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發展的代價(第三更,求訂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62章 發展的代價(第三更,求訂閱)

  馬來亞,是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最年青的國家。

  作為一個國家,他是在五七年八月才宣布獨立,不過,雖然年青,但是在亞洲各國之中,他的人均收入排名是靠前的。

  這完全得益於南洋對馬來亞的產業轉移——在過去的幾年間,以紡織、服裝、玩具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從南洋轉移到馬來亞,在推動馬來亞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力——上百萬年青人從鄉村來到城市。

  大量人口的湧入以及工廠的興建的,讓吉隆坡,怡保,檳城,太平、馬六甲等在短時間內繁榮起來,一座座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現代化的城市。

  而在這些城市中,又以吉隆坡最為繁華,從吉隆坡到巴生港之間的道路兩側,儘是成片的廠房以及工人們居住的「新村」,整齊的六層樓房如士兵一般整齊的排列工業區之間。

  發電廠高聳的煙筒噴吐著煙霧,充足的電力點亮了整個城市,每到夜晚,燈光把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座不夜城,在燈火通明的生產車間裡,數以十萬計的男女工人,揮灑著汗水,加班加點工作著,忙碌著,這裡生產的產品會經由貨櫃船運往歐美各國。

  儘管對於馬來亞的血汗工廠,各國指責不斷,但並不妨礙它的產品輸入歐美,畢竟,廉價……真香,雖然因為未能通過關貿總協定的審核,導致其出口受到限制,生產受到各國進口配額的影響。

  但是,對於人口只有一千一百萬的馬來亞而言,出口貿易依然繁榮了整個國家經濟。

  因為經濟上的繁榮,不僅讓這裡商業街的專賣店、百貨公司的櫃檯,賣的也都是南洋製造。

  也使得馬來亞成為了南洋文化輸出的第一站,在吉隆坡、怡保等地的電影院張貼的海報,永遠都是南洋的電影。電視機里播放的也是南洋的電視節目,

  去年《白娘子傳奇》大火時,不知道多少人寫信或打電話到電視台,要求將播放時間推遲到晚上10點——因為大家要加班,總要等到大家下班之後吧。可以說,那時候,大家都是熬夜看白娘子。

  也正因為《白娘子傳奇》在馬來亞、新加坡的大火,白娘子朱虹在新年第一站,就是吉隆坡,她得到來立即引起了轟動,一時間,馬來的報紙頭版,都是白娘子的照片和新聞。

  論熱度,那怕就是與總理有關的新聞,也無法與之相比,只能退居次版。

  對此,身為總理的林蒼佐,非但沒說什麼,甚至還特意吩咐太太去參加了見面會,向白娘子索要了一張簽名照片,因為他本人也是白娘子朱虹的粉絲。

  由此可見,這部電視劇在馬來亞等地到底有多火。

  不過,雖然眼下白仙子來了,但對於林蒼佑來說,他也沒有時間去追星,或者邀請其到總理府,現在,對於林蒼佑來說,眼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吉隆坡的總理府里,凝視著窗外城市裡的燈光,林蒼佑就這樣站在那裡,默默的抽著煙,他知道在這些燈光以及繁華城市的背後是什麼。

  是在那裡日夜加班的人們,與南洋不同,在馬來亞是沒有八小時工作制這一說……不能說沒有,至少法律上寫著。

  但……也就是寫著而已。

  在這裡加班才是最正常的,而且人們也喜歡加班,畢竟,工廠是有加班費的。

  其實,作為馬來亞的總理,林蒼佑很清楚,如果沒有加班費的話,工廠的基本工資只能勉強餬口而已。

  所以,工人們為了生計,就必須日夜加班,只有如此,他們才能養家餬口!

  但……這是發展經濟的代價。

  「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發展經濟,只有如此,馬來亞才能發展成為像南洋一樣的國家!」

  這就是發展的代價!

  心裡這麼想著,林蒼佑抽了口香菸,然後說道:

  「等到第一個「四年計劃」建設完成之後,在經濟上,馬來亞將會成為東南亞僅次於南洋的存在了。而我們推動建設的目的,是把馬來亞建設成為像南洋的一樣的國家。」

  林蒼佑一字一頓的說道:

  「就是這麼簡單——這就是我們目標!

  我們建設城市、修建工廠,就是為了讓所有人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儘管房間裡沒有人,但是他仍然在這裡講述著這一切,在一旁的辦公桌上有一份稿子,那是明天他向公眾演說的稿子。


  為了能夠脫稿演說,所以,他需要提前背下來。

  畢竟,到時候,會有很多人通過電視收看到這場演說。當然,他的演講是國語的,馬來亞與南洋一樣,國語都是華語,畢竟,馬來亞70%的人口都是唐人,遠遠超過其它各族裔,語言當然是要以主體民族的語言為主了!這一點沒有任何問題,其它人,當然要學國語的!

  「我們不僅要建立紡織工業,而且還要建立更加現代化的工廠,這其中就包括化學工業,這也是馬來亞「四年建設計劃」的發展重點……」

  林蒼佑口中的「四年建設計劃」,與南洋的「四年計劃」類似,就是通過政府採取指令性計劃,依靠強有力的行政干預和政府命令來推動企業和經濟的發展。對於經濟欠發展的落後國家來說,計劃性的經濟統制,確實可以最大程度上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

  即便是直到現在,南洋的經濟發展,依然通過制定「四年計劃」來推動經濟發展,確立經濟發展方向。

  而作為南洋親兒子的馬來亞、暹羅以及棉蘭老、泗水也都根據其經濟規模、環境,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

  其實,他們的經濟發展,都是由南洋通商產業部直接插手制定的,在確定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南洋依據自己的「雁行模式」需求,根據其自身特點,為其制定經濟計劃。

  就像暹羅的發展規劃中,農業就占到相當大的份額,這是因為暹羅的優質大米在國際市場上享有極高的聲譽,發展水稻種植業,通過出口可以獲得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外匯。

  而馬來亞的經濟發展,就不能照搬其模式,除了橡膠園等熱帶種植園之外,山地雨林地形限制了它的農業發展路徑,自然需要有針對性的調查其經濟建設計劃。

  而馬來亞並沒有把自己放到完全承接南洋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條發展道路上,在獨立兩年之後,身為總理的林蒼佑在身邊的一群年青幕僚的建議下,進行下一個階段的發展了。

  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重化工產業。

  去年歲末,林蒼佑前往英國訪問,經過了倫敦煙霧事件之後,英國對高污染的產業,容忍性已經大為降低。

  在訪問期間,林蒼佑注意到,在五二年煙霧事件的次年,英國政府成立比佛委員會調查煙霧事件,制定應對措施,於五六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空氣污染防治法——《清潔空氣法案》。法案包括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減少煤炭用量,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在城市裡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可以產生煙霧的燃料;發電廠和重工業作為排煙大戶被強制搬遷到郊區等等。

  也正是這個法案,讓林蒼佑看到了機會——倫敦的工廠搬遷進展並不順利,倫敦不歡迎的企業,不代表其它的城市或者地區會歡迎,畢竟,沒有誰願意讓自己的城市,變成「霧都」。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不少工業企業,因為污染問題,被很多城市拒之門外,有的工廠甚至被迫暫時關閉。

  甚至還包括英國帝國化工的幾間工廠,像是帝國化工那種高污染的企業,在倫敦煙霧事件之後,在英國已經屬於不正確了,屬於人人喊打的那種。

  雖然就目前而言段化工產業並非是低端產業,甚至還是技術含量很高的「高科技」產業,但是它的污染確實不小。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英國各地沒有人願意變成第二個「霧都」,所以,帝國化工就陷入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地點辦廠。

  為此,林蒼佑親自上門遊說,邀請他們到馬來亞投資辦廠。

  這個時代,化工業還是尖端技術。

  如果換成其它國家,帝國化工不一定會考慮的,但是馬來亞卻是大英國協成員國,而且政局穩定,馬來亞的可靠程度是絕對沒問題的。

  原本就一直考慮要轉移的帝國化工,自然接受了林蒼佑的邀請,答應到馬來亞考察。

  一番考察後,那些英國人立即發現了馬來亞有著倫敦無法比擬的優勢。

  第一,馬來亞的勞動成本非常低,遠遠低於倫敦。

  第二,馬來亞距離中東產油區比倫敦近,這意味著原料運輸成本更加便宜。

  第三,這一點非常重要,馬來亞的唐人受教育程度高,年輕人基本上都是初中以上水平。

  而且,馬來亞和南洋的關係友好,局勢穩定,政府效率高。

  如此種種,雙方自然也就敲定了投資共識。帝國化工計劃在馬來亞投資2000萬英鎊,用於建設現代化的化工企業。這是馬來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即便是南洋在這裡也沒有投資過這麼大的項目。

  儘管雙方達成了共識,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化工企業的污染!

  所以,林蒼佑需要到霹靂州去向當地居民親自解釋,解釋這座工廠對於馬來亞經濟以及未來的重要性,當然,也需要告訴他們,政府會關注污染情況,確保不會對居民的身體造成傷害。

  總之,無論如何,都要推動這個項目,就像巴生港的鋼鐵工廠一樣。儘管林蒼佑很清楚,馬來亞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制約了這裡的發展,但是他仍然竭盡全力發展著本地的工業經濟。

  他曾經在抗戰期間回過唐山,儘管是以醫生的身份,任海軍總部醫務處長,但是他從那些受傷的軍人身上,看到了國家工業經濟落後的代價,所以,他很清楚應該發展什麼。

  「……最終,我們將會建立鋼鐵、化工、造船以及其它各種高科技產業,或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對一一些污染問題,但……這就是發展的代價!」

  在林蒼佑背著稿子的內容時,他又一次把目光投向窗外,凝視著窗外的一切,自言自語道:

  「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將會把一個富裕的、發達的馬來亞交給我們的子孫,而不是一個貧窮的,落後的馬來亞,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此時,他的話語激昂,似乎是在向人們發出呼喊,又像是吹響未來的號角。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