還是唐人的屬民。

  讓伊爾罕和薩拉這兩個喀喇汗人,無比震驚,姐弟兩互相對視了一眼,都能明白對方在想什麼。

  薩拉趕忙示意弟弟伊爾罕,不要聲張。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