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漢室忠臣風調雨順,亂臣賊子旱災不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2章 漢室忠臣風調雨順,亂臣賊子旱災不斷!

  冀州。

  袁紹得到魏郡後,立刻開始對整個冀州的清掃、整合工作。

  對於北側的幽州、南下的青州和兗州,以及西側的太行山、以及更西側的并州,一直都在派遣細作探子觀察。

  整合完冀州之後,時間已經來到九月下旬,袁紹軍立刻開始秋耕工作。

  但可惜大漢全國大旱,冀州也受到影響,海河水系和黃河水系的水位線,都下降到歷史低點了。

  不過幸好有兩大水系供養,冀州不至於陷入無水可用的窘境,身為大漢三大平原之一,冀州華北平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但讓袁紹無法理解的是,青州下雨了。

  「為何青州周邊的兗州、徐州,以及我們冀州這裡沒有下雨,獨獨青州下雨了?」

  袁紹望著探子的情報,有些驚疑不定的望著文臣武將。吞併韓馥班底後,他文臣武將陣容更加充沛了。

  眾人也是驚疑不定。

  逢紀猜測道:「主公,許是青州靠海,濕度較高的緣故?!」

  「可渤海郡也是靠海,為何渤海也沒有下雨呢?已經快五個月沒有下雨了,這麼下去,哪怕冀州有海河水系和黃河水系,也會陷入旱災影響!」

  袁紹原本就是渤海太守,這裡可是他地盤,甚至因為靠海,有著海鹽工坊,以及艦船製造業等基本盤,一直是袁紹的核心所在,備受關注。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郭圖卻說道:

  「主公,青州周圍的郡縣沒有下雨,獨獨青州一州之地降雨。並且是在劉備鎮壓黃巾賊亂,掌控青州之後。

  「我們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卻可以將計就計,宣揚劉備有天命之身,若是將此事傳入京師,必定可以離間劉備和陛下的君臣之誼!」

  …

  聞言,袁紹雙眼一亮,從冀州數月沒有下雨的擔憂中驚醒過來,點頭說道:

  「公則此計甚妙,以陛下的性情,必會將劉備調離青州。我們可以趁著這個機會,直接安插我們的人馬!」

  眾人深表贊同!

  自從劉備鎮壓青州黃巾賊亂後,收降十萬兵馬,人口五十多萬。

  再加上青州原本的數百萬人口,劉備的勢力頓時膨脹暴漲。

  且在郭嘉的輔佐下,已經對袁紹形成威脅了!

  如果可以施展「離間計」,離間陛下和劉備的君臣信任,他們輕易就可以對劉備、對青州下手。

  但還未等他們出手,忽然有傳令兵來報:「啟稟將軍,京師探子來報,京師近段時間,也是連綿細雨不斷!」

  「……」

  袁紹方才升起的驚喜,頓時又漸漸冷卻下去。

  逢紀追問傳令兵道:「探子可有言明,是細雨還是大雨?京師可出現洪澇災害了?!」

  乾旱過後,會出現兩個次生災害——一種就是蝗災、一種就是水災。

  京師既然沒有爆發蝗災,而是出現降雨,按照史料記載,乾旱過後會接連暴雨,之後就是洪澇災害。

  這或許也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的道理。

  因此逢紀方才有此一問。

  傳令兵想了想後說道:「探子說京師連綿數日細雨,並未提起洪澇災害。」

  逢紀又問了幾個問題,最後不再多問。

  袁紹不耐煩的說道:「下去領賞吧!」

  「多謝將軍!!!」

  等到傳令兵退下後,袁紹嘆息一聲說道:

  「這青州降雨、京師也降雨,我們冀州數月不下雨,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老天不開眼,還是連綿細雨,直接大暴雨,爆發洪澇災害多好呢?」

  眾人沒有附和,但神色也有些難看!

  京師風調雨順,那麼只要撐過這數月,糧草種植下去,肯定會緩解糧食危機。

  他們的優勢又被削弱了。

  袁紹軍上下自然不知道,這其實也是劉辯的天子望氣術+傳國玉璽,利用【風調雨順】鎮壓國運!

  只要是漢帝劉辯、且漢室忠臣掌控的區域,都可以達到【風調雨順】的效果。


  劉備鎮壓青州黃巾賊亂後,完全掌控青州,自然也附帶【風調雨順】了。

  兗州因為還有袁氏黨羽作亂,如山陽太守袁遺,因此沒有受到影響。

  幽州原本是劉虞一手掌控,但隨著公孫瓚奔逃右北平作亂,以至於也沒有受到影響。

  這些玄之又玄的氣運和國運,他們自然看不出來。

  最後只能暗嘆老天無眼。

  但也有少數人感嘆,這是大漢國祚未亡,還有天命在身!

  眾人心思各異之中,郭圖又拱手說道:

  「主公,雖然不能利用天命,離間陛下和劉備的君臣之誼,但也可以言稱劉備擁有陛下這般的天命,或多或少會有些效果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需要對青州進行滲透破壞,不能讓劉備安心發展。不然必定成為我們的心腹大患!」

  …

  袁紹頷首,立刻派人滲透青州,收買劉備麾下的將士、策動青州的災民。

  但其實袁紹也明白,這些手段收效甚微。

  青州黃巾賊禍亂青州,以至於戰火摧殘,生靈塗炭,百姓們恨之入骨。劉備鎮壓青州黃巾賊,已經獲得了百姓們的民望。

  逢紀獻計道:

  「主公,雖然不能離間劉備和陛下的君臣之誼,但或可離間劉備和曹操等人的信任,甚至令他們兵戎相向。」

  「喔?!元圖有何妙計?」袁紹問道。

  劉備和曹操,都是陛下任命的股肱之臣,屬於鐵桿的漢室忠臣,自然也是他們打擊的對象。

  劉備乃青州牧,曹操乃兗州東郡太守,如果可以挑動他們兵戎相向,甚至可以影響到青州和兗州,他們就可以煽風點火,渾水摸魚了!

  逢紀笑道:

  「主公可知道,曹操之父曹嵩,隱居在徐州琅琊郡?琅琊郡毗鄰青州齊國和北海。若是曹嵩身死,且嫁禍給劉備,以曹操的性情,必定倒戈相向!」

  「這……」

  袁紹有些猶豫,曹操畢竟是他發小,這麼做是不是太過分了?!

  「主公,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逢紀勸道,「此計若成,既可以對付青州,也可以影響兗州,一箭雙鵰!」

  袁紹一咬牙,重重點頭道:「依計行事!」

  「諾!!!」

  袁營文臣武將,立刻就這個戰術,進行布局謀劃。

  這陰險狡詐的作態,令方才投效袁營的韓馥班底中的一些人,有些心下不屑和嗤之以鼻。

  如沮授和田豐,都是忠義之士,若非形勢所逼,哪裡會與袁營狼狽為奸。

  但如今聞言後,眼觀鼻鼻觀心,不參與其中,作壁上觀。

  袁紹的原班人馬,自然也看出這些人的清高作態,雙方涇渭分明,已經自成一派了。

  之所以沒有對沮授和田豐等韓馥原班人馬下手,這是為了避免影響袁紹的名望罷了。

  如果對獻城投誠的韓馥麾下文臣武將出手,以後誰還敢投降袁紹?

  其實韓馥麾下文臣武將是冀州人士,而袁紹麾下文臣武將都是豫州潁川、汝南一帶,各自有著鄉黨圈子,本就各有利益往來。

  這種心思各異之中,公孫瓚派來了特使,告知了一個情報:

  「幽州牧劉虞徵調完糧草,即將押運入京,公孫太守詢問袁將軍是否需要出手截留?」

  「劉虞的運糧路線在哪裡?」袁紹問道。

  「劉虞決定繞道并州。」

  「呵呵,這是擔心本將軍出手嗎?」袁紹冷笑,旋即點頭道:「劉虞都這麼防備我了,我要是不出手豈不是讓他失望了?」

  袁紹控制冀州,一直阻止各方對京師的運糧馳援。

  淮河一帶有袁術配合,黃河一帶就由他主導了。而遠在幽州邊關,則有公孫瓚出手。

  這股袁氏黨羽,近乎影響大漢的半壁江山。

  且是最富裕的兩大平原所在——

  袁紹所在的冀州控制華北平原!

  袁術的南陽影響長江中下游平原!

  遼東所在的東北平原,暫時還沒有開發!


  這些地方,也是大漢歷年賦稅支柱!

  至於西涼方向,袁氏的觸手暫時沒有伸過去,因為被京師打斷了。

  其實就算能控制,他們也懶得理會。

  實在是西涼這苦寒之地,自給自足都不夠,哪裡有足夠的糧草馳援京師?

  袁營群策群力,旋即聯手公孫瓚對劉虞出手。

  上一次袁紹派遣使者說降劉虞被拒絕,甚至利用劉虞的子嗣劉和要挾,劉虞都不為所動。

  既然劉虞敬酒不吃吃罰酒,他們也就不再客氣!

  當然劉虞名望太高,這件事需要公孫瓚打頭陣,而袁紹軍在暗中協助。

  除此之外,黑山軍張燕、正在并州作亂的於夫羅部隊,也可以進行配合。

  ……

  公孫瓚聞訊劉虞的押糧隊出發後,立刻統帥方才組建的「白馬義從」部隊繞道追殺。

  雖然只是月余時間,但在袁紹的錢糧支持下,公孫瓚立刻招兵買馬,組建了一支新的白馬義從,並且人數高達五千餘人。

  不少是一騎雙馬!

  其實對於公孫瓚而言,他並不缺少騎士,因幽州時常受到夷狄侵擾,人皆控弦,弓馬嫻熟,但卻缺少優秀的戰馬。

  一匹戰馬2~10萬錢,而一匹好馬則需要20萬錢以上,對比一頭牛五千錢,一匹麻布500錢,就知道戰馬的昂貴了。

  更不用說購買戰馬後,所需要的馬夫、飼料等供應,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的消耗。

  曾經的公孫瓚,最多只能供養三千匹好馬,組建「白馬義從」,其餘都是尋常戰馬的騎士。

  但有了袁氏支持後,公孫瓚立刻豪橫起來!

  袁紹為了讓公孫瓚對峙幽州牧劉虞,也是下了血本。這也讓公孫瓚感受到袁紹的誠意!

  錢能通神!

  公孫瓚對劉虞本就不爽,因為劉虞為政寬仁、愛戴百姓。而公孫瓚因為豢養騎兵窮兵黷武,縱容部下劫掠百姓,雙方的政見自然相反,名望更是天差地別。

  這就決定了兩人勢同水火,必有一戰!

  但曾經幽州牧劉虞,名望極高,還是公孫瓚上司,他沒有辦法和理由,甚至沒有能力對劉虞出手。

  而現在,有了袁紹支持,公孫瓚什麼都不缺了。

  這一次袁紹為了阻擊劉虞運往京師的糧草,甚至派出了自己的外甥高幹。

  但在雙方聯手下,最後卻撲了一個空!

  劉虞的運糧車隊,只是一個幌子!

  公孫瓚和高幹面面相覷,不知道劉虞運糧路線,到底是從哪裡前往京師?!

  他們立刻派遣細作探子出手,最後卻一無所獲。

  ……

  就在公孫瓚和袁紹軍將目光放在幽州的時候,其實劉虞的運糧隊,已經通過太行八陘之軍都陘,從幽州廣陽郡昌平,運送到幽州涿郡。

  而後在幽州涿郡前往紫荊關,過蒲陰陘,到達冀州中山淶源。

  而在這裡,冀州中山甄家,已經為劉虞進行接應了。

  中山甄家,漢太保甄邯的後代。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後甄家歷代有三公九卿之位延續下來。

  到達甄逸這一代,承襲安城鄉侯。

  甄逸有三子五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甄宓,先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後為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洛神賦原型女主角!

  甄家,乃冀州世家大族,更是天下五大豪商之一。

  原本甄家是支持袁紹的世家大族之一,但因為河東衛家被劫掠一空,「天下第一莊」的江湖豪傑名震天下。

  身為五大豪商之一,情報來源自然很快。

  甄家通過情報分析,猜測劫掠河東衛家的背後,肯定有朝廷的影子。

  這令甄家有些恐慌!

  河東衛家也是天下五大豪商之一,他們是唇亡齒寒,物傷其類!

  這時候,甄家自然不是完全倒向袁紹,試圖去對抗皇權的侵略。而是在甄家高層深思熟慮會議過後,決定狡兔三窟,腳踩兩條船,兩頭下注!

  因此他們主動聯絡了朝廷,決定獻出一半家財,差不多是五百萬石的糧草!


  而幽州牧劉虞,調動的一州之地的可支配的糧草,只有五十萬石!

  這些糧草若是可以押運入京,可以緩解京師的糧草危機,完全可以讓京師有足夠的時間去屯田農耕,等候紅薯、土豆和玉米的成熟收割!

  因此對於甄家識時務者的表現,漢帝劉辯給予了高度讚賞!

  錦衣衛直接從并州繞道,通過太行八陘前往甄家,在這裡以中轉點,接收幽州牧劉虞徵辟的糧草,同時與甄家的糧草,一同押運京師。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做不到這般海量的糧草押運,但甄家乃天下五大豪商之一,自然有自己的運輸渠道。

  這才令公孫瓚和高幹,撲了一個空。

  不過五百五十萬石糧草,哪怕他們分批進行押運,也不可能做到瞞天過海。

  當他們進入并州境內後,還是被袁營的探子捕捉到了。

  袁紹身在冀州,鞭長莫及,因此想要讓於夫羅率眾出擊,以及黑山軍張燕包抄攔截。

  但於夫羅麾下南匈奴將士,如今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因為他們被呂布率并州軍追殺!

  如果不是并州地廣人稀,且於夫羅麾下都是人皆控弦的騎兵,已經被呂布率并州軍圍殺了。

  如今勉力支撐,靠著騎兵機動性躲避呂布等并州軍的追殺,根本沒有餘力去攔截這批糧草。

  而黑山軍張燕更慘!

  隨著劉辯的「攤丁入畝」賦稅改革傳出後,哪怕世家大族想要煽風點火、斷章取義,試圖掩蓋攤丁入畝的內容。

  但總有風言風語傳出去。

  哪怕大漢識字率低下,百姓們都是文盲居多,但底層人生活也有底層人的智慧,他們會通過旁敲側擊,了解真相。

  而張燕麾下的黑山軍,都是曾經隨著「黃巾起義」的河北農民們,他們落草為寇,不是真的想要占山為王,而是走投無路,民不聊生了。

  可「攤丁入畝」賦稅改革,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因此黑山軍中不少農民,想要金盆洗手、棄暗投明,回到農耕生活中去。

  曾經黑山軍號稱「百萬大軍」,那麼「攤丁入畝」賦稅改革政策一出,至少過半農民要走!

  軍隊中都有逃兵,更逞論還是他們山賊流寇?!

  張燕留都留不住!

  每時每刻都有黑山軍士卒攜家帶口奔逃,張燕還不可能強留,因為會引起眾怒!

  這些奔逃的農民,有些前往冀州、有些前往兗州、有些直接進入京師。

  等前往冀州的農民發現袁紹沒有推行「攤丁入畝」,他們又奔逃兗州和青州。

  張燕自顧不暇,自然也沒有餘力去攔截運糧車隊,哪怕他對那些糧草也是覬覦。

  可力有未逮!

  就這樣,甄家的運糧商隊,分批次陸續的通過并州太行陘,進入了河內郡。

  在河內太守王匡的護送下,又進入了京師洛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