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舊法新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1章 舊法新用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小和尚李修緣一語驚醒夢中人。

  「這個辦法不錯。」李清照拍手叫好:「和尚們為了宣揚佛教,時常免費散發經書,還順帶著贈送一些小物件,百姓們趨之若鶩。」

  這個辦法……果然好!

  李申之仿佛已經看到,老頭兒老太太們開始奔走相告「好消息」,呼朋喚友地連夜聯繫好夥伴,第二天去哪裡排隊領雞蛋去。

  宋朝果然是商業氣息最濃的一個朝代,一千年前創造的套路,都二十一世紀了依然被人玩得飛起。

  陸游問道:「此法雖然不錯,但是佛門的經書用的是雕版印刷,都有現成的雕版。咱們想要散布謠言,一時之間去哪裡搞雕版呢?」

  「這還不簡單。」李申之笑道:「活字印刷唄。」

  活字印刷在北宋時期就出現了,南宋時期更加地成熟發達,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不料,李清照、李修緣和陸游三人,齊齊搖頭:「不妥。」

  「為何不妥?」李申之有些不解,難道活字印刷與自己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嗎?

  確實不太一樣。

  陸游解釋道:「活字印刷用的是陶泥燒塊之後做的活字,印上百十張之後效果便下降,需要更換字塊。好一些的活字能印上千張,已經是極限了。咱們要想靠印字發書來造謠秦檜,所印之數不下萬冊,整個臨安城沒有哪個作坊有這般能耐。」

  泥活字通常用來印族譜,或者是報紙,每一套版印的數量有限,最多百十套,泥活字足以應付。

  比如印族譜的工匠,就用一些質量稍差的泥活字,用來控制成本。若是有損壞的泥活字,再塑一塊便是。對於一些常用字,或者是姓氏的字,通常都會預備上百塊。

  泥活字畢竟是泥做的,印刷的數量多了,會導致印面長時間浸染在油墨中,水、墨、油便會慢慢地滲入泥中,造成字跡模糊,甚至泥活字直接崩裂。

  那些能印上千次的泥活字,只存在於皇家之中。

  要是這麼算的話,活字印刷確實行不通。

  李申之忽然靈光一現,問李修緣道:「那佛經是如何印那麼多的?」

  佛經既然能免費發放,肯定造價不會很高。那麼具備智慧的佛教,斷然不會亂花錢,還沒宣揚佛教,先把自己給窮死。

  李修緣說道:「印佛經用雕版印刷。」

  「呃……」李申之覺得自己還是孟浪了些。

  事實上,在現代列印技術成熟之前,雕版印刷一直是印刷界的主流,就連鉛字印刷都沒能徹底幹掉雕版印刷。一套雕版的印刷數量都是千次起步,高的甚至可以印刷上萬套,成本比活字印刷低了不知多少倍。

  於是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有了自己的分工。活字印刷用於內容靈活多變,發行量少的印刷品,比如家譜、報紙、考試小抄。雕版印刷用於內容固定,發行量大的印刷品,比如經書,佛經,四書五經,古籍等等。

  到了現代,宋代印刷的各種古籍是華夏文明的主要保存著,其印刷業之發達可見一斑。若是某一套古籍能找到「宋刻本」,其可信度要遠遠超過面目全非的「四庫本」。甚至於碑刻的拓本,也以「宋拓本」最優。

  然而雕版印刷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製作麻煩。

  偏偏李申之要的,是兩者的結合體,既要內容靈活多變,又要數量大。

  怎麼辦?怎麼辦?

  李申之手指敲擊著桌子,必須要趕緊想出個辦法來,要不然岳銀瓶那虎娘們兒又要搞刺殺去了。

  「有了!」李申之眼前一亮,說道:「既然泥活字的使用次數有限,為何不搞銅活字?」

  「這……」在坐的幾個文人面面相覷,仿佛看傻子一樣看著李申之。

  陸遊說道:「有造銅活字的功夫,還不如造雕版呢,還能更快一些。」

  李申之聞言,點了點頭:看來銅活字完全可以滿足印刷數量,只是製造工藝上有些麻煩而已。

  眾人看他面露喜色,不僅沒有被陸游嚇倒,反而開心地點頭,有點擔心他是不是魔怔了。

  李修緣遠觀面色,看到李申之無恙,示意眾人安心,說道:「且聽聽大哥怎麼說。」

  只要李修緣說他沒事,眾人暫時不用為李申之的健康擔憂。


  李申之說道:「咱們印發的謠言,通篇不過百餘字,製造銅活字只需要千枚便可,如此算法可對?」

  李清照對出版業頗為熟悉,說道:「若是編造的謠言只用常用字,文章雖有些難寫,但這些字也勉強夠用。可是你打算怎麼搞銅活字?」

  李清照已經開始為寫文章打腹稿。

  寫一篇文章很難,用規定的文字和規定數量的文字寫一篇文章,更是難上加難,非大文豪無法駕馭。

  恰好李申之身邊最不缺的,就是大文豪。

  關鍵是怎樣才能搞出銅活字來?

  木雕版的雕刻已然非常繁複,更何況在銅上面雕刻。在銅上面雕刻文字,比在木頭上雕刻難了百倍不止,用銅活字豈不是舍近即遠。

  對於李申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在銅塊上刻字,大家持懷疑態度。

  辦法當然有,不僅有,還很成熟。

  「很簡單。」李申之說道:「只需要把石蠟熔後塗抹在銅錠之上,然後在石蠟上刻出文字,將硫酸滴在其上,只需半柱香時間,硫酸便能深入石蠟的刻痕,在銅錠表面留下文字的痕跡。再將石蠟熱熔清洗之後,一個銅活字就造好了。用此法製造,一夜之間便能造出上千枚銅活字。」

  蝕刻法,在現代社會都廣泛使用的雕刻辦法,不僅能用於金屬,還能用於玻璃、塑料等物品,用途非常廣泛,最早出現與十五世紀。

  在李申之看來,十五世紀也好,十二世紀也罷,反正都是古代,想必提前發明出來難度不會很大。

  說完之後,大家並沒有很振奮的神情。

  今晚的第一捧哏陸遊說道:「若真有此法,倒也當用。只是這硫酸是何物?從何處可得?」

  李申之一愣:對啊,硫酸是何物?

  他當然知道硫酸是什麼,H2SO4,理工科出生的他不僅知道這是何物,還知道如何製備這玩意。

  可他不知道宋人如何稱呼這玩意兒。

  就像你明明跟他很熟,卻怎麼也叫不出他的名字。

  李申之拼命地搜索腦子裡無用的小知識,回憶著古人奇葩的命名法則,試探著問道:「硫水?」

  眾人搖了搖頭,表示沒聽說過。

  「璜油?」李申之又換了個說法。

  眾人依舊搖頭,表示沒聽說過。

  李申之不停地鼓勵自己:要相信古代的煉丹術,硫酸、硝酸肯定已經出現了,只不過還不叫這個名字罷了。

  成敗就在此一舉了,一定要想出來!

  這一瞬間,李申之頭髮都掉了好幾根,髮際線隱隱地退後了一毫米。

  忽然,李修緣一拍腦袋問道:「兄長說的可是『綠礬油』?」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