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敘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99章 敘舊

  老譚來到烤肉店,金姐已備好煎鍋等著他了。

  還是上次的小包間,屋子裡暖呼呼的。

  金姐給老譚倒上了酒,問:「不忙吧?」

  「還行,不忙。」老譚說。

  「還怕你忙呢,前天也沒細嘮,今兒下雪, 客人不多,估計晚上也沒幾桌客人,就給你打了電話。」金姐說著端起酒杯,「來,喝一口,多少年沒在一起喝了。」

  「那可不, 有二十年了。」

  倆人碰了下杯。

  金姐給老譚夾煎好的肉片,問:「和馬姐還有聯繫沒?」

  「沒有。我從濱海回來的時候去過陽春,她不在那幹了,自己開了個小超市,就在陽春邊上。再後來去的時候超市沒了,就沒聯繫了。」

  「她開超市的時候我倆也有聯繫,後來給她打電話換號了。」

  世事就是如此,我們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裡結識不同的朋友,又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裡失去聯繫。當時間跨越了年輪之後又會故友重逢,這就是友誼的價值。

  對於在飯店打工的人來說,因為工作的不穩定性固定的朋友很少,都是走到哪交到哪。一旦曾經要好的朋友相見猶如戰友重逢,十分珍惜。

  打工人都有這個體會,當然,關係不好的也就算了。

  「姐, 這些年沒找個伴兒?」老譚問。

  「找了, 過半年過不到一起去又拉到了。」金姐笑笑, 像說一件不經意的事,然後問:「你家孩子挺大了吧?」

  「嗯, 十六,上高中了。」

  「男孩女孩?」

  「男孩。」

  「學習好不?」

  「一般,體育生,打球的。」

  「個子肯定高。」

  「還可以。」

  倆人邊喝酒邊拉家常,漸漸嘮到了當年在陽春時一些往事。

  當年的金姐年輕漂亮,個子又高,開始沒在廚房干,而是付貨了。後來老譚這邊的炒菜和醬菜賣得好,一個人忙不過來,老闆姨媽把她給調了過來。

  倒也應了那句話——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倆人合作的好,幾個月時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友誼的建立除了彼此默契之外主要是人都好,沒那些說道,多干點少干點誰也不攀誰。要是有一個人斤斤計較都不帶好的,早生氣隔鬧的了。

  那時候在廚房老譚、金姐、馬姐三人最好。馬姐家在飯店對面的小區,一個人住。

  說起馬姐有故事,她是九十年代在出國熱的浪潮下第二批去日本打工的,打工三年掙了不少錢,代價是老公在家耐不住寂寞跟別的女人過了,並且把女兒也帶走了。

  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挺多,只不過漢族人男的出國的多,鮮族人女的多, 結局大部分相同。

  老譚他們三人處的好,便總在一起喝酒,地點常在馬姐家。

  老譚為金姐打過前來騷擾她的前夫,也為馬姐解決過前夫來鬧事的事。倒不是說老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趙姐的前車之鑑他也謹慎不少,兩次都是在老闆姨媽的授意下進行的,達到恐嚇的目的就完事了。

  換來的回報是兩個女人的敬重與工作上的支持,最明顯的是工作服不用自己洗了,灶台不用自己收拾了,每天都乾乾淨淨。

  那時老譚已經和林燕租房子住了,只是還沒結婚。倆人過著清貧而快樂的日子,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老譚和馬姐、金姐的交往都告訴林燕,林燕也認識倆人,所以很放心。

  對一個廚子來說在飯店工作難免要接觸女人,且大部分是相貌姣好的。相對來講飯店是比較開放的地方,男女私情的事多有發生,能夠管住自己就不錯了。

  這不是說人性的墜落,只是餐飲服務作為一個特殊行業的特殊環境所給人們造成的一種慣常看法——總要把服務員和酒店的小姐相提並論,把廚子說成流氓。

  不是有那句話嗎,十個廚子九個騷,一個不騷大酒包。

  呵呵,沒辦法的事。

  我們看慣了中年夫妻的純友誼現象,也看慣了周圍人的浮躁和隱秘或不隱秘的婚外情,就希望在小說和電影電視裡欣賞忠貞不渝,並為之喜極而泣或悲傷落淚。


  但生活是現實的,現實往往叫人無奈和想去掙脫,很自然。

  猶如人們對一些蹩腳明星的關注往往超過對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科研工作者的關注一樣,忽略現實的、真實具有意義的東西,甚至自欺欺人的不去承認,而去滿足那種遙遠的、永遠也滿足不了的虛榮。

  等回到現實中的時候還得繼續日復一日的日子,像遭罪一般掙脫不了。

  有的人一輩子這樣,把所謂的遺憾帶入墳墓;有的人則幡然醒悟一笑了之,知道當下所過的才是日子,於是更加熱愛生活。

  快樂很簡單,幸福也不複雜,心知心明而已,別人說沒用。

  當老譚講到得了癌症時金姐禁不住睜大了眼睛,關切的問現在咋樣了。於是老譚給她講了兩年時間的抗癌經歷,不勝唏噓。

  「現在都好了?」金姐問。

  「好了。」老譚說:「主要是發現的早,初期,找的又是中醫,要不然不能好這快。」

  「真嚇死我了,聽著就頭皮發麻。」金姐指著自己的左乳說:「知道我為啥在陽春不幹了?這長了個瘤,嚇壞了,起初以為是乳腺癌呢。

  後來確診不是做手術切下去了,手術後我回老家養著,養病的時候沒事,在縣城閒溜達相中個門市,就租下來開了拌菜醬菜館。」

  金姐的拌菜手藝一半是家傳的,另一半是馬姐教的,至於醬菜是跟老譚學的。

  她的小店只賣三種醬菜:醬豬蹄、豬耳朵、醬牛肉。由於味道好很快成了縣城的一絕,賺了些錢,並買了房子。

  「小城市不比省城,人流有限,一天就那些人,使勁掙能掙多少?夠吃夠用就得了,還稍有富餘。但小城市有一樣好處,悠閒。不用像省城似的緊張,總繃著根弦,連覺都睡不好。」金姐說。

  「那是。」

  「要是不動遷我還能幹,動遷了沒辦法,再說幹這些年想歇歇了,錢還有掙夠的?呵呵,是不?」

  「是。」

  「在家閒半年,閒的無拘六束的。正好金子整了這個烤肉店,見我閒著叫我過來幫著料理廚房,給的也不少,就過來了。

  沒成想還過來對了,不過來的話我還得盤店,這疫情幹啥能好,純得賠。」

  「不過來咱姐倆兒上哪見面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