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將軍百戰壯士死,將功贖罪王平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51章 將軍百戰壯士死,將功贖罪王平盧

  乾寧元年三月十三日

  煌煌大日逐漸朦朧,一抹夕陽高掛在山頭上,意欲回家,血腥的氣息遊蕩在鄄城不遠的宣武軍大營中。

  三三兩兩的士卒不顧自身凝結的血塊,不斷搬運著缺胳膊少腿的雙方屍體。

  高台上,已然沒有了郭慧龍的身影,只有各色號旗飄蕩在空中,以及一旁齊高的「郭」字大纛。

  賀瑰終究是沒有做到歷史名將的斬獲,死在了郭慧龍身前五十六步。

  即使郭慧龍召來的陳大牛所部千餘人沒有及時抵達,賀瑰還是被護纛營絞殺在高台下,連帶著他的五百敢戰士,也一個不剩。

  此戰,宣武軍斬首五百零一人,自身損失一千三百人,損失將校十三人,多是都頭、隊正一級,唯有看顧西台城的滑州軍左一營指揮使嚴安身殞。

  因為嚴安身殞,西台城附近的數營宣武軍直接陷入群龍無首,讓賀瑰輕易撕開口子,突入大營。

  好在經過短暫的慌亂,滑州軍左三營指揮使白禮儀站出來主持軍務,整合了散亂的諸營共兩千八百人。

  派出兩營千人往大營支援,其餘各部在他的帶領下,趁著西台城少了五百人,發起猛攻。

  此時鄄城內的朱瑄被城外三萬宣武軍牽制,沒有辦法派出援兵。

  西台城內有僅剩賀瑰的副將遲鴻德領著五百人,如何受得住白禮儀所部千八百人的猛攻。

  早在戰鬥前,白禮儀就召集諸營指揮使,雖說他們主要是滑州兵,但也不是沒有一點戰鬥力。

  「如今嚴副都指揮使身死,賀瑰撕開我等的防線攻入大營,如果不出所料,一個丟失防線的罪責是跑不掉的。」

  「降職免官都算好的,就怕此戰不利,軍府需要殺雞儆猴,從嚴處罰,我等都不免去那菜市口走一遭。」

  「如今唯有一個辦法可以免去罪責,那就是攻下我們面前的這座台城。」

  「攻下了,將功贖罪,我等繼續享受百畝良田,攻不下,黜奪軍制,剝奪軍戶身份,重新淪為白身,在地里刨食大概就是我們最好的命運了。」

  隨著白禮儀將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掰碎了餵給這群營將,終於是讓他們下了狠心。

  因此開啟西台城攻勢後,這群營指揮使宛如瘋魔,乙種軍隊,打出了宣義等甲種軍隊的聲勢。

  不過短短兩個時辰,滑州兵便將這座不遜色東台城的西台城攻克,己方損失六百餘人。

  而西台城攻克後不久,東台城也在白孝強、白浩元二人的強勢下陷落,剛想逃跑的柳存被宣武軍士抓住,其餘人皆降。

  東台城戰役持續兩天兩夜,宣武軍自身損失了三千餘人,斬首千二百人,俘獲三百餘人。

  東西台城都被宣武軍拔出,朱瑄知道反攻已成奢望,便召回安福順、安福慶兩部。

  等到二部回來後統計,安福順三千步軍損失五百餘人,安福慶的一千騎兵,損失五百三十五人。

  朱瑄欲哭無淚,要知道這一千騎兵是自己僅剩的,不過兩三個時辰,便損失了一半。

  而對面僅是李存遷率領的五百騎,可知宣武騎兵的厲害,不弱於河東、異族、幽州等地的精騎。

  朱瑄自身損失慘重,郭慧龍又何嘗不是呢。

  為了拔出東西二台城,宣武軍在這短短的數日時間,損失四千多人,傷者也有近萬,元氣大傷。

  於是此戰後,兩者陷入詭異的平靜。

  一直等到朱瑾抵達巨野澤附近,被宣武軍游騎發現。

  郭慧龍知道此次取濮州戰役基本宣告失敗,遂引軍而還。

  看著緩緩退去的宣武軍,朱瑄終於鬆了口氣。

  不過月余,自己連損兩員大將,一死一降,且要想恢復被宣武軍搗毀的東西台城,不知道又要靡費多少糧草。

  不過今年總算是被自己給撐過去了,想到這裡,他連忙迎上趕來支援的弟弟朱瑾:

  「瑾弟,真是太勞煩你了,年年都要你帶兵來援,快裡面去,與為兄一同盛飲。」

  一臉風塵僕僕的朱瑾回道:

  「兄長說的哪裡話,且不說我們一母同胞,就說宣武之強,非你我二人聯合不可敵,朱全忠又是一個野心之輩,楊行密膽小。」


  「你我兄弟二人若不守望相助,豈非任由那白奕老小子得了便宜,只是若今後小弟有什麼難處,還望兄長不要推辭啊。」

  沒了宣武軍威脅,朱瑄恢復了往日的豪氣,拉著朱瑾往城內走:「自然,自然,走先飲酒。」

  青州,益都,平盧軍所在,亦可稱淄青軍。

  平盧軍現任節度使乃王師範,為前任淄青節度使王敬武之子,手中握有齊、淄、青、萊、登、棣六州之地。

  再加上齊地自古商業繁盛,加上白氏在此投入大量的資金,開阜通商,依靠海路,盡得遼東、朝鮮、倭國之利。

  雖說當前大唐內亂,群雄並起,軍閥割據,但齊地與朝鮮之地卻顯得十分平靜。

  除了前兩年因為王師範繼任,導致的繼位之戰,基本沒有什麼大災大難。

  依靠朝鮮、倭國,齊地基本不缺什麼,甚至還有餘力向朝廷上供,以換得朝廷支持。

  益都城內,平盧軍府,王師範與眾文武、當地賢俊舉行宴會。

  只見王師範一身錦衣,腰間繫著玉帶,嘴角蓄著鬍鬚,一看就是經常打理,看上去就不像一個軍府之主,而是一州刺史類的文官。

  也確實是這樣,王師範不肖其父,本人極善書法,是有名的藏書家。

  民間言王師範文雅好儒,治理地方得當,頗得民心。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武名不顯,這才有了棣州刺史張蟾的反叛。

  張蟾認為王師範羸弱不能戰,無法守住王敬武的基業,遂反。

  平定張蟾叛亂,驅逐朝廷插入的偽平盧節度使崔安潛後,王師範便盡得平盧軍政大權,自此馬放南山,署理民政,平盧大治。

  「諸君盛飲,此乃本使自倭國購來的倭酒,與本土之酒又有不同,還有朝鮮金兄送給我的參酒,這可是大補之物啊。」

  王師範面紅耳赤,對著堂中的齊地名士不斷勸酒,顯然十分得意。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