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元璋在西南停留了三個月的時間,除了地方的官吏之外,還接見了數千名百姓,其中有漢人,也有苗人、彝人。

  這一次的老朱,不再是器宇軒昂,疾言厲色,相反,他像個慈祥的老爺爺,和大傢伙聊天,就聊生活的事情。

  衣食住行,兒孫教育,甚至是家長里短,鄰里糾紛,朱元璋都樂呵呵聽著。

  皇帝陛下沒有發表什麼意見,只是耐心傾聽,但即便如此,也足夠了。

  西南之地,化外之民,尤其是那些漢族以外的百姓,他們真切感覺到,這是自己的皇帝,不是單純的漢人天子。

  這位皇帝陛下關心大傢伙,也懂大傢伙。

  其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真正在乎的,永遠都是衣食住行,想的都是一日三餐,能夠吃飽穿暖。

  除此之外,真的沒有太多需要在乎的。

  而朝廷也是儘可能滿足大傢伙的需要。

  朱元璋很明白和百姓們講,要教育扶貧,要發揮本地的優勢……為此老朱還把夏知鳳寫的微積分拿在了手裡。

  「這丫頭是咱大明朝最厲害的人物,比咱這個皇帝老子都厲害!她這本書,有著無與倫比的智慧。現在她人在貴州,大傢伙的聰明才智都是一樣的,你們算是近水樓台……太師,你前些時候,說什麼來的?」

  張希孟笑道:「臣說的是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對!」朱元璋哈哈大笑,「就是這話!咱要告訴你們大傢伙,大明的天下非常非常大……從貴州走出去,從西南走出去,還有遼闊的中原之地,離開華夏九州,還有無窮無盡的疆域。江海遼闊,山河秀美。天高海闊,大有可為!」

  朱元璋勉勵大傢伙,笑道:「咱們雖然生在山裡,長在村子,但是要放眼天下,千萬不要被狹隘的眼光束縛住。好好學習本事,掌握精髓,用知識改變天下,也改變你們的家鄉!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再回頭來看,西南大地,必定要天翻地覆!」

  朱元璋像是個慈祥的老爺爺,鼓舞著年輕人。張希孟也是臉含笑意,他相信要不了這麼久。

  應天等地,已經開始修建軌道馬車,而蒸汽機的技術,也已經有所突破。

  或許再有三五年,就應該有所成就,十年半年,沒準就會有人規劃西南的鐵路,彼時蜀道就會大大改觀、

  而且自昆明開始,向南延伸,輻射整個中南半島。

  至少張希孟相信,在有生之年,他能看到天翻地覆的結果。

  君臣決定動身,返回應天。

  隨著他們一起離開的還有張希孟的長孫,以及楊述的孫女。

  「父親,我和知鳳規划過了,我們大約還要留在貴州一段時間。她還有幾部書要寫,另外還打算聚攏一批學者,把西南的學術根基打牢。然後我們再去別的地方,我準備到處考察一下,沉澱積累,然後再做決定。」

  張庶寧向老爹袒露了心思。

  張希孟臉上含笑,他很贊同兒子徒弟的想法……其實學術研究這個東西,除了要看財力條件之外,最初的布局也很重要。

  就像夏知鳳,以她的地位,只要坐鎮一段時間,必定能聚集起一大批學者,由此就會形成西南的學術中心。

  有了足夠的科研學術能力,整個西南的前途都大有可為。

  未來的大明,肯定不能局限於應天,北平一線,西南發展起來,形成三足鼎立,甚至西北的關中也重新崛起,華夏大地,群星閃耀,齊頭並進,那才是最好的結果。

  而且張希孟也盤算過了,其實大明朝的產業真的沒有必要完全放在沿海。

  雖說海運有著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但是大明朝畢竟內陸廣闊,人口眾多,市場大的驚人。

  在原本的歷史上,華夏是被動打開國門,整個產業是被外力塑造的。69🅂🄷🅄🅇.🄲🄾🄼

  西方的堅船利炮,先到了沿海地區,這些地方出現了工業……隨後為了發展對外貿易,也把工業中心放在了海運便利的地方。

  但是眼下的大明,明顯要靠著自己的力量,發展出工業文明。

  既然是自己說了算,那就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產業布局,滿足的也是自己的國內市場。

  應天和北平,位置得天獨厚,不要多說了。

  西南也不是一點希望沒有。


  因為靠著朱英的經營,緬甸、暹羅、占城,甚至是天竺的孟加拉地區……如此廣闊的地域,豐沛的資源,充裕的人力。

  還有內河航運,可以把這一大片區域,都聯繫在一起。

  這要是發展起來,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張希孟都不敢多想!

  「華夏大地的任督二脈都通暢了,接下來該怎麼走,當真要看下一輩人的智慧了,我也可以安心休息了。」

  張希孟笑呵呵說道,臉上透著欣慰和輕鬆。

  朱元璋看了看他,也笑道:「先生先別著急,鑄鼎華夏,這麼大的事情還沒有結論,你可不能撂挑子。」

  張希孟哈哈大笑,「主公放心,此乃國之大事,臣不會疏忽的。不過臣可說明白了,這是最後一件事,別的我可不管了。」

  老朱忍不住道:「先生,咱從很早就發現,你似乎不太熱衷功名,給咱當官,也當得不情不願。難道權傾天下,一言九鼎,這滋味不好嗎?先生的志向到底是什麼?能不能和咱說說實話?」

  張希孟點頭道:「主公講權傾天下,那固然不錯。可權柄越重,責任越重,殫精竭慮,連睡覺都要睜著眼睛。如果非要說志向,臣大約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只想著身居強國,衣食無憂,閒來可以讀書釣魚,僅此而已。」

  堂堂大明太師,說自己胸無大志,這要是別人聽了,估計都會吐血,你這還不算大志,那我們追逐的算什麼?

  玩笑嗎!

  但是老朱聽來,卻是無比受用,覺得心有戚戚。

  沒有比這話更順耳的,畢竟對他來說,最大的理想,也不過是守著幾十畝田,和妻兒一起,享受田園之樂罷了!

  「要是當年的大元朝,稍微手下留情,賞給咱一條活路,又哪來的朱元璋!」

  這一對君臣相視一笑,伸出手,緊緊握在一起,隨後又放聲大笑。

  順江而下的船艙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君臣回到了應天,朱標率領著文武重臣,一起來迎接。

  朱元璋和張希孟都在搜尋人群,目之所及,兩個人的情緒都有些低落。眾人只當是旅途疲憊,可他們倆最清楚,人事消磨,放眼這群官吏,依舊有很多人,他們感到了陌生。

  就算還熟悉的人裡面,也沒有幾個了。

  徐達還在,但是他已經辭去了御史大夫的職位,轉而由鄭遇春接任。

  雖然依舊是軍中出身,但是鄭遇春屬於訓導員系統,不是真正領兵的將領,他接任御使大夫,性質上已經和徐達大不相同。

  至於湯和,他這次沒有出現在歡迎的人群中,湯和已經前往了倭國。胡惟庸擔任總督,湯家卻是有立國的資格,正好在籌建一個「湯國」。

  作為最早的老兄弟,湯和能有這個結果,也是朱元璋心裡樂見的。

  倒是常遇春,這位橫行天下,肆無忌憚的常十萬,隨著年齡增加,身上的舊病越來越多,最近更是臥床養病,也沒有過來。

  而文官當中,宋濂已經辭去了都給事中的位置,接替他的是高啟。至於劉伯溫,也因為到了致仕年齡,以少師銜,返回了老家,安度晚年。

  在人群當中,能看到的熟悉的面孔,也就是錢唐,姚廣孝,羅復仁,毛貴等寥寥幾人。

  其餘大多數,都已經不認識了,或者即便認識,那也是了解不深,幾面之緣而已。

  時至今日,張希孟和朱元璋,都萌生了退意。

  返回太師府的張希孟,見到了闊別許久的夫人。

  「怎麼樣,你有什麼打算?要不要陪著我,一起去西湖岸邊,找個舒心的住處,頤養天年?」

  張希孟自以為會得到夫人的贊同,哪知道江楠用力搖頭,「老爺,我是九年考評上等,該到了辭官的時候,但是我還不想就這麼在家裡頭待著。」

  張希孟怔了怔,「那,那你準備幹什麼?」

  江楠笑了,「我自然是當老師啊!」

  「老師?」

  「對啊!」江楠理直氣壯道:「你以為算學造詣,只有鳳丫頭厲害啊?我的程度也不差啊!而且我又精通財務,熟悉經營。你說說,就這麼陪著你做飯帶孩子,是不是糟蹋了人才?」

  當真是好有道理,張希孟被說得無言以對。

  「那夫人打算怎麼辦?」

  「我去找咱大兒子,還有大兒媳,聘任一個老師,帶幾屆學生……等我干不動了,再回家安度晚年,老爺以為如何?」

  張希孟撓了撓頭,半晌才道:「成吧,我會在咱們的院子裡,種滿楠竹,等竹子長大,等你歸來!」

  江楠臉色微紅,終於說了實話。

  「多謝老爺體諒,我,我也是想瞧瞧孩子們。」

  張希孟點頭,「我都明白,當爹媽的,就是操不完的心。你去看著大的,我在家裡照看小的。反正腿長在我的身上,願意過去,也沒人攔著。」

  夫妻倆正在說著話,突然外面人聲鼎沸,喜氣洋洋。

  「太師,冠軍侯大破帖木兒!」

  聽到這話,張希孟不由得豁然站起,露出了喜色……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