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禾下乘涼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燁的彈幕在天幕上密密麻麻的「袁爺爺一路走好」中泛著淡淡金光,尤為顯眼。

  各朝古人紛紛瞪大了眼睛。

  農神?!

  這袁姓後人去世不假。

  必定不是神仙。

  又是做了何事方可比肩神明?

  他們都不由得生出濃濃的好奇,紛紛瞪大了眼睛期待著後續。

  蘇燁看到評論區自動關聯了「禾下乘涼夢」的搜索。

  點擊播放第一條。

  【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隨著袁爺爺在一次採訪中的一段振聾發聵的發言,視頻正式播放。

  【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於2021年5月22日離世,享年91歲。】

  朱元璋對天幕袁爺爺這句話狠狠共情了。

  眼角忍不住泛酸,不禁喃喃道:

  「是啊。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早年他的家人相繼餓死,他想著去當個和尚混口飯吃,廟裡也破產了,就此踏上了乞討之路。

  他太懂吃不飽飯的痛苦。

  也見過太多餓死的人。

  因此做皇帝之後,他格外節儉,也分外注重農事,甚至每年都要親自耕種。

  想起剛剛看到的飽滿稻穗,這就是後人種出的「雜交水稻」吧。

  方才天幕畫面中的300多粒水稻是真的!

  朱元璋眼眸瞬間發光,愈加期待起來。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老先生出生於一個條件優渥的家庭。】

  【但是生逢亂世,他仍然跟隨父母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常年的戰亂讓他比誰都更加渴望華夏的崛起。而農業就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根基。】

  【就這樣,袁隆平開始與農業產生交集,並在西南農學院完成了四年的大學學習。】

  【1953年8月,畢業後服從全國統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

  【當時,華夏遭遇了大面積的自然災害,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華夏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和生存挑戰。】

  【死於饑荒中的人群難以計數。】

  李世民緊咬嘴唇,試圖阻止淚水滑落。

  「我大唐的後人先經戰亂,再經饑荒。」

  「哎......」

  百官都沉默了,連魏徵都罕見的沒噴了。

  「陛下,天災人禍,即是如此。」

  「後世華夏,陛下鞭長莫及。」

  「陛下只需竭儘自己所能,不負貞觀百姓即可。」

  李世民緩緩點頭。

  道理他都懂,他只是看到百姓吃樹皮、吃觀音土的畫面難受想哭罷了。

  他憂心現在的大旱會不會也讓大唐變成這樣餓殍遍野的畫面。

  對於天災,他湧起深深的無力感。

  【他暗暗立下志願,要讓華夏人吃飽,永遠不再挨餓。】

  【因此,袁隆平將自己的工作重心,投入到水稻的研究之中。】

  【他堅信通過改進水稻的育種方式,可以提高產量。】

  【那時,他或許從未想到,自己今後的工作,將與華夏乃至世界的命運,緊緊相關。那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勇者之路。】

  【然而,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

  漢武帝一臉動容。

  糧食對於帝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沒有天災和戰亂,每個皇帝都會想方設法的廣積糧食,興建糧倉。

  就是為了防止荒年出現,百姓餓著肚子,甚至爆發起義。

  他忍不住直嘆氣。

  華夏後人想必是沒有存糧了。

  作為一個帝王,最是見不得百姓受苦。


  百姓家家有餘糧,生活富足。這是每一位帝王一生的願景!

  這個袁姓後人不是帝王,卻是悲天憫人,於亂世中立下宏願!

  如果這個袁姓後人如果真的能改進水稻的育種來提高水稻的產量。

  這將能拯救多少人!

  是大功德之人!

  袁姓後人絕對是能封神立廟的存在!

  「來人,傳畫師為其畫像。」

  「太史令,記錄其生平。」

  「大司農,候在一旁,等待水稻雜交之法。」

  「如若他真能做到他所願之事。」

  「朕願在大漢立農神廟!」

  漢武帝的聲音振聾發聵,響徹朝堂。

  【整整一年的鑽研,他都沒有取得任何突破。】

  【但他仍然每日堅守在田地,查看一株又一株的稻穗。】

  【也許是上天的眷顧,也許是辛勤的回報。】

  【1961年7月,袁隆平在稻穗中,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的植株。稻穗又大又齊顆粒飽滿。】

  【他如獲至寶的將種子保存好,隨後將這株水稻的子體進行播種,想要看看是否可以種出與父體一樣的雄壯植株。】

  【結果卻不如人意。】

  【子體水稻混亂無序,高矮胖瘦,一應俱全。】

  【這一度讓袁隆平心情低落,但是經過細心的研究分析之後,他發現這個混亂的特徵正是植物雜交後,性狀分離的表現。所以他推論該為天然雜交水稻。】

  【水稻如果雜交得當,就能夠取得超凡的生長。】

  【於是袁隆平堅定了研究雜交水稻的方向。】

  【然而西方科學家斷言,研究雜交水稻就是對遺傳學的無知。】

  【但袁隆平通過實踐判斷出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輝的前景。】

  【每到成熟的季節,袁隆平就在稻田裡手拿放大鏡一穗穗的篩查。】

  【直到1963年盛夏的一天,在檢查完十四萬株稻穗後,終於發現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了解農事的帝王此刻都是肅然起敬。

  各地的水稻抽穗開花時間不太一致,但幾乎都是夏季。

  而授粉時間全是在最為炎熱的中午。

  袁老頂著烈日在稻田中穿梭,不辭辛苦一株一株查看了十四萬株稻穗,才篩查到一株。

  這何其不易!又是何其堅毅!

  怎會不讓人心生佩服之意!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袁隆平意識到,必須打破水稻自花授粉的特性,才能研發出雜交水稻。】

  【為此,他潛心研究,終於計劃出一套複雜而完整的方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