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上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58章 上鉤

  陳景恪明確告訴方孝孺,這次的目標實為孔家和理學。

  對於儒家,只是打壓逼迫他們自我革新。

  這讓方孝孺徹底放下了心中的顧慮。

  雖然他叛出儒家自立門戶,可內心裡對儒家依然有很深的感情。

  其二,儒家思想繼承周公思想,統治華夏兩千年,已經和華夏融為一體。

  真徹底廢了那華夏還是華夏嗎?

  所以他並不希望儒家被徹底廢除。

  至於孔家和理學……

  作為一個崇尚周禮,一度要求全面恢復周禮的人表示,這倆是什麼玩意兒。

  在得到陳景恪的保證後,他再無後顧之憂,加入了計劃之中。

  他加入進來的原因也並不複雜。

  既不是打擊孔家,也不是針對理學。

  而是坐在這個位置上,有助於推廣他的學說。

  其二,為了大同世界。

  他覺得這樣的思想,就應該推行天下,取代保守的理學。

  況且,這部書是陳景恪所著不假,可他也全程參與了後續的修繕,並提出了不少建議。

  陳景恪還在某些他有重大貢獻的篇幅里,將他的名字並列寫在了作者欄。

  所以,於公於私他都希望大同世界發表。

  老朱那邊得到消息後,立即下旨擢其為翰林院學士、大明周報總編撰。

  這個任命不出意外的,遭到了以理學為首的讀書人的反對。

  他們從學問、人品等等方面,對方孝孺進行抨擊,言必稱『儒家叛徒』。

  方孝孺天天和人互噴,什麼難聽話沒聽過,直接無視了他們的言論。

  反手就給老朱遞上了一份名單,全都是翰林院、大明周報理學派的中堅力量。

  要求將這些人全都替換了。

  原因非常簡單,能力不足無法勝任工作。

  老朱二話不說直接批准。

  緊接著,方孝孺提交了一份名單,希望用這些人填充空缺。

  名單上的人有一半來自於唯物派,剩下的一部分來自法家,一部分來自計官。

  這可以說是明目張胆的用人以私了。

  老朱卻直接批覆,准。

  不過老朱也塞了一些人,去大明日報擔任要職。

  重點是審核部門。

  雖然這次是他們用計算計理學派,可那篇文章能出現在報紙上,本身就暴露了很多問題。

  老朱豈能不將這個漏洞給堵住。

  編輯部門比較複雜不太好掌控,審核部門就簡單了。

  報紙定版後,必須經過他們審核,通過了才能刊印發行。

  只要將這個部門掌握在手裡,就不怕報紙出問題。

  算上解縉卸任時被踢出局的官吏,這下大明周報幾乎沒有理學派的人了。

  翰林院內本就各派能人匯聚,理學派雖然勢大卻遠不能一手遮天。

  現在失去了大批中堅力量,更是逐漸失去了對這個部門的掌控力。

  這些說來話長,實際上都是在短短几天內發生的。

  朱元璋只是幾道旨意,就讓翰林院換了個模樣。

  再次向世人證明,大明的天依然是他洪武大帝。

  等這些事情忙完,正好到了新年。

  這個新年過的稍微有些冷清,就連朝廷都沒有大肆慶祝。

  除了例行的賞賜之外,再沒有別的慶祝。

  群臣自然也知道原因,不會主動觸這個眉頭,節日期間都非常低調。

  就這樣多災多難的建章五年結束了,群臣無不滿懷期待,希望建章六年能順利一些。

  然而似乎在和他們做對一般,上元節剛過一個噩耗傳來。

  西寧公沐英病逝,沐春和周王朱橚正運送棺槨回京。

  即便早就有所預料,當確切消息傳來,朝廷上下無不為之哀嘆。


  老朱也是虎目含淚,下旨沿途州縣為扶靈隊伍提供一切便利。

  大家更擔心的還是馬娘娘和朱標,能否經受住這樣的打擊。

  一開始大家還想著能不能瞞著他們。

  但考慮過後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根本就瞞不住。

  靈柩早晚要到達洛陽的,到時候還是要讓他們知道。

  最終,老朱親自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們。

  所幸,兩人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雖然很是悲傷,卻沒有再如上次那般情緒崩潰。

  這讓眾人都鬆了口氣。

  不過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群臣也知道老朱正處在敏感狀態,不能輕易觸他霉頭。

  這讓朝堂上清淨了不少。

  就連彈劾方孝孺的奏疏都少了許多。

  方孝孺則趁此機會,牢牢將翰林院和大明周報,掌握在了自己手裡。

  半個月後,沐英的棺槨進京。

  朱雄英穿上孝服,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

  接著就是沐英的後事,沒什麼可說的。

  追封其為黔寧王,諡號昭靖,並陪葬皇陵。

  停靈期間,朱元璋、馬娘娘和朱標來看了他最後一眼。

  之後沐英被安葬在朱元璋的陵墓內。

  朱元璋的皇陵最初選址在應天,後來確認要遷都就停建了。

  遷都洛陽之後,重新勘探風水,最終將陵寢位置放在了邙山山脈鳳凰山附近。

  並且還圈定了一大片土地,作為皇家墓葬所在。

  只要不是弄成秦皇陵那樣,這片土地足夠安葬三五十個帝王。

  這其實也是馬娘娘的意思,怕後人亂來害民,提前規劃好了。

  這可不是無用功。

  對中國人而言,喪葬歷來是大事,不能埋進祖墳那會死不瞑目的。

  就算再混帳的皇帝,都不可能將自己埋在家族墓葬之外。

  這就可以確保,後世皇帝再怎麼折騰自己的陵墓,也只能在這個小圈子裡弄。

  能有效降低對國家的損害。

  朱元璋的陵寢,是遷都第二年就開始營建的,早就已經完工了。

  朱標的陵寢是他登基第三年開始營建,目前也基本完工。

  只是沒想到墓主人還沒入住,沐英就先埋進去了。

  按照規矩,守孝應該是三年。

  但老朱怎麼可能讓沐春真的守孝三年,於是將其奪情起復。

  沐春只守孝四十九天,就踏上了前往雲南的道路。

  老朱讓其承襲了西寧公爵位,並接任了沐英生前擔任的所有職務,繼續為朝廷鎮守雲南。

  這可以說是獨一份的恩寵了。

  陳景恪自然也全程參與了沐英的後事,對於這位忠義之士的離去,心中也不免悲傷。

  至於沐春,之前就多有接觸,互相還是比較了解的。

  活脫脫第二個沐英。

  正應了那句話,虎父無犬子。

  讓他鎮守雲南,是一個讓人放心的選擇。

  更何況歷史上沐家世鎮雲南,將此地由羈縻地改造成熟土,對大明對華夏都是有大功的。

  陳景恪自然不會多事,去做什麼改變。

  就算要改變,那也是等雲南徹底穩固了再說。

  除了沐春,沐家還有一個人讓陳景恪很有好感,那就是老二沐晟。

  為人冷峻不苟言笑,性情沉穩有度,喜好讀書。

  且他還繼承了父親的勇武,對兵法非常精通。

  沐春奪情起復,他這個次子就沒這樣的機會了,要留在洛陽守孝三年。

  陳景恪決定,以後多打打交道。

  等沐春赴任,也標誌著沐英之事告一段落。

  馬娘娘和朱標的身體也並未出問題,這算是為數不多讓大家高興的事情了。


  不過,這將近兩個月時間,朝廷可沒有停擺。

  各種事情每天都照常推進。

  比如,第二期國家計劃頒布。

  比起第一期簡化了許多倍,也詳細了很多。

  這讓群臣都鬆了口氣。

  至少不是摸不著頭腦了。

  東南的災情早已過去,重建工作轟轟烈烈的展開。

  為此朝廷調撥了無數的錢糧物資過去。

  除此之外,還從人口稠密地區,遷徙了二十餘萬戶百姓分散安置在南洋十五個藩屬國。

  當然,這些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朝廷計劃是半年內完成。

  與此同時,朱元璋還以輪換為名,抽調了交趾、遼東、草原、河西等地的兵馬回防。

  這確實是常規輪換,並沒有引起群臣的懷疑。

  而且隨著沐英後事結束,朝廷恢復正常,理學派又開始蠢蠢欲動。

  不過這次他們不敢在捋朱元璋的虎鬚,而是將目標對準了方孝孺。

  必須要將這個叛徒壓下去,奪回翰林院和大明周報的掌控權。

  但還沒等他們行動,方孝孺先有了動作。

  他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徙木立信。

  內容先是講了吳起和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來點名自己的主旨,說明誠信是多麼重要。

  是的,徙木立信並不是商鞅的專利,最早是吳起乾的,後來被商鞅學去了。

  但你以為這是一篇講誠信的文章,那就錯了。

  借著這個故事,他先是闡明朝廷要有誠信,否則無法取信於民。

  一個不能獲得萬民信任的朝廷,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然後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該如何才能取信於民?又該如何維護誠信?

  接著他筆鋒一轉,將話題轉到了禮法上。

  禮法關係國家存亡,禮樂崩壞則國家不存。

  所以朝廷應該重視禮法,尤其是要杜絕權貴違反禮法。

  如果禮法的制定者都不遵守,其他人又怎麼會去遵守?

  大家都不遵守禮法,國將不國。

  禮法都崩壞了,所謂誠信不過是笑話罷了。

  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想要取信於民維護誠信,就必須要嚴明法紀。

  尤其是嚴厲打擊達官權貴踐踏禮法。

  文章的最後,他用了一句話:王子犯法亦當與庶民同罪,況人臣呼。

  表面看,這句話是在說,王子犯法都要嚴厲處罰,更何況是臣子。

  然而聯想到之前發生的吹捧孟子之事,大家都明白,這句話的重心再前半句。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說的更直白了,方孝孺依然在鼓吹『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這時,大家才後知後覺的想起一件事情,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正是解縉和方孝孺。

  解縉因為工作失誤被貶謫到南洋,方孝孺卻還在啊。

  他並沒有被嚇退,依然在努力鼓吹公天下,在試探朝廷的底線。

  這一下,大家既佩服他的無畏,又覺得他有點不識時務。

  不過文人最講究的就是氣節,大多數人對他還是持讚賞態度的。

  這下就輪到理學尷尬了。

  繼續攻擊方孝孺?不得人心啊。

  更何況,比起將方孝孺攆下台,大家還是覺得推行『公天下』更重要。

  畢竟一旦『公天下』概念,重新被大眾接受。

  他們士大夫階級將再次掌握天下權柄。

  與天子共治天下啊,多麼的誘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和方孝孺利益是一致的。

  可就這樣放過方孝孺那個叛徒,他們依然有點不甘心。

  這時有人說道:「大家莫非忘了解縉紳是因何被貶謫的?」

  「報紙確實很重要,可也是一座火爐,不小心就會燒到自己。」

  「正好讓方孝孺頂在前面,替大家吸引朝廷怒火。」


  眾人都不禁眼前一亮,確實啊。

  方孝孺也鼓吹公天下思想,這與我們是一致的。

  那我們寫宣揚公天下的思想,他必然不會卡著不刊登。

  真要有文章寫的過分,他方孝孺就是第一個倒霉的。

  「方孝孺就是我們手中的刀,諸位何必在這個時候為難他?」

  「等將來大事成了,在收拾他也不遲。」

  於是彈劾方孝孺的人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而報紙上開始頻繁出現一些『取信於民』的文章。

  還有一些『強項令』的故事,也被刊登在上面。

  話里話外的意思就一個,你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有些規矩必須遵守。

  至於什麼規矩,他們沒有說。

  等限制了皇權,規矩還不是由我們說了算。

  因為這些文章,老朱幾次訓斥方孝孺,甚至還數次發出警告。

  這下理學派的官員就更高興了,果然如他們所想,方孝孺成背鍋的了。

  於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現了。

  原本彈劾方孝孺的人,這次紛紛站出來維護他。

  老朱似乎也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人維護他,竟然選擇了息事寧人。

  當然,也有可能是那些文章,沒有觸及到他的底線。

  總之,部分人覺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果,不禁彈冠相慶。

  事實上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文章很多是陳景恪等人匿名寫的。

  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導著走向了名為道德制高點的高台。

  如果僅僅只是發表幾篇文章,能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鼓吹公天下的那幫人,已經不滿足於寫文章了。

  他們迫切希望發生一些事情,讓他們好好發揮一下。

  好巧不巧,就在這時還真有把柄送到了他們手裡。

  代王朱桂外出踏青,縱馬踐踏農田,還鞭撻阻止他的百姓。

  消息傳出,文臣們都興奮了。

  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做一篇文章。

  彈劾朱桂的奏疏,已經如雪片一般飛向皇宮。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