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執筆撰此募捐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6章 執筆撰此募捐書

  是日待施粥完畢,已至未時。

  此間事了,沈沅與江凡欲回城,方至城門內,就聞有人喚道:「不知在下今日是否有幸,能與沈解元、江公子把酒一敘?」

  沈沅聞聲,掀起車簾看去,見旁邊並排停著一輛華蓋馬車,車上的錦衣公子此刻也掀著車簾,與他對視。

  略微打量,沈沅確定未曾見過此人,便清聲問道:「不知公子何人?」

  他們初入神京,待了才不到一個月,大街上突然有個人能喊出他們的名字,多少有些可疑。

  「在下名叫高岳,不過一商賈而已,沈解元不會看輕於我吧?」

  沈沅平淡道:「士農工商間,行行出狀元,何來看輕一說?」

  他雖這般說,卻是不信眼前之人只是一名普通的商賈,神京城高姓之人,說不定是高氏皇族。

  「行行出狀元?」高岳重複呢喃一句,旋即眸光大亮,贊道:「妙哉!沈解元果然與眾不同!」

  沈沅微笑一下,便不再寒暄,直接問道:「高公子緣何識得我等?」

  高岳聞言,神秘一笑,賣了個關子:「沈兄,知翰墨齋否?」

  沈沅一愣,心中有了些猜測,確認道:「高公子莫非是那翰墨齋之主?」

  高岳點了點頭,並不否認。

  得到確認,沈沅心中多少有些驚訝,「我原以為翰墨齋只是通行於江南的民間小報,看來是我低估了。」

  「翰墨齋可不只在江南刊行哦。」高岳解釋道:「而是遍布整個大周各省州府縣。」

  沈沅心中疑惑,這翰墨齋在江南對他的宣傳不遺餘力,在神京卻未見有任何消息,不知這位高公子是何盤算?

  「此地不宜敘話,沈兄與江兄可願隨我到醉香居一敘?」高岳邀請道。

  沈沅與江凡對視一眼,點了點頭,隨後兩輛馬車一起去了醉香居。

  醉香居,二樓一個雅閣內。

  高岳與沈江三人落座,很快就有小二端上了酒菜。

  沈沅不難看出,這顯然是高岳提前有所安排。

  而且,從酒樓掌柜的態度上可以猜測,這醉香居極有可能也是歸高岳所有。

  高岳察覺到沈沅所思,微笑道:「沈兄有何疑問,直說就是,在下能說的,自是知無不言。」

  「這酒樓」

  「這酒樓確實是我所有。」高岳坦誠道:「不妨對沈兄直言,醉香居也好,翰墨齋也罷,都歸屬於天元商會名下,而我便是這商會的東家。」

  沈沅這才確認,眼前之人必是皇族,且地位不低。

  否則,又是辦小報掌控民間輿論,又是開設頂級酒樓日進斗金,普通的身份如何做得到?如何守得住?

  而且,商會名曰『天元』,如此犯忌諱的名稱,也只有頂尖皇族才無需避諱。

  想清這些後,沈沅的態度愈發謹慎幾分。

  江凡卻不太喜歡琢磨這些,獨自喝著酒,不怎麼搭話。

  高岳與沈沅聊了會後,又將話題轉到救災的事情上來。

  「沈兄這般提前籌謀,是如何預料到此次雪災的?又是如何知曉朝廷無力救災?」

  「我又無孔明之能,如何能預料?不過是有心做些準備而已。」沈沅還是那句話,倒不是謙虛。

  高岳聽了,心裡這才平衡點,他是因為對朝廷的情況了如指掌,才能做出預判。

  而沈沅並無這些信息,便只能是猜測了,即便如此,也已很是了得。

  「沈兄對這次救災怎麼看?」

  「高公子既有天元這樣的商行,掌控巨額財富,應是不缺少錢糧,只看能否來得及調度。」

  「沈兄一語中的!」高岳感慨道:「我雖提前做了些準備,物資送達神京,卻也需七八日,可災情嚴峻異常!不知沈兄是否有良策?」

  沈沅思忖片刻,沉吟道:

  「或可發動百姓捐助。

  京郊流民雖有十數萬,然神京城的百姓卻有百餘萬,且生活頗為殷實,若其中十之一二善心者,肯慷慨解囊,渡過雪災並非難事。

  另外,救災是個長期工作,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對這些災民的救助,至少要持續到年後開春,天氣轉暖。


  那時,災民方能返鄉耕種,還需給他們發些餘糧,如此,才能讓這些人真正生存下來。

  是以,救災所需錢糧巨大,而時下國庫空虛,也不能僅靠一二商行,募捐是個可行的辦法。」

  高岳聽得怔怔出神,良久不語,咀嚼著沈沅的話,越想越覺得震驚。

  如此短的時間,這少年不僅思考了眼前燃眉之急的解決之法,還想到了災後流民返鄉的安排,目光不可謂不長遠。

  即便當朝內閣里的那幫老頭,此時也未必能想這麼多。

  據高岳所知,沈沅不過年歲十八,尚未及冠,今日所見,還真是少年老成

  許久,高岳收回思緒,換上明媚的笑容,贊道:「往日只以為沈兄頗有驍勇,今日看來,還具王佐之才!」

  沈沅不知其是真心話,還是吹捧之言,並不在意,搖頭一笑。

  高岳眸光閃了閃,和聲笑道:「這募捐之法,既是沈兄提出,不如就由沈兄書寫一篇募捐文告,我翰墨齋連日刊印,廣而告之於全城百姓,以募其資。」

  沈沅聞言,心頭不由一陣古怪,『廣而告之』一詞,從這個時代的人口中說出,總讓他有種違和感。

  既利於救災,又能幫他揚名,沈沅自是沒有拒絕的道理。

  很快,一則頭版文告在翰墨齋刊載,一夜之間,引爆了全城百姓的議論。

  翰墨齋與沈沅,聯名發出號召,希望全城百姓積極捐錢捐物,一起為渡過這場天災共同出力。

  『蓋與翰墨齋聯名,沈沅執筆,撰此募捐書:

  今歲己亥年,關中大旱,魯受洪泛,以致百姓蒙難,流民輾轉。

  而今,十數萬饑民受庇於京郊,又遇雪患,致其衣不足以避寒,粟不足以飽腹。

  沅等,受陛下恤民之感召,籌飽腹之米、避寒之衣,聊以為助。

  然饑民之數巨,何止萬千為計,現所籌之資,只可以緩其急,不足以紓其困。

  凡有良知者,何忍見同胞餓殍流離,沅於此倡言,盼諸君量己所能,捐余資相助。

  夫助人者,恆得其助,沅感佩莫名!』

  (本章完)

章節目錄