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香山居士開南派,沙陀站隊施陰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15章 香山居士開南派,沙陀站隊施陰招

  香山居士,乃白氏名士白居易之名號,白邦翰也正是他的孫子。

  只不過白居易無子,早年有個兒子白阿崔卻因病早夭,後面只得從長兄白幼文那裡過繼了一子,名白景受。

  正是白邦翰的父親,自此承嗣白居易一脈,得堂號「香山堂」。

  而之前在大堂上斥責白奕的杜興國,正是白邦翰的老師,也是白居易的衣缽弟子。

  說到白居易,雖然自從被順宗李誦發起的永貞革新牽連,仕途被阻,官場不顯。

  但其在時白氏少主白慧的支持下,得以立足汴州,並重新在文學、經典一途上做出了一番大事業。

  當時理學初興,汴梁書院所建也不過十幾年,沒有出過什麼大家大賢,僅有的扛鼎者不過韓愈、白居易二人,還是從晉白書院、松溪書院出來的。

  後來韓愈逝世,汴梁書院終於出了一個劉禹錫,但比之晉白書院出身的理學生還是多有不如,故而汴梁書院一直名聲不顯,甚至一度被本土的經學世家壓制。

  以至於天下人只知道理學聖地晉白書院,不知理學還有一處汴梁書院。

  至於松溪書院,並不獨屬於理學,其中各派學說雜糅,算得上綜合書院。

  後來白居易托請白慧得到了理學祖師白同的原稿,終日閉門造車,或遊歷山河,根據自己經歷、經驗終於是得出了自己的理論,著出《香山居士》一書。

  重新注釋了白同的《理學》,儼然自成一系。

  他認為理學生們不應該只是擠破頭,寄希望於踏上中央朝堂的舞台與經學士們爭辯,自上而下的實現理學。

  而應該著眼地方,幫助州縣官吏,發展出自己的基本盤,自下而上,反向影響朝廷。

  於是自此與晉白書院分流,與晉白書院主朝堂,自高而下改變社會形成鮮明差別。

  最後理學生們紛紛根據自己的思考,站隊,北派以晉白書院為主,南派以汴梁書院為主,雖都是理學生,卻互不相讓。

  北派戰場在中央朝堂,政治鬥爭經驗豐富,是朝廷各方勢力爭奪的助力。

  而南派戰場則在地方府衙,治理能力強,能夠有效解決地方矛盾,深受地方刺史、節度使喜愛。

  其中白竹生正是出於北派,雖位居李國昌的幕府中,卻一門心思想要幫助李國昌登上中原舞台,以此實現自己的理想。

  想要通過李國昌影響朝廷,進而影響天下,改變當今動盪不安的局面。

  隱隱有種管仲助齊桓公爭霸,尊王攘夷的內涵。

  咸通十年九月十五日

  雖然白奕盛情邀請李國昌多停留幾日,甚至承諾由宣武軍支付沙陀部三千騎軍在這期間的軍需,但李國昌還是決定北還。

  而在這幾日的宴遊,李國昌不僅打消了白氏對他的擔心,更是通過白竹生拉攏了數位梁派的理學賢士。

  不過白奕對此都心知肚明,並沒有阻止他,甚至還將李國昌看好的都指揮使李兗轉移給他,並送了他百名莫刀士。

  得到李兗以及百名莫刀士的李國昌十分高興,當即任命李兗為振武軍經略使,兼後院兵馬使,統領他的親兵隊。

  並負責組建一支五百人的莫刀都,重用之意不言而喻。

  十月十一日

  孤守濠州城的義軍將領吳迥彈盡糧絕,不得已率部突圍,死於招義,部眾被官軍追兵殺獲殆盡。

  至此,龐勛死後,最後一支成規模的起義軍被剿滅,標誌以龐勛為首的江淮大起義完美收官,以朝廷軍勝利為果。

  除了早已離去的沙陀部等各路藩鎮軍,剩餘的招討軍三萬人在康承訓、張玄稔、馬舉等將領的帶領下班師回朝,獨留神策軍將軍宋留清繳殘匪。

  十一月

  以神策軍為主的招討軍順利班師,聖人李漼派護軍中尉王宗實代替他,前往東門驛犒賞還朝大軍,自己在宮內等待。

  等到犒賞完畢,各軍歸營,康承訓等一行將軍校尉在王宗實的帶領下來到朝堂上,適時群臣皆賀。

  上敕令,康承訓因功出任檢校左僕射、徙節河東節度使、同平章事。

  馬舉因功出任檢校司空,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張玄稔擢為右驍衛大將軍。

  各部皆有賞賜。

  咸通十三年

  因為李國昌太過於親近白氏,致使皇帝李漼不滿。

  加上河東節度使康承訓上書,說李國昌恃功自傲,不受節制。

  因此朝廷下令,轉任李國昌為雲州刺史、大同軍防禦使。

  李國昌稱病拒絕接受任命。

  而自從李國昌拒命後,沙陀部多受康承訓蠱惑,以李國昌有反叛之心為由,意圖殺其奪軍。

  五月二十七日

  沙陀部朱邪尚峰得到康承訓承諾。

  密信中言,若他能夠殺了李國昌,便助他奪得沙陀部首領、單于大都護一職。

  因為白氏對沙陀部、朱邪氏的大肆插手,致使朱邪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侵犯,故而許多族人多有不滿。

  如今康承訓代替朝廷承認他們的地位,只需要奪得沙陀軍權後,驅逐白氏眾人,幫助朝廷掌控代北即可。

  然而事不密,被白氏探子所知,白氏將這消息告知李國昌之子,李克用。

  李克用當即返回沙陀,點齊莫刀都五百人,以及自己的後院親兵都五百人,共千人收捕了叛變的朱邪尚峰等數十人,並將他們的族人全部斬殺。

  隨後馬不停蹄出兵三千,攻打了一同參與此次朝廷密謀,並提供兵力支持的大同軍防禦使段文楚,占據云州,自稱留後。

  唐廷得知後當即任命太僕卿盧簡方為振武軍節度使,會同幽、並兩州之兵討伐沙陀部族。

  不料盧簡方才到達嵐州,軍隊就潰不成軍,李克用趁機占據代州以北的地區,重新掌控了代北。

  而因為沙陀部一事,朝堂上不斷對康承訓進行彈劾。

  最終李漼受不住朝廷議論,出貶康承訓為蜀王傅、恩州司馬,各軍無主,加上朝堂上受到白氏影響爭論不休,征討沙陀部一事因此不得不暫告一段落。

  咸通十四年七月

  李漼在咸寧殿崩逝,時年四十一歲,群臣上諡號「睿文昭聖恭惠孝皇帝」,廟號「懿宗」,葬於簡陵。

  新君由左軍中尉劉行深、右軍中尉韓文約,配合小馬坊使田令孜,擁立李漼的第五子普王李儇即位,年號「乾符」。

  自李儇登基後,田令孜當即被火速提拔為樞密使,從一個小宦官一躍成為四貴(兩樞密使、兩神策軍中尉)之一,掌控內外大權。

  劉行深、韓文約兩人也因為掌控神策軍居中執政,並被同日封為國公。

  而李儇上位後,便更加沒有精力去管控遠在代北的沙陀部,便聽從翰林學士劉允章的建議:

  任命對沙陀部有恩的,原太原節度使李業之子李鈞為靈武節度使、宣慰沙陀六州三部落使。

  又以沙陀部老上司劉沔之子劉延輝徙節河東,出鎮代北以南,撫慰代北。

  並封李克用為大同軍防禦使,用以安撫。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