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橫刀橋頭莫刀將,宣義譙渙國姓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13章 橫刀橋頭莫刀將,宣義譙渙國姓爺

  「吁!!!」

  渙水,蘄縣段,通橋,過了此橋,便是抵達了符離縣境,再往北,便是徐州治所,彭城。

  原本以石條壘築的橋面,此時已經斷成了兩面。

  南面,一片屍山血海,水面上漂浮著密密麻麻的屍首,看穿著,當是義軍中的精銳。

  朱邪赤心勒住戰馬,翻身抵達橋頭,被幾名身強力壯的武士擋住了去路。

  「無妨,讓朱邪將軍進來吧。」

  武士側身,讓朱邪赤心得以通過,便見到坐在橋面上一名中年武士,褪去了衣裳,左右兩名軍士正在為其裹傷。

  右手邊杵著一柄長刀,正是陌刀。

  「陌刀將?」

  那中年武士咧嘴一笑:「是莫刀,非陌刀也。」

  揮退了替他裹傷的軍士,中年武士站起身來,抱拳道:「宣武軍莫刀都左廂列校李兗。」

  一此時已經一頭白髮的朱邪赤心豪爽的大笑道:「朔州刺史,代北軍使,沙陀部朱邪赤心。」

  朱邪赤心審視著李兗的一身傷口,讚賞道:「真勇士也。」

  李兗毫不在意:「將軍妙贊,小人在宣武軍中只是一列校而已,比小人強的,大有人在。」

  「早聞中原諸鎮,唯宣武軍、魏博軍中多勇士,何也。」

  李兗眼睛眨了眨,一點也不臉紅道:「大概燕趙之地、汴宋之地多壯士罷。」

  點了點頭,朱邪赤心言歸正傳道:「此戰能夠抓獲賊首龐勛,你部有大功,既是奕公軍下,某自然會如實上報你部功勞。」

  朱邪赤心沒有說假話,若不是李兗所部百人擋住了龐勛困獸之鬥千人的瘋狂衝擊,等到了朱邪赤心到來,說不定龐勛就此過河遠遁,再難追捕。

  「多謝將軍。」

  擺了擺手,朱邪赤心重新上馬,勒馬回首說道:「相信我們還會再見的。」

  「傳令,班師回營。」

  沙陀騎兵們聽得朱邪赤心之令上馬離去。

  丟棄了此地散落的大部分戰利品,只是拿走了便於攜帶的金銀珠寶,以及龐勛的首級。

  「校尉。」

  看著騎兵毫不留戀的遠去,李兗身後的軍士們面面相覷,指望著他給個章程。

  回過頭又來看著自己的這群兄弟,李兗大笑道:

  「還等什麼,龐勛死了,這場仗也就結束了,我們有著充足的時間打理戰場,滿地的財貨,你們不撿,豈不是便宜了蘄縣的那群人。」

  「謝校尉。」

  得到了準確的命令,這群才下戰場的老兵們笑嘻嘻的結伴開始打掃戰場,將每一具屍體都摸得乾乾淨淨,然後本著良心,將屍體掩埋。

  一個時辰後,通橋南頭,地面上除了一片片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再也沒有一具屍體。

  九月十日

  隨著朱邪赤心攜龐勛首級抵達征討軍在彭城的大營,代表著這場席捲淮河南北,歷時一年零兩個月的大起義正式宣布失敗。

  但雖然明面上的大起義被平息,但暗地裡的小起義卻仍舊沒有停歇。

  不過這種沒有出縣城的小起義顯然得不到朝廷的重視。

  於是唐皇李漼在安排了一些將領留在當地繼續剿滅殘匪後,將從各地調集的藩鎮,在論功行賞後盡數遣回。

  論功,朱邪赤心因為在此戰中立的大功,兼有斬獲賊首龐勛之功,被擢為振武軍節度使,加拜單于大都護,仍為沙陀三部軍使(代北軍使)。

  為了極盡拉攏沙陀部,李漼親自賜其國姓「李」,名「國昌」,預備屬籍。

  而宣武軍列校李兗因為屬於宣武鎮,所以朝廷不便直接敘功,於是僅僅是賜予了其諸多財貨,以及提升了他的勛階為從五品飛騎尉。

  宣武軍府因功擢其為莫刀都指揮使,原都指揮使王恩,調任為宣義軍兵馬使,鎮守毫州。

  沒錯,因為防守壓力太大,保住運河貢道,朝廷不得不將亳州交給宣武鎮駐守。

  如此宣武軍防區便有了汴州、宋州、毫州三州之地。

  本部宣武軍萬人配合寧安衛鎮汴州。


  宣德軍宣仁軍兩部,各一萬人,配合安林衛,鎮宋州。

  新設宣義軍,配合新設譙渙衛,一萬人,鎮毫州。

  如此宣武鎮便有了四萬軍士。

  隨著江淮的平定,各路藩鎮自引兵離去,沙陀部依然。

  汴州城,改名李國昌的朱邪赤心僅帶著幾名騎兵,以及軍司白竹生牽著馬,行走在繁榮的城中。

  而所部三千部眾,皆在遠離汴州城二十里處紮營停頓,防止宣武軍誤會。

  「白軍司,雖然龐勛已死,但餘部吳迥仍舊在濠州城堅守,朝廷這就將我們調回去,好嗎?」

  看著沿路的小商小販,一點也沒有戰亂的跡象,李國昌有點恍惚的問道。

  要知道龐勛之亂,與汴州就隔了一個宋州,騎兵只需要一兩日便可自徐州奔襲至此。

  白竹生雖是文人,但是軍旅之人,又久在沙陀部居住,很難得看到如此繁華景象,顯然很是陶醉眼前昇平的氣氛。

  「節帥多慮了,且不說這吳迥困守孤城,還能堅持得多久,就說宣武軍兵強馬壯,這幾年周近藩鎮也不是沒有動過心思,但百戰百勝。」

  「就連魏博等強藩都不得不將其看作對手,朝廷對動用宣武鎮也是慎之又慎,生怕逼反了他們。」

  「豈敢有宵小敢來此處捋虎鬚?」

  聽著白竹生如此說,李國昌由衷說道:

  「看著這汴州城的繁榮,中原富庶由此可知也。」

  「以往一直以為太原城已經夠大了,今日一見,才知坐井觀天,不外乎如是。」

  白竹生回頭看著感慨萬千的李國昌,說道:「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宣武軍的保護之下,若無宣武軍再次震懾宵小,豈有今日之繁華汴州?」

  李國昌贊同道:「真該如是。」

  隨即又是一記馬匹道:「這都是白氏的功勞啊,若沒有白氏諸君的奉獻,恐怕汴州也就當是如今之洛陽,蕭條萬千。」

  「呵呵。」白竹生不可置否道:「雖是如此,似節帥如此雄才傑人亦是不可少缺。」

  正說著白竹生看著眼前的宛如王府的宅邸說道:

  「到了,此即為梁公所在,亦是宣武軍府。」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