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研發模式的差別
第436章 研發模式的差別
面對嚴輝毫不留情的質疑,符院士臉上頓時就有些掛不住了。
「所以嚴博士看好的是液氧液氫?可液氫最大的問題不是獲取方式和成本,而是儲存問題。」
「氫氣儲存需要在苛刻的零下253度極低溫條件,以目前的儲氫技術,至少也會面臨每天0.1%甚至1%的蒸發,因此大規模儲氫很容易在空氣中形成氫氣雲,引發爆燃事故,M國的太空梭用了那麼多年液氧液氫,但現在卻逐漸把它淘汰不是沒有原因的。」
「那只能說明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面對符院士的反駁,嚴輝絲毫沒有退卻的意思,「有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避重就輕逃避問題,這才是我們科研人員存在的意義吧?」
「你……」
「好了!」
符院士正要辯解,但見兩人的爭論逐漸偏離了正題的康馳卻打斷了他們。
「你倆都沒錯,站在符院士的角度,為了統籌大局,提高計劃成功的概率,肯定是儘量選擇風險較低,相對成熟的技術路線,並不存在什麼避重就輕的問題。」
「但嚴博士說得也沒錯,我也認為如果解決了制氫、儲氫問題,液氧液氫顯然更適合作為未來燃料,至少在近地系統內部液氧液氫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和潛力。」
「而且不止是太空梭,普通飛機、輪船等所有動力工具如果也能用上液氫作為燃料,不但使用成本能夠大大降低,還能做到零排放,所以氫能源的相關研究我們是遲早是要搞的,這是隨著電力技術升級而必不可少的平行應用技術,不如現在就一起納入進擎天計劃……」
「退一萬步說,哪怕第二代核聚和儲氫技術一時半會搞不定,也並不影響擎天計劃的大局……無非就是燃料成本暫時高一些而已。」
聽到康馳的發話後,兩人都停止了爭論。
老實說,在不可回收的傳統火箭發射當中,火箭燃料的成本占比往往只有2%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燃料的選擇其實根本就不會放在這種大方向的技術會議上討論。
只不過這幾年隨著可回收火箭技術逐漸成熟,火箭發射成本即將大幅度降低後,大家就開始重視起燃料的性價比以及綠色環保問題了。
在技術探討了一上午後,整個計劃的大方向就算是基本明確了下來,接著康馳就開始分配任務。
「符院士團隊負責軌道飛行器的模塊,嚴博士團隊負責一二級助推器模塊及儲氫技術的設計研發,每周和我匯報一次研發進度,另外難度比較大的發動機和回收系統單獨拎出來由我來負責,大家有問題嗎?」
「我沒問題。」
「我……也沒問題!」
當符院士聽到自己要單獨負責最核心的軌道飛行器,心裡其實是有些犯怵的,
畢竟那玩意的工程量和難度,絕對是他職業生涯中挑戰難度最高的。
不過當他看到嚴輝都能毫不猶豫地點頭後,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
開玩笑,他堂堂航天老院士,總不能還不如一個私企博士吧?
雖然符院士心裡也清楚,嚴輝跟著康馳混了這麼久,自己很多地方說不定還真沒這位後起之秀厲害……
但總不能上來就輸了氣勢吧?
「如果沒問題的話今天就先這樣了。」
宣布完散會後,康馳又讓符院士單獨留了下來,待所有人都出去後才笑著問他:「符院士剛剛似乎還有什麼疑問?」
「沒有啊。」
「真的?」
「嗯。」
「那您預計多久能把軌道飛行器的整體方案拿出來?」
「這個……估計要兩……一年左右吧。」
「太久了。」康馳搖了搖頭,「科技部不是給你們配上了我們的設計系統嗎?哪怕軌道飛行器確實有些複雜,以這系統的協調設計能力,也不應該花上一年……甚至兩年吧?」
聽到康馳質疑自己的效率,符院士臉上有點掛不住了,當即反駁道:「雖然你們那設計系統確實能大大提高設計效率,但軌道飛行器又不是玩具,咱們既沒經驗也沒參考,必須反覆驗證實驗,一年的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咱們搞研發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不然出現缺陷發生了事故誰來負這個責任?」
呃……
缺陷?
開玩笑,
康馳還能讓有缺陷的火箭發射麼?
能用系統開掛的他,字典里就沒有缺陷兩個字!
「我來負責!」康馳直接說道,「您放心吧,在我們這隻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不存在追責的問題,真要出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問題,然後解決它,絕對不會只看結果,而且我們一開始也不搞載人的,萬一出事也只是正常的商業實驗損失,沒您想得那麼嚴重。」
聽到康馳這麼說,符院士的表情不禁稍微緩和了一點,但態度還是很堅決地說道:「其實倒也不完全是誰負責的問題,主要是怕鬧笑話,影響了咱們航天事業的形象……」
聽完符院士的話,康馳不禁愣了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顧慮。
像符院士這樣的老航天人,對太空飛行器的設計缺陷絕對可以說是零容忍,穩紮穩打的作風,更是從華國航天成立以來就始終貫徹在整個系統骨髓里的。
這其實主要還是近代的屈辱史,導致我們的自信心長期不足,認為失敗就會讓國際笑話,從而更看不起咱們,
所以華國的老科學家們通常都憋著一口氣,無論做什麼都想要一鳴驚人,對失敗的容忍度非常低。
我們很少能看到華國航天發射失敗的新聞,而國外航天發射失敗的案例則比比皆是,
這絕對不是所謂的輿論管控,
畢竟火箭這麼大的東西,只要發射了全世界都能看到,根本管控不了。
造就這個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在研發理念和模式上的根本差別。
西方一直鼓勵冒險,喜歡玩刺激,像SpaceX更是秉承著「快速試錯、快速疊代」的網際網路思維,隔三差五炸火箭就跟鬧著玩似的,不但搞得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連他們自己也隱隱有點以炸箭為榮了……
反正炸了就是試出了錯,下次就能避免,就是在進步的證明。
從他們的成長速度上來看,其實這種模式可能多少還是有些作用的。
(本章完)
面對嚴輝毫不留情的質疑,符院士臉上頓時就有些掛不住了。
「所以嚴博士看好的是液氧液氫?可液氫最大的問題不是獲取方式和成本,而是儲存問題。」
「氫氣儲存需要在苛刻的零下253度極低溫條件,以目前的儲氫技術,至少也會面臨每天0.1%甚至1%的蒸發,因此大規模儲氫很容易在空氣中形成氫氣雲,引發爆燃事故,M國的太空梭用了那麼多年液氧液氫,但現在卻逐漸把它淘汰不是沒有原因的。」
「那只能說明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面對符院士的反駁,嚴輝絲毫沒有退卻的意思,「有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避重就輕逃避問題,這才是我們科研人員存在的意義吧?」
「你……」
「好了!」
符院士正要辯解,但見兩人的爭論逐漸偏離了正題的康馳卻打斷了他們。
「你倆都沒錯,站在符院士的角度,為了統籌大局,提高計劃成功的概率,肯定是儘量選擇風險較低,相對成熟的技術路線,並不存在什麼避重就輕的問題。」
「但嚴博士說得也沒錯,我也認為如果解決了制氫、儲氫問題,液氧液氫顯然更適合作為未來燃料,至少在近地系統內部液氧液氫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和潛力。」
「而且不止是太空梭,普通飛機、輪船等所有動力工具如果也能用上液氫作為燃料,不但使用成本能夠大大降低,還能做到零排放,所以氫能源的相關研究我們是遲早是要搞的,這是隨著電力技術升級而必不可少的平行應用技術,不如現在就一起納入進擎天計劃……」
「退一萬步說,哪怕第二代核聚和儲氫技術一時半會搞不定,也並不影響擎天計劃的大局……無非就是燃料成本暫時高一些而已。」
聽到康馳的發話後,兩人都停止了爭論。
老實說,在不可回收的傳統火箭發射當中,火箭燃料的成本占比往往只有2%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燃料的選擇其實根本就不會放在這種大方向的技術會議上討論。
只不過這幾年隨著可回收火箭技術逐漸成熟,火箭發射成本即將大幅度降低後,大家就開始重視起燃料的性價比以及綠色環保問題了。
在技術探討了一上午後,整個計劃的大方向就算是基本明確了下來,接著康馳就開始分配任務。
「符院士團隊負責軌道飛行器的模塊,嚴博士團隊負責一二級助推器模塊及儲氫技術的設計研發,每周和我匯報一次研發進度,另外難度比較大的發動機和回收系統單獨拎出來由我來負責,大家有問題嗎?」
「我沒問題。」
「我……也沒問題!」
當符院士聽到自己要單獨負責最核心的軌道飛行器,心裡其實是有些犯怵的,
畢竟那玩意的工程量和難度,絕對是他職業生涯中挑戰難度最高的。
不過當他看到嚴輝都能毫不猶豫地點頭後,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
開玩笑,他堂堂航天老院士,總不能還不如一個私企博士吧?
雖然符院士心裡也清楚,嚴輝跟著康馳混了這麼久,自己很多地方說不定還真沒這位後起之秀厲害……
但總不能上來就輸了氣勢吧?
「如果沒問題的話今天就先這樣了。」
宣布完散會後,康馳又讓符院士單獨留了下來,待所有人都出去後才笑著問他:「符院士剛剛似乎還有什麼疑問?」
「沒有啊。」
「真的?」
「嗯。」
「那您預計多久能把軌道飛行器的整體方案拿出來?」
「這個……估計要兩……一年左右吧。」
「太久了。」康馳搖了搖頭,「科技部不是給你們配上了我們的設計系統嗎?哪怕軌道飛行器確實有些複雜,以這系統的協調設計能力,也不應該花上一年……甚至兩年吧?」
聽到康馳質疑自己的效率,符院士臉上有點掛不住了,當即反駁道:「雖然你們那設計系統確實能大大提高設計效率,但軌道飛行器又不是玩具,咱們既沒經驗也沒參考,必須反覆驗證實驗,一年的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咱們搞研發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不然出現缺陷發生了事故誰來負這個責任?」
呃……
缺陷?
開玩笑,
康馳還能讓有缺陷的火箭發射麼?
能用系統開掛的他,字典里就沒有缺陷兩個字!
「我來負責!」康馳直接說道,「您放心吧,在我們這隻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不存在追責的問題,真要出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問題,然後解決它,絕對不會只看結果,而且我們一開始也不搞載人的,萬一出事也只是正常的商業實驗損失,沒您想得那麼嚴重。」
聽到康馳這麼說,符院士的表情不禁稍微緩和了一點,但態度還是很堅決地說道:「其實倒也不完全是誰負責的問題,主要是怕鬧笑話,影響了咱們航天事業的形象……」
聽完符院士的話,康馳不禁愣了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顧慮。
像符院士這樣的老航天人,對太空飛行器的設計缺陷絕對可以說是零容忍,穩紮穩打的作風,更是從華國航天成立以來就始終貫徹在整個系統骨髓里的。
這其實主要還是近代的屈辱史,導致我們的自信心長期不足,認為失敗就會讓國際笑話,從而更看不起咱們,
所以華國的老科學家們通常都憋著一口氣,無論做什麼都想要一鳴驚人,對失敗的容忍度非常低。
我們很少能看到華國航天發射失敗的新聞,而國外航天發射失敗的案例則比比皆是,
這絕對不是所謂的輿論管控,
畢竟火箭這麼大的東西,只要發射了全世界都能看到,根本管控不了。
造就這個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在研發理念和模式上的根本差別。
西方一直鼓勵冒險,喜歡玩刺激,像SpaceX更是秉承著「快速試錯、快速疊代」的網際網路思維,隔三差五炸火箭就跟鬧著玩似的,不但搞得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連他們自己也隱隱有點以炸箭為榮了……
反正炸了就是試出了錯,下次就能避免,就是在進步的證明。
從他們的成長速度上來看,其實這種模式可能多少還是有些作用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