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電影兩條路!隨便開炮!(1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34章 電影兩條路!隨便開炮!(13)

  沈三通早有歷史系列電影計劃。

  歷史和神話,是文化起源。

  《大聖歸來》動漫電影也在製作之中,不過還要幾年。

  先歷史,再神話,然後科幻。

  一步步來。

  歷史、神話、科幻電影,是一條路。

  大製作之路,需要電影工業支撐。

  還有一條路是做類型片。

  喜劇、青春、愛情片、懸疑片,對電影工業沒太大要求。

  《赤壁》大賣,沈三通自然推進歷史系列。

  三國之後唐,然後明或者漢。

  一個朝代一部,把框架搭出來。

  之所以不直接拍其他朝代,繼續弄三國,是因為《赤壁》打出歷史大片精品口碑。

  四大名著有加持,再加上最近幾年三國熱。三國熱度大,東亞和東南亞也有電影市場。

  總體來看,三國電影風險較小。

  《曹操》和《諸葛亮》這兩部戲,沈三通打算大部分工作交給郭凡三人完成。

  《赤壁》(下)09年上映。

  10年《曹操》,11年《諸葛亮》。

  郭凡三人有三年時間來完成第一部。

  沈三通的工作重點一個是把控,另一個在於完善製作團隊。

  強化電影流程,重新定位導演在電影製作中的作用。

  沈三通讓郭凡、文木野、陸陽自我介紹。

  《赤壁》還在上映,直接官宣兩個大項目立項消息已經足夠讓人吃驚。

  郭凡三人,又讓記者傻眼。

  不認識!

  見沈三通有意推廣三人,記者問了幾個問題。

  更傻眼!

  簡歷一個比一個單薄,而且都不是正經科班出身。

  三個人中兩個和北電有關。

  記者能理解,畢竟沈三通是北電科班出身。

  但沒有一個是土生土長的導演系學生,陸陽是學習工作之後重新考的,郭帆更是沒入學。

  三人連一部長片電影都沒有,更不用說院線電影。

  不少記者想到了寧昊。

  沒有成功經歷,也沒有院線電影,沈三通欽點了他拍《石頭》。

  難道沈三通要挑戰極限?

  證明就算寧昊跑了,他隨便能捧出三個。

  記者質疑道:「這樣的大項目,和他們聯合執導行嗎?」

  擺明了沈三通就是捧人,很可能只是做監製,第一導演也只是掛名。

  沈三通道:「我會作為監製和第一導演把控全局,沒有比他們更好的選擇。」

  記者提醒道:「我們有很多經驗更豐富的導演。」

  沈三通解釋了一下:「他們在好萊塢公司學習交流過,也有過《赤壁》經驗。」

  「我們和好萊塢差了三十年。」

  「《赤壁》這部戲的籌備和後期,在好萊塢只是很平常的流水線作業,一家三流公司就能做。」

  「而在國內,我們用了18個月,才完成電影拍攝所需的設計、繪製、規劃和搭建工作。」

  「使用了8座攝影棚,置景車間共加工製作了1萬多件道具,置景延展面積近10萬平方米,相當於14個足球場。」

  「其中大型樓船,三艘鬥艦,三艘蒙沖等都是實景搭建。」

  「特效方面,一千三百多個特效鏡頭,接近一半在好萊塢製作,國內完成的不到四分之一。」

  「光籌備就需要一年半,第二部後期還沒做完。」

  「歷史類型如此,要是換成科幻類型我們要準備三四年。」

  「他們相對了解電影工業流程,國內導演,有這種經歷的太少,相比較而言,他們三個是比較好的選擇。」

  六代導演。

  沈三通不可能把歷史大片交給他們。


  不只是互相對不上腦電波,還有個主次問題。

  沈三通別看票房很牛,生意很大,不一定能管得了六代這些導演。

  喊著藝術第一,什麼花樣都敢玩。

  再往上,輩分更大。

  萬一遇到反客為主的,沈三通要沾上一褲子屎。

  不是沈三通多想,沒有自信,這就是事實。

  拍電影,炸死軍犬,破壞生態環境。

  尋常人要進去,導演推給藝術追求就能糊弄過去。

  有些甚至連糊弄都不糊弄,反而以此為榮。

  就說是追求藝術,追求最佳效果,再有個好出身。

  罪?

  沒有!

  像郭凡他們,就好打發。

  前面吊個科幻片的胡蘿蔔,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記者對郭凡三人沒什麼興趣,問了幾句就不想再問。

  三聯周刊記者,把話題轉回沈三通:「你不喜歡曹操,還反對易中田教授的觀點?」

  「會影響《曹操》這部戲嗎,你會不會拍成一個惡搞喜劇?」

  沈三通道:「我先說對於易中田的態度,沒變過。」

  「以前是什麼樣,現在也是什麼樣。」

  「作為一個歷史作家,易中田做的非常好。」

  「作為一個老師,講課水平也很高,很有趣味性。」

  「而歷史科普、講課水平,和歷史研究不是一個領域。」

  「他講三國,作為評書來說很嚴謹,作為歷史研究,不能當真,沒有一個標準。」

  「歷史記載曹操屠城,那是手下做的曹操不知道。」

  「歷史沒記載劉備屠城,那是劉備做了歷史沒記載。」

  「郭嘉和諸葛亮並列,能是歷史嗎?」

  「講歷史最起碼的客觀公正,有不同的見解,獨特的視角都正常,但不能斷章取義和胡編亂造。」

  易中田後來寫的中華史讓人生理不適。

  沈三通倒沒有對易中田人身攻擊,只是從客觀事實否定。

  08年,易中田確實如日中天。

  與《百家講壇》再度合作,開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重點在於一些媒體吹他,造神。

  記者反駁道:「易中田教授講課是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的,不是胡說,也不是瞎說。」

  沈三通道:「肯定不是歷史事實,一個人物,一個政治人物,壽命是很重要的。」

  「人亡政息,是常態。」

  「活的長久才有未來,我不舉例子了,這是常識。」

  「郭嘉在諸葛亮出山那年死了,作為政治人物就是結束。此後所有,都是臆想,都是創作。」

  「不能說他在的時候,曹操一直贏,他不在,怎麼怎麼樣。」

  「講課可以,科普可以,但你要說這個是歷史事實,這能是歷史事實嗎?」

  「就好比研究歷史上的人物,給人物設計很多心理活動,能是事實嗎?」

  「只有就事論事,通過行為推論結果,才叫研究。」

  「展開聯想那叫做創作,不叫做歷史研究。」

  沈三通給工作人員使眼色,收走了提問的三聯周刊記者的話筒。

  捂嘴。

  以高打低,他又不是辯論。

  沈三通道:「易中田沒有什麼問題,他只是在做歷史科普。至於宣稱自己從歷史事實出發,也是講課需要,有助於他自己的利益。」

  「有問題的其實是有些媒體,造出什麼『學術超人』名號。」

  「創作是帶有觀點的,觀點比事實更重要。」

  「我們一些媒體,喜歡易中田的觀點。」

  「顛倒黑白,解構、抹黑正面歷史人物,去道德化,鼓吹投機,製造焦慮,增加社會運轉成本。」

  「利用我們國人對老師和教授的尊重,一些媒體把易中田塑造成了歷史方面的權威。」


  「這是不對的,易中田作為一個科普作家、歷史知識科普老師,不僅合格,而且優秀。」

  「但是他不是在做歷史學術。」

  「做媒體,要有基本的責任心,把事情說清楚。」

  「為了銷量,故意製造爭議,連基本道德都沒有。」

  「肯定不能這樣。」

  《赤壁》之後沈三通邁向大導之路,該罵的罵,隨便開炮。

  無所畏懼。

  新京、東方早報(澎湃前身)、三聯、紅星、鳳凰、新周刊,這些單位的記者,一個個感覺沈三通不裝了。

  好啊好啊!

  不就是平時黑你兩句嗎,你竟然敢還嘴!

  趁機打擊報復,放在四十年前,這就是一個x衛兵。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