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大漠局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73章 ,大漠局面

  大漢歷34年4月28日,大漠都督府,新兵訓練營。

  說是一個營地,但其實就是一片帳篷區,帳篷外無邊無際的草場就是他們的訓練地,在大漢穩定之後,大漠都督府規模一直受到限制,只有兩營1萬人馬,主要也是大漢的各大諸侯士兵,他們以輪訓的方式為都督府提供兵源,他們任務主要是維持大漠的穩定,清繳泛濫的野獸和一些無法無天的馬賊。

  而這些西征命令下達之後,整個大漠都轟動了,韓信本想要帶1萬人馬去西域,但生活在大漠的諸侯們不答應。

  他們在大漠生活了二十年了,大漢各地諸侯領地的情況,經過這幾十年的開拓已經分出貧富差距了,知道誰的地盤好,誰的地盤差。

  經過在諸侯大會的比較,大漢的諸侯發現,在江南的諸侯最好,只要開墾出來土地,不管是種植甘蔗,茶葉,養蠶,種植香料,這幾年最值錢的橡膠都可以讓江南的諸侯富裕,甚至哪怕是種地,江南的水稻也能有5石產能,種地都能富裕,這在江南不是傳說,所以這些年魚米之鄉開始取代天府之國,成為富裕的代表名詞。

  而後就是南洋的諸侯了,他們有熱帶水果,可以弄水果罐頭,經濟作物有棕櫚油,橡膠,香料,各種值錢的檀木,甚至這些年大漢的海商貿易路上越來越寬,哪怕是成為一個貿易港口,發展服務業也能賺個盆滿缽滿。

  再次則是遼東的諸侯了,人家那裡雖然寒冷,但卻有黑土地,遼東種植出來的遼東大米是整個大漢,品質高,產量最大的優質大米,大漢這兩年經濟越來越富裕,普通市民對吃的品味上越來越高,遼東大米算是滿足了這些富裕市人的需求。賣到關中一石價格200錢,這讓他們去什麼地方說理去。

  更不要說遼東還有鯨魚產業,光這一個產業就可以養活遼東上百萬人口,罐頭魚產業又是一個養活百萬人口的產業鏈,還有那些人參,鹿茸,獸皮大衣產業,一個比一個賺錢。

  即便是他們以前的難兄難弟西域諸侯,人家靠著石油產業,棉花種植園產業也賺的盆滿缽滿,西域看上去和大漠一樣荒涼,但人家不缺水,這些年西域老兄弟有錢之後,大興水利設施,只要修好了坎兒井,就可以解決發展最重要的水資源,這兩年他們大量進口拖拉機,西域田地的數量開始暴漲,經濟種植園的數量暴漲,現在更是成為了整個關中紡織業的原材料中心,還有那些奢侈品的瑪瑙,玉石產業,西域諸侯一直伺候關中老爺,賺錢賺的他們都羨慕。

  而新大陸諸侯就更加不要談了。他們這些老諸侯討論自己家弄了幾個經濟作物種植園,幾個牧場,養了多少頭牛。這些暴發戶只知道說自己的領地又找到了一座金礦了,白銀的價格又跌了一點,賺的錢比去年少了一億。

  「草!」滿身暴發戶的臭味道,很多人都不想搭理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漠北的諸侯都不願意去長安城的諸侯大會,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發現了,當初選擇大漠作為領地果然是一個無比巨大的錯誤。

  各地的諸侯都有特產,並且靠著這些特產發家致富,他們大漠的諸侯牛羊馬,卻隨著蒸汽機的大量使用,市場需求開始下降了。

  而這次朝廷組建西征軍要教訓匈奴人了,頓時就讓不少的諸侯來了興趣了,他們一是想要建功立業,要是可以更換好的諸侯國就最好了。

  二就是想要發一筆戰爭財,這些年大漢的富裕程度他們是知道了,自己立功了,不說換諸侯領地,錢財的獎勵總不能少了,而且一場西征下來,朝廷要多少戰馬,牛羊做後勤,大漠征戰朝廷總不可能去中原調撥糧食,購買他們手中的戰馬,牛羊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於是大漠的諸侯不斷帶隊加入韓信的西征軍,本來韓信只需要1萬士兵,但這些諸侯帶來了3萬人,就這還是韓信想辦法限制人數,每個諸侯最多只能領1000士兵。

  面對這種情況韓信只能上報朝廷了,而徐凡面對這樣的問題也頭疼,大漢的諸侯關心朝政,他也不好寒了這些諸侯的心,於是只能讓武庫從新調撥軍火,戰爭也按照三萬人的規模擴編。

  景濤領著一支五千多人的隊伍前進道:「老夫今年都五旬了,你們這些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難道還不如老夫?你們真是老夫帶過最差的一屆士兵。」

  景濤在漠北建立諸侯國已經有二十多年時間,但這二十年他並沒有養尊處優,他要在漠北建立城池,設立固定的草場,圍剿大漠上的狼,帶領自己部眾的牲口賣到大漢去,所以這些年身體依舊健康,照樣能騎馬打槍。

  這些新兵聽到這話加快速度,景濤最開始還能跟著,但終究是年紀大了,跑了一圈之後,只能在一片休息了。


  邊休息邊說道:「老夫終究是上年紀的了,早十年,老夫可以把馬跑死。」

  這批新兵跑完五公里之後,而後開始緩慢走動休息。

  景濤道:「等會你們開始射擊訓練,朝廷用了新式的步槍,你們不能達到一分鐘射出五發子彈就不算合格。」

  「能打槍了!」不少士兵小聲歡呼,大漢已經有20年沒有大規模戰爭了,這批士兵軍事經驗極其有限,就更加沒有摸過火槍了,對於這個年紀的人來說能打槍是一種極其興奮的事情。

  漠北靶場!

  韓信,景濤,李左車,於龍等大漢的諸侯觀看著這批新兵打靶。

  「砰砰砰!」

  而後在100米之外的報靶員不斷晃動旗杆,只有橫著晃動的才是10環,這才能說明這個士兵射擊極其精準。

  同時射槍的時間也限定在一分鐘內,一分鐘內打5發合格,打6發良好,7發優秀,畢竟在這個排隊槍斃的時代,火槍不但要打的准,還要速度快。

  李左車笑道:「我大漠的部眾不愧是精通騎射的,即便是打槍也是一把好手,就某看到有好幾個新兵打了七十環,朝廷這新槍就是好射的快,打的准。」

  景濤感嘆道:「朝廷武器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二十年前給我們用火繩槍,十年前是燧發槍,而現在是三一式步槍,這射速是燧發槍的兩倍以上,我們三萬大軍可以發揮出六七萬大軍的戰鬥力,果然天子說的沒有錯,以後是科技改變戰爭,再也不是拿刀子拼殺的時代。」

  於龍不服氣道:「白刃格殺永遠不會少,哪怕是31式步槍那不也有刺刀,匈奴人進攻安息,雖然火炮火槍發揮重要作用,但安息人的火槍,火炮也不少,幾場重要的戰役,匈奴人都是靠著刺刀解決安息的。」

  周亞夫他們帶來有關匈奴人的軍報已經到西征軍手中,雖然匈奴人是他們的手下敗將,但這些老將還是極其重視匈奴人戰鬥力的。

  韓信臉色嚴肅道:「匈奴人的戰鬥力比當年更強大了,其戰鬥意志和組織力和冒頓時期更是不能同日而語,稽粥能把即將滅亡的匈奴人從滅亡的危險中拉出來,他的能力還在冒頓之上,我們不能輕視匈奴人。

  還是要多練,每個新兵在這三個月時間打300發子彈,日常也要加強他們對射擊和隊列的訓練,在火器時代,多開一槍可能就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匈奴人去了西域之後,幾乎每年都在打仗,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倒是我大漢,有二十多年的和平時期,這一代人都沒有經歷戰爭,這批新兵大部分連火槍都沒有摸過,我們只能在戰前嚴格訓練。」

  於龍道:「都督放心,我大漠的部眾,能改變命運的幾乎不多,他們會抓住這次機遇的。」

  看著認真開槍的士兵,韓信點點頭。

  這點韓信是相信的,大漢統治大漠20年,大漠的部眾可以說是日子一日比一日好,很早就徹底消滅了大漠的飢餓,這是大漠千百年來無數首領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們只能在大漠部眾活不下去的時候,帶他們去搶劫中原人。

  而現在的大漠有意外死亡的,有仇殺死亡的,有被大雪凍死的,也有生病而亡的,但卻再也沒有一個人因為飢餓死亡的,光這一點大漢就收盡大漠百姓之心,畢竟什麼英雄豪傑也比不上自己的肚子重要。初代投靠大漢的牧民是真把徐凡當神靈看待,因為徐凡解決了他們半生處於飢餓的問題。

  但時代是向前發展的,這一代大漠的牧民從小就生活在物質富裕的時代,你再和他們說忍飢挨餓的日子,他們是很難理解的,一石糧食不過五十錢,把一隻羊賣了就能換兩三石的糧食,把一頭牛賣了就能換10石糧食,糧食天下到處都是,當年的先祖太笨了,連交易都不懂,就知道打打殺殺,完全不知道講點人情世故,和中原的親戚套點關係,這糧食不就來到了大漠了。

  但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苦惱,天下越來越富裕了,各種好東西越來越多了,但他們能賺的錢卻很難增加了。

  二十年前,他們家中有1萬畝草場,養牛羊就可以賺上萬錢,那個時候即便是在大漢,他們也是富裕的人群。

  二十年後,他們養牛羊連兩萬都賺不到,這就讓他們成為了拖大漢小康之治後腿的人了。

  而且如果他們只待在大漠,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想法,但這一批牧民,比他們的先祖更見多識廣,他們雖然沒有讀萬卷書,但行萬里路卻非常方便,坐上九原郡的火車,兩天就可以抵達長安城,他們見識過關中的富裕長安的繁華。

  但這樣的城市卻沒有他們的位置,他們只能去那裡打工,賺錢之後再回到自己貧瘠的老家。他們也想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福利,但大漠這種惡劣的地理條件卻不能滿足大漠百姓物質和精神需求。


  新時代牧民能翻身的機會不多,最難也是最公平的就是中考,大漠因為其防護邊疆的獨特性,中考是有優待的,他們每年中考的名額都在增加,最近這幾年通常是在5000個名額以上。

  而只要考上學府,就能加入諸子百家當中,出人頭地,成為大漢的精英。

  次等的學府出來的學生,也會被朝廷安排職位,他們會成為漢吏,或者安排進少府的工廠當中當管事,吃上了皇糧,有了一份穩定的差事,能在城市當中過上中產以上的生活,這也算是實現了階級的躍升,每年大漠都有這樣出人頭地的青年,他們會把自己的家人帶離大漠,成為長安的居民,成為所有人羨慕的對象。

  但這條路太難走了,5000個名額看上去多,但分給幾十萬大漠青年,這差不多是幾十上百個人爭奪一個名額,只有那些最聰明,最能吃苦的牧民才能搶到這些名額。

  其次就是想辦法在中原找一份穩定的差事,想辦法在中原的城市站穩腳跟,這雖然很難,但卻比中考容易多了。

  這些年大漢對大漠扶持政策也非常多,尤其是火車拖拉機出現,極大減少了牛馬的使用量。

  而偏偏這些大牲口又是大漠幾百萬牧民主要收入來源,想要大漠穩定,就必須保證大漠牧民的收入,這是大漢朝廷的政治任務。

  於是大漢朝廷推出了中小學生推廣牛奶政策,就需要在大漢各個郡縣,設立牧場,而放牧則是牧民的拿手活,而有這樣一份工作,他們就可以留在富裕的中原內地。

  朝廷再在大漠設立屠宰場,罐頭廠,肉類加工廠,把大漠的牲口變成大漢百姓的食物,增加牧民的收入。每年因為有這些差事進入中原的牧民大概有好幾萬人。

  這些名額也遠遠不能滿足牧民人們的需求,但朝廷也沒有辦法,大漢的工業化程度有限,產業能容納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差事,就放這些牧民進入關中,進入長安城,那只能造就一個龐大的貧民窟,並且還會打亂整個大漢產業的俸祿結構。

  想想後世那些移民國家對外來人口的仇恨,只放人進來,不給他們找差事,那只能加劇本土和外來人口之間的矛盾,要是這矛盾激化的太嚴重了,甚至會影響到大漢對大漠的統治,所以大漢只能限制人口進入中原。

  除此之外,還有比較容易的道路,就是去新大陸,這是朝廷比較鼓勵的,只要去了新大陸他們就可以獲得5萬畝草場,還可以貸款給購買殷洲牛,努力幾年時間,一步到位達到小康,畢竟1萬畝草場能養的牛羊和5萬畝草場能養的牛羊差距非甚大,這樣直接給生產資料,是最便捷的提升財富的方式。

  大漢招募百姓去新大陸,大漠是最多的地區,每年都要走3萬人以上,因為大漢惡劣的環境就決定了,它人口承載力,大漢解決了大漠的飢餓,就要面對大漠快速增加的人口問題了。

  大漢現在遇到的世界格局太好了,大漢朝廷能給大漠牧民太多選擇了,別的不多,去了新大陸就給5萬畝草場,這個條件,不要說是現在的大漢,就是上下五千年的大漢也就這百年能遇到這樣好的條件。

  當然能參軍則又是比去新大陸更好的待遇了,他們去打仗,只要立功,有概率留在長安城,大概率留在關中,而在整個大漢,關中是富裕的地區,牧民調侃關中老爺,可不單單只是調侃,更是羨慕關中富裕的生活。在大漠的牧民看來,關中甚至帶著一絲聖神性,是他們觸手可及的神國。

  每年都有大量的大漠牧民,作為短工的勞動力進入關中進入長安城,這是他們距離神國最近的時候。

  西征營地,

  打完靶之後,是休息日,遭受了好幾日嚴苛訓練的士兵們獲得了短暫的休息日。

  士兵們相互聊天,談論著自己家鄉的事情。

  「拓跋輝,你家都在九原郡開店了,怎麼還來參軍?」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熟悉,大家相互熟悉,他們知道拓跋輝家在九原郡有一家烤肉店,店面不小有三層,因為用料實在,肉食新鮮,在九原郡非常受歡迎,說日進斗金有點誇張,但一年能賺個20萬錢,在哪裡都能算是富裕的人群了。尤其是對比他們這些戰友,說拓跋輝是富二代也不為過。

  拓拔輝道:「我跟父親去過長安城,第一次知道天下居然有如此繁華的城市,在那裡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九原郡太小了,我不想一輩子待在九原郡這樣的小城市當中,我要去關中,去長安,要成為長安的居民。」

  「長安城!」四周的士兵露出羨慕的神情,他們聽說過長安城,知道是自己的都城,是這個天底下最繁華,最富饒的城市。

  只可惜他們卻沒有去過長安城,而這個時代也沒有電視系統,他們只能通過人的口口相傳,知道長安城這座天下第一的神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