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入職,勝利,大幕【求訂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7章 入職,勝利,大幕【求訂閱】

  「奉孝。」

  荀彧從州府內出來,迎郭嘉。

  倆人執禮而見。

  荀彧見郭嘉睡眼惺忪,就知道他又在車裡睡覺,剛醒。

  郭嘉有三大愛好,睡覺排第一,喝酒第二,美人第三,相輔相成。

  醉酒後找個美人,一塊睡覺。睡醒了再來一杯,形成閉環。

  「袁本初沒看上你。」荀彧調侃的口氣。

  郭嘉不承認:「我沒看上他,做事缺決斷,又要名聲又想做齷齪事,不痛快。」

  荀彧就笑:「那你還去投人家。」

  「沒去不知道啊。」

  郭嘉反擊道:「你在兗州都當上司馬了,以前沒看出伱這麼善於鑽營。我在袁紹帳下還聽人說,同期數你升的最快,位置最重。」

  「你羨慕?」荀彧問。

  倆人往宅內走,郭嘉小聲問:「兗州牧為人如何?」

  荀彧很認真想了想:「我覺得好。」話落回頭,看郭嘉走著四平八穩的文士步,催促道:

  「你快點,我來接你,都得省一次入廁的時間,你這人卻是忙不起來的性子。」

  郭嘉莞爾,腳步快了稍許。

  「一會進了書房,州牧身邊的女子,你別亂看。」荀彧提醒。

  郭嘉哂道:「女人不過是為了娛己的一時之樂,我來是想做些事情,再說,什么女人我沒見過?」

  書房裡那倆你就沒見過……荀彧帶著郭嘉,一路入府,遠遠的便聽到書房傳出說話聲。

  陳宮在書房。

  他是來直諫的,責曹操不該擅自出兵,值此紛亂時,第一個挑起戰火。

  一方勢力有舔臣,事事附和,溜須拍馬。

  自然也有性格剛直,敢直抒胸臆,說出心中所想的。

  但陳宮來到州牧府,被帶進書房,他還沒開口,曹操就道:

  「公台過來,可是想說我不該率先興兵。

  更不該同時對四方開戰,張狂自大,將周邊多郡之地,帶入兵禍之中?」

  曹操先把話說了……陳宮的氣勢,就弱了少許。

  「州牧大興兵事,同時對四方動兵,難道做的對嗎?」

  曹操:「我若不興兵,對方會不會打我?」

  陳宮沒吭聲。

  他看的很明白,兗州不先動手,這一戰也免不了。

  但仍覺得曹操做的不對,若非要動兵,取其一線,消耗,損失都會小很多。

  民眾,士族被戰火波及的範圍也小。

  曹操:「四方興兵,是一種策略。不先攻徐州,占據有利位置,怎麼能有後來和陳留兵馬呼應,虛實交替,輕取豫州的機會?」

  「先擊徐州,而後才能輕取豫州,戰損反而最小。」

  曹操願意解釋這兩句,是因為陳宮有擁立他成為兗州牧的功勞。

  不能當了州牧,轉頭就忘了人家的功勞。

  但再往下繼續解釋就沒必要,懂就懂,不懂也不強求。

  陳宮想噴沒噴出來,有些難受,不過曹操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陳宮的好處在於服從道理和自己的信念,不硬犟。

  當下道:「下臣來的莽撞,州牧在其位,用其兵,能多為百姓,時局考慮,方為正理。」

  荀彧已從門外進來,陳宮便告辭了,走時仍感覺憋得慌,只責了個開頭,就被噎回來了。

  「奉孝來了?」

  曹操耳朵尖,荀彧二人在府外說話,他聽的清楚。

  郭嘉從外邊進來,驟然看見曹操身後,一左一右跪坐著的蔡文姬和貂蟬。

  天,世上還有如此神品的女子……郭嘉的視線先落在蔡琰身上,已是驚艷之極,再看到貂蟬,便感覺眼前轟的一下,有種難以置信的觀感。

  不過即便衝擊如此之大,郭嘉卻是迅速恢復鎮定,並挪開了視線。

  表面上甚至看不出他神色間有多少變化。


  他是來謀事的,不是自己的不惦記,不然就是自找煩惱,取死有道,郭嘉向來通透。

  他隨後入座,已是一眼不再多看。

  曹操從旁觀察,對其心性,便頗為鍾意。

  「荀彧對你多有褒獎,你來我兗州,便任祭酒一職,隨我參略軍事,有其他諫言也可說來。」

  軍師祭酒一職,諸葛亮在蜀漢的前期,也任過類似職務,可見位置不輕。

  直接給了自己軍師祭酒的職務,郭嘉愣了愣。

  等跟著荀彧離開書房,郭嘉問:「這位州牧,做事向來如此嗎?」

  荀彧斜了他一眼:「州牧必是在其他方面了解過你,絕非輕易決定。軍師祭酒不小了,你好好干,早晚列席。正在打仗,你明早入職,別睡過了。」

  郭嘉遂去了曹操給他分派的一處宅邸,安頓下來。

  ……

  漢初平元年,冬,公孫瓚屯兵磐河,袁紹應戰,拉開了戰幕。

  雙方結怨已久。

  早在諸侯打董卓的時候,袁紹就藉機出手,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陽城。

  當時袁術則讓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

  公孫瓚聞訊後,怒不可遏:「我弟弟是袁紹害死的。」於是舉兵打袁紹。

  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大河以北。

  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歸降。

  袁紹為了緩和局勢,主動服軟,提拔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范,為勃海太守,進行籠絡。

  但公孫范一到勃海,立即倒戈。

  直到今年,公孫瓚兵勢日盛,進駐界橋,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青州牧,單經為兗州牧(沒能成行),並配置了郡守縣令,意圖轄制北方四州。

  袁紹被逼到牆角,退無可退,才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

  曹操回到昌邑時,兩軍正在界橋南二十里列陣。

  公孫瓚的兵馬,旗旌搖曳,軍威鼎盛。

  他以三萬步兵,排成方陣,兩翼各配騎兵五千,其中以最精銳的白馬義從為中堅。

  要知道幽州突騎,是天下少有的強軍,光武帝劉秀就是靠幽州突騎,橫掃各方,光復漢室。

  公孫瓚又在幽州突騎基礎上,篩選精銳,組建白馬義從。

  他近幾年縱橫北方,戰無不勝,日漸驕狂,已有了擊潰各方的雄心。

  此時兩軍對壘,兵戈,長槍迎著驕陽,寒光四射,肅殺無比。

  戰雲密布,氣血卷天。

  咚咚咚!

  戰鼓聲響徹數里。

  袁紹令麾下大將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

  他自己統領步兵數萬,在後方列陣。

  對面的公孫瓚,騎在一匹高大雄健的白馬上,遙望袁紹八百多稀稀拉拉,擺在前邊的精銳,嘲弄道:「袁紹根本不會打仗。

  讓八百多兵馬在前方列陣,我麾下義從,一次衝擊就能將其殺潰,踩成肉泥。」

  公孫瓚卻是不知道袁紹的布置,藏著莫大的玄機和致勝的法寶。

  麴義是涼州人,在與西羌遊牧部族對抗的戰爭中九死一生,專門擅長以步兵對抗騎兵的戰術。

  其選出來的先鋒八百士,同樣是抽調老卒精銳所建,極具針對性。

  這八百部眾一手持刀,一手持盾,對抗騎兵戰術,經驗豐富,毫不畏戰。

  更主要的是,袁紹在後陣的步兵里,隱藏著強弩兵,多達數千架強弩,寒光四射,張弦以待。

  漢代的弩,發展的極快,數次革新換代,不僅射程遠,射距能達五百步開外。

  比普通弓弩,遠了兩到三倍。

  個別祭刻墨家工造的特製弩,力量更強,更遠。

  漢弩還發明出了『望山』,也就是利用豎立刻度,計算距離落點的『瞄準鏡』。

  箭的準頭驚人,箭不虛發。

  而弩箭正是袁紹最大的依仗和優勢。

  公孫瓚卻是自詡白馬義從無敵,騎兵能解決一切,沒有針對性的防備。


  兩軍拉開陣列,遙遙對峙。

  公孫瓚率先下令:「進攻!生擒袁紹!」

  轟隆!

  地面震顫,一顆顆砂礫,被幽州突騎踐踏地面的共振掀起,起伏跳躍。

  兩百餘丈外,袁紹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

  在聽到袁紹的一聲令下後,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

  緻密的箭雨,瞬間遮蔽天空!

  以千計的強弩,在步兵側移後露出來,一列一列的射襲。

  一時間,虛空中全是弓弦震顫的銳響。

  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白馬義從,幽州突騎,接連被強弩射中。

  戰馬栽倒,馬上騎士身披甲冑,活動不便,倒地後又受到馬匹的互相影響,衝鋒的全軍,都陷入一片混亂。

  直到此時,袁紹陣列最前方的那八百精銳,才突然跳躍而起,揮刀殺上去。

  後方的公孫瓚,驀然生出一股寒意。

  麴義的軍隊手持盾,刀殺上來,正好前方騎兵栽倒。他們揮刀砍殺混亂的幽州突騎,下手又准又狠,專挑甲冑縫隙的脖頸等要害。

  鮮血和慘叫瀰漫戰場。

  幽州軍大後方,公孫瓚遍體生寒,失敗來的如此猝不及防。

  他縱橫無敵的鐵騎,本以為一次衝擊就能結束戰鬥。

  然而實際情況正相反。

  冀州軍卻是打出了信心。

  他們在麴義率領下,越戰越勇。

  幽州方面響起了撤退的號角,兵馬惶潰後移。

  冀州軍反殺上去,臨陣斬了公孫瓚所派冀州刺史嚴綱,殺敵千餘,一路追到界橋。

  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遂再次被擊潰。

  麴義帶人追到公孫瓚的駐營地,取得了史上稱為界橋之戰的勝利。

  袁紹此役,以弱勢兵力勝過戰無不勝的公孫瓚,名聲愈盛。

  這一戰對雙方來說,實際損失並不大。但對公孫瓚的士氣打擊,是致命的。

  消息很快傳到曹操那裡。

  雙方的交戰過程,其實還有不少轉折。

  袁紹勝的也不容易,他自己差點搭進去,原因是確定優勢後,袁紹也有些輕視了對手,差點被反殺,是謀士田豐拉著他躲避才免於一死。

  曹操看過戰訊,心忖後續兩方再戰,公孫瓚還得輸,心態就會崩。

  袁紹已經拉開了他統一四州的序幕。

  不過,曹操盯上的也不止一州之地,網已經編好了,正等著對手跳進來。

  同一日,袁術那邊知道了袁紹大勝,而他卻被曹操奪走了豫州部分區域。

  袁術迫切的想將豫州拿回來,擊潰曹軍。

  幾大州郡的形勢,數日間連番變化。

  與此同時,曹操在書房,取出了月影鏡。

  之前詞條提示,日影鏡所在的4號序列墓葬,在殺董卓後,得了一份指引地圖,正要看看。

  Ps:看見老有書友吐槽蔡文姬名字,正式說一下(以下不算字數)

  蔡『昭』姬,避諱司馬昭才改成蔡文姬的說法,我知道。但兩個名字都有論點支持,比如同期有很多有名望的人,名字里也帶昭字,但人家都沒改,所以叫蔡昭姬,很多史學家不認同。

  一些正史類的書籍上,也能找到例證。

  比如蔡琰出生前,過世的大才女班昭,類似的例子還有,同期的,稍早些,稍後些都有,正因為仔細查過資料,才選了受眾更多,知道的人更多的文姬。這事別再爭了,史學家都沒爭明白。

  還有文姬是妹妹,也查過。

  我不會瞎寫哈,除非筆誤,因為之前吃過這種虧,現在很謹慎的查資料。

  另外,之前沒詳寫戰爭,一掠而過,有書友覺得流水,其實是因為老曹要擴張,最近戰爭較多,我得有個選擇,不然都詳寫,戰爭多了該膩了。

  這段是更完黏貼的,不屬於收費字數。求個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