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朝廷對袁紹出兵,袁術也妄圖扶立新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3章 朝廷對袁紹出兵,袁術也妄圖扶立新君!

  京師德陽殿。

  「啟稟陛下,公孫瓚在右北平煽風點火,造謠蝗蟲可以食用,表面上與袁紹對抗,暗中沆瀣一氣,聯手反抗朝廷。幽州牧劉虞忍無可忍,發兵十萬討伐公孫瓚。」

  幽州遠在邊關,距離京師很遠。

  但錦衣衛還是很快將消息傳遞迴來,因為錦衣衛的觸手已經向著幽州伸出了。

  「以劉虞愛民如子、為政寬仁的性情,不是公孫瓚做出天怒人怨的舉動,他是不會擅動兵戈的。

  「朕明明說群居蝗蟲不可以食用,散居蝗蟲可以食用,這些人卻都在造謠中傷,殘害百姓。是該出兵討伐!」

  劉辯聞言後,倒是沒有意外和責怪:

  「但正因為劉虞太過仁義,反而有可能被公孫瓚利用,令錦衣衛暗中相助,避免發生意外了。」

  「諾!!!」

  朱雀立刻領命退下。

  劉辯記得很清楚。

  原歷史中,劉虞也是發兵十萬討伐公孫瓚。

  但太過婦人之仁,令麾下將士不要踐踏農田、破壞百姓房屋、不要傷害影響到百姓生活,令眾將士束手束腳,給了公孫瓚有機可乘。

  公孫瓚可不在意百姓的生死,反而利用百姓,令劉虞投鼠忌器,最後大敗而歸!

  劉虞愛民如子、為政寬仁值得學習,但兩軍交戰,畏首畏尾,反而令幽州陷入更長久的混亂,這是應該反思的!

  不久後,劉虞奏報朝廷的文書也傳達了,劉辯批閱贊同了他的出兵計劃。

  但劉辯希望劉虞不要太過婦人之仁!

  戰爭出現傷亡是不可避免的,雷霆出手,快刀斬亂麻,事後進行撫恤、救助的工作即可。

  也不知道劉虞能不能聽進去!

  劉辯一直命人關注幽州動態,誰知道很快錦衣衛又傳來消息。

  朱雀匯報導:

  「啟稟陛下,袁紹派遣使者前往幽州,勸說劉虞退兵,不要大動干戈,戰火摧殘、生靈塗炭,影響的是黎民百姓!」

  …

  「袁紹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仁義了?他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劉辯不以為然,這不過是委婉的說辭,令劉虞不要對袁紹盟友公孫瓚出手。

  袁紹真那麼仁義,應該繳械投降,而不是負隅頑抗朝廷了。

  朱雀看了看劉辯的臉色,旋即繼續道:

  「袁紹另有其意,使者最後私下會面劉虞,言稱袁紹等世家想要擁立他登基,希望劉虞可以稱帝!」

  「……」

  聞言後,劉辯神色一凝,目光冷肅。掃過朱雀,令她脊背發涼、毛骨悚然,立刻垂首貼耳下來。

  「劉虞拒絕了吧?」

  劉辯收回目光,緩和下來,他對劉虞的忠誠還是很認可的。

  「是的!」

  朱雀立刻說道:

  「袁紹使者以陛下殘暴不仁、濫殺無辜、擅動干戈、致使戰火摧殘、生靈塗炭,國家動盪,社會不安等理由為說辭,希望劉虞扶大廈之將傾,匡扶漢室。

  「但劉虞一概不聽,最後直接將使者斬了!」

  …

  劉辯頷首,這符合他對劉虞的印象:「劉虞將袁紹的使者斬了,袁紹又有什麼回應?」

  …

  朱雀繼續說道:

  「袁紹通過黨羽勢力,造謠劉虞有謀逆篡位之舉,公孫瓚正因為發現劉虞的僭越之舉,這才被他揮兵十萬討伐。」

  …

  「這顛倒黑白、造謠中傷,符合我對袁紹的刻板印象!」劉辯冷笑。

  …

  朱雀又道:

  「據冀州錦衣衛傳來的密報,袁紹暗中調兵北上,似乎想要與公孫瓚合圍擊敗劉虞。

  「袁紹妄圖扶立新君,明顯想要對抗陛下和朝廷,劉虞拒絕,但他卻可以生擒劉虞後,強行擁立劉虞為帝。

  「屬下認為,應該藉機出手,削弱、甚至斬斷袁紹的兵馬勢力。」


  …

  劉辯與荀彧等臣子商量過後,可是剛剛定下修生養息的戰略方針。

  誰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

  但袁紹如此任意妄為,妄圖扶立新君,這是劉辯無法容忍的存在!

  一山容不得二虎,更逞論是一國兩君呢?

  劉虞雖然拒絕,但架不住袁紹狼子野心,妄圖強行擁立稱帝。

  以劉虞的仁義,袁紹和公孫瓚合圍,怕是會吃大虧!

  念及此處,劉辯頷首道:

  「袁紹如此得寸進尺,修生養息也不是坐以待斃。傳召荀彧、荀攸等文臣武將入宮議事,朕決定對冀州動兵!」

  「諾!!!」

  錦衣衛傳召後,劉辯的股肱之臣立刻入宮議事。

  聞訊後,荀彧有些心累!

  樹欲靜而風不止。

  朝廷想要修生養息,但架不住袁紹上躥下跳,得寸進尺!

  袁氏兄弟兩還真是血脈相連、心意相通——袁術妄圖自己登基稱帝。袁紹妄圖扶立新君。都是大逆不道!

  這一次,荀彧沒有反對出兵。

  修生養息沒錯,但袁紹都如此大逆不道、妄圖扶立新君,這是動搖大漢的根基!

  這是不能再退的底線!

  荀攸說道:

  「陛下,河內、司隸、青州等地剛剛經受蝗災,且朝廷下詔修生養息、屯田農耕。

  「如果朝令夕改,會對朝廷和陛下的名望不利。但袁紹如此任意妄為,坐視不管也非正道。

  「臣建議——

  「河內、司隸等關東地區,繼續保持按兵不動的姿態,甚至朝廷做出對幽州牧劉虞猜忌的表態,放鬆袁營警惕,令其對幽州動兵。

  「而暗中,朝廷調兵馳援幽州,將袁營兵馬葬送在幽州之中。此舉即不會對河內、兗州等關東地區造成巨大影響,也能對袁紹進行反擊重創。」

  …

  荀攸這個戰略布局,令文臣武將附和。

  至於幽州軍民會不會受到影響……

  劉虞都已經發兵十萬討伐公孫瓚,已經起了戰爭苗頭,影響肯定是會有,但並不會加大多少。

  反而朝廷暗中馳援,雷霆出手,快刀斬亂麻,儘快終結戰亂,可以將影響降至最低!

  聞言後,劉辯贊同了荀攸的提議:「就依公達之計行事!」

  「諾!!!」

  荀攸的排兵布陣看似只有數百字,

  但其中所需要的糧草輜重調動、暗中的兵馬調動,以及謠言輿論的散播,鬆懈袁營防備等,都是很繁瑣且麻煩的戰前準備。

  戰爭不是兩軍在戰場上廝殺就可以了,背後的後勤糧草調動,才是最重要的!

  但幸好,劉辯身為一國之君、大漢之主,麾下能臣干將不知凡幾。

  在野人才,也如過江之鯽般想要投效朝廷!

  這就是「受命於天」、「皇權天授」的一國之君,擁有合法正統權利的最大優勢!

  也是袁紹為何想要扶立新君對抗的原因之一!

  既然劉氏江山,氣運猶在、天命依舊,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那麼只能扶持一位劉氏的傀儡皇帝對抗了!

  兩相對比,袁紹比袁術更聰明!

  但不管是袁紹的扶立新君,還是袁術的自行稱帝,都不是劉辯所能容許的!

  在劉辯這位大漢之主下達出兵詔令後,整個國家機器開動起來。

  糧草輜重、兵馬將士、錦衣衛密探等向著幽州暗中趕赴。

  本從并州奇襲冀州的呂布等并州軍退回并州,如今又借著太行八陘趕赴幽州。

  賈詡沒有回京述職,而是隨著并州軍前往幽州。

  為了掩人耳目,他們晝伏夜出,白天休息晚上行軍,有條不紊的向著幽州馳援開拔。

  與此同時。

  朝廷在明面上配合,似乎相信了袁營的造謠,開始懷疑幽州牧劉虞有僭越之舉,下詔調劉虞回京任職宗正。

  黔首百姓們還以為劉虞升官了,為他驚喜慶祝,奔走相告!


  但那些讀書人們卻知道,這是朝廷對劉虞產生了猜忌,這是明升暗調!

  將幽州牧劉虞調離核心崗位後,對幽州進行大清掃的前奏!

  …

  「陛下果然中計了!」

  袁紹看著朝廷的詔令文書,上面擢升劉虞為宗正的任命,令他大喜過望!

  宗正雖然是九卿之一,但值此關鍵時刻,這是明升暗調,想要將劉虞調離幽州。

  這表達了朝廷和陛下對劉虞的猜忌和懷疑!

  哪怕之後劉虞入京,調查清楚真相,但為時已晚,袁紹和公孫瓚已經掌控幽州了。

  朝廷想要捲土重來,需要面對兩軍的強強聯手!

  估計到時候,陛下和朝廷會追悔莫及!

  如果執意進攻幽州和冀州,又將拖垮朝廷的財政!

  朝廷將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一想到這裡,袁紹就笑了,暢快的大笑起來。

  因為黎陽駐兵進攻河內之戰的失利,以及平原郡駐兵進攻濟南之戰,損兵折將,渤海水師損失慘重的憋屈、憤怒和不甘,也蕩然無存了!

  大快人心!

  當然,袁紹文臣武將中,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樂觀的!

  但這時候袁紹正在興頭上,他們潑涼水,會讓袁紹下不來台,很多人不敢直言不諱。

  不過逢紀等股肱之臣,還是建言道:

  「主公,我們不可大意,這可能是朝廷的以退為進、誘敵出擊之計,我們需要暫時觀望,避免陷入幽州之戰中!」

  …

  「此事我自然明白!」

  袁紹點頭說道:「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我們也沒有全力出兵,只是分兵出手。稍有不對,就可以立刻撤回來。

  「而且,我相信陛下肯定是會懷疑劉虞的,他的威望太高,如今謠傳篡位稱帝的野心,沒有一位統治者會放心的!」

  袁紹為何如此自信?

  因為袁紹本人就是生性多疑,外寬內忌之人,看似表面寬厚但內心猜忌,不相信別人的忠誠!

  袁紹以己度人,認為漢帝也是如此。

  …

  逢紀聞言後,沒有再勸,只是心下嘆息一聲。

  袁紹是英雄人傑,但也只是英雄人傑,距離雄才偉略的雄主,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議定之後,袁營分兵對幽州出兵,想要與公孫瓚裡應外合,合力擊敗劉虞,生擒劉虞。

  然後強行扶立劉虞登基稱帝!

  說起來,光武帝劉秀就崛起與幽州,如今天運合回,他們扶立劉虞為帝,也算是崛起於幽州。

  這是大興之兆!

  當然,袁紹並沒有那麼自大,一下子分兵馳援幽州,而是小股部隊前往。

  這既是為了掩人耳目,也是擔心駐紮關東的朝廷兵馬藉機出手。

  不過關東的朝廷駐兵,一直沒有輕舉妄動,而是一直在屯田種植,發展農耕,修生養息。

  這更令袁紹放心了。

  但逢紀等文臣還是擔心,因此在這時候,建言道:

  「主公,幽冀動兵,事關重大,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屬下建議派遣特使前往淮南,令袁術隨時呼應,牽扯朝廷的兵馬。」

  「公路……」

  袁紹聞言後皺眉。

  因為近段時間淮南傳來消息,袁術竟妄圖自行登基稱帝!

  這鼠目寸光,令袁紹對其極其不恥,且袁術以往對他的辱罵,也令他有些忍無可忍了。

  如果可以強行擁立劉虞稱帝,屆時,他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用跟袁術結盟了。

  似乎看出袁紹的想法,逢紀勸道:

  「主公,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袁術這支盟友是我們重要的力量,只有他在淮南牽制朝廷兵馬,我們在幽冀才可以更加穩固放心,可以為我們分擔壓力。

  「袁術雖然妄圖稱帝,但據傳麾下文臣武將極力反對,這估計也能令他驚醒過來。


  「如今劉氏氣運猶在、天命依舊,肯定會打消袁術稱帝的野心,不如告知袁術我們的意圖和計劃,聯手擁立劉虞登基稱帝。

  「袁術肯定會答應。

  「自從太傅袁隗被滿門抄斬後,袁術得到了袁氏眾多力量,主公與其血脈相連,值此時刻,應該放下成見,攜手與共。

  「且渤海水師被劉備設計擊敗,遭受重創,我們也可以與袁術交換艦船備戰,互助互利、優劣互補!」

  …

  聞言後,袁紹心下有些不豫。

  好像沒有袁術,他袁紹就不能成事一樣。

  且逢紀等文臣話里話外,都是不贊同馳援幽州,認為這是朝廷和陛下的誘敵出擊之計。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不過袁紹也沒有剛愎自用,雖然看袁術不爽,但在絕對的利益面前,他也只能捏著鼻子答應了:

  「就依你所言!」

  「諾!!!」

  袁紹方立刻派遣特使南下,很快聯繫上袁術。

  袁術妄圖登基稱帝,卻被麾下文臣反駁的啞口無言,正心情沉悶至極。

  此時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在江東地區攪動風雲,試圖反抗袁術的統治,也令他不厭其煩。

  袁術一直分兵江東對抗劉繇,但收效不大。

  因此袁術近期的軍情戰報,根本看不到捷報,這令軍心士氣有些萎靡不振。

  袁術稱帝的意圖又失敗了,整個人的情緒可想而知,低沉到了谷底!

  也就是這時,袁紹的使者到來,告知了袁紹的意圖。

  「扶立劉虞稱帝?!」

  袁術聞言後,心下也不得不感慨,袁紹這個婢養子腦袋就是靈活,他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大漢四百多年的國祚,深入人心,他袁術妄圖稱帝,肯定會遭受眾人阻止。

  可這時候,袁術要是扶立新君,扶持一位劉氏宗室傀儡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沒有那麼多的反對聲音了。

  而隨著他的控制,日子長久了後,可以逼迫傀儡皇帝,禪讓退位,他登基稱帝,豈不是名正言順了?!

  到時候三推三讓,不是他袁術妄圖稱帝,而是實力不允許低調啊!

  袁術後悔了!

  他還是太急切了!

  「不知袁將軍意下如何?」

  袁紹使者看到袁術陷入腦補之中,許久不曾回答,終於忍不住打斷道。

  「我與哪個婢……咳咳,我與本初出自袁氏,血脈相連的兄弟情,自然願意鼎力支持……」

  袁術說了一大堆場面話,最後說道:

  「江淮地區什麼都不多,就是艦船多,請本初安心,他願用幽州良駒與我交換,我自然十分贊同。

  「還有,我會在淮南拖住朝廷兵馬,只要朝廷兵馬輕舉妄動,我會直接出兵豫州和徐州,牽扯朝廷兵馬!」

  袁紹的使者放心了!

  不過頓了頓後,袁術卻又說道:「但是!扶立劉虞為帝後,我希望他可以駕臨淮南定都!」

  劉虞遠在幽州,受到袁紹控制擺布,袁術的勢力鞭長莫及,他自然也不傻,可不想要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

  袁紹的使者表現出猶豫的姿態,其實袁術的想法,袁營已經有過預測了,他頓了頓說道:

  「將軍,國君定都需要在龍脈核心之上。

  「根據華夏山川地理走向,龍脈是從崑崙延伸秦嶺,出黃河入海口。核心在長安和洛陽,前後兩漢,都是在此定都。

  「黃河流域,也是大漢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的中心。但因為朝廷兵馬掌控極深,我等望塵莫及。

  「但經過袁公派人勘探,北方也有一條龍脈,起於崑崙,延伸祁連山,轉入幽州大興安嶺、長白山,至遼東白頭山出海。

  「這條北龍,核心在薊縣!其他地方,都不太適合成為帝都!」

  …

  聞言,袁術皺眉!

  這風水地理之說不是他所擅長的,但這也是他們最看重的一點。


  袁紹使者雖然說的頭頭是道,但不管是黃河流域的長安與洛陽,還是幽州薊縣,袁術都鞭長莫及。

  袁術只能憑藉自己的學識瞎掰道:

  「其實南方也有一條龍脈,起於崑崙,從長江入海口出。核心在江東吳郡、丹陽郡一帶。

  「如江東秣陵,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

  「黃石公曾感慨「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讚嘆!這裡也適合國君定居!」

  袁紹使者和袁術說出三個龍脈核心——洛陽、薊縣、秣陵。

  洛陽如今由朝廷掌控不用多想,但薊縣乃幽州,袁紹可以掌控。秣陵乃江東,袁術可以觸及。

  袁紹和袁術,都想要靠著「扶立新君」令權利得到飛升,前提是國君需要定都在他們地盤上。

  屆時,「挾天子以令諸侯」,豈不美哉?!

  商議許久,兩人決定不下。

  最後袁紹使者說道:

  「將軍,我們事情都沒有成功,就提前商量勝利成果,這未免惹人發笑,不如等到成功後在決定如何?」

  兩人這番爭執,就好像賭博還沒有開獎,已經在幻想著中大獎後該怎麼瓜分利益,是買馬車呢?還是豪宅呢?著實有些可笑!

  「自然是醜話說在前頭!」袁術心中冷笑。

  萬一到時候成功後,袁紹不認帳,他還能揮兵北上嗎?!

  兩人又商量、爭執許久,最後還是決定不下,袁紹的使者只能先行回去告知袁紹。

  兩兄弟都各有算計,這就很難達成一致了!

  但經此一事後,也讓袁術產生了聯想:

  「那個婢養子可以擁立劉虞為帝,我也可以在淮南尋找一位宗室,扶立為傀儡皇帝操控啊!」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