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犧牲精神,兵團的靈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如此!」

  各朝古人恍然大悟。

  既然土匪、殘兵的問題解決了,那士兵確實是可以轉業、復員,進而專心搞經濟了。

  ......

  【即便如此,兵團人依然將自己視為戰士。】

  【因為他們不僅需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還要作為後備軍事力量,時刻警惕著那些覬覦疆省的敵人。】

  【60年代,華夏與毛熊國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疆省直接與毛熊國接壤,且邊境線漫長,防禦和管理的壓力都極大。】

  【毛熊國軍隊頻繁侵擾我邊防戰士,實施滲透行動,甚至誘騙我國邊境居民至其境內。】

  ......

  永樂年間。

  朱棣面露思考之色。

  若是華夏後世想要在疆省邊境線上大規模駐軍,其難度可想而知。

  且不說,邊境附近基本都是荒無人煙,軍隊補給難以保障。

  而且,一旦戰事驟起,大軍身處邊境,遠離後方支援,若是大軍反應遲緩,極易陷入被動,遭受重創。

  所以,這個艱巨的任務,最終還是會落在兵團的肩上。

  ......

  【於是,兵團抽調了約40萬骨幹人員,離開他們剛剛建設好的農場,前往更加貧瘠的邊境地區再次墾荒。】

  【其中的退伍軍人和青壯年還迅速組建起民兵隊伍,在艱苦勞作之餘,還要進行戰鬥訓練。】

  【截至1972年,兵團已經成功建成了58個邊境農場,有效控制了長達2019km的邊境線,極大地遏制了毛熊國對疆省的滲透與破壞活動。】

  ......

  嬴政緩緩點頭,表示贊同。

  「閒時建設,戰時兵。」

  兵團人員的生活條件,又艱苦了一些。

  然而,他們的使命卻更加沉重。

  作為邊境線上的一線防禦力量,他們不僅要時刻警惕,加強對邊境的控制,更要隨時準備投身於戰鬥之中,在即將可能到來的大戰中為主力部隊爭取寶貴時間。

  ......

  【站在上帝視角,我們知道戰爭最後並沒有爆發。】

  【但對於當時的兵團人來說,每天面對的是未知的恐懼與緊迫——毛熊國的鋼鐵大軍隨時可能衝破防線。】

  【他們只知道一旦毛熊國的鋼鐵洪流衝進來,即便手中的槍炮難以抵擋,也要用血肉之軀築起最後的防線,用生命為國家和人民爭取寶貴的時間。】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毅然前往邊境。】

  【即便前路漫漫、危機四伏,他們也從未有過絲毫的退縮與畏懼。】

  【這種犧牲精神,也正是兵團的靈魂所在。】

  ......

  李世民有些動容。

  天幕播放的98年特大洪水視頻,那群最可愛的人沒有絲毫猶豫,跳入洪水中築成人牆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華夏後世,在任何年代,任何地點,無論遭受任何劫難,這些軍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百姓。

  無畏犧牲,保家衛國!

  這種犧牲精神,何嘗不是一種傳承。

  ......

  【在那個年代,付出犧牲的不僅僅是疆省生產建設兵團。】

  【基於前者的成功經驗,國家先後在全國範圍內相繼建立了12個生產建設兵團。】

  【1971年,全國各生產建設兵團共有幹部職工242萬人,要是算上家屬的話,總計480萬人,管轄著共計4000萬畝土地。】

  【從疆省沙漠的烈日炙烤,到黑省北大荒的廣袤無垠;從蒙省草原的藍天白雲,再到滇省密林的幽深神秘;以及粵省海灘的浪濤拍岸,每一處都有兵團人留下的汗水。】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了解兵團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為到70年代中期,國家決定撤銷所有生產建設兵團。】

  ......


  各朝古人只覺得有些遺憾。

  為華夏建設傾注無數心血的兵團,就這樣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然而,他們也能理解華夏後世的做法。

  最艱難的開墾期已經過去,邊疆建設也有顯著效果。

  華夏後世必定是認為辦軍事化組織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不如移交給地方政府來管理。

  撤銷兵團,也相當於讓兵團放下了國防的擔子,可以全力以赴搞經濟。

  這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之舉。

  ......

  【然而,只有疆省是個例外。】

  【因為疆省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資源相對來說也比較匱乏,非常需要兵團來統一協調指揮,集中力量辦大事。】

  【疆省生產建設兵團撤銷後,原有的高效協作體系瓦解,生產效率驟減。】

  【此外,疆省那蜿蜒漫長的邊境線依然客觀存在,還是有著國防需求。】

  【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反恐、反偷渡、反走私等任務日益嚴峻,唯有依靠兵團的力量才能高效處理。】

  【因此,1981年末,國家決定恢復疆省生產建設兵團的建制,使其成為了與31個省區市並列的獨特存在。】

  【時至今日,兵團的人口占自治區總人口的1/10,轄區僅占疆省總面積的4%,但其生產總值卻高達3696.58億元,為疆省貢獻了20%的經濟總量。】

  【兵團旗下還有著12家大型上市企業,涉及食品、紡織、電力、採礦等多個領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兵團在紡織業中的影響力深遠,素有「華夏棉花看疆省,疆省棉花看兵團」的美譽,其棉花產量在巔峰時期占全國的三成。】

  【六七十年來,無數兵團人將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獻給了華夏。】

  【「兵團」兩個字不僅僅代表著一個組織,也是一段關於奉獻與犧牲的傳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