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宰子之名,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5章 宰子之名,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晉國都城,新絳,趙氏下宮。

  趙鞅正在伏案審讀各地呈報上的奏牘,雖然公務繁忙,但他卻並沒有感到半點疲累。

  相反的,他覺得十分愉快輕鬆。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趙鞅最近就遇到了幾件喜事。

  前幾天,宋國大司城樂祁奉宋君之命出使晉國,以加強兩國之間的盟邦關係。

  他奉國君之命前往綿上迎接樂祁入晉,二人相談甚歡,頗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

  不過,如果單單是這一點,還不足以讓趙鞅如此喜悅。

  最讓他高興的是,樂祁居然將隨身攜帶的六十面楊木盾牌作為禮物送給了他。

  六十面楊木盾雖然不是多值錢的東西,趙鞅也看不上這點小利。

  但這卻代表了樂祁對於六卿態度的轉變,宋國的樂氏,之前一向侍奉范氏,然而這次來到晉國,卻主動向趙氏釋放善意。

  趙鞅想到這裡,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

  「看來范鞅這老匹夫不講道義的後果,終於顯現出來了啊!

  范氏的威望降低,而我的威望則穩步提高,再加上天賜的曲轅犁,范氏和趙氏,真可謂此消彼長啊!」

  先前宰予獻上的曲轅犁已經正式投入使用。

  就目前各個城邑反饋上來情況看,曲轅犁的效果居然比董安於等人事先預估的還要好上不少。

  如果曲轅犁能夠大規模投入生產,那麼趙氏開墾荒地的效率必將成倍增加。

  有了土地,就能進一步擴大田畝,開出更優厚的條件去吸引在六卿之中游移不定的民眾。

  而趙氏名下的民眾越多,能夠供養的軍隊也就越多。

  晉國六卿貌合神離久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再次爆發衝突。

  多積攢一分人力,在日後鬥爭中存活下來的機率就越多。

  說到這裡,趙鞅不免又想起了那個在他面前巧舌如簧的儒生。

  他的餘光忍不住瞥向几案的一角,那裡端端正正的擺放著幾本紙質書籍。

  那都是子貢的商隊這段時間從魯國運來晉國售賣的。

  自從趙鞅給宰予和子貢大開方便之門後,他倆手下的商隊便接連不斷的從魯國湧入趙氏封地。

  一開始,他們還只是賣些詩書禮樂之類的普通書籍。

  可到了後來,居然還出現了不少連趙鞅都不曾見過的書籍。

  像是什麼教導小童讀書識字的《爾雅》,

  專門占卜道理的《易傳》,

  描繪上古時期名山大川、異獸精怪的《山海經》,

  別有生趣的數科典籍《九章算術》《周郫算經》,

  講解醫者診斷判病原理的《傷寒雜病論》,

  還有講述了天文曆法的《太初曆》等等。

  趙鞅一開始差人買幾本回來,原是為了當做教導族人教材來使用的。

  但一次閒來無事時,他隨手取幾本來看,誰知這一看,就是通宵達旦。

  想到這裡,趙鞅不免心癢,他放下手頭的公務,隨手抽出還沒看完的《易傳》,剛剛翻開扉頁,就看見前言部分寫著一行小字。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宰予。

  趙鞅見了,忍不住連拍大腿,嘆道:「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詩書禮樂無一不通。宰子我,真神人也!!!」

  趙鞅想到這裡站起身,在屋內悔得四處踱步。

  「我當時怎麼就沒把他留下呢!欸……還是小看了他啊!」

  趙鞅想想,忽然又往案前一坐,拿起筆蘸了點墨正要在竹簡上寫字,可剛寫了一行,又感覺不對。

  宰子我的紙張已經在趙氏的領地上流通,如果我用竹簡給他傳信,會不會令他感到疏遠呢?

  還是差人去買點紙回來,如果因為這點細枝末節,讓雙方產生誤會就不好。

  趙鞅沖門外喊道:「來人。」

  他話音剛落,就看見一個家僕跌跌撞撞的闖入房內。


  「主君!大事不好了!」

  趙鞅皺眉問道:「出了何事?竟要如此驚慌?」

  家僕咽了口口水,滿臉驚懼道:「范鞅剛剛去見了國君,說……說……」

  「他說什麼了?」

  「他說:樂祁奉宋君之命出使別國,然而沒有正式完成使命就私自與您飲酒,這是不尊敬兩國國君的表面,不能不加以懲戒!

  中行氏的中行寅也在一旁幫腔作勢,國君於是就聽信了他們的讒言,讓他們帶人去把宋國使團的人全給抓了!」

  「什麼?!」

  趙鞅拍案而起,一時之間,血氣上涌,竟感到有些許頭暈目眩。

  他看著對面牆上掛著的那面,由樂祁送給他的楊木盾牌,白楊木上描繪的正是一隻展翅玄鳥。

  趙鞅的腦子仿佛觸電一般,他猛然想起了宰予之前對他說的那段話。

  不久之後,將會有玄鳥降臨在趙氏,只不過它帶來的卻未必是福祉,而有可能是災禍。

  但玄鳥並不是引起災禍的原因,真正引起災禍的,是在它身後作祟的熊和羆啊!

  趙鞅喃喃道:「宋國乃是殷商後裔,向來以玄鳥作為圖騰。而范氏和中行氏都是出自荀姓,他們的祖先……」

  說到這裡,趙鞅的手情不自禁地一松,毛筆應聲落地。

  只聽見啪的一聲脆響,趙鞅驚道:「快!火速給我修書一封,傳信宰子我!」

  「領命!」

  僕人正要轉身出門,趙鞅忽然又出聲將他叫住。

  「慢著!」

  「主君?」

  趙鞅思索片刻,喊道:「讓毋恤跟著一起去!」

  ……

  齊都,臨淄。

  一處臨街的小宅子裡,身材矮小的白鬍子老者正端坐在庭院裡,一邊曬著太陽,一邊翻閱著手中的紙質書籍。

  老人念叨著書中的句子,時而像是沉思,時而又像是困惑,但最終還是化為了一絲好奇。

  「豆麥之種,與稻梁殊,然食能去飢。

  豆麥的果實與稻穀小米雖然不同,但吃了都能消除飢餓。

  這話倒不像是魯國的儒生能說出來的,這個宰予真的是孔丘的學生嗎?

  還是說,多年不見,孔丘終於放棄他復興那些繁文縟節的想法了?」

  老人嘴裡正念叨著這些話。

  忽然,他的家門外停下了一輛馬車,從車上下來了一個身材雄壯的中年男人。

  他走到門仆面前問道:「晏子在家嗎?」

  「主人正在看書。他之前吩咐過,如果您來拜訪他,直接進去便是。」

  男人點了點頭,緩緩推開大門,生怕驚動了老人。

  但這點動靜,依然沒有逃過晏子的耳朵,他抬頭看見中年人,立馬撐著蓆子勉強起身道。

  「穰苴啊!你怎麼來了?」

  田穰苴恭恭敬敬的施禮道:「國君……」

  晏子一聽到『國君』這兩個字,就知道肯定沒什麼好事。

  他嘆了口氣,放下書本向門外走去:「邊走邊說吧,國君這次又要幹什麼?」

  田穰苴伴在他的身邊,扶著晏子登上馬車。

  「其實和上次差不多。下面的小吏第一次拜見國君,不太懂禮儀,盯著國君看了好一會兒。

  國君被他看得惱了,便問他:你在看什麼?

  那小吏倒也是個率直的人,竟然直接答道:國君長得實在俊美,所以多看了一會兒。

  您也知道國君的脾氣,聽到這話之後,他怒不可遏,大喊著:非禮!非禮!

  非要把那小吏推出去處死。雖然小吏的行為的確不符合禮儀,但處死也太過了點。

  我們都勸不動國君,就只能請您來幫忙了。」

  晏子聽了,無奈嘆息道:「這本來這只能算是一樁逸聞,如果國君真把人處死了,回頭消息傳到別國,讓他們知道我國的國君遭人『非禮』,還不得被笑話死?

  這個道理,連孔仲尼的學生都明白,為什麼國君就不明白呢?」


  田穰苴聽了,不由驚異道:「您難道也在看宰予的著作嗎?」

  他從懷裡摸出一卷書籍,送到晏子的面前,書籍的封面赫然寫著《尉繚子》三個字。

  晏子看了一眼,道:「這《尉繚子》我雖買了,但仍未讀過。」

  田穰苴笑著回道:「這《尉繚子》的確有不少獨特見解,其中不少段落都對我有所啟發。可惜啊!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真想去見一見這個所謂的魯國儒生。這樣的賢能之士,只能蝸居於魯國這樣的小國,實在可惜了。」

  ……

  吳都,吳城。

  「父親!」

  相國府上,伍封興沖沖地拿著一卷書籍沖入正堂。

  誰知剛進去,卻看見父親伍子胥正與一個面相黑紅的男人相對而坐,彼此暢談。

  伍封見了,趕忙俯身拜見:「孫子。」

  二人齊齊回頭看他。

  伍子胥見他這副莽撞模樣,不免訓斥道:「封啊!你怎能如此失禮?」

  一旁的孫武只是笑著道:「子胥,罷了。」

  語罷,他又望著伍封手中的那捲書籍問道:「這是什麼?」

  伍子胥瞥了一眼,說道:「大概是紙吧。封這小子,出使魯國的時候,曾經帶了一些回來。這東西書寫起來,的確比竹簡方便。」

  伍封聽到,只是笑著將那書籍雙手呈上:「父親!這可不僅僅是紙,而是我之前同你提到過的,宰子我的著作。

  您常說魯國的儒生無一用處,但孩兒想知道,您看完這本書後,難道還能繼續說出這番話嗎?」

  伍子胥聽了這話,只當是兒子和自己較勁,但孫武卻饒有興致的接過這本書。

  封面上赫然寫著《三十六計》。

  只要記住讀者的名字

  不管讀者在世界的哪個地方

  我一定會,去見讀者。

  ——節選自《宰予日記》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