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文以載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1章 文以載道

  李世民執弟子禮,恭恭敬敬地說道:「先生,我此次冒昧前來,不是來請您出仕的,而是仰慕您的學問,特來拜會。另外,世民打算成立一座驪山書院, 將來要成為天下最大的官方書院,廣納天下有才之士而育之。無論貴賤、不問出身,只要學問、人品俱佳,通過書院考核,皆可到書院來讀書,將來再出仕為官,造福一方,使天下之人皆沐浴孔孟之道, 士農工商各安其所,則天下大同也。此書院院正非您莫屬,為天下讀書人計,還請您不要推辭。」

  說罷便長長作揖,十分虔誠恭敬。

  「什麼?你要成立驪山書院,還要請我做院正?」鄭玄有些驚訝地問道。

  這麼多年來,鄭玄顛沛流離,也飽受冷眼,總是被人利用,從來沒被人尊敬,因此李世民提出讓他做這個驪山書院的院正,他的確很詫異。

  「沒錯先生,世民就是想要建立一座新的書院,繼承和傳承儒家經世濟民的入仕思想,為天下培養更多可用之才,正所謂君為輕, 社稷次之, 民為本。書院建立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孔夫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願景,實現天下大同, 進而將孔孟之道發揚光大。」

  見鄭玄有些意動,李世民又不露痕跡的拍馬屁道:「先生學究天人,可謂古今集大成者,學問囊括大典,綜合百家,遍注群經,將今、古文界限打破,達到了經學的融合與統一,由您出山,正好可以將儒學推陳出新,繼續發揚光大呀。」

  鄭玄聽聞後老懷甚慰,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似乎對這個驪山書院的院正十分感興趣。

  其實這也就是李世民抓住了鄭玄的痛點,拿捏住了他的需求,對於鄭玄這樣的學問大家,名利已經不會讓其所動。

  他們最在意的就是學問的傳承,往大了說是將儒家文化繼往開來,發揚光大, 這是每個儒家子弟的使命, 往小了說是讓世人了解自己的學說, 開宗立派。

  再者說了,如果能成為孔子那樣擁有三千弟子,培養出七十二賢人,學說廣泛被人認可和接受,那鄭玄不就是下一個聖人麼。

  李世民將自己真實的目的隱藏其中,讓其不經意間便入彀中,當然了李世民想要建立驪山書院的想法也是真的。

  其實在漢朝無論是漢武帝還是光武帝都極為重視文教,所謂教化萬民。

  西漢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

  東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後,戎馬未歇,即先興文教。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學講堂長十(丈)丈,寬三丈」。營建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漢宣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餘人。

  李世民其實就是想要舉辦科舉的機會,掀起尊師重教的「文化振興運動」,奪天下需要人才,治天下更需要人才,一旦自己培養出源源不斷的優秀士人,那何愁天下不平,國家不興,何愁「貞觀之治」不出現。

  當然了,漢朝官方有著健全的教育體系,只不過到漢朝末年「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沒人重視教育了。

  再者李世民也不好直接接手太學,畢竟太學是漢朝的官方最高學府,雖然遲早都要歸自己,但此時如果貿然接管了,會被人詬病。

  眼下這種一步分兩步走的策略,既穩妥又可行,何樂為不為,等驪山書院成為天下最大的書院之際,恐怕天下早已被自己平定,到時候直接將驪山書院和太學合歸一處,這不是水到渠成麼。

  李世民朝著眾人看了一眼,大家心領神會,徐庶、沮授和田豐等人也一起行弟子禮,恭恭敬敬地說道:「弟子等人,恭請鄭師出山執掌驪山書院。」說著都齊刷刷的大禮參拜。

  這讓鄭玄內心極為觸動,顛簸半生,只為尋找心中的大道。為儒學的光大和發揚奔走四海,可惜各處豪強都將自己當做門面,假意尊敬,實際上為了邀買人心,並不是真正尊重自己,重視儒學。

  「眼下有這樣的機會,自己有什麼理由拒絕?況且大漢官方也一直沒有認可自己,或者說沒人重視自己。」想到此處,鄭玄也不再猶豫,當即說道:「既然大將軍有此決心,鄭某便隨了將軍心愿,擔任這個驪山出院的院正。」

  「哈哈,太好了,有先生出山,這驪山書院必定光耀千古,不下於古之稷下學社啊。」李世民高興地說著。

  有了鄭玄這位經學泰斗的加入,哪怕不站出來明著支持自己的科舉制度,也同樣有極強的吸引力,科舉也可以廣泛的推廣起來。再者一旦建成了這座驪山書院,何愁天下士子不來此讀書論道?

  當即不顧鄭玄反對,李世民親自牽馬墜鐙,親自為鄭玄拉著牛車,橫跨整個長安城,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其帶到了驪山別院。

  這裡原本是一處廢棄的皇宮別院,占地面積近千畝,恢宏浩大,不過後來無人管理,才破敗了。

  而李世民其實早已讓人將這處驪山別院打掃出來,同時花費了巨資將其修繕和改建,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座屬於自己的書院,屬於自己的人才寶庫。

  一開始,眾人還以為李世民這是要大興土木,營建宮殿,開始享受生活了,紛紛是上書勸諫。

  李世民也是被弄得不厭其煩,但也不想過早地解釋這裡的用途,索性也不再理會眾人的勸諫,依舊我行我素,直到今日,眾人才發現李世民提前修繕驪山別院的真正目的了,不經為李世民的深謀遠慮感到萬分欽佩。

  進入驪山別院後,鄭玄早已被這裡山清水秀的環境和寬敞明亮的殿堂深深吸引,這才發現李世民早已提前謀劃,地方都選好了,現在不就只差學生了嗎?

  學生自己還不是多的是,而且遍布五湖四海,自己在邀請三五好友,這書院不就立起來了嘛。

  鄭玄是越想越興奮。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