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臥榻之旁人拿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44章 臥榻之旁人拿刀

  「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休將梅成做過的事,賴到我的頭上!」

  「好一張利口!」

  見太史慈一副事不關己的嘴臉,張遼氣得將梅成首級拋到一旁。

  太史慈則針鋒相對,冷哼:「曹操欺主國賊,爾從賊為惡作孽,有什麼資格評頭論足?活該你的稻田被毀。」

  「有什麼資格?我手中大刀就是資格。」

  張遼將刀揚在半空,刀上還有留下的血跡,被風一吹血腥刺鼻。

  太史慈絲毫不懼,跟著把長槍橫在胸前,沉聲對曰:「你有沒有資格,自己說了可不算,最起碼我不同意。」

  「我會讓你同意,就像剛才梅成那樣。」張遼言下之意,要將太史慈斬落馬下。

  「那我倒要試試。」

  太史慈話剛落音,挺槍驟馬直取張遼,張遼早有準備舉刀急架。

  兩將各展神威,一刀一槍來回對攻,在谷前戰了三十餘合。

  端的性斗命撲,毫不相讓。

  兩個守邊之將、沙場老兵,戰前還在互放狠話,真斗在一起便即收聲。

  武藝旗鼓相當,打得難解難分,沒有機會分心。

  雙方將士目不轉睛,慢慢忘記吶喊助威,目不轉睛欣賞刀槍交映。

  五十回合左右,張遼餘光瞥見後軍已至,自己與太史慈平分秋色,繼續纏鬥下去沒有任何意義。

  張遼奮力格開對方的槍頭,隨後引馬跑到兩丈開外,舉刀抱拳正色說道:「將軍武藝果然不凡,孫權年輕氣盛非明主,何不棄暗投明效忠國家?張某願為將軍引薦.」

  「要我屈膝投賊?那叫明珠暗投,張將軍怎不如跟我轉投江東?大家一起討伐曹操逆賊,為你舊主呂布報仇,我也願為你引薦一二。」

  太史慈用同樣話術反駁,張遼聽後立刻臉色大變,沉聲怒斥:「呂布不聽忠言,以致功敗垂成,我與他並非主僕,何談為舊主報仇?太史將軍原在劉繇麾下,最後怎麼歸附了孫策?」

  「曹賊梟首呂布,劉將軍乃是病逝,兩者能一樣麼?」太史慈也變得激動。

  「哈哈哈。」張遼捋須大笑:「孫策原來依附逆賊袁術,不是他助紂為虐將劉繇擊敗,劉繇焉能鬱郁病死?況且劉繇是漢室封的揚州牧,孫策強占其地屠戮官民百姓,你為何不為舊主報仇呢?」

  「那是.我.」

  見太史慈語塞,張遼緊接著補充:「既然太史將軍沒想明白,我再換個問題怎麼樣?若將來孫權為人擒殺,你會為他死節麼?」

  「啊這.」

  太史慈被孫策閒置,與孫策的關係已經淡了,更別提為毛頭小子死節,但又不能在言語上示弱,於是挺槍向張遼一指,厲聲大喝:「奸賊,休要亂我心生,適才我們沒分勝負,快快繼續來過。」

  「我們已經打過,勝負實在難分,但我麾下健兒沒過癮,不如廝殺一場怎樣?」

  張遼與太史慈斗將,完全是為了拖延時間,現在麾下將士皆出山谷,與太史慈兵力不相上下,此時單打獨鬥失去了意義。

  畢竟他是鎮守壽春的大將,倘若真有什麼三長兩短,與自己有隙的李典不得雀躍?

  太史慈不知谷中曹軍多寡,為了儘可能保全自己的部曲,他與張遼斗將也是為了拖時間,而且還打算繼續拖延下去,為孫權偷襲壽春創造機會。

  面對張遼的挑釁,太史慈沒有半點退讓,冷冷說道:「我軍將士以逸待勞,等會別說欺負了你們。」

  「好啊.」

  張遼見麾下將士已列陣,認為以旗鼓相當的兵力,以及曹軍悍勇的威名能喝退對手,卻沒想到太史慈是個硬骨頭,於是只能硬著頭皮應下。

  舌戰結束,鼓角爭鳴,兩陣對圓。

  兩軍將士列陣衝鋒,震天震地一聲吶喊。

  將對將,旗鼓相當;

  兵對兵,平分秋色。

  張遼的精兵去年折損過半,此時新舊混雜與太史慈打和。

  鳴金收兵清點人數,雙方各損失了數百人。

  數百人在數萬大軍前不值一提,但對只有三四千的一個軍,交戰半日有一成戰損已比較高,側面說明了戰鬥的激烈。


  夏夜天氣炎熱,兩軍交戰後就地紮營露宿。

  張遼在谷口山邊,而兩里之外能見火光搖曳,那是對手太史慈的營地。

  高手之間過招,不能出一絲差錯。

  黑夜中無論出戰或撤退,在沒有詳細規劃之前,很容易遭到對手的針對,雙方都沒法接受未知的損失。

  臥榻之旁有人拿刀,所以雙方都沒睡好,把警戒等級拔到最高。

  兩位主將夜裡巡營數次,要求各部將領不能睡太死,一旦對方夜襲就要投入戰鬥。

  所以第二天早上,兩軍將士皆有疲態。

  昨日雙方試探後已知底細,旗鼓相當都不能碾壓對方,張遼尋思和太史慈沒深仇大恨,天亮以後太史慈必然退走。

  結果與張遼的想法完全不同,太史慈天亮前就埋鍋造飯,天亮之後便集結將士列陣以待,完全沒有撤退的意圖,但也沒有主動發起攻擊的意思。

  太史慈這是幹什麼?

  魚死網破?似乎不像。

  可為什麼不撤兵?張遼抓破頭也想不明白。

  太史慈纏住張遼不撤兵,張遼卻不願意陪太史慈瘋,他讓全軍保持陣型徐徐北移,結果太史慈也同樣列陣平移。

  張遼不想再交兵,太史慈也不願交兵,保持對峙是理想狀態。

  即便這樣平行移動,按照沘水的河流走向,張遼最終會被沘水擋住,所以太史慈一點都不慌。

  對峙行軍走了半日,張遼突然意識到對方在拖時間,心說壽春難道有變故?

  張遼果斷派騎兵回去打探,太史慈見狀想攔也攔不住。

  太史慈只有五六十騎兵,派少了未必能追得上,派多了自己要用就會缺,他還要留下應付突發狀況,於是便放任曹軍騎兵北還。

  按照太史慈的想法,此時孫權應該抵達壽春圍城,張遼騎兵回去無疑羊入虎口,所以自己攔與不攔都沒關係,然而現實與理想相去甚遠。

  兩軍保持對峙五天,張遼被太史慈困在六安西南。

  與此同時,一支三千人的軍隊疾行,繞到太史慈軍陣後方。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