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學術風暴刮起來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這個。」鄭大夫望向中年婦女,他知道這株野山參的價值,只怕用不起。

  李衛國又淡淡地說道:「物盡其用,還有什麼比救命更有價值的呢?」

  鄭大夫深深望向李衛國,剛才他忙著看病,並沒有注意到李衛國這個年輕人,想不到啊,出手就是價值幾千塊的野山參,這份氣量,叫人不得不欽佩。

  於是鄭大夫使勁點點頭:「好,先有一根參須就夠用,我來熬參湯,沒準老高這次真有救啦!」

  此言一出,中年婦女和她兒子高尚都是一喜,簡直是絕處逢生啊。

  中年婦女不由自主地抓住李衛國的手:「小伙子,你看剛才阿姨光顧著惦記病人,還不知道你姓啥叫啥,你放心,這株野山參我們以後肯定慢慢還。」

  「阿姨,先不說這些,治病要緊,我姓李,叫李衛國,您叫我小李或者國子都行。」李衛國能體會對方的心情,而且他既然把野山參拿出來,也就沒準備朝對方要錢。

  「李大哥,我……」高尚也緊緊握住李衛國的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他萬萬想不到,萍水相逢,人家就拿出這麼貴重的東西來給他父親救命,這種恩情,叫他無以為報。

  其實論年齡,高尚肯定比李衛國大幾歲,不過他還是尊敬地朝李衛國叫了一聲大哥。

  李衛國輕輕拍拍他的胳膊:「先幫鄭大夫去熬藥,放心吧,一切都會苦盡甘來。」

  嗯,高尚重重地點頭,用袖子使勁抹抹眼睛,然後去外屋地燒火。

  按照老輩人總結的經驗,熬參湯不能用鐵器,這個其實也有科學道理,免得起不良的化學反應。

  所以鄭大夫就找了個飯碗,小心翼翼地掐了根參須,掰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放進瓷碗裡,再加入適量的水,上面再扣個瓷盤,然後開始上鍋,小火慢蒸。

  半個小時之後,參湯就好了,半小碗,黃澄澄的,等稍微晾一下,高尚就拿著瓷勺兒,給父親餵參湯。

  李衛國也在旁邊照應著,一隻胳膊將高教授稍微扶起來點,然後另一隻手幫著捏開嘴巴。

  於此同時,李衛國也緩緩地將白光輸送到高教授體內,幫他調理五臟六腑。

  在李衛國的感覺中,高教授的身體,就像是接近乾涸的河床,所以對白光的消耗非常大。

  不過既然選擇了救人,李衛國也就不會吝嗇。

  等到半碗參湯餵完之後,又把高教授放平,讓他躺下來,李衛國也出了一身汗。

  其實高教授並沒有患上什麼要命的病,就是身體長期透支,幾近油盡燈枯的程度,沒準通過這棵老山參的滋補,真能把命救回來。

  留完醫囑,鄭大夫還要回單位值班。

  秦教授和李衛國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也一同告辭,嘴裡還安慰了家屬一番。

  李衛國則把野山參留下,高尚還向他要聯繫方式,李衛國擺擺手,表示明天還會再來探望。

  出了大雜院,幾人坐到車上,回農大的招待所。

  李衛國先把秦教授送回家,下車的時候,秦教授輕輕拍拍李衛國的肩膀:「小李,我還有一年半就退休了,到時候可以去你們那裡繼續工作嗎?」

  沒等李衛國回答呢,田大貴使勁拍了下巴掌:「老秦啊,你要來,俺們歡迎還來不及呢,哈哈哈。」

  「好,那就一言為定!」秦教授使勁點點頭,夜幕中,他的面龐無比堅定。

  他倒不是因為高薪待遇,只為那一棵野山參,在他眼中,代表的是一顆赤子之心。

  李衛國也不由大喜過望,對農機具廠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回到招待所,鄭先農也來看望李衛國等人,還領來幾名同學。

  李衛國也就在食堂那邊弄了點花生米啥的,跟大夥邊喝邊聊。

  第二天上午,李衛國他們又去了高教授家裡,進門一瞧,只見高升正給父親餵小米粥呢。

  高教授已經醒了,氣色也好了許多,但是還非常虛弱,只是朝李衛國點點頭,然後就緩緩閉上眼睛。

  剛才鄭醫生已經來過一趟,給老高號脈之後,鄭醫生也嘖嘖稱奇:高教授體內,已經重新恢復生機。

  雖然還很弱,但是只要精心調養,身體肯定可以慢慢恢復,也就是三五個月的事兒。


  鄭醫生行醫多年,也是第一次見證這種奇蹟,他只能把這個歸功於那株野山參。

  正因為如此,高教授一家人,自然把李衛國當成了救命恩人。

  事實也確實如此,要不是李衛國出手,高教授也不可能這麼快就起死回生。

  李衛國他們坐下喝了一杯水,然後就起身告辭。

  高尚已經給父親餵完小米粥,跟著出來送客。

  到了院子裡,這個小伙子再也忍不住,抓住李衛國的胳膊,泣不成聲:「李大哥,救命之恩,我們一家無以為報,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我聽說李大哥你們要建農具廠,等我照顧父親一段時間,然後我就去你們那裡報到。」

  李衛國一問才知道,高尚也是子承父業,學的工程機械,前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家電機廠當技術員。

  也行,老高暫時沒請到,請一位小高也不錯。

  李衛國也點點頭:「先不急,我們的廠子還沒影呢,怎麼也得來年才能搭起架子,這段時間,你就好好照顧老爺子就成。」

  「還有,你也可以幫我們聯繫一下你的同事和朋友同學這些,我們廠子薪水還是不錯的,像你們這種技術員,月工資最少二百塊錢,要是像你父親那種級別的,月工資最少五百塊。」

  這話把高尚都聽得一愣一愣的,他現在的工資,才定到三十八塊五,感覺就不少了。

  他本來是抱著報恩的想法,才要去幫李衛國工作的,可是現在看來,好像真不錯。

  高尚望著李衛國遠去的背影,心中已經暗暗下定決心。

  李衛國他們沒啥事,就逛了一天的商店,給家人買了不少東西。

  轉過天來,李衛國又去了軸承廠一趟,這邊是關係單位,既然來了,當然要去登門拜訪。

  再說了,以後很可能還會在業務方面進行一些合作。

  春城這邊,別的不敢說,那些退休的高級技工,一抓一大把。

  因為實行接班制,有些老工人退休都比較早,五十剛出頭,照樣年富力強,要技術有技術,要經驗有經驗,李衛國希望多招攬一些,讓他們能繼續發揮餘熱。

  軸承廠的於長水看到李衛國,也不由得喜出望外,他五月節前,去過一趟大饅頭屯,運了兩車雞蛋鴨蛋回來。

  可惜那個時候李衛國沒在家,沒見著面,這下可逮住人影了,說啥也不放李衛國他們走,非要在市里多玩幾天,他也好盡一盡地主之誼。

  李衛國哪有時間啊,把給於長水帶來的山貨留下,然後叮囑他幫忙尋找合適的工人。

  「待遇這麼好,哈哈,國子兄弟,要不我去你們廠子得了。」於長水嘴裡開著玩笑,但是那股子羨慕,還真不是假的。

  李衛國擺擺手:「於哥你就別跟著摻和了,也不能全找工人,像是銷售人員,也幫我們踅摸踅摸。」

  「國子你就放心吧,你真想要,我們軸承廠好幾百號退休職工,我都給你領去,拄拐棍的要不?」於長水說啥也沒放李衛國他們走,招待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李衛國也算是基本完成了此行的任務,回到農大,正式跟韓教授和秦教授他們辭行。

  校方又挽留了一天,余校長等領導又再次宴請,因為田大貴捐助的五十萬元,已經打到農大的帳戶上,真金白銀,一分不差。

  下邊各個院系也開始蠢蠢欲動,擱淺的研究項目,也是時候重新申報啟動,一股學術風暴,在農大悄然颳起。

  而田大貴則功成身退,美滋滋地開著小轎車,踏上歸途。

  車上除了李衛國和王燕之外,還多了一位客人,就是省報的陳露記者。

  陳記者是來進行深入採訪的,力圖在報紙上全面展示田大貴的風采。

  她和王燕坐在後排,聊得很是投機。

  兩個女人,除了事業,聊得最多的當然是家庭。

  當王燕詢問陳記者家裡情況的時候,陳記者臉上的神色很是複雜,嘆了口氣道:「我現在是單身。」

  結果車子猛的一拐,差點開到溝里。

  坐在副駕上的李衛國驚出一身冷汗,他瞧見田大貴開車不大專心,總惦記著從後視鏡里瞄人家,於是就連忙和大貴叔替換一下。

  李衛國瞧出來了,大貴叔對人家陳記者好像有點啥想法,所以聽到人家現在單著呢,心裡有點激動,沒控制好方向盤。


  想想大貴叔都四十了,還是光棍兒,也怪可憐的。

  這兩年也不是沒有給大貴叔介紹對象的,有農村的,也有縣裡的,不過都沒成。

  李衛國知道,大貴叔好歹也是見過世面的,所以一般人他還瞧不上。

  想不到啊,他對這位陳記者竟有點一見鍾情的意思。

  下午一點多鐘,小轎車就開進罐頭廠院裡,正趕上下午上班點兒,工人們大都騎著自行車,陸陸續續從大門進廠。

  李衛國把車停在辦公室前面:「陳記者,到站了,這就是我們的罐頭廠。」

  幾個人從車裡下來,先直奔食堂,中午飯還沒吃呢。

  「大貴叔,國子,王點長,你們總算是回來啦。」徐明亮聞訊迎了出來。

  因為在龍江那邊開設兩家分廠,所以像是高大林和王軍他們,都派出去了。

  李衛國和徐明亮打個招呼,然後介紹道:「亮子,這是陳記者,這次大貴叔給農大捐款,陳記者特意來採訪的。」

  「大貴叔,你這是要上報紙啦!」徐明亮也知道捐款的事,嘴裡開著玩笑,「大貴叔,有五十萬,能買多少報紙,糊一輩子牆都用不了。」

  田大貴也呵呵一笑:「那能一樣嗎,你小子少貧嘴,趕緊安排飯菜,俺們都餓得前胸貼後背啦。」

  食堂的大師傅也不敢怠慢,很快就給炒了四個菜,主食是中午蒸的白面大饅頭。

  田大貴還真餓了,抓起一個大饅頭,使勁咬了一大口,然後才想起來讓客:「陳記者,在俺們這別外道,中午先對付一口,晚上再弄點好的,給你接風。」

  「這已經很好了。」陳記者看看桌上的四菜一湯,笑著點頭,這年頭,一般人家,也就是一菜一飯。

  吃完飯,陳記者就在王燕的陪同下,在廠子裡進行各種採訪。

  李衛國瞧著田大貴也要跟著,就連忙將他拽住,等王燕他們出屋之後,李衛國這才笑道:「大貴叔,你看陳露記者咋樣?」

  「挺好的,說話辦事都乾脆利落。」田大貴回道。

  騰地一下,田大貴臉紅脖子粗的,嘴裡支支吾吾:「國子,人家是大學畢業,又是大記者,能瞧上俺才怪涅?」

  「大貴叔,咱可不能妄自菲薄,您是外國戶口,這年頭,二十多歲的大姑娘,找外國老頭的都有,就為了出國。」徐明亮也在旁邊溜縫。

  田大貴瞪了他一眼:「滾一邊去,人家陳記者可不是這樣的人。」

  「瞧瞧,這還沒怎麼樣呢,就護上了。」徐明亮笑嘻嘻的,也沒個正型。

  李衛國則認真地說道:「大貴叔,等採訪完了,我叫王燕給問問,萬一人家陳記者沒意見呢,再說了,大貴叔這條件也不錯,外商的身份且不說,還有錢,關鍵是本性淳樸,一直都沒結過婚,純小伙兒。」

  「啥小伙啊,都快成老頭兒啦。」田大貴繼續面紅耳赤地說著。

  「那也是純純的老小伙。」徐明亮又在旁邊溜縫。

  田大貴使勁一揮胳膊:「你遠點扇著,人家陳記者在春城上班呢。」

  「瞧瞧,大貴叔你還是動心了,工作的事兒好辦,要是陳記者樂意,就調到咱們松江縣唄。」徐明亮也瞧出來了,大貴叔這次是真動心了。

  李衛國也不由分說:「大貴叔,你就別管了,只要陳記者樂意,這事你就請好吧。」

  晚上的時候,他找了個機會,把這事跟二嫂透露了一下。

  王燕也很是支持,等到第二天採訪結束,就跟陳記者單獨聊起這事。

  對于田大貴的身世和經歷,陳露已經了解,都是成年人,完全能夠理性地對待。

  她承認,自己對田大貴頗為傳奇的經歷很感興趣,也不討厭這個人。

  王燕也看出來了,陳記者的態度是不贊同也不反對,於是就拉著她的手:「那就先多接觸接觸,彼此多增加了解。」

  其實也就跟年輕人搞對象差不多,先處著唄。

  這時候的人都比較靦腆,陳露也不好表態,王燕就乾脆利落地把事情確定下來:「陳姐,那就先這樣,走,上食堂吃飯去。」

  晚餐還是比較豐盛的,因為明天陳記者就要回春城。

  李衛國和王燕對了對眼神,看到王燕微微點頭,李衛國心裡就有數了,於是笑著說道:「大貴叔,你明天開車,送陳記者回春城。」


  「啊,咱們明天不是還要找縣裡,給農機具廠找塊地方嗎?」老田心眼實,沒反應過來。

  李衛國在桌子底下用腳扒拉他一下:「大貴叔,這事不用你,王燕和亮子他們就能辦,你把陳記者照顧好就成。」

  田大貴也反應過來,一個勁點頭。

  農機具廠的籌建,也提上日程,縣裡肯定沒意見,巴不得的呢,一家工廠,能解決多少就業問題啊。

  李衛國的計劃是,就在罐頭廠北面建廠,反正後邊都是荒甸子,正好適合。

  第二天,田大貴開車出發,李衛國也就在道邊等車,他準備搭乘送魚的四輪車回村。

  建廠的事就交給王燕和徐明亮負責,啥事都得鍛鍊,像是王軍和高大林他們,現在也都能獨當一面。

  李衛國站在路邊,朝對面望望,正好看到幾輛車開進秋田野菜廠,然後就看到許久未曾見面的秋田正人陪同著幾個人,從車裡出來。

  除此之外,還有縣裡的幾位領導,劉縣長也在其中,正好劉縣長瞧見路邊的李衛國,便招手把他叫了過去。

  開春的時候,秋田野菜廠收購金盾凍菇,做了一筆虧本生意,之後他們就偃旗息鼓,這幾個月,也沒敢再收購山野菜和其它山貨,李衛國還以為秋田要黃攤子呢。

  看到秋田陪著的那幾個人,都是陌生的面孔,李衛國估摸著,秋田正人可能是撐不下去,準備找接盤俠。

  李衛國看到秋田正人目光不善,倒是毫不在意,還朝對方招招手:「秋田先生,好久不見。」

  秋田正人冷哼一聲,根本懶得搭理李衛國,而是用日語招呼那幾位客人,在他們這裡,李衛國是最不受歡迎的客人,其次就是田大貴。

  李衛國本來也是過來找劉縣長的,就把田大貴準備成立新廠的事情,向劉縣長簡單匯報了一下。

  果然,劉縣長聽了眼睛一亮:「那當然好啦,新廠子是哪方面的?」

  這兩年,田大貴的罐頭廠沒少出口創匯,縣裡也跟著沾光,在市里都出名了。

  「準備建立一個農機具廠。」李衛國據實回答。

  生產農機具,劉縣長不由得一愣:這個好像跟出口沒啥關係吧?

  商業局的趙局長也在場,他原本就和田大貴的罐頭廠有點齟齬,一聽李衛國這話,就毫不客氣地說道:「生產農機具啊,是肯定沒法出口的,估計除了非洲那邊,剩下的誰不比咱們這先進。」

  「本來也不是為了出口,主要是想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做點貢獻。」李衛國覺得這些領導的口味都太高了,真以為出口創匯像喝涼水那麼容易呢。

  趙局長咂咂嘴:「農機具跟你們罐頭廠好像不沾邊,小李同志,我覺得吧,你們還是應該多在山貨和農副產品上做文章,就像秋田先生,把山野菜生意都讓給你們,然後開始轉行進行農產品加工,一會兒你可以品嘗一下,很好吃的。」

  李衛國眨巴眨巴眼睛:原來秋田這老傢伙看到在山貨領域裡競爭不過,開始轉產了,倒要看看,他弄出了什麼好東西。

  於是李衛國也就混跡其中,跟著一起去了樓上的待客室。

  秋田正人自然也瞧見人群里的李衛國,卻並沒有下逐客令,目光之中,反倒帶上幾分幸災樂禍,準備一會好好給他一個驚喜。

  眾人到了會客室落座,有人獻上茶,然後就有人端上一個精緻的盤子,裡面盛放著一枚枚小圓餅。

  秋田正人臉上帶著幾分得意,鞠躬道:「請諸位品嘗。」

  這不是雪餅嗎,李衛國當然一眼就瞧出來,還以為秋田搞出來什麼好東西呢。

  雪餅進入國內比較晚,是米果的一種,其實在六十年代就已經成型。

  尤其是島國那邊,比較受兒童青睞,不過那邊叫仙貝。

  李衛國大致搞明白秋田正人的套路:利用這邊大米和其他原料以及人工都比較低廉的特點,生產低價雪餅,然後運回島國那邊出售。

  不得不說,這小算盤打得不錯。

  而且等到華夏這邊的經濟再發展兩年,雪餅的受眾面也會逐漸加大,秋田也可以在這邊銷售撈錢。

  就像後來寶島那邊的蔡老闆,就是從島國那邊引進的技術,生產雪餅,試問從那個時代長大的孩子,小時候誰沒饞過雪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