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書櫥李二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6章 書櫥李二哥

  看似聲勢浩大的爭論,最後頗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

  趙官家沒有貶謫任何官員,同樣也沒有特意去褒獎誰。

  然而那幾個侍郎雖然沒有被貶謫,卻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已經到頭。而李申之雖然沒有被褒獎,卻已經得到了最大的褒獎。

  新科進士成為朝會的主角,這還不算殊榮嗎?

  就像某為畢業生在答辯會上,為專家們答疑解惑,沒有比這個更加凡爾賽的了。

  隨著幾位相公們的「附議」,一場爭論暫時落下了帷幕。

  接下來再無人提出反對意見,再有人發表言論,也不過是對無敵五策的實施細節展開了些許討論。

  討論得氣氛很友好。

  比如說,有人問如何選拔軍官的問題,選拔的標準是什麼。

  因為李申之的模塊化練兵中包含了模塊化軍官訓練。

  其實也不能叫軍官,應該叫基層軍事指揮官更為貼切。他們並沒有身份上和待遇上的特權,是作為預備軍官,負責五十以下建制的常規軍事動作指揮。

  大概相當於現在的班排長。

  關於這一條,大部分人都沒有興趣,那些有著從軍經歷的人才會感興趣。

  李申之說道:「非戰時緊急狀態下,提拔軍官之前必須集中培訓,考核合格的方能提拔。」

  宋人為何會鄙視軍人,還不是因為那些賊配軍們沒文化,又野蠻嗎。

  想讓軍人有文化,還得靠讀書。

  既然新科進士們沒人願意上陣打仗,那就讓會打仗的人去讀書。

  讓軍人讀書,其難度無異於讓文人去打仗。像岳飛這樣自發地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武將,堪稱鳳毛麟角。

  於是乎,李申之想到了這樣一條硬槓槓,強迫武將們去讀書。

  其實讀書也不複雜,無非是讀一些開蒙的儒家經典,讀一些基礎的兵書罷了,並不要求他們如科舉一般學得那麼深入。

  有教無類,把不知禮儀的蠻人教化成知書達禮的文明人,這不正是儒家聖人孔夫子一生所最求的理想嗎?

  這樣的觀點一拋出,李申之立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再無人反對。

  至於皇家科學院就更簡單了,非有功者不得提前升官爵。

  具體操作如下:皇室子弟,只給一個基礎的待遇,然後隨著年限和功勞逐級提升,跟士大夫的官級一樣,逐級提拔。

  這樣一來,既給皇室子弟們找了事情干,又能限制他們提拔的速度,削減朝廷的支出,皆大歡喜。

  而對於那些只想著躺平的皇室子弟們,也並沒有剝奪他們太多的好處,只需要按照年限熬資歷便成,該有的享受還會有,只不過能夠達到的高度比以往要低一些,依然可以保證他們錦衣玉食的生活。

  至於功勞的評定由誰主持,這是官家需要權衡的事情。

  可以想見,由誰來評定皇家科學院的研究成果,誰就掌握住了宗室子弟們的命脈,必定是一個極容易腐敗的職位。

  李申之不在乎這麼多,他只要科學院這個架子搭起來,就有無數種方法實現自己的目的。

  李申之想要的皇家科學院,是一群有錢、有閒、有才的人組成。

  宗室子弟中從來不乏這樣的人。他們不在乎金錢,卻又極度渴望著實現自身價值的人,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家,而不是一群為了名利刷論文的學術民工。

  李申之無法給他們提供為官為將的機會,那就通過別的方式,讓他們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

  討論到最後,大家仿佛忘記了這裡是科舉的殿試,還以為是一場朝會呢。

  還是趙官家宣布李申之為狀元時,眾人才幡然醒悟過來。

  眾人對李申之當狀元的結果絲毫沒有異議,李申之的光芒實在是太過耀眼,以至於在場的官員從來沒人敢把他當成一個職場新人。

  而新科進士們,更是覺得難望李申之項背,大家仿佛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甚至於有些侍郎尚書們,還生出了抱李申之大腿的心思。

  李申之自穿越以來,一直在處心積慮地想抱一條堅實的大腿,沒想到最後自己反倒成了大腿。


  李申之是狀元,韓平是榜眼,范成大是探花。

  陸游以第四名,屈居二甲進士之首。

  不過比起他原本落榜幾十年的命運,已經堪稱逆天了。

  當趙官家對新科進士們訓詞之後,問他們有何志向的時候,韓平拱手出列,奏道:「陛下,學生請求前往應天府任職,去最艱苦的地方,最需要人的地方,為朝廷效力。」

  韓平主動請纓去應天府,倒是有些出乎趙構意料,更是讓李申之有些感動。

  趙官家沒有立刻答應,而是微笑著問道:「你們之中,還有誰願意去應天府?」

  陸游、范成大、杜陶等一種好友立馬出列,說道:「學生願往。」

  緊跟著,黃庭,還有臨安府學之中被李申之照顧多時的寒門學子也跟著出列:「學生願往。」

  趙構稍候了片刻,才贊道:「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你們都是我大宋未來的棟樑。」

  領導的話,聽聽就算了,千萬別當真。

  要不然過上幾年沒有成為朝廷的棟樑,還會覺得對不起官家嗎?比如李申之當了幾十年的接班人,最後也沒有接了誰的班,反倒成了個社畜。

  這些願意跟著李申之去應天府的人,全都是因為李申之的個人魅力,以及他所描繪出的美好前景,並不是趙官家畫的大餅。

  那些沒有出列表態的人,才是正常的選擇。

  能進翰林的沒人願意外放。能外放在富庶之地的媒人願意去偏遠地區。能去偏遠地區的,沒人願意去戰區。

  應天府便是偏遠的戰區,去那裡是下策中的下策,這些新科進士們不願意去,無可厚非。

  趙官家自然知道,所以他給了李申之足夠的支持。

  只見趙官家心情大好,說道:「朕以為,主動請纓去應天府的士子們,應當另眼相看,我看就讓他們從知縣做起,不知相公們以為如何?」

  趙構這是給李申之找幫手了。

  大縣的知縣,都是正七品的級別,小縣的知縣至少也是正八品起步。

  除了入翰林之外,那些二甲甚至三甲的進士起步做知縣,已經算是頂配起步了。

  大多數下放的進士們,都會以從八品的縣丞起步。

  這樣的配置,對於別人來說,算是很大的恩賜,但是對於一甲進士李申之、韓平、范成大,以及二甲頭名陸游四人來說,便算不上什麼驚喜了,即便是沒有特殊的恩賜,他們也會有這樣的級別。

  對於他們四個人,趙官家還有別的賞賜,這是後話,還需要與相公們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太低的話顯不出官家的恩惠,太高的話又會過猶不及。具體該如何定奪,就看翰林學士們的水平了。

  「賜新科進士羊肉湯一碗。」隨著內侍的一聲宣布,殿試到達了高朝。

  所謂的「蘇文熟,吃羊肉」說得就是這一刻。

  只要練熟了三蘇的文章,就能考中科舉。只有考中了科舉,就能吃上羊肉。

  在宋人的飲食習慣里,吃羊肉是一項非常高級,非常有儀式感的活動,羊肉高昂的價格就連官家都無法經常享用。

  單論餐桌上的地位,羊肉比牛肉高多了。

  這碗羊羹,其形式重於實質。

  官家的大鍋飯,向來不會好吃。不過今天的羊羹至少放了些調味品,比祭祀時的胙肉好了不知多少倍。

  等散朝之後,還有官方組織的一次宴會,這次才是真正的同學宴。

  再往後,各位新科進士們會榮歸故里,帶著官家的賞賜和榮光,風風光光地回鄉。

  尤其是狀元回鄉,將是一件十分盛大的事情,也是一件十分莊重,需要嚴陣以待的官方活動。

  在宋朝人的觀念里,一個地方如果出了一位狀元,那是文曲星降世。

  而文曲星的成長,會攫取當地的靈蘊,進而會導致當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

  所以當狀元回鄉之後,當地的官員需要帶領鄉老舉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動。

  李申之的老家在福建,可是他馬上就要西行去陝州,轉而去應天府任職,沒有時間到福建跑一趟,於是官家以李申之臨安府學學子的身份為由,把臨安當成了李申之的家鄉。


  臨安城裡藏龍臥虎,出個別文曲星不會對都城的風水有太大的影響,只委派了臨安知府例行搞了一次祭祀活動便了事,這是後話。

  科舉之後還有許多活動,比如官家會賞賜新科狀元一匹高頭大馬,騎馬戴紅花遊街。

  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臨)安花」,昔日種種不堪全都過去,從此以後就是光明的未來。

  當然了,這一切以顯擺為主的活動,對李申之來說全都索然無味,他肩上的擔子太重了。

  拋開長遠的擔子,就說眼前,李申之也有一件要緊事需要辦,回家。

  卻說李申之散朝之後,急匆匆地趕回了家,因為老家來人了。

  李宗之,李申之的二哥,李綱的二兒子,從老家趕來了。

  他是在老家收到了李維的信,連年都沒有過好,便急匆匆地趕來臨安。

  臨安城的李府他也曾經住過一段時間,對臨安城頗為熟悉。

  要說李宗之,也是個小小傳奇人物。

  他也繼承了李家優良的學霸基因,小小年紀便展露出神通天賦。當他還沒有考中科舉的時候,就在家鄉開館收徒,學徒最多的時候有好幾百號人,堪稱聲勢浩大。

  李宗之學問了得,諸子百家經典張口就來,隨便怎麼問都難不倒他,人稱「書櫥」,意思是他的腦子就和書櫃一樣,什麼都有。

  李宗之到了臨安也沒停歇,而是趕緊讓二叔李維派人去喚李申之,說有要事相商。

  李申之接到了消息,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趕了回來。

  或許是源自血脈中的聯繫,李申之見到這位從未謀面的哥哥,感到非常地親切。

  那種親切,就像是小時候經常照顧自己的大哥哥一樣,讓他很有安全感。

  李宗之使勁拍了拍李申之的肩膀:「你小子,可以啊,竟然考中了個狀元!」

  李申之當初是出了名的紈絝,大家對他的期望並不甚高,空有一個好腦子,就是不好好讀書,只要能中個進士就不錯了。

  沒成想當初不成器的小兄弟,現在竟然搞出了這麼大的動靜,他這個當哥哥的是真心高興。

  也只有他這樣的哥哥,才會不論李申之是什麼樣的身份和地位,都始終把李申之當做沒長大的弟弟。

  那種深藏於內心愛護之情,沒有刻意表露卻又無處不在,才是最讓李申之溫暖的感受。

  李申之一邊拉著二哥的手往裡走,一邊問道:「二哥這麼急著喊我回來,可是有什麼要緊事嗎?」

  「倒是耽誤你了些。」李宗之先是抱歉,沒有讓李申之好好享受狀元的榮光,繼而說道:「我先是收到二叔的傳書,從老家趕來。快到臨安的時候,又接到了官家的口諭,說是讓到什麼『皇家科學院』里任職。為兄一打聽,才知道這『皇家科學院』是你鼓搗出來的東西,便急著把你喚回來,詢問一二。」

  李宗之先是說了一通,稍微停頓了一下,怕李申之誤會他想要推諉這個差事,解釋道:「八郎且放心,這趟差事我定會接下,只是不知你的目的所在,怕赴任之後壞你的事。」

  李申之在臨安城的所作所為,早已傳回了老家。且不說他高中狀元,光是幹掉秦檜這個大奸賊,就足以讓李申之光耀門楣,成為福建李氏的榮光了。

  李宗之此番前來,同樣帶著家族的使命:全力支持李申之。

  「二哥言重了,狀元不狀元的,不過一些虛名罷了,兄弟並未放在心上。」李申之先打消了李宗之的疑慮,繼續說道:「好叫二哥知道,這『皇家科學院』還未建立,只是籌備階段。兄弟建言設立此處,實則有大用處。既然官家拔擢二哥在皇家科學院中任職,也好叫哥哥知道些底細。」

  緊接著,李申之把自己設立皇家科學院的初衷和目的陳述了一遍,連帶著對宗室子弟的看法也細細說了一遍。

  李宗之一言不發,認認真真地從頭聽到尾,就連當初聽夫子講課時都未如此認真。

  良久,李宗之說道:「八郎是真的長大了,竟然有如此胸懷天下之心。若是此事能成,八郎堪稱當朝聖人。」

  當年李綱被貶謫得到處遊蕩之時,正是李宗之始終陪在身邊,看遍了底層百姓的艱難困苦。而李申之的皇家科學院,其中一項最大的研發任務,就是解決百姓生活中的難題,並推廣之。

  李宗之離席站起身,朝著李申之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八郎放心,為兄一定為你管好這個皇家科學院。」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