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下都說萬曆皇帝不理朝政,但實話實說,萬曆皇帝對於自己夾袋中的人還是非常照顧的。

  能夠入萬曆皇帝眼的一般是些張居正時代的老臣,就比如蹇達、李成梁之類,而此時年輕的熊廷弼也是入了萬曆皇帝眼的人物。所以此君雖然只是一個巡按御史,但歷史上一到遼東就是口含天憲。

  之前東林黨以及宋一韓這些御史怎麼彈劾李成梁,萬曆都不予理會,而熊廷弼調查之後,向京城奏報「李成梁罪可至死」,李成梁很快就被撤職了。這固然有寬甸六堡撤防之事傳開,京城震動,萬曆皇帝必須給個交待的原因,但也顯示萬曆對於熊廷弼的奏摺顯然比起其他黨派官員的文書更加信任。

  後來熊廷弼的表現也很可以證明他是萬曆的人,薩爾滸之戰大敗的時候熊廷弼正在擔任河南道監察御史,被加了一個大理寺丞的銜趕赴遼東慰問。

  這都十幾年過去了,熊廷弼還是個監察御史,大明兩京十三省有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此職位官階不過七品,熊廷弼卻能在危難之時被委以重任,明顯看得出是萬曆皇帝有意為之。至於所加的大理寺丞,就是臨走時給熊廷壁抬官用的。

  就這麼一個火線派來的監察御史,熊廷弼趕到大敗之後的遼卻能直接逮捕逃跑的州府官員、斬殺逃將穩定軍心,將遼東經略楊鎬解送京城下獄,把遼東總兵李如柏調回京城,全面接管遼東屯兵築城事宜……這些臨危處置的事情,如果背後沒有萬里皇帝撐腰,他一件也做不下來。

  等萬曆皇帝一死,明光宗即位,熊廷弼的遭遇也能證明他是萬曆的人。

  萬曆死訊傳來,哪怕熊廷弼當月還成功擊退了趁著國喪前來攻打瀋陽的努爾哈赤,熊廷弼還是立刻被押解進京,而被抓的原因就是幾年前被熊廷弼押送京城的楊鎬家人告發熊廷弼貪污——這報復性簡直不要太明顯。但熊廷弼卻因此被三黨的文官聯合上書彈劾,直接下獄。

  此時熊廷弼說話,萬曆皇帝肯定是願意聽的。

  至於熊廷弼會不會支持《守遼策》,王文龍認為概率很大。

  《守遼策》雖然出自於孫承宗歷史上防守遼東的思想,但孫承宗防守遼東的做法其實也是從熊廷弼處學來,原歷史上熊廷弼經略遼東時就提出了「三方布置策」、「以守為主」,其中的所謂「三方布置」,指的就是廣寧防線,登遼海運,遼陽防線。

  這一套守遼思路,根子就是從熊廷弼處發端的。

  熊廷弼此人出了名的脾氣壞,眼裡容不得沙子,也是因此才不願意加入各個黨派。他和楚黨走的稍近,那是因為熊廷弼就是湖北人,歷史上萬曆一死,三黨聯合彈劾熊廷弼下獄,楚黨也沒有出來為這個老鄉說一句話。

  王文龍能成為熊廷弼的朋友,其實相當不容易,如果不是王文龍小說寫的好,兩人多半也就是點頭之交罷了。

  所以說人脈重要,王文龍這樣的萬金油式人物,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什麼權利都沒有,然而在京城卻是誰都說得上話。背景實力遠比許多人想像的要強。

  ……

  「稚繩,用過晚飯再走吧,我叫家裡早些做飯。」王文龍留客說。

  孫承宗搖頭笑道:「我怕夜裡落板沖了宵禁,屆時又惹出好多聒噪,還是早些去吧。」

  王文龍點頭道:「如此,我從遼東帶了些貂皮人參之類回京送人,這都是些遼東常見貨品,稚繩千萬莫推辭。」

  孫承宗拿上禮物,道了聲謝,和王文龍拱手告別。

  京城一到天黑就有宵禁,直接把各個坊給封了,在坊內的活動不受影響,但要回家就會被巡夜的人給堵住。

  其實離宵禁時間不太久,如孫承宗這樣的官員哪怕被詢問,只要報明身份,說是誤了時間要急忙回家,巡夜的兵丁多半也不敢抓。但是孫承宗十分謹慎,不願意在這種所謂的事情上落人口實。

  王文龍剛送孫承宗出門,轉身回屋,就聽身後突然傳出喊聲:「這位先生可是王建陽!」

  王文龍都已經快走進院子了,那人卻在門外,喊聲著實響亮,倒是把王文龍聽的一愣。

  他好奇回頭,就見一個儒生打扮的年輕人站在門口大叫,邊叫他的名字邊做勢就要往裡進。

  準備關門的王平保不敢讓他直接闖進家裡,攔著門問道:「你是哪位?來我家何事?」

  那年輕人皺眉看了看王平保,頗為不滿的對王文龍道:「我千里迢迢而來,有話要同先生講,卻不想被一個下人攔門不入。不成大名鼎鼎的靜觀先生就是這樣對待讀書朋友的嗎?」


  王文龍見那年輕人身後還跟著兩個長班,長班手上都拿著行李,此君顯然是從外地進京,知道這傢伙多半是打聽道路誤了時辰,眼看要宵禁,怕自己沒地方住,所以硬要闖進他家。

  他走向門口,笑道:「這乃是我的族兄,不是我家下人。敢問朋友哪裡人氏?找我有什麼事?」

  王平保讓開了門,那人鑽進來,整理了一下衣服,頗為自負的行了個儒生禮,道:「在下姓王,諱上化下貞,字元啟。山東舉人,專找王建陽先生開解遼東之難。」

  王化貞?

  王文龍一愣,他剛想明天去找熊廷弼,卻沒想王化貞先上門來了。

  後世說起遼東局勢,絕對繞不過這位王化貞。

  前文說過萬曆皇帝死之後努爾哈赤就趁著國喪進攻瀋陽,熊廷弼擋住一波後金對於瀋陽的進攻,關鍵時刻,他這個主帥卻直接被撤了,直接結果就是遼東防禦大亂,遼陽、瀋陽兩個重鎮直接失守。

  熊廷弼失去靠山被三黨彈劾下獄,這時東林黨則因為護送朱常洛上位有功、執掌朝政,他們向熊廷弼伸出橄欖枝,救熊廷弼出獄。

  東林黨人救出熊廷弼時,遼東的局勢已經十分危急,朝廷再次決定讓熊廷弼鎮守遼東,而東林黨作為保舉熊廷弼的干臣也得到了人事好處,弄來了遼東巡撫的位置。東林黨打算選一個既忠於黨派,又有邊關處理經驗的干臣。

  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王化貞。

  天啟元年時,王化貞已經是駐守的戶部右參議,此君一考中進士就立馬加入了東林黨,還拜了葉向高為師,妥妥的東林黨自己人。而且他駐廣寧防備蒙古時有「說服蒙古炒花放棄南侵」的大功。看起來絕對是遼東巡撫的合格人選。

  唯一問題是,王化貞的大功很有水分。

  蒙古炒花當時已經被後金折騰的欲哭無淚,連部落草場都放棄了,在草原上無法立足,只能南下歸附大明。炒花根本沒想打廣寧,就是南下跟大明聯絡時正好從廣寧進,駐紮廣寧的王化貞帶人去接洽,就這麼個聯絡人的角色,居然能夠獲得「安撫炒花之功」。這大功也實在太水了。

  而王化貞和熊廷弼一起鎮守遼東,兩人立刻陷入爭權奪利之中,在對外作戰方略上也全然不同,王化貞要戰,熊廷弼要守。

  最後結果就是廣寧慘敗,大明對於遼東的控制直接退縮到關寧錦防線……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