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李恪登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駕崩,傳到了大唐邊境之後,各地的駐軍也好,還是百姓也罷,紛紛哭嚎不已。

  而被李淵調派到當州去的程咬金,聽聞李世民駕崩後,恨不得當場下令回京。

  可調他回京的命令,卻如空中的風一樣,無聲無息。

  程咬金心慌了。

  雖說。

  程咬金以六十一歲的高齡被李淵派往當州駐守,防止吐蕃國在李世民突然駕崩之期而侵大唐。

  可程咬金即便六十一歲了,可其精神也是比誰都要好太多。

  哪怕就是李沖元要跟程咬金來一場一對一的對抗賽,估計十個李沖元都不一定能拿下程咬金。

  可見。

  程咬金的戰力,還真不是甚麼人都可以比的。

  李世民駕崩後的一個月內。

  吐蕃聞此消息後,突然集結了七萬大軍。

  一部突然出現在積石山北,一部出現在松州西。

  當李績、程咬金等人聞息之後,立馬動了。

  大唐的將士紛紛出現在吐蕃大軍的面前,好似在等著他們一樣。

  吐蕃大軍見大唐好似早有準備,本想給大唐來一個侵襲,卻成了對峙。

  吐蕃大軍的突然出現,也讓大唐這邊多了些緊張。

  邊境的百姓,開始往內撤。

  當然,依然有不少的百姓願意留下來,畢竟,松州是他們的故土,即便發生了戰爭,他們也願留守在故土。

  而這些百姓,有的自發成了民夫。

  對峙很緊張。

  緊張到一言不發就有戰事的可能。

  而與此同時。

  西域一些宵小,在聽聞李世民突然駕崩的消息之後,也蠢蠢欲動。

  甚至,漠北,以及突厥殘部,甚至,曾依附或歸附於大唐的北部薛延陀各部,也都出現了反唐之中,匯集了二十萬大軍,也都對外放消息,說要南侵在大唐。

  當長安聽聞此事後,整個朝堂之上,都有些慌了。

  誰也沒有想到。

  李世民的駕崩,會讓如此多的人跳了出來,要反大唐。

  朝廷內部,在李世民駕崩之後,本就開始內鬥。

  有的人想爬上來,有的人想掌軍。

  就連像唐儉這個宰相,也都開始拉攏朝官,好似要把大唐的朝廷三分權。

  尉遲敬德與一眾武將為一系。

  唐儉與劉弘基為一系。

  李沖元一人為一系。

  當然。

  已是登了太子之位的李恪,自然是跟李沖元一系的。

  李世民曾經的迷弟尉遲敬德,最近也跳脫得厲害,好似根本就不喜歡李恪,更是時不時的與李恪唱反調。

  唐儉他們雖不唱反調,但也都是一副你們斗你們的,我們看著,不說話,也不依附於誰的狀態。

  朝廷內部亂鬥,但李沖元卻是一直穩坐釣魚台。

  李沖元即不鬥,甚至都少有參加朝議。

  在朝中,李恪領著一幫依附於他的朝臣們,與著尉遲敬德一系的武將天天幹仗。

  這不。

  北境本就已有漠北二十萬大軍突現了,尉遲敬德卻是與著李恪唱起了反調,「殿下,老臣已老,實難以領兵抗敵。且現在臨時召集府兵北上,道路難行不說,甚至還有可能會凍死於路上。再者,突厥殘部集結二十萬大軍,實則也只有五六萬人罷了,我靈州各州的府兵也能應對,無須調派老臣前去抗敵的。況且,李侍中曾在聖上東征高句麗一戰當中論了首功,殿下理該調派李侍中前往才是。以李侍中之才,區區突厥殘部罷了,李侍中必然能擊退他們。」

  「尉遲愛卿,李侍中最近身體有恙,且最近太上皇身體有恙,實難以離京啊。還請尉遲愛卿好好考慮考慮。我大唐朝廷之內,目前也只有尉遲愛卿才能擔此大任。」李恪帶著恭維的說道。

  李恪這麼說,說來並非真的恭維他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乃李世民任命的中書令,更是大將軍之職。

  論身體健康程度,雖有些小病小傷的,但比起唐儉這樣的文官來,要好太多了。


  左右僕射二人的身體,說起來,就沒個好的。

  唐儉可以稍稍好一些,而劉弘基就不行了,最近時不時就離朝養病。

  而此時李恪在朝議之時,想調派尉遲敬德領兵出征,抗擊也好,還是拒敵也罷,看樣子像是李恪恭維尉遲敬德,但實則是想下了他尉遲敬德這個中書令之職罷了。

  大唐這麼多的良將,哪裡真的需要他尉遲敬德帶兵出征。

  尉遲敬德最近一直跟李恪唱反調,李恪又怎能容得下他,調他出征,只不過是想藉機罷了。

  至於另外的兩名宰相。

  另一中書令,乃是前太子李治的妃子舅父柳奭。

  另外一名侍中,乃是一直保持著中立的褚遂良。

  六名宰相。

  左僕射唐儉看戲,右僕射劉弘基還能不能坐這個右僕射幾個月,都不知道。

  至於尉遲敬德這個左中書令,說白了,李恪上台最想拿下的就是他。

  而右中書令柳奭,李恪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中,甚至,在李恪的計劃中,右中書令柳奭會在明年李恪登基之後,立馬就會被拿掉。

  反觀門下省左侍中,乃是李沖元,李恪心中感激之人,同樣也是最不希望失去之人。

  而門下省右侍中的褚遂良,李恪知其為人,到也沒想過要把他拉下來,只要不跟自己唱反調,或者不聽調即可。

  故。

  李恪此時心中最是看不爽的,就是尚書省的兩名僕射,以及中書省的左中書令尉遲敬德了。

  至於北邊是否真的要對大唐動刀兵,李恪一點都不擔心。

  在他聽聞這個消息之後,大晚上的,派人把李沖元接進宮中,商討過此事。

  李沖元與他說過。

  北邊的這些殘將殘兵,根本不值得一提。

  即便對外號稱有二十萬大軍要南下,且此時又是大冬天的,北邊的那些人,是不可能真的攻打大唐的。

  甚至,李沖元還說。

  北邊對外號稱說集結了二十萬大軍,能不能抵達大唐的邊境,都是兩說。

  這要是春末,北邊要是傳來這樣的消息,李沖元或許還會擔心,亦或者還會讓李恪趕緊下令,調兵北行拒敵。

  這大冬天的。

  北邊的那些殘部,估計早就窩在棚子裡躲避大雪呢,哪裡還有那個精力來南侵大唐。

  不過。

  這個消息是真是假,李沖元到是上了心了。

  朝堂之上的戰爭,並未結束。

  雖沒有決策出什麼來,但李沖元卻是聽聞了。

  聽聞朝堂上的事情後,李沖元也不在意,由著李恪他們去戰鬥吧,至少能讓李恪越發的明白,做一個皇帝,需要知道自己手底下的人,都是些什麼人。

  爭鬥依然在繼續。

  而吐蕃那邊,因為與大唐將士對峙當中冷受不了寒冷的天氣,最終退了兵。

  當消息傳到了長安之後,李恪緊張的心鬆了。

  就連李沖元也鬆了心了。

  李沖元雖不怕吐蕃。

  但卻是知道,想要把吐蕃打服,當下這樣的時節,亦或者當下這樣的條件,實屬困難。

  吐蕃乃高原地區。

  大唐的將士能打,但對於高原作戰,卻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除非長時期的在高原上訓練一段時間,或許才能抗得住高原反應。

  吐蕃如何,李沖元心中早已有了一個計劃。

  而這個計劃能不能實行,李沖元不知道,但為了解除大唐未來的隱患,這個計劃就必須執行。

  當年剛剛一過,大唐還處在休沐,歡樂慶祝年節的初五。

  吐蕃卻是傳來了消息,吐蕃國君,松贊干布贊普死了。

  這也讓李沖元明白,原來吐蕃國退出對峙,其是因為松贊干布突然離世,所以才退出與大唐將士的對峙。

  可隨著松贊干布一死之後,李沖元又多了些擔心了。

  李沖元可是知道。

  松贊干布一死,其孫子芒松芒贊以十三歲之齡,繼任了吐蕃國的贊普之位。


  而噶爾·東贊,也就是祿東贊所在的家族,開始掌了吐蕃國的未來,更是開始對吐蕃國周邊國家進行侵襲掠地行動。

  甚至。

  李沖元更是知道。

  祿東贊掌了權之後,在幾年後,會對土谷渾展開大規模的入侵行動。

  更者,在十餘年後,土谷渾會被吐蕃滅了,然後被吐蕃占據所有土谷渾境。

  「善德,你的意思是,吐蕃必須要被滅掉,要不然,我大唐危險?可我感覺吐蕃並沒有那麼大的威脅呢,而我大唐的威脅,基本是來自北邊呢?」李沖元在得知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去世之後的消息,立馬進了宮,向著李恪描述了吐蕃國對大唐的威脅。

  李恪不是很相信。

  李恪非常之不相信李沖元的話。

  在李恪的心中認為,吐蕃曾被大唐擊敗,吐蕃根本就沒有那個實力與大唐抗爭。

  但李沖元卻是知道吐蕃的危害。

  在大唐的近三百年的歷史中。

  直到安、史之亂之後,大唐的國力開始嚴重下滑,西域控制不到了,北邊更是控制不到了。

  甚至,到了唐後晚期之時,吐蕃都已經把手伸到了大唐的隴州一帶了。

  隴州是何地?

  那可是李家的老宅之處啊。

  可李沖元卻是不能說幾年,幾十年,甚至百年之後的走向,只得再次向著李恪說起了吐蕃人的風格特點,「殿下,你知道吐蕃人的習俗嗎?他們在大雪天災之時,那是見人就殺,見肉就吃的。你可知道,吐蕃人好戰,而且所有被其占據的地盤上的百姓,無不成為奴隸。生殺之權,全在吐蕃人的土司地主手上。難道殿下希望見到我大唐百姓成為他人嘴中的肉?」

  「你說的可真?」李恪有些不相信了。

  李恪並不是沒有見過吐蕃人。

  而李恪所見過的吐蕃人,基本都是來大唐的使臣。

  可李沖元卻是聽多了關於吐蕃的所有消息。

  李沖元不好回應,指了指王禮,「殿下你可以向王總管詢問一二,自然也就明白了。」

  李恪會如何選擇,李沖元不知道,但該說的已經說了,告罪一聲後,出了宮。

  數日後。

  李恪再次召見了李沖元。

  甚至。

  還召見了褚遂良,還有一些早期依附於他的官員。

  詢問過後,李恪好似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那就是有生之年,一定要滅了吐蕃,絕不允許吐蕃把大唐百姓當成牛馬,甚至絕不允許吐蕃把大唐百姓當作他們口中之食。

  上元節,很熱鬧。

  李沖元帶著一兒一女,在上元節的長安城遊玩。

  至於明日李恪的登基之事,輪不到他李沖元去操心,更是輪不到李沖元去指點,亦或者多嘴。

  因還在國喪期。

  登基儀式,相對比李世民登基要簡單得多。

  而且。

  李淵還在世,李恪的登基,基本都是依著李淵的話去行事的。

  從去年李淵被李沖元接到長安之後,李淵就沒再回過李莊。

  國事太多,且又顯亂。

  李淵好似知道自己此時不能離開長安。

  雖不離長安,但卻是一直居住於李沖元的府上,坐鎮於長安。

  上元節的夜,是長安城半個月以來不宵禁最熱鬧的夜。

  而這一夜,有人歡喜,有人憂。

  甚至。

  還有人正在自己的府上大發其火。

  這不。

  前太子李治,被李世民駕崩前給摘掉了頭上的太子之位,並且,其爵位也被李世民給降成了郡王爵。

  失德,而且是失的大德。

  背著自己父親,私底與與自己父親後宮的女人滾到了一起,是個人都忍不了,更何況還是李世民。

  死後如何,別人管不著。

  但死前你這麼亂來,那可就怪不了自己作死了。

  當第二天的太陽緩緩升起之時。

  長安城內,卻是到處都是禁軍出動。

  宮中太極殿內,以及太極廣場之上,所有在京的官員,皆在此了。

  「登基大典儀式開始。」在一內侍的大宣之下,眾官員們跪了下去,向著緩緩行來的李治,行跪拜之禮。

  隨著李恪正式身著帝服,坐在寶座上後,眾朝臣們再次跪拜,「聖上萬福.」

  自此,李恪在李沖元的幫助之下,終是坐上了大唐皇帝寶座。

  拜過太廟後。

  各國的使臣進宮,跪拜大唐新的皇帝。

  李世民去年駕崩,長孫皇后去年與李世民同時駕崩。而今年李恪登基,身雖加龍袍帝服,但依然需要掛上白縞,以示對先帝的尊敬,並表示還在服國喪期之內。

  各國使承拜見大唐新皇帝結束後,李恪向著一眾朝臣們大喊,「朕登基為我大唐天可汗,從今日起,望眾位愛卿好生治職,輔我大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