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再現春秋模式的戰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75章 ,再現春秋模式的戰爭

  最終老上單于還是沒有敢對大漢的使者動手,反而讓自己侍衛把使者請到使館保護好。

  當宮殿當中全部都是自己人的時候,老上單于無奈道:「去年我匈奴把大漢得罪狠了,這事情不給漢帝出氣是很難過去的。」

  而後老上單于問道:「丞相,你認為我匈奴和大漢有沒有一戰之力?」

  張元苦笑道:「單于,去年大漢公布的人口是7000萬,是我匈奴的七倍余,這要是把大漢其他諸侯人口算上去,是我匈奴的十倍余,去年大漢財政收入突破了1000億錢,是我匈奴的30倍。至於糧食產能,即便大漢連年降稅,去年大漢的糧食稅賦達到了兩億七千萬石,而我匈奴國糧食只能說是勉強夠吃,去年大漢的鋼鐵產能突破了260萬噸,而我匈奴國卻至於十餘萬噸,差了20多倍。」

  而後張元行禮道:「單于,大漢是天下當之無愧的霸主,我匈奴和大漢的差距大的已經不是靠勇氣就可以彌補的了。現在漢帝只是想要從陸地教訓我匈奴還好,要是大漢出動天竺艦隊,封鎖泉州,我匈奴的財政必然崩潰。」

  所有匈奴的高層都沉默了,匈奴這個自封的天下第二和大漢的差距太大了,連望其項背都做不到。

  老上單于想了想道:「就由本單于去會會韓信,本單于要是戰死,匈奴單于之位就由軍臣繼任。」

  伊稚斜道:「父親還是讓孩兒去會會大漢的西征軍。」

  伊稚斜有點著急了,他大哥當了單于,這匈奴國不就沒他的份了,這一戰要是他打贏了大漢,必定轟動整個匈奴國,到時候他父親未必不能改變想法。

  但老上單于擺手道:「既然要讓漢帝出氣,自然要讓漢帝看到我匈奴的誠意,回覆信息是最好的誠意。」

  老上單于內心還有一個想法沒有說出口,當年韓信是滅亡匈奴的主要元兇之一,他要是能在這一戰殺了韓信,也算是為自己父親冒頓報仇了,當然他也知道這種可能性極其渺茫。

  大漢歷34年9月6日。

  老上單于帶來5000匈奴親衛,開始向著原本大宛城進發,而這一路上不斷有匈奴國士兵和老上單于的軍隊會合。

  到了10月3日之時,老上單于麾下的軍隊已經高達5萬人,這五萬大軍幾乎都有火器,其中燧發槍占據七成,但還是有三成使用的是老式火繩槍,同時還有200門火炮作為老上單于的遠程打擊力量。

  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在兩河流域足夠擊敗任何敵人,但現在面對大漢這個強敵,老上單于是沒有信心的。

  大漢歷34年10月5日。

  大漢征西軍,經過三個月行軍也來到大宛國附近,不過韓信並沒有下達戰爭的命令,而是安營紮寨,讓大軍休養了三日,同時派遣大量的探馬,偵查匈奴國的情況。

  漢軍營地,中軍大帳。

  李左車拿著探馬偵查來的情報導:「匈奴人的火槍的數量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計,他們五萬大軍居然全部火器化了,而且他們火炮數量也不少,據說有200門,看來軍臣在我大漢是學到了真本事了。」

  想要製造一把火槍可不容易,要有先進的煉鐵煉鋼技術,還要有機械製造能力,大漢能把三一式步槍的價格壓縮到3000錢,但其他國家即便是三萬錢的價格,也未必能打造出三一步槍的合金鋼管。

  而火炮就更不要說了,一門火炮就要用兩三噸的鐵,200門火炮需要的鐵,甚至很多國家都沒有。

  「200門,消息可靠嗎?」韓信問道。

  李左車道:「這是探馬在熱氣球上一門門數的,應該可靠。」

  匈奴人的營地就在大漢對面,漢軍熱氣球一升空,對面的情況就無所遁形了,只能說熱氣球配上望遠鏡,就相當於這個時代的偵測衛星了,韓信這一戰是開了全地圖的。

  韓信問道:「匈奴人的火炮質量如何?」

  李左車笑道:「匈奴人還沒有掌握平爐煉鋼技術,他們製造不出鋼炮。」

  匈奴人也有煉鋼技術,但他們處於炒鋼技術,平爐技術他們還沒有學會,而一門鋼炮需要1噸半的鋼水,需要一次澆築,這可不是炒鋼就可以弄出來的。可以說點不開平爐科技樹,就點不開鋼炮科技數據。

  景濤笑道:「據說這次來的是匈奴的老上單于,都督要狠狠教訓他們一頓,讓匈奴人知道我大漢的厲害,欺負一群異族就真以為自己厲害了,連天子的話都敢不聽,這也就是天子仁慈,要某就直接滅了匈奴國。」


  大漢的諸侯一向對匈奴人不對付,尤其是他們漠北的諸侯。當初匈奴人不過是一群手下敗將,居然在兩河流域翻身了,景濤這些人就像看到以前和自己有仇的差生,到社會之後卻成為了有錢的老闆,內心肯定是不爽的。

  但韓信卻淡然道:「匈奴不是那麼好滅的,而且天子也沒有這個想法,我大漢現在還是以消化新大陸為主。」

  韓信明白天下要教訓匈奴人,只是為了打壓他們的勢頭,而不是想要去兩河流域爭霸。

  於龍聽到新大陸羨慕道:「這次我等為朝廷建功立業,向朝廷提出移封新大陸,想來天子會答應的。」

  新大陸可是這幾年大漢的熱點,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太富裕了,就這十幾時間,金銀礦發現了十幾座,尤其是二皇子唐國發現的金礦,一年就可以挖出價值20億錢的黃金,一個剛剛建立的諸侯國,靠著這一座金礦,就成為大漢前十富裕的諸侯國,更關鍵的是在大漢黃金的價值一直很穩定,不像白銀每年都在緩慢下降,現在在大漢很多人都把唐國說成是黃金之國。

  對比每日讓他們吹風沙的大漠,他們覺得自己是大漢最倒霉的諸侯。

  這個時候唐城道:「新大陸也不全是金礦,那裡的條件也非常惡劣,去年唐國發生一場風暴,據說很多屋子都被雪覆蓋了,新大陸不知道怎麼回事,那裡的風雪都是特別大,即便是維度靠近江南的楚國,風雪強度都能比遼東,這些風雪可能就是阻礙遼東土著開發北方的原因,現在成為了我大漢諸侯的麻煩了。」

  在新大陸的諸侯領地可不只有瑪雅國附近一小塊,而是開始不斷深入大陸內部,而後新大陸的氣候就開始教訓大漢的諸侯了,他們萬萬沒想到維度接近江南,甚至百越之地,都會下堪比大漠的風雪,這種強大的風雪還造成大量的移民被凍死,也就是這兩年大叫有經驗了,開始建造保暖設施更好的房屋,並且在冬天準備好足夠多的燃料。

  於龍笑道:「這點風雪能算什麼,還有什麼地方的風雪能比我大漠。」

  但對於一直生活在大漠的諸侯來說,說新大陸風雪大,簡直好笑。

  韓信道:「現在不是討論新大陸的時候,我等還是商議如何戰勝匈奴人。」

  而後韓信問道:「大軍的糧草物資是否充裕?」

  唐誠道:「都督放心,末將已經購買了大軍使用半年的糧草,4周的百姓也非常支持我軍,後勤補給暫時不用擔心。」

  大漢的軍隊和百姓都相處的融洽,這是因為徐凡在建立這支軍隊的時候,就是按照後世標準建立的軍隊,再加上大漢有充足的物資和軍餉,能參軍的都是大漢標準的良家子,這些人都是整個大漢道德水平最高的人群,因此也可以處理好和百姓的關係。

  同時唐城帶著軍法官也嚴厲監督士兵的軍紀,士兵和當地百姓起了衝突,他會毫不留意處罰士兵,而這也帶來了極其好的效果。匈奴國的百姓並沒有把西征軍看成是入侵者,不但沒有和他們軍事對抗,還願意把糧食賣給他們。

  不要小看這一點,這已經給西征軍減少了很多麻煩了,他們不用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千里之外運糧過來,也不需要花費兵力來駐守糧道。

  漢軍從大漠到大宛地區一直都是內線作戰,只要付出兩倍的價格,就可以在當地購買到各種食物,這比萬里迢迢從大漢運輸划算多了。

  而經過大漢30年開拓,西域各地都有充裕的糧食,西征軍的到來倒是為他們帶來了三萬優質的消費者,西征軍沿途的諸侯國提供後勤都大賺一筆。

  本來唐誠認為進入匈奴國境內之後,需要從後方購買糧食,卻沒有想到,匈奴國本土百姓對漢軍的到來敵意並不是很深,這一方面是因為徐凡一直宣傳漢匈一家親,加上大宛四周大量的匈奴人本就是大漢的百姓,他們自然不會對漢軍有太大的敵意了。

  尤其是唐誠對四周的部落宣傳,漢軍來匈奴國,是因為匈奴的單于不遵守天子的命令,於是大漢天子要教訓匈奴單于。

  此戰和匈奴國百姓無關,爾等不用擔心漢軍損害你們的利益,要是漢軍敢違反軍令,爾等可以上報西征軍監軍部,監軍部一定會為你們主持公道。

  唐誠這樣宣傳,四周的部落也就相信了,大漢天子只是教訓單于一頓,那就不是大事了,因為在他們的記憶當中,匈奴國本就是大漢的諸侯之一,這是天子和單于之間的矛盾,和他們這些百姓無關。

  當然這些牧民有這樣的想法,也和他們雙重身份有關,他們既是匈奴國人,也是漢人,尤其是那些從大漠來的匈奴人,他們更加認可漢人的身份,他們也更熟悉漢軍的情況,對漢軍充滿信任。


  這些部眾的想法當中,既然這場戰爭和他們無關,那就不用逃命了。甚至他們不但沒有逃走,反而高價把自己的牲口糧食賣給漢軍不說,還有很多牧民乾脆成為了漢軍的民夫,幫助漢軍修營地,處理後勤事務,因為三萬西征軍的到來,四周的部落好像發現了商機一般,幾十個部落圍著漢軍營地不遠給他們提供服務。

  這些部落處於世界島的中心,絲綢之路受到海貿的影響之後,在匈奴國內都算是比較貧困的一區人了,現在他們自然歡喜能在漢軍手中賺錢。

  而且不少牧民還帶著看熱鬧的心情,領著自己的牛羊,在漢匈營地之外,想要看看這場大戰。

  大宛這片地區極其荒涼,大家也沒有多少熱鬧事可以看,這場大戰足夠讓這些牧民多十年八卦了。

  連韓信都沒有想到,他們進入匈奴國之後,居然還是內線作戰。

  這種情況倒是讓韓信恍然有的明白,當年陛下為什麼要一直宣傳漢匈一家親,現在更是要把當年大周禮儀戰爭的模式推廣到全球。

  這要是用戰國時期戰爭的模式,西征軍未必能開拔到這麼遠的地方,而且即便來了,要花費30萬大軍和百萬民夫維持自己的糧道,這種征戰模式對大漢來說,戰爭的成本提升了上百倍,而且還很難征服當地。

  這種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模式太友好了,可以極大減少征服和統治一個國家的成本,能讓大漢軍事力量投射到更遠的地方。

  有兩片新大陸的大漢並不缺少土地,現在大漢缺的是一種,能以極低成本管理全球的秩序,而這種秩序,大漢的老祖宗在幾百年前就幫他們想好了,就是控制戰爭規模和烈度的禮儀戰爭

  反應過來的韓信覺得天子太高瞻遠矚了,用這種方法來擴張大漢的影響。當然這也是因為大漢有這樣的實力,才能維持這樣的戰爭規則,要是大漢衰落了,只怕戰爭的模式又會變成無所不用其極的戰國模式。

  而後他就反應過來,他軍隊外圍的那些部落,只怕和長安城那些看足球賽的觀眾一樣,把這場戰爭看成一場熱鬧了。

  而地中海一眾使者對漢匈之間的戰爭感到奇怪不已。

  安條克王子道:「漢軍的軍紀未免也太好了,這一路上的民眾居然敢跟著軍隊,而且看他們的表情是一點都不害怕漢軍。」

  「不但不害怕,他們還主動背著糧食牛馬賣給漢軍,據說漢軍還給了本地價格的兩倍來購買這些糧食和牛馬,漢軍是來進攻匈奴國,不掠奪這些匈奴國的百姓就算了,居然還高價購買他們的糧食,難道漢軍一點也不在意錢財?這種模式的戰爭也太奇怪了。」阿帕提烏斯道。

  他現在甚至有點懷疑匈奴和大漢是不是正在打仗,這些來的牧民大部分都是匈奴人,在地中海是屬於恐怖又殘暴的存在,而現在他看到這些笑呵呵的牧民,很難和殘暴這個詞聯繫在一起,他反而覺得有些憨厚了。

  漢軍這種情況是他們很難理解的,羅馬,塞琉古等國,在本土作戰軍紀還會好一些,但去了外國,那他們就可以說是有組織的強盜了,能用搶的就絕對不會多付一錢。

  戰敗者的下場就更慘了,幾年前羅馬的軍隊攻破了他林頓,即便這個國家的百姓和他們是一個人種,但羅馬人還是直接把這個小國幾萬百姓,全部貶為奴隸,因為奴隸太多,還直接導致了羅馬奴隸的價格跌了三倍,對那些大貴族大奴隸主造成的經濟損失引起了他們的抱怨,羅馬的征服史就是一部奴隸的血淚史,所以這個帝國才會被稱之為奴隸制帝國,因為在這個國度,奴隸是占據絕大多數的人口。

  一個希臘學者推了一下自己的眼鏡道:「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國人,對我們而言,這些是殘暴的匈奴人,但漢軍而已,這些牧民也是大漢自己人。」

  「只看看漢軍這一路,沒有騷擾過任何一個牧民,甚至漢軍士兵不小心撞死了牧民的牛羊,他們的軍法官還會帶著士兵去道歉,並且高價賠償牧民,而且這些去道歉的士兵也沒有不滿,說明在這些士兵內心當中,他們也認可這些牧民是大漢的一份子,甚至這些牧民都是這樣的想法,要不然的話他們怎麼敢圍在軍隊外圍駐足觀看?敢帶著自己的財產來到大軍當中。」

  「我們都忘記了,匈奴也只是大漢麾下的諸侯,這本來就是一場漢人之間的戰鬥,甚至可以說是漢帝和匈奴單于的戰鬥,就像我們國家兩個貴族有矛盾,他們召集家族的私兵進行戰鬥,本國的百姓自然不會擔心這樣的戰鬥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了,甚至還會帶著看熱鬧的情緒駐足圍觀。」

  四周的使者恍然大悟,希臘學者的這一比喻還真形象,只是讓他們覺得內心複雜的是。大漢貴族之間的私人戰鬥規模是不是太龐大了,雙方的軍隊加起來有8萬,這在整個地中海也只有少量的國家能召集如此龐大的軍隊。

  但想到大漢龐大的國土,這本就是兩個巨人之間的戰爭,有這樣的規模也說得過去。

  他們從會稽郡來到長安城,因為坐的是火車,雖然也覺得大漢的國土面積太龐大了,上火車的速度太快了,他們只花了三天時間就來到長安城,讓他們對距離感有所缺失。

  而這次他們一直從漠南坐馬車來到大宛,橫穿了小半個大漠整個西域,行軍了近三個月時間,他們終於對大漢的國土面積有所感受,這就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人,難怪連匈奴人也得臣服在他的麾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