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王城新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母節之後,天氣一日比一日炎熱,雨水也越來越頻繁。

  整個王城開始進入了一年一度的雨季生存模式,大部分戶外工程陸續停工,各部落也都進入了農閒時間,除開農田除草和排水管理之外,基本上沒有了太多勞動。

  王城看似閒了下來,但實則卻並不閒。

  三月底,王城西南的學校正式建成,徐晨發布巫王令,從王城附近各部落挑選一批頭腦靈活表達能力相對出眾的男女少年進入學校學習,主要學習內容為識字、書寫、計算、丈量、稱量、管理等內容,主要是為各朝廷衙門培養後備人才。

  當然,為了提升所有官員的能力,當前所有府衙已經委任的官員,每天也要到學校專門上一節課,主要學習內容是識字計算和處理各種日常政務,徐晨親自任教。

  眼下這種培訓只是權宜之計,未來這所學校的主要目的是從各部落招收年齡更小的孩童和少年,分批分層進行更加廣泛的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打造一所高層次的王城學府,為國家源源不斷培養管理人才。

  按照徐晨的大巫分級體系和推廣計劃,未來所有大型族群和部落聚集區,都會陸續開設學校。

  要想巴國真正能夠擺脫野蠻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文明國度,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光靠一群女巫是不行的。

  還需要大量擁有知識文化的醫師、工匠、官員、軍官甚至部落首領。

  只有形成一種普及型的知識教育,提升整個巴國的文化水平,巴國才能真正繁榮強大起來,才能持續不斷的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若是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知識武裝頭腦,一旦他這個身為大腦核心中樞的巫王陛下掛了,說不定整個巴國很快就會衰敗下去,幾十年之後說不定一盤散沙的巴國會再次退回到原始部落時代。

  不過教育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基礎積累。

  第一批教師,第一批醫師,第一批工匠,第一批官員,第一批軍官,第一批擁有新文化新知識的部落族長和首領群體。

  這些都需要徐晨親自去慢慢培養,沒有任何投機取巧之法。

  四月,進入夏季之後,天氣一下瞬間就變得狂暴炎熱起來。

  不過隨著夏季的到來,各種瓜果蔬菜開始大量上市。

  季蒼河水開始暴漲,魚蝦水產迅速成為了王城民眾日常食材,王城東南市場區的水產和野獸禽蛋交易市場正式開業。

  同時開業的還有一條綜合商業街。

  商業街上有皮具店、武器店、鹽店、酒店、染布店、銅器店、錫器店、飾品店、彩陶店、雨具店、雜貨店等各種眼下算是比較成熟而且有特色的純商業店鋪。

  一家是麵食店,主要是賣些包子饅頭麵條煎餅等日常食物。

  另一家算是比較正規的餐館,主要經營雜糧粥飯、米飯和一些簡單的燉煮菜品。

  雖然是徐晨眼中兩個路邊攤檔次的蒼蠅館子,但兩個新奇的餐館甫一出現,便一下激起了整個王城民眾的興趣。

  整齊的餐桌板凳,乾淨的陶器碗筷,熱騰騰的美味食物,只需要手上有一枚銅錢,就能飽飽的吃上一頓。

  隨著軍營常年從王城附近收購大量的柴草和魚蝦蔬菜等生活物資,使得王城附近所有部落常年也都有了一些收入,再加上官員和軍官階層每個月也開始能夠領取數十上百文錢的俸祿,各部落也還有一些其他渠道的收入來源,使得王城附近民眾也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和消費能力。

  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吃飯總是最重要的事情。

  各部落這些年雖然也陸續擺脫了饑寒交迫的狀態,但也僅僅剛剛達到溫飽而已,對於吃好還有十萬八千里。

  就算是徐晨發明石磨已經五六年時間,但真正能夠每天吃得上精細麵食的部落卻少之又少,也就徐晨有這個條件,大部分也就隔三差五甚至十天半個月才能吃上一頓,而且還是非常簡單的麵食,甚至像刺叉族、有窮族、皮族這些發展稍慢一些的部落,想要吃一頓麵食還比較奢侈。

  而部落也不可能為了某個人的口腹之慾專門磨麵製作一頓麵食。

  在這種群居同食的大鍋飯狀態下,個人的欲望被無限的壓制和忽略。

  而對於那些手中已經有了一些錢財的獵人、軍官和官員階層來說,偶爾想吃一頓好的卻是有錢也沒門。


  但眼下,兩個橫空出世的新奇餐館,極大的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和欲望。

  因此在商業街開業的當天,兩個餐館就成了整個王城最熱鬧的地方。

  成群的官員、軍官、獵人甚至還有不少閒人,把兩個餐館圍的水泄不通,紛紛掏錢要進去吃上一頓,熱鬧之下自然迎來了更多王城民眾的圍觀,直接造成了第一次王城交通擁堵。

  本來他也帶著葉還有小女巫等人來捧個場嘗個新鮮,但沒想到會引起如此轟動,因此他不得不讓人趕緊去通知禁軍前來維持秩序。

  而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兩家餐館一直都賓客盈門,每天中午晚上都有大量的人慕名而來就餐,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王城民眾圍觀,雖然吃不起,但可以流流口水聞聞味道。

  而商業街這種奇特的經營方式,也在迅速的改變所有人的認知觀。

  這裡的弓箭武器、鹽、酒、皮具、染布、工具、彩陶、斗笠等各種特色商品,一直都是所有部落熱衷追捧的東西。

  相對於河對岸拱火族附近的綜合交易市場,商業街顯得更具特色,商品更加精美和有吸引力。

  而商業街的開業,也預示著整個王城規劃建設的全面完成。

  東北的軍營、西北的倉庫、西南的生活區、東南的商業區,以四條王城大道為界,將王城劃分成為了特色鮮明的四個不同區域,再加上最中央的王宮核心區,共同構成了整個王城主城。

  王城四周,以四條輻射出去的王城大道為界,分別延伸出去三到五里,然後構成了郊區定居點和大片農田。

  而最繁華熱鬧的無疑還是王宮北門大道為中軸,直通跨河大橋形成的一條直達季蒼河北岸拱火族聚集區的主幹道。

  在拱火族河灘,北門大道和巴拱大道相連。

  然後和新修的河堤、碼頭、造船廠等一起構成了一個嶄新的格局。

  寬闊筆直的大道,整齊的行道樹、高聳的河堤,飛架的橋樑,整日叮叮噹噹忙碌的造船廠,整個季蒼河兩岸幾乎再也看不出絲毫當初原始的河灘模樣。

  若是一年前有人來過,眼下再來,絕對有一種恍然若夢的隔世感,就好像突然來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一般。

  就像當初有窮族大巫兩年沒來,突然看到拱火盆地崛起的王城一樣。

  ……

  造船廠開始進入了瘋狂模式。

  同時開工的幾條木船因為大小不同,因此建造速度也完全不同。

  四月中旬,三條小船陸續完工。

  其中兩條單體木船,一條雙體木船。

  小船基本上都只能作為漁船使用,因此要求不高,不過為了讓工匠和學徒們更好的學習處理木船的工藝,所有環節都還是非常嚴格,特別是防漏和防水處理,都必須做到十分嚴格。

  這三條小船都用桐油內外仔細塗刷過三遍,等到完全晾乾之後才一起下水。

  王城民眾已經幾年沒有看到新船了,因此這三條小船的建成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無數人爭先恐後跑到造船廠附近的河灘碼頭圍觀三條船的下水儀式,歡呼雀躍慶祝終於又有了新船。

  而這三條小船隻不過是開胃小菜,很快就被兩百文錢一艘的價格賣給了拱火族、羽公族和烏族,同時徐晨宣布,造船廠開始接受各部落的漁船訂單。

  相對於交通往來的木船,平日用於捕魚維持食物來源的漁船顯然實用性更高。

  兩百文錢相當於購買一輛板車的價格,雖然不算便宜,但也絕對不能算貴。

  實際上在徐晨看來,當前大部分部落也只買得起小船。

  乘坐十人以上的中型木船的價格少說也要翻三倍,至於二十人三十人規模的大船,基本上除開烏族、巴族、刺叉族這些有礦有資源有技術的狗大戶部落之外,其他部落根本就買不起。

  因此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大中型木船其實都只能以國家的名義建造,然後以公共福利的方式投入使用,要不就是租或者送,不然無法推廣。

  不過徐晨大規模提升造船規模並非僅僅只為了改善巴國各部落之間的交通狀況和貨物人員交流,而是為了更遠距離的開拓。

  四月底,兩條中型木船建造完成順利下水。

  這是一條十五到二十人級別的中型木船,下水適航成功之後,其中一條被徐晨贈送給了羽公族,這是他當初就已經許諾的事情,另一條則被送給了刺叉族。

  因為刺叉族所處的大湖環境複雜,迫切需要船舶來加強大湖沿岸各部落之間的聯繫和來往。

  而這兩條船的投入使用,將極大緩解羽公族和刺叉族兩族對於平日水路交通的巨大壓力。

  特別是羽公族,來往王城必須要過烏龍江,木筏完全不能滿足需求,無論是安全性還是實用性,都太過低級和簡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