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為什麼大明將亡之際,藩王都袖手旁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元璋此刻心中矛盾重重,如同天人交戰。

  殺,還是不殺?

  胡惟庸一案,株連甚廣,多位開國功臣牽涉其中。

  李善長在過去確實幫助了他很多。他確實不忍罪之。

  然而,如果不殺,李善長始終是個隱患。

  一旦有變,大明江山恐將不保。

  朱標敦厚,難以駕馭這些開國元勛,而這些老臣對朱標並無敬畏之心。

  他不能容忍曹魏時期司馬懿那樣的權臣再度出現,更不能讓朱家的江山受到威脅。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於是,他將視線投向了馬皇后。

  只見馬皇后輕輕搖頭。

  馬皇后本就對他清算開國功臣的事情頗有芥蒂,覺得大家背地裡罵他們朱家過河拆橋。

  他當時只問反問了馬皇后一句,皇后可知司馬懿?

  馬皇后無力反駁,只剩嘆息。

  如今天幕曝光了李善長的結局,馬皇后還是不忍老臣喪命。

  他懂了馬皇后的意思,是要他放過李善長。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轉向李善長,沉聲問道:

  「李善長,若你返京,你可知道將會面臨什麼?」

  李善長冷汗涔涔,他知道自己的命運懸於一線。

  「上位,臣願意帶全家老小一同離京。」

  「臣以性命起誓,絕不會做那司馬懿。」

  朱元璋頷首,看著跟著自己打天下的老臣,終是做了決定。

  「李祺一家可留在京城。」

  李善長恍惚了一下,連忙叩拜謝恩。

  「謝上位開恩,臣即刻離京。」

  朱元璋擺擺手,示意李善長趕快下去。

  而此時,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為什麼大明快要滅亡的時候,各地的藩王都在袖手旁觀?】

  【他們眼看著大廈將傾,卻無動於衷,最終京城淪陷於農民軍之手,崇禎皇帝自縊於眉山之上。】

  【難道他們真的不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驚愕與憤怒。

  他有些難以置信!

  那些他曾經寄予厚望的大明藩王,竟然會如此冷漠!

  身為朱家子孫,難道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他給朱家子孫分封藩王,就是希望這些藩王能夠守護好大明江山。

  如果藩王真心為大明著想,那麼大明的疆域將堅如磐石。

  如果藩王起兵謀反,如同老四那樣。

  總歸大明江山還在朱家人手中。

  可是,現在天幕卻告訴他,在大明將傾之際,那些藩王竟然置若罔聞,無動於衷!

  朱元璋的憤怒如同火山般爆發,他瞪大了眼睛,聲音充滿了憤怒與失望。

  「這群不孝子孫!」

  「咱分封藩王,給你們豐厚的封地和優渥的生活,就是希望你們能夠忠誠於大明,守護好這片江山!」

  「可是等到大明危難之時,你們在幹什麼!」

  「你們冷眼旁觀,眼睜睜看著大明亡國!」

  「身為朱家子孫,難道沒有一點責任和擔當嗎!」

  朱元璋憤怒之下,猛地拍了一下龍椅,震得整個大殿都仿佛在顫抖。

  「真是氣煞我也!」

  朱標看著天幕的信息,心中不免有些難受,但他努力保持冷靜,試圖安慰朱元璋。

  「父親息怒,或許這其中有什麼隱情。」

  朱元璋冷哼一聲,他也希望如此。

  ......

  永樂年間。

  朱棣對「藩王」這個名詞無比敏感。

  畢竟他在登基之前,就是藩王。

  如果是他的大哥朱標繼任皇帝,他必定是熱衷北伐、捍衛邊疆的藩王。

  都怪朱允炆那臭小子,逼得他造反。

  而他在上位之後,為了其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他不得不給予藩王們在洪武朝所受到的特權。

  然而,鑑於自己曾經的造反經歷,他又不得不對藩王們做出必要的防範。

  因此,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清算與平反。

  朱允炆的弟弟,先降封,再廢為庶人。

  他站錯隊的弟弟遼王,自然會遭受貶斥。

  對於自焚而亡,撕下建文朝廷「仁義道德」假面具的湘王,他內心充滿了感激。

  所以他在登基之後不久,便派人前往荊州,為湘王及其王妃重立衣冠冢,並將建文朝廷賜予的惡諡「戾」改為「獻」。

  在建文時期被廢的幾位親王,自然也得到了平反和復封。

  當然,這一切並非出於仁慈,而是為了穩定政權。

  當他的統治日益穩固後,他對那些恃寵而驕,甚至暗懷異心的宗室們同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打擊。

  而他也削減了藩王的軍事權力,以確保他們無法再對皇權構成威脅,防止藩王造反。

  朱棣心中驚疑不定,面色突然難看了幾分。

  難道這就是藩王們在大明危難之際無動於衷的原因嗎?

  因為他們手中沒有兵權,即使有心為國家出力,也顯得力不從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明亡國。

  若真是他的原因,那他豈不是大明的罪人?

  ......

  【朱元璋的後代,這些曾享受了兩百多年榮華富貴的龍子龍孫們,在國家遭遇危機時,作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們表現出來的對大明的熱愛卻遠不及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長期受壓迫的平民百姓。】

  【這裡有兩個故事,或許能揭示一些真相。】

  ......

  洪武年間。

  朱元璋的臉色顯得異常複雜。

  朱家子孫,他都寄予了極高的期望,而且給了極其優厚的生活條件。

  然而,這些朱家子孫的表現卻讓他深感失望。

  他們不僅未能如他所願地守護大明江山,甚至連對大明的熱愛都顯得如此淡薄。

  這讓朱元璋感到十分憤怒與不解。

  這簡直就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朱元璋的臉色逐漸鐵青,怒火在心中燃燒。

  他分封藩王,設立宗親制度,難道是個笑話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