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華夏的古代建築要消失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61章 華夏的古代建築要消失了

  「可惜了,以你的才能如果現在能進入企業,絕對是企業的一大助力,既然你不願意來,那以後如果有新的科研項目,尤其是汽車方面的,一定要聯繫我們,另外如果你畢業以後,希望還能多考慮考慮我們單位,我們的條件保持不變。」

  「我們也是。」

  「一定一定。」

  「那感謝你們的付出,我們東北那嘎達別的沒有,糧食還是多少有點的,回頭我們給你們幾所學校發一批糧食過來,希望你們不要嫌棄,另外,王洛,這是臨來之際,廠里交給我的500塊錢,讓我轉交給你,作為你對汽車發展的個人獎勵,還希望你能收下。」

  「我們廠趕不上一汽的財大氣粗,拿不出太多的東西來,就這200塊錢,作為給王洛的私人獎勵,另外我們單位打算跟貴學校建立汽車發動機研發實驗室,現在國家不是倡導產學研結合嗎,正好我們也符合這一歷史趨勢,希望林校長能考慮一下我們廠的請求。」

  在一汽拿出了自己的獎勵後,濰柴也不甘示弱,想出了自己合作的辦法,希望能抓住王洛這條搞研發的大魚。

  別看濰柴在前世很牛逼,可以跟一汽抗衡,甚至隱約超過一汽,但在現在他可不行,就是一個地方性的小國企,比起華夏汽車的長子:一汽,可是差的遠的。

  它前身是1946年初在魯省威海創辦的WF柴油機廠,1946年1月份,WH市武裝部以裕成鐵工廠為基礎,辦起了建國鐵工合作社,後更名為環海鐵工廠,主要從事七九式步槍和汽船修理,所以說濰柴具有軍工背景這事是沒錯的。

  1947年初,濰柴生產了11馬力柴油機,並支援了當時的開國之戰。1948年11月在WF坊子區籌建大華機器廠。在建國以後的2年內,又先後生產了15馬力和40馬力的柴油機。

  1953年,集團收歸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並正式更名為WF柴油機廠。根據一機部第四機器工業管理局提供的圖紙和技術資料,濰柴接受了米國KLPT60馬力高速柴油機的研製任務,由此開啟了濰柴第一台高速柴油機。

  所以說現在的濰柴那是絕對不能跟一汽這樣的大型企業單位相比較的,他們能拿出200元的獎勵已經不錯了,不過它們採用了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建立研究所,這才是他們的厲害之處,濰柴這個企業縱觀其發展史,一直是在不斷探索創新中度過的,這樣才造就了日後他們能進入國際市場,成為有名的柴油器製造企業。

  其實當時工業部門沒有想找濰柴過來的,畢竟地方性企業,單位研發能力太小,當時也是考慮到濰柴確實在研發和發展發動機方面是有一套的,在調人的時候,王洛特意在李伯伯面前提了一下,所以就把他們也拉過來了,他是希望前世這家家鄉企業能夠快速發展的。

  反觀一汽,雖然在後世也很強,但他們的強體現在是有國家做後盾的基礎之上的,如果論起研發能力方面,他們還真趕不上濰柴動力,別的不說,就拿轎車舉例子,當年的一汽完全有可能憑藉自身的能力,加大人才引入,作為華夏第一家成建制的汽車單位,在後世應該說是一塵絕騎才對,但仔細看看,他們做的相當的拉胯。

  總是在照搬照抄國外的汽車類型,自己的研發能力有限的很,隨著市場改革的深入,哪怕是吉利,長城這些民用企業也是發展迅速,在後來迎頭趕上,不管質量如何,起碼消費者認可了他們的商品,大街上有各種他們生產的汽車,而一汽還能剩下多少份額呢,B50,B70賣的有限,紅旗更是一成不變,總是各種賣情懷,哪怕他們外觀造的再漂亮,自身研發的技術又有多少呢,哪怕是大火的H9使用的發動機也是模仿的奧迪3.0T六缸引擎,這是事實,再吹也沒用。

  更不用說新能源汽車了,自己一點研發實力都沒有,徹底淪為了國外汽車的代工廠了,簡直是令人痛心,大眾,豐田都把他當做代工廠。

  「感謝,感謝,那我也不客氣了,收下了。」

  王洛雙手把錢接了過來,這是他的勞動所得,憑啥不要呢。

  「我們在座的學校也很希望跟各大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都是互惠互利,為國家做貢獻,作為人才培訓基地,我們是義不容辭的。」

  作為工業部門的負責人李伯伯今天也過來了,他是牽頭人,這種場合他是必須到場的,當著一幫人的面,李伯伯也沒有客氣,當場就對他們做出了指示:「你們兩家單位是目前在汽車發動機方面排的上號的,回去抓緊時間進行研究,爭取早日實現量產,在這裡我也說句不太好聽的,你們兩家單位誰的研發進度快,質量過關,國家就會把生產任務放給誰,哪怕一汽你們能獨立生產也不行,我現在要的是一個速度和質量,誰都不能拉跨,誰有本事誰上。」


  。。。。。。

  兩家單位押送著相關的圖紙回去了,王洛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其他的就看他們各自的情況了,僅限於幫到這裡,我出技術,理論上也可行,造不造的出來看你們本事。

  這件事情忙完以後,王洛又開始閒了下來,趁此機會就跑去了二手商店買了一部萊卡相機回來,開始帶著院子裡的一群小屁孩閒來沒事圍著京城開始轉悠,包括自己現在居住的四合院,他想把這個年代的東西用相機清晰的記錄下來,包括建築,人文等等,以後也可以做個紀念。

  「小洛,你這是從哪弄來的相機啊,真是好東西啊!」

  剛跟李俊釣魚回來的閻埠貴拎著幾條大魚看到王洛手裡的相機,一臉的羨慕的問道。

  「二手商店買回來的,德國的萊卡,價格不貴,算是個不錯的好物件,我想著記錄下現在咱們的一切,等以後咱們的日子好了以後,也可以做個對比,尤其是現在居住的環境,說不定以後就沒有了,全部變成高樓大廈了!」

  「是個好想法,這以後要是真變成了高樓大廈,後世的子孫後代可不知道咱們現在過得是什麼日子,在什麼環境下生活,得了,反正我沒事幹,要不你三大爺親自給你介紹一下咱們這居住環境,作為一個老師,在這一方面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閻埠貴是教語文的,也算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了,雖說他老家以前在郊區,但也算是京城人啊,這一方面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那感情好啊,來吧,你說,我記錄,順便拍照。」

  「走著!」

  把帶來的漁獲遞給三大媽以後,就帶著王洛和後面的一群小屁孩開始了他的介紹。

  「知道為什麼叫四合院嗎,這都是有講究的,尤其是這種非常完整的三進四合院,講究是更多的,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多餘的,都有它的說法和作用。」

  閻埠貴滔滔不絕的說著,有好奇的鄰居過來一看,才知道是介紹四合院,還拍照片,那這不就是個好事嘛,能拍張照片做個紀念也是好的,順便也聽聽閻埠貴的介紹,別看他們也是老京城的人,但他們對這方面也不是太了解,建國以後才搬過來的,以前那都是住在棚戶區的,聽著稀奇,也都過來吃瓜看熱鬧。

  「「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指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這便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徵了。四合院建築之風雅,結構之巧妙,數量之眾多,當首推咱京城的最為典型。京城的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羅棋布,或處於繁華街面,或處於靜謐深巷中;大則占地幾畝,小則不過數丈;或獨家獨戶,或數戶、十幾戶合居,形成了一個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傳承傳統文化、保持鄰里鄰外關係融洽的居住環境,形成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幹線,社區地域為平面的社會脈絡。

  其實在咱們國家,據我了解,每個地方的都有不同的房屋建築設計,也有不同的四合院,京城的這種基本上就代表了北方的建築類型,南方的話應該首推的應該是徽派的四合院,白牆黑瓦,可惜我沒有去過南方,只在書本上看過,還有蘇州園林,那個建的才叫一個漂亮呢,以後如果有機會小洛你一定要去看看,把咱們老祖宗的好東西記錄下來,現在總感覺這種流行的鋼筋水泥式的建築雖然容易蓋,也省錢省力,但相對於傳統建築來說,沒有靈魂,差那麼點意思。」

  王洛簡直沒想到,閻埠貴雖然沒出過京城,但對華夏的傳統建築這麼熟悉。

  「三大爺,你這是選錯了專業了,你應該去教建築學,不應該教語文啊,就憑你對華夏傳統建築的了解,以後在建築學上絕對有一番作為的。」

  王洛開玩笑道。

  「小洛,太誇張了,這就是我的一點私人小愛好一樣,和釣魚一樣,純屬沒事瞎胡扯,咱也就僅僅能教個小學語文課程了,建築學那麼高大的學問咱可不行。」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我感覺你以後還是要多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咱們老祖宗的在建築學方面絕對是西方的老祖宗,這是咱們祖先的文化和智慧,別的不說,就拿咱們目前的榫卯結構建築來說,無論是在藝術性還是在抗震性等方面都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這都是好幾千年的實踐才達到了目前的水平,哪裡是西方區區幾百年的東西能比擬的。」

  「嘿,王洛說的這話在理,我贊同,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木匠,對這方面了解還是有點的,現在的一些木匠打家具離開了釘子就不行,那是絕對不對的,一個好木匠是不用釘子的,全都憑自己手上的絕活,把木頭給拼接起來才行,用釘子釘起來的家具在實用性方面絕對不能跟榫卯家具相提並論,對我來說,那就是垃圾。」

  大姐夫王木匠這時候正好來給家裡送做好的幾個凳子,正好牽扯到了他的知識區,也插嘴進來說了起來,他平時不太愛說話,但說到木匠方面的知識,他就有發言權了。

  「不錯,大姐夫,我前幾天閒著沒事幹的時候,曾經跟棒梗他們用過冰棒棍插起過類似的小玩具,假如咱們用類似的做一個抗震實驗的話,不用太大的地震,6級就可以,一般的水泥房子是挺不過去的,但咱們華夏的建築絕對能挺過超過8級的大地震,古代但凡用這種榫卯結構的建築,除了人為跟火災之類造成的,像地震之類的還真沒有倒塌過的,可見其建築強度有多麼的強。」

  「這麼說來,咱們現在還依然存在的老式建築的確強啊,不光是榫卯建築類型,像咱們河北的趙州橋這一類型的建築,這都多少年了,還依然堅挺著呢。」

  易中海接上話語,也說出了答案。

  於是大家從一個四合院的結構逐漸過渡到了討論起了華夏古代建築和西方建築的不同來了,大家雖然不屬於專業人員,但多少懂一點建築的東西,越聊越投機,越聊越投機。

  對於這一方面王洛這個從後世來的深有感觸,後世咱們國家基建那是絕對的厲害,「基建狂魔」的外號那不是白來的,但一般都是遵照的西方式的建築風格,尤其是各種大橋,這種類型的建築建造方便,節約成本,但最多就用個幾十年,能用到百年那就了不起了,真正的百年大橋少之又少,不是沒有人想要重拾華夏的傳統建造方式,而是考慮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沒有傳統建築學這一類型,各個大學教的都是西方建築學,華夏建築學一般都是用在維護上面,也只有一些老人懂這些,年輕的已經不多了。

  「話題扯遠了,咱們在回歸正題,繼續咱們的四合院介紹啊。」

  閻埠貴又把話題拉了回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