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提前開啟的大航海時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崇禎年間。💥🎯 6➈şℍ𝓾ⓧ.ᑕᵒм 👣🍓

  朱由檢此時熱淚盈眶。

  原來這些高產糧食早已傳入大明。

  「快快派人去福建尋找陳振生後人!」

  「我大明有救了!」

  他現在沒有銀錢安排出海,暫且先不去尋找玉米、土豆了。

  有了紅薯,一樣也可解決眼前之危。

  大明末期天災人禍不斷。

  他在位期間雖然始終保持著勤政,卻總感覺無計可施。

  他先前看到自己的下場——上吊煤山,頓感無力回天。

  一度放棄努力。

  現在他對大明朝的延續充滿了希望。

  ......

  秦始皇早已被糧食產量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農神在後世研究雜交水稻十幾年才讓其增產。

  大秦的種植技術,研究環境比兩千年之後落後了太多。

  他明白想要在大秦研究雜交水稻想必是極其困難的。

  因此他才另闢蹊徑,在民間廣開言路,尋找提高產量之法。

  現在天幕說海外有現成的高產作物,這如何不令他激動!

  如果大秦找到高產作物,百姓就不會再節衣縮食。

  大秦還能養活更多的士兵,大秦的疆域就能再度擴張!

  想到這裡,他內心一片火熱。

  他捋了捋思路,只有這紅薯尋找起來最有性價比。

  畢竟已經點明是在呂宋了。

  隨即開口道:

  「諸位可知這呂宋在何地?」

  堂下官員面面相覷。

  「回稟陛下,臣等不知。」

  李斯略加思索:

  「陳振龍乃閩越人士,呂宋或許在閩越附近。」

  秦始皇頷首。

  「有理!」

  「徐福。」

  「東渡滅倭一事暫且還需籌備。」

  「你先帶人從閩越出發,尋找周邊小島,一定要將番薯帶回來!」

  李斯插嘴道:

  「陛下,天幕還提到番薯是呂宋從美洲引進。」

  「也許當下在呂宋並未出現。」

  秦始皇掠起寬大的衣袍,不甚在意。

  「明朝乃我大秦千年之後,也許番薯此時也未出現。」

  「不管如何,我們都要試一試!」

  「得之,我大秦錦上添花!」

  「不得,我亦無怨。」

  秦始皇眯起了雙眼,目光如同刀般銳利地盯著徐福:

  「先尋呂宋,再尋美洲。」

  「你知道逃跑的後果!」

  徐福感覺今天收到了太多驚嚇,已然雙腿發軟。

  顫顫巍巍磕頭道:

  「臣領旨!」

  「臣定不辱使命!」

  ......

  李世民和朝政官員們均是一臉激動。

  這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有了紅薯,大旱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

  「陛下,臣懇請出兵攻打呂宋,帶回番薯!「

  程咬金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出征。

  秦瓊豪邁道:

  「知節,你忘了遣唐使三日後到達嗎?」

  「李靖也需組建水師。」

  「這齣征之人非我莫屬!哈哈哈......」

  魏徵看著吵吵鬧鬧的武將,鼻孔「哼」的一聲。

  「一群莽夫。」

  「現在都不知道有沒有番薯呢。」

  「咱們可以讓呂宋提前變成大唐的附屬國。」

  「世世代代給大唐種番薯!」


  李世民內心一片火熱。

  「即使現在沒有,未來也會有。」

  「我大唐提前派兵去打點一下!」

  「日後索要上貢不是更加方便!」

  海外這些高產糧食都是對大唐極為有利的。

  雖然天幕說自己日後被稱「天可汗」,將會萬國來朝。

  但是與其等著番邦送過來,不如自己主動尋找。

  更何況呂宋也知道番薯珍貴,不讓其出境。

  可想而知其他番邦小國也會藏著些好東西。

  想到這裡,李世民再次開口:

  「秦瓊、尉遲敬德。」

  「朕要你們帶人去呂宋,去美洲,甚至更遠的地方。」

  「尋找紅薯、玉米、土豆等高產糧食。」

  「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考察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當地特產,植物動物,工藝技術等也可一併帶回。」

  大唐雖並未閉關鎖國,但是外面國家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而且出海需要都耗費大量銀錢。

  更何況,海外來大唐的商人也很多,都會帶來外面世界的消息。

  於是乎,大唐對外面的世界並不是很感興趣。

  如今既然知道海外還有土豆、玉米、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那必然得出海去尋找。

  這事是關乎大唐的未來!

  ......

  乾隆感覺臉上像被人扇了一巴掌一樣的生疼。

  他此前信誓旦旦說華夏後人弄虛作假,天幕都是粉飾太平之詞!

  未曾想打臉來的如此之快。

  玉米、紅薯已是高產。

  沒想到華夏後世還能把產量番上一番。

  他靠著高產糧食,讓人口爆炸式增長。

  華夏有如此多高產糧食,14億人口必然是真實數字。

  至於糧食年產量超過6.6億噸,養活14億人口綽綽有餘。

  他已經麻了。

  甚至他能想像到,其他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必然會出海尋找這些高產作物。

  糧食富足,朝代的延續才有希望。

  皇帝們看到高產作物豈會不瘋狂!

  明朝滅亡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天災連連,糧食短缺。

  紅薯、玉米、土豆皆是在明朝就傳入華夏。

  只是明朝皇帝沒有重視起來。

  如今他們重視了。

  有糧食了。

  大清還能入關成功嗎?

  他癱在椅子上開始懷疑人生。

  ......

  【其中進口糧食比重一直在2%-4%之間。】

  【我們對於進口糧食的依賴比一些發達國家都要低很多。】

  【國家保證糧食安全的第一招,就是糧食產量遠遠大於消耗量。】

  【糧食產量能自己自給自足,這些就夠了嗎?】

  【不夠!因為糧食安全它太重要了。】

  【必須多上保險。】

  「我們能自給自足,為啥還要進口?」

  「進口2%-4%不是因為有缺口,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說白了就是給你進口米玩,讓你選擇多點。」

  「從漂亮國的糧食進口的糧食,比華夏生產的還要便宜。」

  「養雞養豬要飼料,華夏的飼料不夠。」

  「不是飼料買不起,而是進口更有性價比。」

  百姓們不太理解,為什麼自己自足了還要去買別的國家的。

  然而他們也不會深入思考這件事。

  畢竟眼下都是吃不飽的狀態。

  各朝的皇帝看著彈幕卻是紛紛酸了。

  無論是進口便宜糧食給動物吃,還是進口其他糧食來滿足口腹之慾。

  都無一昭示著國家有財力做這些事情。

  華夏既有財力,又有糧食。

  這不就是盛世的前提嗎?

  華夏後世會是盛世嗎?

  各朝皇帝都在心裡期待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