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攪動渾水的文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文龍在得到萬曆皇帝的口諭之後和家人都沒什麼時間團聚,臘月初便急急忙忙的趕赴山東,準備再次渡海,進入遼東。

  江南物理社今年有幾個舉人都準備進京趕考,此時正在山東等待,當王文龍到臨清之時便專程來找,紛紛詢問王文龍他在遼東受輿論攻擊的情況。

  王文龍對此並沒多說,倒是發現江南的朋友們都是同仇敵愾。

  王文龍作為福建人又在江南久住,已經被江南士人當做是自己人。

  這年頭的地域歧視十分嚴重,從來只有江南文人攻擊關外人,王文龍這麼一個南方大家居然會被東人所抨擊,再聯想到王文龍這些年為遼東人所做的奔走呼號,不少江南士子都磨拳擦掌準備反擊。

  有人向王文龍提出,要不要幫他寫幾篇文章?

  王文龍沒同意也沒反對,他要攻擊的是李成梁為代表的守城派,對於單純針對他名聲的筆仗倒沒有什麼感覺……這幾年他已經不知經歷多少次污名化,都快習慣了。

  但王文龍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卻被江南士人以為是他德高不願爭論,當下便有人回去聯絡江南的名士,希望他們能為王文龍說說話。

  第一個被找到的就是焦竑。

  此君已經辭官不干,在南京藏書、考古、開會講。不過作為泰州學派最後一批老人,伴隨著萬曆朝的朝堂格局變得壓抑,奔放自由的泰州學派也受到衝擊,他的會講現在聽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不少人只是把焦竑當做一個名宿遺老看。

  反而此君的文風犀利,罵人毫不留情,倒是讓他在江南的報刊中常常露面。

  收到為王文龍寫文的邀請,焦竑最開始並沒有答應,直到看到遼東送來的報紙以及王文龍那三齣戲的抄本,了解了事情全過程後,焦竑才突然在《金陵詩刊》上發表了一篇新文章:

  《談遼東王建陽事》

  「王建陽近日與遼東遇到了些麻煩,東人報刊言他擅開邊釁,忽略東人之性命,故而盡力詆毀……有江南朋友見此不悅,故邀我作文,以為王建陽鼓吹云云。」

  「我於幾年前便讀王建陽文字,第一次與彼會面在安陽,此君才華甚高,甲骨文研究會今日所謂考古之學問,十之七八出於建陽研究,且王建陽好作考據學探討,以考據而鑽研古書,與我之研究方法相異且相補……以其人而論,不可不為當世一大奇才,可與李卓吾、我焦竑同列也……」

  「遼東報刊論及王建陽之事過程卻也奇妙,初始時,眾人皆言王建陽乃大名士,如何幫助遼東考古云云。王建陽與遼東所寫三出皮影戲,同樣被誇的如同天上一般……忽然一日風向轉變,大抵聽聞乃是遼東文武以為建陽之皮影有礙邊事,一夜之間,王建陽又成了遼東之罪人,受千夫所指……再過幾日,居然又風停雨住,不光萬馬齊喑,甚或有人重又吹捧起王建陽之功德……」

  焦竑在文章中東拉西扯,說是為王文龍討公道不如說是在嘲諷遼東媒體的見風使舵。他全然在寫一篇諷刺時下風氣的議論文,王文龍這事兒只不過是註腳而已。

  作為信奉「史料真相大過君王」的史學家,焦竑對王文龍這一系列遭遇的評價就是:看不起天下文人的牆頭草行為。

  焦竑本就倨傲,他說些諷刺的話,大家幾乎都習慣了,而這老頭還沒完,在發表了第一篇文章後,他寫的手熱,很快又發了第二篇針對此事之文:

  《論英雄》

  「去年,沈德符所寫《萬曆野獲編》與金陵刊印,因其文章有趣,一時洛陽紙貴。書中談『文武同時各盛』一篇,所寫之武官乃寧遠伯李成梁,以為其人家中子弟皆蔭官職,榮耀更勝過唐代李西平一家。」

  「老朽觀書而好奇,專尋走遼東客人,問寧遠伯之事,客人回以:『其家宅甚闊。』老朽又問,便又回:『其子孫甚貴。』再三問其軍容如何,客人搔頭而笑,曰:『以軍功而成伯爵,固一世之英雄,雖未見其軍容,思之當極盛矣。』」

  「遼東之伯爵,人不見其面,不察其軍,只知他宅邸寬闊、子孫榮華,便以為其人當為一世之英雄。老朽方才得知,原來世上英雄是以家資、子孫而論的,如此想當英雄倒也簡單,鬥富可也。」

  焦竑並不至於對李成梁有多少惡感,甚至有些賞識,他只是用這些文字來嘲諷那些看著李成梁榮華富貴就認為李成梁必然有本事的人而已。

  而且這老頭誰的面子也不給,嘲笑王李成梁又寫在京城攻擊李成梁最得力的御史宋一韓:

  「宋御史有鐵面之名,故而眾人以為他之文章定是無私的,既然無私便定是對的,如此一來,宋御史所攻詰之人,那便又是不對的了……以這些人視角看來,宋御史攻擊寧遠伯,則寧遠伯跋扈之行為定然為真,而寧遠伯又是一世之英雄,事情便已明了——這是一年少英雄,且老而跋扈之人也,真老而不死之賊了。」

  焦竑這段話一下把攻擊和吹捧李成梁的人全都罵了進去,極盡諷刺之能事。然後才扯到王文龍。

  「有人以為寧遠伯為英雄,則王文龍為其攻擊,定是一刁鑽文人也。有人以為宋御史為清官,寧遠伯為跋扈武將,王文龍為遼臣所攻擊,乃一臥薪嘗膽之忠臣無疑。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王文龍何能以一人而有千面?」

  「然而這等人物卻不知王文龍發明了線膛槍,又寫軍事經濟之學,與軍事之研究真乃蔚為大觀,雖為文人,卻勝過天下許多武將。且王文龍雖是文士,然其錄才不究科舉,乃是以考據、經濟之學而任官國子監——稍對王文龍有所研究之人,也不會說出王文龍與治國治軍一竅不通的話來。」

  焦竑把王文龍的履歷全方面的介紹一遍,簡單說就是王文龍被遼東報紙當作不知道邊地情況,胡亂指揮的文官來攻擊,然而這些攻擊他的遼東報紙卻沒幾個肯花時間翻翻王文龍的文字,居然不知道王文龍就是以經濟學出名的。

  除了罵遼東報紙之外,焦竑的嘲諷對象更是直指整個大明文壇,見一個罵一個,把這群只看名聲不看實際的大明文人給噴了個狗血淋頭。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